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昏庸,贵妃掌权是靠着什么屹立不倒?

皇帝昏庸,贵妃掌权是靠着什么屹立不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4/2/8 11:26:25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在他在位的23年期间,可以说是一个八卦横飞的时代。论“家庭生活”,明宪宗非常宠爱比他还年长19岁的贵妃万贞儿,放任万贞儿在后宫胡作非为,逼着众多妃子堕胎,还间接的造成了朱祐樘艰辛的童年。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贵妃掌权王朝时靠着什么而屹立不倒的。

论“业余爱好”,朱见深酷爱修道炼丹,甚至在后期一度不理国事,他所宠爱的“传奉官”们,尽是些装神弄鬼的巫师神汉,不但诓骗国家钱财,更借他旗号横行霸道。

论“选贤任能”,他宠信宦官,开设西厂,制造冤案,心腹太监汪直被后人骂做“明朝四大祸国权阉之一”。内阁大臣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六部堂官被讽刺为“泥塑六尚书”。论“工作成绩”,国家内外交困,赋税递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关烽火连年,朝政乌烟瘴气。“八卦”如此之多,自然难称圣君。

但说起这个时代,许多后世史家却有一个独特的评价---主昏于上,臣奋于下。

细数成化朝时代的文臣武将们,便知此言不虚。

武将方面,平定大藤峡叛乱的韩雍,平定荆襄流民起义的项忠,两战河套重创鞑靼的王越,苦心经营边防,营造延绥一带长城的余子俊,皆当世不世出之名将。

阁臣方面,早期的内阁大学士李贤,陈文,彭时,后期的商辂,均是颇具宰辅之才的能臣。

六部的堂官里,吏部尚书王翱是名垂青史的清官,户部尚书李敏以善于理财闻名天下,兵部尚书马文升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刑部尚书林聪以铁面无私著称,工部尚书王复号称“机巧天下”,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工程水利专家,礼部尚书邹骭博学多才,史载“通晓历朝仪典”。

宦官们虽说“乱政”,却也有怀恩,陈准,萧敬这样“公忠体国”的“好公公”。

地方官里的王恕,林俊,刘大夏,也皆造福一方。甚至就连被看做“无用小人”的“传奉官”中,也出了剻祥(天安门的设计者)这样名垂青史的能工巧匠。

“奋于下”的臣子们,若编一个花名册,可谓是群英荟萃。与“昏于上”的成化皇帝朱见深对比鲜明,构成这个奇特的时代。

这个奇特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让我们从“昏于上”的朱见深说起。

成化皇帝朱见深,这位历代史家素来评价不高,被认为“昏于上”的帝王,在他即位的早期,却一度被看做“圣君”。

那时候他刚接下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天顺八年(1465年)正月二十二日即位,五天以后,广西大藤峡叛乱的消息就送到京师,这场被瞒报了数月的叛乱,此时已经席卷整个广西省,并蔓延到广东雷州,新江,阳江等地区,可谓是“当头一棒”。

接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月后,从天顺七年开始持续发生暴乱的荆襄地区,三月初五在湖北房县正式爆发了明王朝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流民起义,参与人数多达五万多人,并以白莲教为“精神旗帜”,建立“汉王政权”,改年号为“德胜”。

于此同时,以河套为根据地的蒙古鞑靼部落,在数月间对明朝北部边陲发动了大小三十多次侵扰。

弱冠登基,即面临内外举步维艰的局面。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沉默寡言且说话有些口吃的年轻皇帝勇敢的迎难而上。

国家大事上,他信任李贤等能臣,妥善调动兵马,用韩雍,白圭,项忠等能将剿灭叛乱。

同时对父亲朱祁镇的错误“拨乱反正”,恢复了叔叔朱祁钰在位时的“年号”,为遭冤杀的于谦平反,重新启用被贬官甘肃的名将郭登,整顿团营,加强国防力量。

更“从谏如流”,鼓励臣下大胆进言,罢免天顺朝时代4000多名借“复辟”获得权位的昏官庸官,“勤政”方面更是兢兢业业,但凡是启用的大臣,皆推心置腹,信任有加。

正因如此,虽几经反复,大藤峡和荆襄流民叛乱相继被平定,盘踞河套草原的鞑靼部落也一度被逐出,明王朝在湖广一带正式建府,设立衙门开垦土地,既增加国家税收又缓解流民问题,起初内外交困的“困难期”,终于平安度过。

