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茶仙卢仝是怎么死的?

一代茶仙卢仝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3/12/18 15:33:35

卢仝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说起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许就有人知道了,卢仝正是卢照邻的嫡系子孙。卢仝非常爱茶,他的“七碗茶诗”将饮茶时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茶圣陆羽的《茶经》齐名。然而,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人物最终却惨死,那么,卢仝又是怎么死的呢?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

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

济源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立政先生和我探讨卢仝时也说,卢仝的这种高傲性格,是促成其诗风怪异的主要内因。韩愈在《寄卢仝》一诗中写道:“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为我们展示了这位怪异诗人自视甚高、落落寡合的形象。

卢仝的怪异性格,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系。卢仝祖籍河北范阳,卢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史学家推测,卢仝祖上从河北迁居河南济源,可能是因为家道中落。到了卢仝一代,日子就相当清贫了。

卢仝一生不曾做官,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但他酷爱读书,在扬州的一所旧宅中藏书颇多。后来卢仝举家迁到洛阳,为购买一所宅院,欠了当地富商一笔巨款。由于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和卢仝关系非常好,时常接济他。

但由于债主逼债很紧,卢仝受到了威胁。韩愈《寄卢仝》诗中所说隔墙恶少“每骑屋山下窥瞰”,很可能就是债主逼债的手段。幸亏韩愈的维护,卢仝才免受一场难堪的侮辱。韩愈离开洛阳后,卢仝的生活更加艰难了。为了还债,卢仝不得不将扬州的旧宅卖掉。但旧宅中的藏书,卢仝想方设法托人运回河南。卢仝的好友孟郊为此写过一首诗,题目就叫《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卖祖屋这种事,是很让人悲伤的,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就非常到位地描述了这份感觉。

卢仝一生,遭受了很多人情冷暖,看尽了世态炎凉,因而性格古怪,才做出古怪之诗。

抱才隐居是为大用

由于卢仝在史书中属于“非主流”诗人,有关其记载有前后矛盾之处。卢仝一生究竟何时隐居,何时游历,何时居洛阳,何时居扬州,何时居济源,均没有详细的划分。史学家只能大致勾勒出一个线条:20岁之前,卢仝居住在济源,读书、饮茶;20岁之后,开始在扬州、洛阳等地漂泊、游历,甚至还到过塞外;30岁左右,卢仝在洛阳定居,也可能又回到济源王屋山隐居过一段时间。但这种说法也遭到很多历史学家的质疑——总而言之,卢仝的生平是模糊的。

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卢仝在王屋山的居住时间最长。

卢仝居住在王屋山何地,已经不能确定具体地点。后人根据卢仝诗句的描述,找到了大致方位,并在山间修筑了一间“卢仝茶社”。2010年12月17日,我和李立政先生上山时,正好赶上茶社放假,空无一人。

在卢仝茶社的大厅内,陈列着一尊卢仝塑像。李立政先生说,雕像是根据钱选《卢仝烹茶图》雕刻而成的,至于是不是一千多年前真实的卢仝模样,谁也不敢肯定。而我觉得这尊塑像有失真实,因为根据史料的描述,卢仝或许患有“脱发症”,没有头发。

卢仝茶社依山而建,一条溪水从北而南,穿山越岭,直至山下。山沟两边灌木丛生,怪石峭立。

隐居山间却心系天下,这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卢仝终生未曾为官,《唐才子传》记载:“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至于卢仝为何“不起”,没有进一步的说明。研究卢仝的学者据此认为,卢仝是一个看破红尘、不愿为官的人,尤其是爱茶文人,称赞其是不愿入“淤泥”的高尚雅士。

质疑者分析卢仝有关的诗作后,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自古以来,有一类文人,并非不愿为官,而是心高气傲,要做旷世之才,非宰相之位不受。有这种想法的文人不在少数,可惜除了诸葛亮,鲜有人能一步到位,挤进帝王的“核心班子”,因此,他们一面作诗著文抨击时政,一面拒绝朝廷给予的低级官位,卢仝很有可能属于这一种。

尽管卢仝在王屋山上隐居多年,并两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但在其好友韩愈的诗中,仍能看出卢仝的一些心思:“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寄卢仝》)卢仝自己也写过一首《直钩吟》:“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那种渴望明主而不遇的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千古绝唱《月蚀诗》,更是将卢仝那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学者提出,卢仝之死就是其极想参与时政的最好注释。

“甘露之变”留下的千古之谜

卢仝一生除了留下了两首名诗,还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甘露之祸。

中唐时代,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干政,唐文宗不甘心大权旁落,一心想铲除宦官。

公元835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一棵石榴树夜里降有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礼部侍郎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后院去观看。

于是,文宗要仇士良带宦官去查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大吃一惊,慌忙逃走。看见事情败露,李训指挥禁卫军冲上去,抢夺皇帝。仇士良和宦官指挥手下和禁卫军经过一番厮杀,最终挟持皇帝进了内宫。

李训见计划败露,忙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挥宦官,对在京师的公卿与吏卒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皇宫内“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宰相王涯等与甘露之变毫无关系的人也都被杀,死者有几千人,整个长安被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祸及卢仝。据《唐才子传》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卢仝和几个朋友正在宰相王涯家里做客,因晚上留宿,遭到吏卒逮捕。

卢仝曰:“吾山人也,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在宰相宅,容非罪乎?”于是,卢仝“苍茫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

