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乔家大院还有后人吗?

乔家大院还有后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46 更新时间:2024/1/16 9:01:17

很多人看过《乔家大院》这部剧,讲述的是乔致庸从商,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而剧中出现的“乔家大院”,也是真实存在的,在历史上也是。不过距离乔致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乔家大院到现在依然保存的很好,不过原本住在其中的乔家人,现在还有后人吗?这些后人现在又怎么样了呢?他们对于乔家大院有什么作为?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265年沧海桑田,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饱经摧残却又屹立不倒。但你想过吗?为什么在政治变革中,在军阀混战中,在中日抗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它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传承至今完好无损?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一起探寻乔家大院那些事。

1.看乔家的大智慧,慈禧回京掌权问封赏,乔家却只要了四个字。

想当年慈禧离京流落,十分狼狈。一路下来,各地官员乡绅只认为她如今落魄,再难东山再起,并没有太多的资助。走到山西晋中,乔致庸却慷慨拿出10000两白银赠予慈禧太后,这让慈禧大为感动。回京掌权后,一直对乔家念念不忘。而乔家却只要:“福种琅嬛”四字,小小举动,却充满了乔家大智慧。

一者,乔家赠银,本就未想过要收回来,只不过要的慈禧一个恩情罢了。而且乔家有钱,几代积攒,区区万两白银也看不到眼里去。日后这老太后会不会回到北京去,谁也不清楚。所以说赠出去的东西重来没想过收回。而且人家本身有钱,这也正是乔家深谋远虑的做法呀。

再者是,当时的清国是内忧外患,自身难保不说,外面还有巨额赔款。国库里面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银子来偿还。要别的,慈禧根本真拿不出来,只要四个字,也算是全了老佛爷的脸面,故而说这乔家真乃大智慧。

三者,乔家有钱,并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封赏,商人嘛,要的就是地位和门楣荣光。(这可是老佛爷的广告啊)对慈禧要来四个字当做镇宅之宝,从此乔家的身份再也不仅仅只是商人那么简单了。不仅抬高了门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混战当中,足矣抵挡任清军的袭击。早早给自己留好退路。

四者,仔细观察这四字,琅環何意?意指慈禧太后,把老佛爷比喻成神仙。借神仙之力为后世人种下福气,极大的抬捧了慈禧。并且寓意美好,蒙阴子孙。故而说,乔家要着四个字实乃大智慧呀。

2.抗日时期,乔家大院为何没被抢砸——意大利修女之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间,有义和团对此展开了顽强的抵抗,此时有七位意大利修女在中国传教,遭到迫害,一路逃亡到山西晋中。乔致庸见他们可怜,便收留下来并保护了他们。此事过后,又雇车将修女安全的护送走。不多日,意大利得知此事,万分感激,便赠送给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

光阴转瞬而过,又到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而我们都知道,这日本和意大利是盟友,眼看别家大院都被破坏了,乔家也是十分着急。最后死马当活马医,直接拿出那面国旗挂在门外,日本军一看,便也没有痛下毒手,乔家这才免了一劫。

其实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一面国旗救不了一个家族。若真是一面国旗就能救整个大院,未免太简单幼稚了一些。细究之下,我们知道,这乔家再怎么不济,也还是有点积蓄的。而且日本人岂是那么好糊弄的?一群杀人不眨眼的畜牲,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心。

好在乔家人有魄力,为了生存,也是下了血本,该变卖的全都变卖,把钱都给了日本人。也正是这种舍臂保身的魄力,才没让日本人对乔家人太狠。

3.历经混战涅槃无损,可后来乔家大院为何充公?

原来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当地的人们都跑出去避难,当然乔家的人也不例外,在江南定居了,而乔家大院只留下几个下人打理。好不容易等到抗日结束,却又爆发了解放战争,乔家见势不好,依然没有回到老宅。乔家也就成了一座空宅。

等到解放战争结束后,乔家人才回到了老家,却发现自己的宅子早就变成了政府的办公用地。乔家人也是爽快,二话不说就充公了。因为他们知道阶级和成分的划分,这些资产早晚都要交出去的。还不如主动一点,既落了一个好名声,也还不会遭到阶级斗争的打压。

乔家人爽快的原因是,除了这座老宅,他们其实还有很多产业。但是后来又碰到了我们的大改造,所有东西都要充公。由此之后,这乔家就再也不剩下任何东西了,但是家风依然保存。

4.这大院产业都充公了,乔家后人怎么样了?