但渐渐的朱见深却“三分钟热度”,反而屡屡作出令朝臣深感不可思议的事情,先是天顺八年(1466年)一月,没收了天顺朝时代罪臣的土地后,即开设“皇庄”,虽然御史齐庄等人上奏章批评这是“与民争利”,但“皇庄”这个为明朝土地兼并起到“带头”作用的机构,从此开始了膨胀。

接着几天后,提升思礼监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大臣,“传奉官”之祸即由此开始。

八月二十二日,仅因新册立的吴皇后责打了万贵妃,竟一怒之下将吴皇后废黜,连带着将支持吴皇后的托孤太监牛玉等人流放,造成政坛地震。

这之后,随着大明朝政局的日益平稳,朱见深开始荒废国事,沉迷于修道,炼丹,念经等“宗教事务”,更大兴土木兴建各类道观寺庙,耗费国家钱财无数。

万贵妃把持后宫,且与万安,刘吉等大臣勾结,排斥异己。

如僧人继晓,道士李孜省等“传奉官”窃据官位,仰仗朱见深的信任横行霸道。太监汪直专权,设立西厂,不但监视百官,更制造冤案,多次草菅人命。大批太监受命外出“采办”,大肆勒索地方敲诈百姓,导致民不聊生。

而随着李贤,彭时等内阁重臣的去世,如万安,刘吉等尸位素餐的昏官入主内阁,在朱见深“怠工”的情况下,出现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景象。

国家大局,在经过短暂的“勃兴”后,重又江河日下。

当然,在这个“转变”里,朱见深也同样保持了一些“美德”,比如他的“宽容”,做太子的时候就很宽容,朱祁镇复辟后,因深恨弟弟朱祁钰八年来对自己的“迫害”,一度想让朱祁钰的遗孀汪氏殉葬,还是做太子的朱见深却苦苦哀求,终保下了婶婶的性命。

后来即位登基后,在位二十三年,许多忠直大臣都曾犯言直谏,直斥朝政乃至朱见深本人的种种弊病,无论措辞多么“难听”,朱见深却大多能忍受,更未因此杀害过一个大臣。虽然他也从不接受意见,却全无朱元璋,朱棣等人的残暴。

他的专情更为人所称道,对年长他十九岁,早在太子时代就与他相依为命的万贵妃,一生宠爱有加,即使在万贵妃年老色衰后也不离不弃,可称是“模范丈夫”。

但透过这些“宽容”“专情”再往深里看,大藤峡叛乱以及荆襄起义的奏报送到京城时,朱见深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龙颜大怒,相反却是当着满朝文武,重重的“唉”了一声。

太监梁芳趁替朱见深管账时中饱私囊,后被朱见深发觉却百般狡辩,朱见深气愤异常,却还是跺跺脚愤然离开,并未对梁芳有任何“治罪”。

甚至在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询问他为什么宠爱年长自己十九岁的万贵妃时,朱见深的回答却是:“有她在身边,我就觉得心里安宁。”(彼抚慰,吾心安)

此情此景,也恰恰印证了明史学家孟森的评语:“明宪宗一生都是一个怯懦的人,无论面对朝政还是面对宫廷,无论是他对待直臣的“宽容”态度,还是他在位时期的怠政,以及他对于万贵妃和诸太监的放纵,都印证了他性格中最重要的品质:怯懦。”

恰恰是在明宪宗的这种“怯懦”下,万贵妃在后宫气焰熏天,刘吉,万安,刘诩,彭华等阁老们“行政不作为”,六部堂官们得过且过,汪直,尚铭,梁芳等宦官们权倾朝野,横行无忌。