正如吏卒所言,卢仝这样闲云野鹤般人物,留宿宰相宅中,为何?千百年来,不同的学者得出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卢仝有着传统文人的仕途观,看似不愿为官,实则结交高官,希望能参与政治,清高之名与事实不符。也有学者认为,卢仝结交王涯是因为韩愈离开河南后,他生活窘迫,不得已而为。

近来,学者通过对卢仝、贾岛等人的诗作分析得出结论,“甘露之变”时,卢仝应该不在长安,而是在洛阳或塞外游历,后在洛阳病逝的。这种说法更符合卢仝“山人”性格。

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祸,决定了一代“茶仙”的诸多历史细节。如今,让史学家头疼的是,如果卢仝死于甘露之祸,那好友贾岛、韩愈等人关于卢仝年龄的记载则存在相互矛盾之处,但轻易否定《唐才子传》“卢仝死于甘露之变”的说法,也没有过硬的证据。两派学者曾频频发文,进行论战,质疑者一度提出“如果死于‘甘露之变’属实,那卢仝整个生卒年份都要改写的”结论。

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变,目前成为卢仝研究者未能破解的一个谜团。但卢仝是否死于“甘露之变”,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许并不重要。就算卢仝确有结交官员、希望进入仕途,但他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真挚的;就算卢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高、就算他的那份孤傲是做出来的,但也无损他品格的高尚。

几篇短短的文章,无法准确地描述一代“茶仙”的传奇人生,让我也非常遗憾。但济源之行,让我强烈地感觉到:卢仝用他最真挚的感情,写下了传唱千古的《七碗茶歌》,这是一首伟大的诗作,这也是一首在中国诗歌史和茶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世茶人只能回味而无法复制,只能传唱而无法超越。

当我端起茶杯,《七碗茶歌》的境界又回荡在脑海中: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能将饮茶的心情挥发如此,夫复何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蜀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制度,刘备把自家百姓坑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并不是天天打仗,各国最重要的还是让本国百姓的日子能过好,这样你的国家才能吸引更多人进来。因为三国时期人口流动非常大,每个国家的经济制度都不同,所以大家会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居住。在这一方面曹魏是做的最好的,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到那边生活,刘备却用了一套把百姓坑惨的方法,所以渐渐国力也走向衰弱

  •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只杀刘封不杀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关羽死这件事情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事情还是十分的尴尬的,简直就是蜀汉的噩耗啊,但是人死了之后要干嘛呢?当然就是要把凶手找出来啊,所以刘备在这个时候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了杀刘封,但是却没有杀马超,这其中到底是什么缘由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题目也说了是“追究责任”,那

  • 包拯为什么要铡展昭、张龙和赵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包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怎么说了反正就是铁面无私到让人觉得可怕,所以最后连自己的护卫展昭还有有张龙和赵虎全部给铡了,就是古代的铡刀用来斩人的,那么包青天包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小编觉得还是有很多故事可讲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说起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朝

  • 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是谁?是李莲英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溪太后是当时晚清时期的统治者,虽然当时的皇帝是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并没有什么实权,所以的大权都是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的,当时的慈禧太后非常的坏,做了很多的坏事,而且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是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说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

  • 晏婴二桃杀三士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晏婴这个人其实很多网友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桃杀三士了,很多人都感觉晏婴这个人啥错了人,是冤枉了别人的,这被杀的三个人都是不忠心系列的,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说这背后还有其他的原因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记载在《晏子春秋》里。晏婴之所以要设

  • 马稷街亭失守的真相是什么?真的只是诸葛亮的夺权之计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马稷街亭失守看似是马稷违抗命令在先,不过实际上马稷的能力是得到诸葛亮认可的,而且马稷也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当中犯下致命的低级错误。所以很多阴谋论也是突然冒出,难道当时诸葛亮是别有用心么?当时诸葛亮已经算是蜀国的支柱人物,刘禅也只是个摆设,所以诸葛亮想要夺权什么的应该是不太可能存在。失守街亭是三

  • 古代打仗第一排的士兵和其他士兵有什么不同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打仗这件事情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还是很有意思的,不仅仅是阵仗上看起来气势恢宏还有更多的士兵那种兵戎相见的感觉的让人觉得非常的刺激,那么我们今天就研究研究古代打仗的士兵吧,那么古代打仗总有人要在第一排的,那么这第一排的和其他士兵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小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古代战争不同于现

  • 清朝第一位状元是谁?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时候的状元那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古代人们想要赚钱发财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打仗厉害,能够打仗,就可以为朝廷做贡献,便可以当官赚钱,也就是武官。要么就是文官,考上状元,能够在朝廷工作,也可以赚不少的钱,那么,在当时的清朝经济文化都不发达,那么,当时第一位状元是谁呢?可以说考上了状元便可以一生不

  • 朱元璋是如何统一天下的?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一位大臣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权利的,其实,朱元璋可以算的上是所有皇帝中家世最为频繁的一个,所以,朱元璋上位后可以说是非常的崇尚节俭,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也都使与自己的集权有关的。不过,当时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朱元璋是如何统一天下的呢?朱元璋到底有多厉害?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

  • 曹丕和曹植为什么都活的不长?曹操算是曹家最长寿的人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曹丕和曹睿算是曹家风光了三代,不过自曹操以后好像他的儿子、孙子活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要说可能曹操还是活的最久的人,曹丕和曹植都是40岁左右就死了,曹睿更是30多就倒下了。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这么短命呢?其实看当时的平均年龄差不多就是3、40岁,曹操能活到65岁已经算长寿了,毕竟当时医疗不发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