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杨信哑了十一年,为什么死之前又突然康复了?

宋朝杨信哑了十一年,为什么死之前又突然康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4/2/5 3:48:31

说到宋朝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朝代就算是有超大功绩的大臣,其实都是人人自危的,所以面对这个事情我们也还是有很多的话说的,有的人为了自保啊什么的都会选择非常多的手段,这其中就有一位叫杨信的,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手法呢?感兴趣的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

“哑”了十一年的杨信,在临死的前一天,奇迹般的“康复”了

“装聋作哑”,是形容一个人在不愿搭理某人某事时装出来的姿态,含有贬意。可就是这么一个带有贬意的“装聋作哑”,却往往被看成中国历史上官员在官场中自保的《葵花宝典》。此宝典灵吗?灵得很!下面就说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会“装聋作哑”的经典人物,来加以印证。

宋朝开国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就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借着酒劲,解除了帮助他黄袍加身的开国功臣和亲密战友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紧接着,赵匡胤起用张琼担任殿前都侯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且生性耿直的都虞侯,便遭人诬告构陷,落了个在牢中自杀身亡的结局。之后,殿前都虞侯这一要职,就由既没有军功,也没有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担任。杨信上任后,不久便突患哑疾,口不能言。好在杨信有个贴身家僮能准确地“翻译”他的哑语,每当杨信入朝奏事或传令军中时,只需他打“哑谜”似的用手比划几下,家僮就能准确地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此一来,杨信虽然身患哑疾,却丝毫也不影响他对军队运转自如的掌控。于是,赵匡胤便更加信任杨信了,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哑”,影响到他的官职,而且在第二年又授予他节度使一职,再后来,又将殿前司这种更高级的职位也授给了他,终太祖一朝,赵匡胤对对杨信的信任始终未减。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哑”了十一年的杨信,竟然在临死的前一天,奇迹般的“康复”了,并向前来探望他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之弟),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对两朝君王知遇之恩的深切感念。

至此,宋官家才知道,原来杨信是在装哑,是为了避免重蹈其前任覆辙而装哑的。不过,宋朝皇帝对杨信还不错,并没有因此而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事实上,杨信“装”成功了,不仅“装”来了荣华富贵,也“装”来了大权在握,并得以善终。杨信是一个装哑成功的典范。不过,这一成功的典范却使正直敢言的精神蒙上了尘埃。

如果说宋朝杨信的装哑,是装得“成功”,装得“精彩”的话,那么,清代王文韶的装聋,就可以说是装得“圆滑”,装得“精明”了。王文韶历经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在地方上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堂上当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可谓官运亨通,显赫一时。据李伯元《南亭笔记》记载,王文韶一进入朝廷的权力中枢-军机处后,就“耳聋逾甚”,也就是说,王文韶的耳朵越来越聋了。一日,两位大臣为一事争执,良久,仍相持不下。慈禧太后问王文韶有何看法,王文韶莞尔一笑,不做答复。慈禧追问再三,他仍笑而不答。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他还是笑容可掬,并不开口。

很显然,王文韶的装聋,是在躲事避风头,首鼠两端谁也不得罪,以此来避免被同僚倾轧。也可以这样说,王文韶的装聋,是当时清朝官场圆滑趋避之风的一个缩影。但与九百年前杨信装哑不同的是,王文韶装聋却被人识破了,并因其极圆滑,被讥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不过,识破归识破,讥讽归讥讽,王文韶这个官却做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只升不降。

由此可见,在独裁专制的政体下,官员要保命保官保富贵,就得装,就得像杨信那样作哑,就得似王文韶这般装聋,一句话,就得“装聋作哑”。如果还不够,为了活命,必要时还得装病、装傻、装疯、装死也在所不惜。譬如明成祖朱棣,还在当燕王的时候,为了在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过程中保命,就在大街上装疯卖傻。这一招,不但保住了他的性命,还在其后改写了明朝的历史。因此,“装”,也是中国官场上的一大特色。装好了,性命无忧,官位无忧,富贵无忧。反之,如果不装或不会装,干得再好,政绩再突出,一不留神得罪了上司,就容易被怀疑有野心;或者,一不小心触犯了同僚,则难免被猜测不安分。幸运一点,落个被罢官的结局;要是倒霉,说不定会身首异处,甚至满门抄斩。由是,中国古代官场就形成了蔚为状观的“装”文化、“装”技巧和“装”艺术。而且,在不同的朝代,或不同的时期,“装”,往往会风行一时。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看着好像既没有“装聋作哑”,也没有“装疯卖傻”,但他们在事实上,却是哑着、聋着、傻着、病着、疯着的。譬如,被视为官场《葵花宝典》的“多磕头,少说话”的招式,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诸葛亮越来越受后人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诸葛亮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被三国演义反正是吹得不要不要的,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智了,但是很多网友也表示了这个诸葛亮其实也有被夸大的嫌疑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开始质疑诸葛亮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每个中国人一开始了解诸葛亮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大家一看:诸葛亮太牛了

