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揭秘:东汉时期汝南袁氏为何没有陈郡袁氏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1/16 18:07:03

三国之时,袁氏为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袁术正是凭借这点,才能在那乱世中迅速崛起。只是,袁氏并非只有一脉。袁绍和袁术应属汝南袁氏。除此之外,还有阳郡袁氏、扶乐袁氏,阳夏袁氏等。

同为袁氏,却有地区之分,这并不奇怪。就像《后汉文》中所记载,“郡县有沿革,居处有迁移,史称籍贯两岐”。宗族人口多了,发展方向不同,定居在不同地点,导致的结果自然是“籍贯两岐”。

唐代韩愈曾写《袁氏先庙碑》,其间记载了袁氏袁氏一族的起源。按照韩愈的考证,袁氏的先祖应是舜,其后代有一名为“妫满”者,是武王伐纣立周之后,陈国的第一任君主。而在妫满之后,又有后代名为妫诸,他的封地在袁乡(又说辕乡)。古人常以封地为姓,如此,妫也就成了袁。

在此之外,《袁氏先庙碑》中还写有这样一句话:“(袁氏)常居阳夏,阳夏至晋属陈郡,故号陈郡袁氏。”这是陈郡袁氏的由来。须知,陈郡之地,与昔日陈国属地大致相似。秦朝之时,陈郡又名淮阳国,陈国的国境则是在淮阳之地。

袁氏源自陈国,后常居阳夏,阳夏因为属于陈郡,所以被称作陈郡袁氏。大家看明白了吗?从某种意义来讲,陈郡袁氏应是这一宗族的“根”。无论是单列出来的阳夏袁氏,还是扶乐袁氏,都属于陈郡袁氏。只一点,袁绍和袁术所在的汝南不属陈郡,这一支脉应是从陈郡迁移而走,也就是“籍贯两岐”了。

韩愈雕像

袁涣,正是三国时期陈郡袁氏的翘楚。时至今日,他的声名虽比不得袁绍、袁术,但观其人生轨迹及后代子孙,却是比袁绍、袁术好得太多。须知,以袁绍、袁术闻名后世的汝南袁氏,先后为曹操为歼灭。他们虽在东汉末年兴隆一时,却如烟云般迅速消散。反观袁涣一门,却在东汉末年之后,香火延绵,到唐朝时亦是人才辈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至于为何如此,在笔者看来,其根由应在其“家风”。

话说,袁涣乃是东汉灵帝时官至司徒的袁滂之子。袁滂在世之时,虽权宠盛极,但“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嫣”。这一点,明确记载于史书《册府元龟》之中。袁滂如此,到袁涣时,亦是如此。三国志载,“涣清净,举动必以礼”。所谓清净,为恬淡清净之意。所谓举动必以礼,是为举止遵循立法。这在那动荡的东汉末年,王孙贵胄之子皆藐视王法之时,袁涣可谓是一股清流。

袁涣有才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曹操建议,用道德和仁义的力量去教育和安抚万民,收集文献典籍,弘扬先圣教诲,以文治令天下百姓归心,整治天下风气。

曹操很欣赏袁涣。袁涣去世时,他很悲伤。唐代时官方修撰的《艺文类钞》中,还言明曹操因袁涣的死而流泪,“及卒,太祖为之流涕”。

袁涣之后,便是其子袁侃。他和袁涣以及祖父袁滂一样,亦是清净自守,性情恬淡。不止于此,还有袁涣的堂弟袁霸、袁徽,乃至其子侄辈袁亮,尽皆有袁滂遗风。试问,若非家风如此,他们又如何都能拥有这样一致的秉性?

而在此之后,到韩愈所写《袁氏先庙碑》的李唐之时,袁涣所代表的陈郡袁氏辈有才人出,历朝历代皆有活跃在政坛者。

唐朝姓氏学家林宝曾写《元和姓纂》,其间言明,在魏晋南北朝这诸多朝代中,陈郡袁氏记载于正史的有二十八人,其中,位列三公、尚书令、仆射的便有十七人。历经几次大动荡时代,他们能够始终岿然屹立,远离刀光剑影,莫不与其家风有关。

标签: 陈郡袁氏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姜身边的那些悲剧男人们,一个又一个是不是都是被历史冤枉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文姜之乱文姜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是很好,风流韵事很多,《诗经》里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是相当高度的评价。而史书又说她与兄长齐襄公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文姜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红颜祸水”的标配,凡是跟文姜关系亲密的或者有所接触的男人,往往都没有什

  • 王好古的著作有哪些?都分别阐述了什么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好古,元代医学家,历史解密

    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癍论萃英》、《汤液本草》等书,其中《阴证略例》为其代表作。《阴证略例》为专门论述阴证的专著。据王氏自序,成书于公元1232年。作者鉴于“伤寒古今为一大病,阴证一节,害人为尤速”,“阳证则易辨而易治,阴证则难辨而难治”,因而撷取前贤有关阴证论述,并

  • 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的梅念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梅念笙,历史解密

    梅念笙,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里的人物,江南武林名宿,人称铁骨墨萼,身负武林之中最高深的内功「神照功」和「连城剑法」两大神功。人物经历梅念笙有三个徒弟,大徒弟「五云手」万震山,二徒弟「陆地神龙」言达平,三徒弟「铁索横江」戚长发, 均是不肖之徒,梅念笙知此三人品行,故未将绝艺倾囊相授,反而教了他们不少

  • 揭秘:皇帝喜欢杨国忠还是安禄山多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隆基,唐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李隆基时期,宰相组合便是三位,就在几个月前,杨国忠和安禄山还在并肩作战,他们珠联璧合,成功地将已经去世的李林甫踏在脚下,使之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两人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却没有就此成为朋友,相反,从那之后,他们渐行渐远,而龃龉也便在渐行渐远中产生。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

  • 士蒍为什么针对恒庄之族?他是范氏的始祖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士蒍,春秋,历史解密

    曲沃代翼,又被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是发生在春秋晋国的一场政治内斗。在这场长达七十年的内乱中,晋国曲沃小宗取代了翼城大宗,还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成为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性事件。晋国是周王室统治下的一大诸侯国,实力强大,一直是周王室尤为依赖的大国。自唐叔虞开国以来,晋国发展比较稳定,强国的地

  • 万密斋: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密斋,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万密斋 (1499 ~ 1582) 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

  • 唐朝设立节度使是为了什么 李隆基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节度使,唐玄宗,历史解密

    所谓“盛极而衰”,当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后,很快就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安史之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力大幅度衰减,逐步由强盛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乱时都担任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

  • 她没有生育能力,皇帝却依旧独宠她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庄钱皇后,明朝,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宫斗剧里看到,古代后宫争夺皇后之位,头破血流。皇后这个位置不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给她的家族带来无限的荣耀。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皇后并不是宫斗的好手,她和皇帝十分恩爱,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不过后来因为遭受苦难,眼睛瞎了,腿瘸了,也没有给皇帝留下一儿半女,却依旧深受皇帝信任

  • 天策府除了天策上将,还有哪些职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策上将,唐朝,历史解密

    天策上将:一人,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天策府长史: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司马: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从事中郎;二人,从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上将军咨祭酒:二人,正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天策府主簿:

  • 南宋时期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八字军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字军,南宋,历史解密

    八字军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由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八字军最初是太行山区的义军,后编入官军序列,于河南、川陕等地抗击金军,战功卓著。称呼来源南宋初河北、河东地区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建炎元年(11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