想当年乔致庸养六个孩子,十一个孙子。人丁兴旺四世同堂,当然现在的乔家自然也是有很多的后人。据第九代乔家后人乔燕和介绍,现在的乔家虽没有当时风光,但也都是公职人员。算来这乔家家族20个子女中,也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大学生了。

至今为止,乔家后人还恪守着当年乔家祖辈留下来的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由于工作,零散到北京天津等地。但也是定期开家族会议的,虽产业不在,却精神永存。这个院落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更是晋商的崛起奋斗史,还是一个家族数百年的变迁兴衰史。

正是由于乔家精神和乔家智慧,才能保护它不受摧残完好至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余沧海灭门林家,江湖正派为何无一人出手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余沧海带领青城派,将福威镖局和林家灭门,为何江湖正派没有一人对林家出手相助呢?按理来说,福威镖局在江湖上的名声和口碑应该都不错,林震南还经常告诫林平之要多交友少结仇,说明他本人肯定十分注重结交四方好友。而且开镖局肯定会接很多大门派的生意,林震南手上不可能一点资源没有。当时余沧海如此明目张胆的杀害林家

  • 为什么古代中探花比状元还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产生的,每一次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也就只能出一个状元,从科举制诞生的那一天,一直到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一千多年的时间,总共也就出了几百位状元,可以说是非常稀有的了。不过,在状元后面还有榜眼、探花,但其实在很多古人眼中,中了状元还不如中探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了探花会比中状

  • 二郎神与哮天犬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二郎神和哮天犬的故事其实大家也是知道的,在网上还挺多的,但是很多网友找了很久发现有很多页面都打不开的,所以故事是肯定是看不了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急了,小编下面就给大家来慢慢盘点盘点吧,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民间传说称二郎神成仙前居住在灌江口,幼年修行之时偶遇流落在外的哮天犬,觉得和他有缘,就三渡犬于

  • 木匠皇帝朱由校的木匠水平如何?出自他手上的有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明朝时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皇帝是一个比一个奇葩了,但是你绝对无法想象天启皇帝朱由校有多奇葩,放着牛气哄哄的皇帝不做,专门跑去和人家木匠抢饭碗,估计也就正是因为他有着皇帝的这一特殊身份,他的木工活水平才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了。那么这位木匠皇帝朱由校出手的有哪些精致作品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

  • 封神榜7位未封之人分别是谁,其实他们肉身已成圣无需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封神榜其实最有意思的就是最后的封神大戏了,小编就想看看哪些人是可以封神的,哪些人都被封了什么神的,所以最后的故事还是非常的受人期待的,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的,在封神榜中有7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人没有被封神,那么这7个人到底是哪7个人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7位未封之人分别是:李靖

  • 冈村宁次逃过了审判,但冈村宁次的家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冈村宁次这个人的名字,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因为这都是中国人的狠啊。冈村宁次作为二战时期的头号战犯,战时在我国家犯下了很多反人类的滔天重罪。比如说济南惨案、武汉会战以及后来日军对华北地区实施的三光政策,其实这背后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可以说这个日本人,对我们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在抗战胜利之

  • 杜月笙为何要将自己的妻子幽禁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去杜月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曾经民国时期上海滩黑帮老大,原名叫做杜月生,被称之为上海滩的“黑帮教父”。与“青帮头子”黄金荣、张啸林,并称十里洋场的”黑道三大享”。当杜月笙混的是风生水起的时候,星期了出道之前的“水

  • 乾隆的九龙宝剑是什么来头?经手的五个人全部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乾隆皇帝,这是清朝时期最风流也是最贪玩的一位皇帝了。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七下江南,也可以说是访遍了中国名山大川了。有一次乾隆皇帝在一座寺庙里得到了一把宝剑,长约五尺,锋利无比,但剑中透露透着一股寒气。身边的相士认为,这是一把来自阴间的宝剑,碰过它的人,非死既伤,命运凄惨。乾隆皇帝哈哈一笑:朕乃天子,

  • 美国当年为何要发动越南战争?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冷战就开始了,整个中国大陆是我党控制范围。而北朝鲜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比南韩可厉害的多。日本就更不用说了,爆炸的稀巴烂,而且又被美军解除武装,不存在任何军事实力。这样一来,东亚的形式彻底扭转,美国的力量就弱了。自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就开始全力扶持台湾,南韩和日本,甚至自己出兵

  • 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谁是最紧张的?实际上并不是斯大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1941年9月26日基辅战役苏联的战败,纳粹德国打赢了世界战争中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歼灭战,苏联西南方面可以说是军全军覆没。20万人阵亡,65万人被俘,司令、政委、参谋长全部阵亡。而突围者却不足两万人,苏联在西南方向的防御已不复存在,进攻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敞开。然而此时此刻最着急的并不是苏联领导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