可也恰恰是明宪宗的“怯懦”,诸多直臣敢于上表抨击,留下千古直名,地方能臣们同样放开手脚,做出一番事业。

因此,有了成化朝“主昏于上,臣奋于下”的结局 。

渐渐积弊重重的明王朝,也正由于“臣奋于下”,终究屹立不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芷若允许张无忌赵敏做夫妻却不让他们拜堂,这究竟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倚天屠龙记》一共有三个版本,每个版本的结局也有所不同。在最早的旧版中,周芷若选择削发为尼,并且把峨眉派掌门之位传给了张无忌。周芷若等于是洗心革面,还主动退出了与赵敏的感情之争。不过在修订版和新修版中,周芷若并没有放弃掌门之位,此后还主动找上张无忌,让他完成曾答应为自己做一件事的诺言。修订版中周芷若

  • 清朝都亡了,为什么还有人给皇陵守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守墓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世代都守在墓旁的,不过如果遇到王朝覆灭,或者守墓人家中出现了一个并不愿意继承这个事业的人,守墓恐怕就进行不下去了。但是为什么,1919年清朝灭亡一直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了,但是清朝的皇陵却一直都还有人在为他们守墓?守墓人的工资又该谁来发呢?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敲

  •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谁的权利更大官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时期的大臣,小编反正看得是很多很多的,是真的多,以至于小编完全就不知道这些官职都是啥样的,谁大谁小就更加不知道了,这还真的是非常大的难题了,但是这些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需要的做的其实就是要给大家一个一个来解决了,话说这个叫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是经常性出现在电视剧里面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

  • 蜀国建国时官职最高的人是谁?谁是蜀汉文臣武将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221年5月15日,刘备正式在成都登基称帝,立国号为“汉”,刘备算是实现了自己早年定下的目标,在汉朝灭亡后及时延续了汉室血脉。不过蜀国建立初期,谁的官职最大呢,或者说蜀国的文臣和武将谁才是第一人?要说文臣的领袖肯定是诸葛亮,相信这个大家都能猜到,那第一武将会是谁?刘备称帝时关

  • 清朝有没有昏君呢?若是没有为何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宋朝的皇帝昏庸,亲佞臣远贤臣,最终宋朝仓皇灭亡。明朝的皇帝则更是昏庸,有不上朝的,有做木匠的,有意气风发出征结果被俘的,经历这样一个奇葩的时代,即便是后来崇祯想要挽回,也是无能为力了,最终走向灭亡。在这些王朝的灭亡中,皇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清朝的皇帝呢?在我们看来,除过受制于人的皇帝,清朝

  • 来莺儿为什么你会背叛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看三国的时候,由于特意的美化,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好人,曹操是一个奸臣,所以对曹操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和判断力的提升,很多人就却越来越喜欢曹操了,反而对刘备是没什么好印象了。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写成了白脸奸臣,阴险狡诈,生性多疑,作为一个乱世英雄,没有

  • 姚玉京是个怎样的人?重情重义为夫殉节的一代名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张可久,相信这个人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是我国古代元曲中的大家。张可久曾经写过一篇叫做《塞鸿秋春情》的著作,里面有着这么一句话:“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燕足留红线:曲出《丽情集·燕女坟》对&ld

  • 二战美军风语者是什么兵种?为何长期被列为绝密兵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不论是哪个地方的战争,信息站永远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战各方都会想着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军事信息保密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上爆发大规模海战,为了能够保护己方的电文密码,美国想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办法,那就是造就一个全球人数最少的兵种——风语者!说起风语者,估计很多小伙伴们

  • 孔子说的天命是不是迷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天命”这个词,一听就带有很浓厚的封建意义,但是这个词,却是孔子也曾经说过的。孔子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一个圣人级别的大人物。不过,孔子也曾经说过一些关于他对“天命”的看法,他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孔子对于天命究竟是如何理解

  • 黄河铁牛历经一千多年,为什么至今依旧完好无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一些从遥远的古代传到现代的东西,很多都会有一些磨损破坏,大部分从古墓当中出土的东西,都会因为被水的浸泡而失去了它原本的风采,但是,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有一样东西,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虽然也是历经了一千两百多年的风雨,可是至今却依旧是完好无损,那就是“黄河铁牛”。那为什么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