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君臣到底怕不怕匈奴人?

汉初君臣到底怕不怕匈奴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2/17 14:52:48

说到汉朝初年其实也还是有非常多的话可以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朝代建立起来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可以说还真的是内忧外患了啊,所以在处理了内患之后,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外患是不是也更加的可怕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一定别错过了!

谈论西汉初年的汉匈战争,最常被拿来说的例子是两个:“白登之围”和“冒顿单于致信羞辱吕后”。

这两个情节曲折的故事,再配上汉朝长期施行的和亲政策,送女人给蛮夷换取和平的屈辱,借以撩拨男性观众们的神经,最后得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就是汉初曾经患上“恐匈症”,这个病,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才得以根治。

这样的故事,如果再加上“弱宋”的岁币和蒙古骑兵横扫欧亚的威能,足够成为某些一知半解者笃信的定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汉初君臣的眼中,匈奴从来都算不上汉朝的大患,其军事力量更是摆不上台面。

不信?

那就引用不同时代的几句时人的评断,以助理解。

《汉书·;晁错传》:

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

这里是汉帝时晁错的一道上书,里面谈到了匈奴和汉军的长技,匈奴有三,汉军有五,非常有意思的是,匈奴的长技并非我们理解的“平原无敌”的蒙古骑射,反而是:

能爬山越溪的良马,也就是越野能力;

山川谷地往来驰射的骑术,也就是山地作战能力;

顶风冒雨抗冻挨饿的坚忍,也就是持续行军能力。

反倒是平地冲锋、弓弩对射、或是下马格斗这些真正的战阵对抗,全都是汉军胜出,最后说起数量,汉军完全是以十当一。

说的直白点,此时的匈奴骑兵与后世能骑射骚扰,也能重骑兵冲凿的蒙古骑兵根本不是一个物种,反而更像先秦时代的山戎、北宋西军面对的横山蕃部,翻山越岭你不行,真刀真枪我不行。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了现在网上著名金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发明人陈汤的时代,也就是晁错之后150年左右,《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陈汤的评价: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也就是说,在匈奴从汉地吸收了大量文明成果之后,其在军事上也不过稍稍拉近了与汉军之间的差距,由五个顶一个,进步到了三个顶一个……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汉武帝打出来的自信,恰恰相反,在汉武帝之前的晁错口中早有评断(《汉书·;晁错传》):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匈奴因为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免不了骚扰边境,对于汉地的侵害,也不过主要是对边郡的疾行抢掠,你调兵防备,人多了他就跑,人少了他就来,问题是兵多成本就高,撤了屯兵,他又来,不胜其扰,整体上,晁错算的就是一笔经济账。

所以晁错开出了药方,就是移民实边,或者说用厚利诱民实边,最终兵民一体,抗拒游牧人的抢掠。

今人看史书就能发现,虽然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匈奴入塞的记载一直到汉武帝时代仍是持续不断,可见被动防御下的汉朝边境仍不安宁。

然而,当我们细读史书,又会发现,在汉初的朝堂之上,对于匈奴的议论并不少,却从没有将匈奴视为能够威胁汉朝存亡的政治问题,算的往往是经济账、面子账,换句话说,它就是个小把戏,恶心,却不可怕。

之所以如此,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里已经写得很清楚:

兒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匈奴的兵员实际上就是普通的牧民,依靠他们的生活技能来从军作战,而他们的武器则非常落后单调,长兵,也就是及远的武器就是弓箭,短兵,也就是肉搏武器则是刀和鋋,即短矛。

从考古发掘来看,匈奴的弓多木质,上有华丽的装饰构件。由于木头容易腐朽,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的匈奴弓,大多是一些残留的弓饰件,具体形制无法得知。但根据弓腐朽后残留的痕迹看,其最大长度可达1.3米,而箭头材质则多种多样,有铁、铜和骨质,其中铁质的箭镞占多数。

在短兵上,除了缴获或者仿制的汉式环首刀,匈奴人自己的“鄂尔多斯式”刀都非常短,一般长度都只有2030厘米,早期的匈奴剑也不长,一般也只有2030厘米,不过由于匈奴人和西域、中原都有长期接触,后来也开始拥有近一米的长剑。匈奴人使用的肉搏武器还有短矛“鋋”,可击刺也可投掷,类似中原戈的鹤嘴锄,以及各类狼牙棒。

至于说甲胄,匈奴墓葬中既有中原式的铁扎甲,也有斯基泰式的青铜鳞甲,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材料获取的不易,匈奴人还有木甲装备,比如匈奴统治下的北方的丁零人往往用木板保护手臂和腿部,甚至做成高高的风帆状物来遮挡箭与寒风。