  • 清朝历史上的皇太极妃子和儿子都有哪些?叫什么具体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中国的清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当时的清朝可以说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机器,因为在当时中国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且中国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当时的领土也不完整了,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当时的努尔哈赤还和皇太极有过一比。不过,最后还是皇太极上位了我,我们今天也一起来看

  • 刘备伐吴期间被曹魏进攻怎么办?孙权为什么要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死后刘备帮兄弟报仇心切,想快点讨伐孙权。不过当时很多老臣劝刘备不要冲动,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之后刘备就等了一年。但是刘备伐吴期间难道就不怕曹魏肾虚而入么?因为三强鼎立,最怕的就是较弱的两方先打起来,那最强的肯定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正是因为这样孙权才会急于求和,不想和刘备开战,所以这也是加速了三国

  • 历史上的皇太极为何要改国号?大清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清朝刚建立的时候其实并不叫清朝,是因为当时的皇帝皇太极改成了清朝的。当时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非常的厉害,统一了明朝成立了清朝,当时皇太极还和努尔哈赤有过相应的争吵,不过,后来还是皇太极上位了,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也是也是在问小编历史上的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呢?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有什么样的含义?具

  • 历史上慈禧太后为什么非说同治皇帝得的是天花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太后是当时非常厉害的一位人物,在当时,慈禧太后掌握了很大的权利,不管是什么。慈禧太后都要管上一句的,同时,在当时清朝晚期,虽然皇帝是光绪帝,但是掌握大权的实则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生活非常奢靡,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当时的同治皇帝染上梅毒慈禧太后为什么非要说

  • 为什么历史上清朝的最后几位皇帝都没有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时期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中国古代时期的清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一些人才很难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清朝非常著名的一些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最后都失败了,其实,小编觉得失败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无能,当时清朝最后的继位皇帝其实小编看来都非常的有趣,因为清朝最后的继位

  • 邓艾进攻蜀国刘禅有办法抵挡么?刘禅为什么不用缓兵之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263年邓艾和钟会一起率兵进攻蜀国,最后由邓艾率先攻破成都刘禅也是直接投降。很多人都觉得是刘禅没骨气,不知道举兵反抗,其实那时候蜀国能用的兵力已经见底,姜维长时间北伐穷兵黩武让蜀国国力已经承担不起,可能刘禅也只能用缓兵之计拖一拖,但可能也没办法长久。所以刘禅这番决定也是保住了自己百姓的性命还有士兵的

  • 姜维下场这么凄凉,是不是因为刘禅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姜维吧其实还是有蛮多的人知道这个人,这个人是继诸葛亮之后可以说唯一是蜀汉这个势力撑得起场面的人,但是大家都知道姜维的命运并不好,有的网友也问了,这难道是因为后主刘禅导致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原为曹魏陈营,受诬后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 历史清朝的同治皇帝当了13年皇帝为什么一直没有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清朝那其实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不过,在清朝史上还是有很多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当时清朝现状的皇帝,就比如光绪皇帝或者是同治皇帝,不过,这些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死的非常早,在位时间很短,同时,自己在位期间都有慈禧太后的干预,那么,为什么当时的同治皇帝当了13年皇帝一直没有后代?具

  • 清朝历史上同治皇帝与光绪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中国古代的清朝是一部非常贫穷的历史,当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断绝了外面一切的东西,包括先进的文化技术,因为当时的清政认为自己地大物博,不需要与外界沟通,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后来,清朝的国门是强行被打开,清朝有两位英年早逝的皇帝,一位是同治,一位是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