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写字为什么那么好看?

古人写字为什么那么好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84 更新时间:2024/2/29 15:55:20

现存的一些古人留下来的,手写的资料中,抛开内容不谈,其中古人写的字,任人看了都会觉得是非好看的,甚至可能根本不相信这是手写出来的,看上去就像是电脑打印出来的字体,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古人又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好看的字,让人看上去都觉得心情舒畅?其原因,大概就是古人写字的时候,手中的那根笔。

经常有书友会问起这个问题:为啥今人写书法,虽然技法丰富而纯熟,却还是超不过古人?格调不如古人,也不如古人好看、耐看。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人临帖,只能看到古人笔下的“结果”,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运笔、结字的。尤其是古人写字时,一笔一划、前后顾盼、精细入微是如何完成的,也难以得知。但无非与古人的执笔、用笔有关系。好在古代书画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仔细观察古人图画,尤其是笔尖,古人写字之所以这么细致好看,是因为笔尖上有秘密:因为,古人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蘸墨。笔尖,是运笔核心。

笔豪尖细精短,确实更好控制笔锋笔势。但我们临习时发现并非如此,长毫写字,只要功夫、碗力用到,也能写出好看的字。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画家在创作时失真了?估计可能不大,因为古代画家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谓精到细致,不太可能画错的。

当代著名大书法家孙晓云《书法有法》对此有过专门论述。她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叫我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仅用笔尖上的毫。我母亲说上辈人都是这样教的。

由此可见,如果是初学者,确实不妨可以笔尖只蘸一点磨,毛笔不要全部泡开。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开,锻炼笔力、腕力。毕竟,古人的做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写字古法,当以魏晋唐为基,因时期技术发展,毛笔的形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魏晋至隋唐时期,毛笔的形制以笔锋粗短而硬劲为主要特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鸡距笔。

晋人写字体式为伏案或持卷,这就要求毛笔矫健有力。其实任何时候,好的书法都应该是遒劲有力的。正是此类粗短刚硬的鸡距笔,写下无数遒美开的精品力作。

古代多以繁体为主,结构紧凑,搭配合理,而且古代人从小的意识就是练习书法为主,先写后书,再章,所以有很多的书法大家。再者你看到的书法作品、影视作品中的古人写字都是好的,也有登不得大雅之流,不为人知罢了。

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和实用,对于休养而言自然少了几分关注和认识。从小学习,以至于没有培养小孩子对字本身的理解,简体字方便易懂,却不容易把握字的结构,松松散散自然不好看。现代人的字风融入了很多现代的意识和元素,也不能说就不好看。字在人为,在于体会吧。

学习书法以来,可能都会有个问题:为啥古人写的字这么好看,感觉今人写字好像永远超不过古人?

这里面的道理,可能与古人的执笔或用笔技巧有关系。今人临帖只能看到碑帖上整个字是什么样的,却看不到古人是如何结体、构字的。古人写字时,一笔一划、前后顾盼、游丝引带是如何完成的,也是无法得知的。

不过,好在古代的书画给今人提供了线索。仔细观察古人绘制的图画,就会发现古人是如何执笔的。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曾有一位书法家说,古人写字之所以这么好看,是因为笔尖上有秘密。因为古人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蘸墨,笔毫的根部是没有墨汁的。

初步一想也对,笔豪短,可能更好控制笔势。但是临习时发现并非如此,长毫写字,只要功夫、腕力用到,也能写出好看的字。那古人为啥只用笔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画家在创作时失真了?估计可能不大,因为古代画家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谓精到细致,不太可能画错的。

后来,看到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写的一本书,上面对此有过专门论述。孙晓云说,先秦至汉的笔毫皆为兔毫,是兔箭毫,是指秋季狡兔脊背上的两溜硬毛,也叫紫毫。毫硬则挺,挺则有弹性,有弹性才适合于转笔。

到了唐代,许多动物的毛都用来做毫,如麝、狸、马、鼠、狐、鸡以及人的胎发。尽管如此,兔毫仍然是首选,保持着正宗。宣州兔毫所制的紫毫笔,选料精细,制作讲究,当时价值如金,成为“贡品”,大受文人墨客赞扬。

代书家大抵仍用兔毫笔。黄山谷、苏东坡推崇的宣州“诸葛笔”,主要以兔毫中上乘者——紫毫为主。狼毫还是清代从朝鲜传入的,现在倒是普遍地在用。

孙晓云说,记得很小的时候,所用的“大楷笔”、“小楷笔”皆是羊毫。她母亲叫她只将笔毫泡开三分之一,仅用笔尖上的毫。她母亲小时就是这样用毛笔的,那时的上辈人都是这样教的。