整体来说,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方式,汉初的匈奴人对于汉军只有劣势,没有多大的优势,所以才无力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会战,那么或许有人会反问,“白登之围”算怎么回事?这个,且听下回分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顺治皇帝最爱的妃子是谁?顺治皇帝怎么与董鄂妃相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三妻四妾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每个朝廷的皇帝都是拥有着三妻四妾的,每个朝廷的皇帝都有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妃子,就比方说当时的顺治皇帝,最爱的就是董鄂妃。说到顺治皇帝小编相信还有人不是很清楚,其实,顺治皇帝是当时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在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最开始的面貌是改变了不少,那么,顺治皇帝最爱的

  • 曹睿为什么能够压制司马懿?曹睿和司马懿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曹睿是曹丕和甄宓的孩子,但是因为曹丕赐死甄宓所以曹睿一直记恨曹丕,要不是司马懿带着曹睿认郭皇后为娘亲,可能曹丕也活不了。这样来看的话,司马懿应该是曹睿的救命恩人,但是曹睿为什么还要处处压制司马懿,把司马懿整的服服帖帖的呢?当时司马懿在朝中的声望已经很高,好在曹睿也很聪明,不然就要提前被司马懿给摆布了

  • 清朝的顺治皇帝为何坚持废掉皇后孟古青?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的顺治皇帝其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因为当时顺治是开创清朝以来第一位皇帝,对于清朝的建设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说到顺治皇帝那就不得不说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那就是顺治皇帝为什么那么讨厌自己的老婆皇后呢?甚至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顺治皇帝要一度坚持废掉皇后孟古青,这到底是怎样的?有怎样的故事呢?具

  • 关羽死后孙权为什么要把吕蒙也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出兵襄樊,孙权派吕蒙从后方包夹,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孙权这次的计划可以说把自己也给坑惨了,因为他杀了关羽跟蜀国之间的关系就彻底崩盘,这是曹魏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不过吕蒙作为这次的功臣,为什么没过多久也被孙权给杀了呢?而且吕蒙对东吴来说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就这样死了未免也太过可惜。如果你够细心

  • 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多尔衮不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是当时清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在当时的清朝史上还是有很大的地位的,小编也是看到关于多尔衮的议论还是有很多的,相处在当时的清朝,多尔衮完全可以当上皇帝,但是多尔衮自己并没有皇帝这条路,多尔衮相反把自己侄子顺治皇帝推上了皇位,不过,后来相传顺治上位后非常的痛恨多尔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一切的一

  • 清朝的多尔衮是怎么成为太上皇的?顺治为什么那么恨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清朝别看非常的贫穷,其实,当时清朝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但是很多人才的聪明全部用在了对付别人,让自己更好的掌握政权上去了,就拿当时的大臣多尔衮来说,当时的多尔衮算的上非常的精明了,多尔衮认为皇位不简单,于是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登上皇位,而是把这个机会给了顺治在,在当时,甚至还帮着顺治登基,

  • 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没得好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汉朝名将周勃和周亚夫父子其实很多人应该有所了解的,因为这个时代也是英雄辈出啊,大家也知道周勃和周亚夫虽然看上去不是太出名的,但是他们两位的战功也是千秋万代的,但是有一点的就是这两个人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都不得善终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

  • 诸葛亮得知张苞死讯为什么伤心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但是不辛早夭,关羽和张飞的后代都英年早逝,这对于蜀国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打击。诸葛亮得知张苞的死讯后更是伤心到吐血,难道诸葛亮对张苞有这么深的感情么?其实诸葛亮是想到了蜀国的未来而感到担忧,因为蜀国本来就缺乏人才,想着依靠后备们的力量崛起,但是新鲜血液还没成长起来就没了,实在让诸葛亮难

  • 三国时期蜀汉蜀国为什么没有大都督这个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大都督这个职位吧在三国时期,小编依稀记得好像就是东吴的周瑜算是比较的有名气的,再就是其他的小编也不是太清楚了,但是经过小编的仔细发掘发生了其实东吴的大都督是最多的,曹魏也有,但是唯独蜀汉没有,那么这到底是是什么情况呢?其实大家也不要急了,这其中的原由也还是很有说法的,下面我们就随着这个问题以前来

  • 揭秘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诸葛亮真的借到了10万支箭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草船借箭被当做是诸葛亮最聪明的一次计谋,不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了10支箭。不过很多人也有疑问,当时曹操看不清对手为什么不用火箭更加保险呢?今天就为大家讲讲真实的草船借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打消你多年的疑虑。还有就是当时真的有借到10万支箭么?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庞大的,当时想要生产出10支箭来是非常消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