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皇帝喜欢杨国忠还是安禄山多一点?

揭秘:皇帝喜欢杨国忠还是安禄山多一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3/12/8 0:31:25

大家都知道,在李隆基时期,宰相组合便是三位,就在几个月前,杨国忠安禄山还在并肩作战,他们珠联璧合,成功地将已经去世的李林甫踏在脚下,使之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两人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却没有就此成为朋友,相反,从那之后,他们渐行渐远,而龃龉也便在渐行渐远中产生。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关系变化,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下面我就来说说,他们渐行渐远之后,都发生为了什么故事!

在李林甫掌权时,他这个人非常霸道,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与他争权,更不允许任何人把他超越,因此,张九龄李适之等人都被他打落了马。李林甫整肃到最后,基本达到了唯我独尊的目的,不过,在此时,还是有两个人比较红,一个是杨国忠,一个便是安禄山。可能是因为三角形相对稳定,李林甫在世时,三个人并立于世,各自享受着李隆基的恩宠。三角形的稳定态势随着李林甫的身败名裂而发生了变化,放眼望去,整个大唐王朝,最受宠的剩下两个人——杨国忠和安禄山。以前他们是三角形的两个角,现在李林甫那个角消失了,只剩下杨国忠和安禄山彼此虎视眈眈。

从安禄山的角度讲,他从来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论资历,安禄山比杨国忠老得多,安禄山在幽州征战时,杨国忠还不知在哪个角落赌钱呢。论战功,安禄山战绩显赫,虽然里面有不少水分,但毕竟也是战功,杨国忠呢?一个剑南节度使都当不好。论关系硬,安禄山也不比杨国忠差,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哥,安禄山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呢,而且还是经过盛大“洗三”典礼的干儿子呢。在安禄山的眼里,杨国忠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家伙,就这么个家伙当大唐第一宰相,安禄山心里有一百个不服!这就是传说中的“同性相斥”,越是性格、行为类似的人,越是容易格格不入。

从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行为来看,这两个人都是有些才能同时又很乖巧的人,才能是他们的基础,乖巧是他们的翅膀。正是凭借乖巧,他们深得皇帝和贵妃的赏识,进而当上了大唐王朝的红人。尽管两个红人没有直接的利益瓜葛,但关系还是势如水火,这就如同两个如日中天的明星,虽然从私人层面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但一旦相逢,却总是形同陌路,原因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你,或许我会更红!矛盾便由此而起。从此,红人杨国忠便把曾经的“盟友”安禄山看成了眼中钉,这是一颗影响自己更红的眼中钉,如果把他拔掉,那么自己就将是大唐王朝最红的那颗星。如何才能把这颗钉拔掉呢?

杨国忠开始处心积虑地对付安禄山,安禄山也感受到了杨国忠咄咄逼人的杀气,两人如同两只斗鸡,一只在长安,一只在范阳,两鸡隔空斗战。杨国忠首先出招,他不断给李隆基上书,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换作别的节度使被弹劾,李隆基可能第一时间便跳了起来,然而偏偏受弹劾的是安禄山。这怎么可能呢?李隆基对安禄山实在是太喜爱了,因为安禄山确实很可爱,虽然言谈举止有些憨,但憨得可爱。有一次,李隆基拍了拍安禄山腐败的大肚子,问道:你这胡人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怎么会大成这样?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里面什么都没装,只装着一颗对陛下的赤心!看着安禄山“憨憨”的样子,李隆基心花怒放,他知道这个胡人在信口开河,但他听着舒坦,无比舒坦。

六十多岁的李隆基总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却不知道,装傻充愣的安禄山其实比他聪明,安禄山早已看穿了李隆基,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能递到李隆基的心坎里。就拿安禄山拜见杨贵妃的礼节来说,这里面便透着安禄山的精明。每次拜见李隆基和杨贵妃,安禄山首先给杨贵妃行大礼,李隆基不免疑惑。普天之下,天子最大,为什么不先参拜天子,而先参拜贵妃呢?安禄山装傻充愣地说:“我们胡人一向先拜母亲,后拜父亲。”安禄山故意拿“母系社会”说事,其实是装疯卖傻。他焉能不知道普天之下,天子最大,他只是在装傻,装不懂而已。

因为他早就看出,杨贵妃是李隆基的最爱,只要贵妃开心了,李隆基也就开心了。至于先拜谁后拜谁,李隆基并不那么讲究,只要贵妃开心就行。安禄山的精明不仅仅体现在先拜杨贵妃,同时对待太子李亨,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招数——不拜!初见太子时,李隆基给安禄山介绍说:这是太子!安禄山似乎没有听见,对太子看都没有看一眼,拱手站在那里,丝毫没有参拜的意思。太子李亨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他知道安禄山在装傻。李隆基有些不解,便问安禄山:你见了太子怎么不下拜啊?安禄山说:臣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礼仪,也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李隆基越发觉得安禄山可爱,便循循善诱地说:“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就是他代替朕做皇帝。”安禄山作“恍然大悟”状,说:“臣愚钝,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还有太子!”这时,安禄山作出一副不得已的样子,极为勉强地参拜了太子李亨,整个参拜过程与其说是在参拜,不如说是在用身体语言告诉李隆基:陛下,我是因为您的缘故才参拜太子的!这一幕,李隆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中越发喜欢安禄山。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疑惑:安禄山明明在蔑视太子,为什么李隆基反而会满心欢喜?