孙晓云后来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标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书画家的墨迹时,总是见他们大约写四五个字墨就枯了,再蘸墨。这往往是由于小笔写大字之故,但见他们笔画圆润、饱满,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笔所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像她母亲教的那样,用较大的笔,只泡开笔尖用。

董、查的年代,羊毫笔已经十分走俏,由于没有硬笔心,笔毫完全泡开会瘫软无力,如若只泡开笔尖一点,上面三分之二的笔毫由于是用胶裹牢,实际上起了硬笔心的作用。因为是较大的笔,如若又是羊毫,所以笔画柔和、圆润。嘿,这正是纯羊毫的软笔当兼毫用的绝好办法。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转笔方便美观吗。

综上所述,如果是初学者,确实不妨可以笔尖只蘸一点墨,毛笔不要全部泡开。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开,锻炼笔力、腕力。毕竟,古人的做法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照搬。因为古代书画中,也有不少显示,笔墨是浸满整个笔毫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张飞是个美男,为什么会成为黑脸大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已经算是固定下来了,简而言之概括下来就是“黑脸大汉”,飞起来的眉毛,黑黑的肤色,怒目圆睁,一看就让人感到很害怕。但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他本身就是一位“肤白貌美”的美男子,和现在的张飞完全是相反的。究

  • 灞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诗歌体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了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而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则道尽了友人相离的不舍与心中凄凉的感情。灞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最钟意的抒情之地,每逢春天,灞桥上杨柳依依,柳絮随风飘飞,营造出一种诗情画

  • 决定骑士地位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欧洲古代,穷小子是可以靠着比武和不断的战斗来获取骑士封号,就此赢取白富美,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而这也是很多骑士文学的套路。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除了威廉·马歇尔等几个逆天级别的天才外,大部分的骑士地位是要靠着自己的房产来决定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就像欧美中产阶级喜欢住在郊外一样,

  • 古代响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代专指马贼、强盗。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杀出,掠夺财物。因为古代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直到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马的意思多指起义军而不是马匪。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

  • 古希腊城邦与城邦之间的结盟要经过哪些程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希腊城邦之间的协约就是城邦与城邦之间所发的誓言。正如卡特里奇说的那样,希腊人从不会签署什么和平协议,而是以向众神起誓的方式来订立和约,而这些神便是协约的担保人。在古希腊的文化当中,若是某一方破坏了和约或是盟友之间的协议,那将会被视为亵渎神灵。要么会遭到神灵的惩罚,要么另外一个派系就会以神灵的名义对

  • 孙殿英盗慈禧墓的时候,丢掉了什么东西成了无价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盗墓贼孙殿英,很多人一定都听说过他,他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盗了慈禧的墓葬,而盗墓向来都是很多人热议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虽然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但越是如此,越容易让人们对这件事情产生好奇。相传,当年孙殿英盗墓的时候,随手丢弃了一样物品,当时的确是不值钱,但是到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 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为何仅仅只坚持了2个月就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祸乱朝纲三年,使得东汉朝廷威严扫地,统治崩塌,各路诸侯纷纷拥兵自重。要说像董卓这样使得东汉名存实亡的权臣确实该死,于是董卓就被王允给整死了,在王允的唆使下,董卓的义子吕布亲手把董卓给刺死了。董卓死了,这朝廷虽说赢弱,但也算是正统,汉献帝也不是什么废柴,文武百官协同一心,好好治理下还是不错的。但是

  • 曹丕为何把张辽比作召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魏文帝曹丕称张辽“此亦古之召虎也”,这个召虎究竟是谁呢?实际上召虎是周朝时期召国的君主召穆公。当时周厉王行事暴虐,引发各国暴动,召穆公把太子藏在自己家中,并且用自己的孩子替太子逃脱死刑。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继位,周宣王为了报答召穆公于是将他重用,史称周少共和。张辽一介武将,

  • 雷峰塔下面没有白素贞,那么被发现的陪葬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雷峰塔和白蛇传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传白素贞就被镇压在雷峰塔底下,只有当雷峰塔倒了,白素贞才能够出来。这虽然是个神话故事,但是雷峰塔确实还是倒了,现在的雷峰塔都是重修重建的。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在雷峰塔下面发现白素贞,却发现了别的陪葬品,这又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白素贞是假的,雷峰塔却是真

  • 古代的“员外”是指什么?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员外”,估计有很多小伙伴对这个词比较陌生。员外原先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来指的是地主豪绅。后世是可以因此类官职进行捐买,所以符号都被称之为员外。自从明朝以后,员外郎就是一种闲职了,与科举没有了任何该案系,但是渐渐的与财富却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定花钱,地主或是商人就可以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