这就要归结于皇帝的奇特心理,古代皇帝一直都有一个奇特心理:既希望太子快快成长,又怕太子成长太快,归根结底,是怕在有生之年被太子把皇位夺走。并不是没有先例,太宗李世民不是如此干过吗?李隆基本人不是也同样干过吗?因此,李隆基格外怕太子克隆当年的自己。所以,当安禄山不参拜太子时,李隆基格外欢喜,这说明安禄山心中只有他这个皇帝,不像有些大臣,明明拿着他的俸禄,却频频对太子暗送秋波。当战功、装傻、乖巧集于安禄山一身时,安禄山便成了李隆基面前的红人,于是便走出了一条平步青云的直线。

我觉得,李隆基如此喜爱安禄山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安禄山是一个胡人,在遇到太子之时也不行叩拜,甚至在遇到杨贵妃和李隆基之时,也是先拜杨贵妃,即便是如此,李隆基还是喜爱安禄山,这与他有一颗对陛下的忠心有很大的关系。不知大家怎么看呢?

标签: 李隆基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士蒍为什么针对恒庄之族?他是范氏的始祖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士蒍,春秋,历史解密

    曲沃代翼,又被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是发生在春秋晋国的一场政治内斗。在这场长达七十年的内乱中,晋国曲沃小宗取代了翼城大宗,还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成为了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性事件。晋国是周王室统治下的一大诸侯国,实力强大,一直是周王室尤为依赖的大国。自唐叔虞开国以来,晋国发展比较稳定,强国的地

  • 万密斋: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万密斋,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万密斋 (1499 ~ 1582) 医圣。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

  • 唐朝设立节度使是为了什么 李隆基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节度使,唐玄宗,历史解密

    所谓“盛极而衰”,当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后,很快就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安史之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力大幅度衰减,逐步由强盛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起兵叛乱时都担任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节度使的权力过大,

  • 她没有生育能力,皇帝却依旧独宠她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庄钱皇后,明朝,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宫斗剧里看到,古代后宫争夺皇后之位,头破血流。皇后这个位置不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给她的家族带来无限的荣耀。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皇后并不是宫斗的好手,她和皇帝十分恩爱,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不过后来因为遭受苦难,眼睛瞎了,腿瘸了,也没有给皇帝留下一儿半女,却依旧深受皇帝信任

  • 天策府除了天策上将,还有哪些职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策上将,唐朝,历史解密

    天策上将:一人,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天策府长史: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司马: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从事中郎;二人,从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上将军咨祭酒:二人,正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天策府主簿:

  • 南宋时期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八字军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八字军,南宋,历史解密

    八字军是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三年(1127-1133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由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八字军最初是太行山区的义军,后编入官军序列,于河南、川陕等地抗击金军,战功卓著。称呼来源南宋初河北、河东地区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建炎元年(1127年)﹐

  • 为什么清朝人口增长很快?地球上其他地方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如果人口多就代表盛世,那么印度、非洲等人口暴增的地方,岂不都处于盛世之中?如果人口多就代表盛世,那么盛世中的大清为何被英国击败,二战中应该是人口最多的中国最强才对!所以,可以将人口作为盛世的背景条件之一,但却不能下“因为人口多,所以是盛世”的结论!显然,在讨论康乾盛世中,将人口作为证明康乾盛世存在的

  • 什么是宣宗南迁?为什么会加速金国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宣宗南迁,宋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宣宗南迁”,为何加速了金国的败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王朝都有过迁都的举动,其中著名的有盘庚迁殷、周平王东迁、北魏孝文帝南迁等等。细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迁都我们能够发现,古代王朝的一次迁都所决定的往往是一个王

  • 揭秘古代倒插门究竟有多危险 战国有危险清代如同奴隶与仆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倒插门,历史解密

    “倒插门”也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正式的称呼是“入赘”,这种情况下,男方通常被称作是上门女婿,也就是赘婿。这种行为,在男女平权的时代,受到歧视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过,如果是在古代,当一个上门女婿,其实还是蛮危险的。下面就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战国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中包

  • 晚晴重臣张之洞为什么不敢随便进入军机处?原来一不小心会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在雍正时期形成不少管理朝廷要务的新制度,比如说军机处,当时的军机处可以相当强硬的,一般王公以下的阶品要是擅入聚集处是会被立即处斩的,就连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来京也是不敢擅入军机处的。军机处设立于1729年。当时,正值平定蒙古准葛尔部叛乱期间,雍正皇帝为了更加迅速地处理军政大事,同时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