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迅家道中落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几乎倾家荡产?

鲁迅家道中落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几乎倾家荡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56 更新时间:2024/1/26 5:03:10

鲁迅在他的作品《呐喊》中的自序里有说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在小的时候家境还是非富裕的,日子过的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由于一些事情,最终导致自己的家道中落,鲁迅也为此吃尽了生活的苦头。因为家境转变的原因,鲁迅接触到了底层社会,也渐渐形成了他章的基调。

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希礼之请而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一个富裕的家庭慢慢中落呢?

鲁迅出生于公元1881年,依据时间推断,这场变故应该就是发生在1893年前后。正巧这一年,他的祖父周福清涉及科举舞弊案,那么这事儿应该就是鲁迅家道中落的主要原因。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他本人个性和性格比较要强的原因,并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所以在担任江西金溪县知事之后,一直等到1888年才被实授为内阁中书。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去世。周福清按照习俗,需得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才得重返仕途。

当时周福清的年纪也不小了,在官场熬了这么久,也才做到内阁中书的位置。依照他自己的个性,想来日后成就也不大。而当时家中虽然尚有薄产,但是却也不能让子孙后辈坐吃山空。这时候,就势必要提携自己的子孙上进了。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虽然自幼读书,但是在科举上面却没有什么运气。周伯宜出生于1861年,本名凤仪,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周伯宜一生没干过什么事业,不务农,不经商,就是考科举考试,而且只考中了秀才。连周作人都在散文里说他父亲经常和他姑父一起结伴下考场,当然他没有说父亲和姑父都考不上举人。

周福清回乡丁忧之时,正遇上乡试。当时主持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年旧识。于是他动了心思,希望拿银钱疏通殷如璋,给周伯宜谋一个举人功名。

然举人不如进士,但也别小看举人在当时的地位。所谓一代举人三代爷,举人老爷还是挺有分量的。

周福清先是带着银票跑到苏州与殷如璋相见,相叙旧情,并未当面将钱给殷如璋,而是后来差遣仆人陶阿顺那一封装有银票的信送去给殷如璋。当时殷如璋正和苏州的地方官,以及副考官周锡恩在船上把酒言欢,殷如璋见陶阿顺送来的信,没有碍于旁边官员的面子,直接就收下了,并未拆开。

其实,在一旁的官员都知道殷如璋收受贿赂,却并未揭发,仿佛当做没有事一样,继续把酒言欢。可是,陶阿顺在外边等急了,直接大呼:“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这下弄得殷如璋面色难堪,当即叫人制止陶阿顺叫喊,而不知官场厉害关系的陶阿顺以为买官就跟买菜一样,在岸上大骂殷如璋收钱不认账,让他无法回去与自家老爷交代。

一时间两岸百姓都来观足,使得此事彻底败露了。殷如璋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举信表示周福清贿赂主考官,将此案交给苏州府查办。事发后,周福清曾潜逃过一段时间,直到周伯宜被顶替坐牢,他才衙门自首。周福清后来被官府抓捕,判“斩监侯”,丢入牢中,前后8年。家中花费了好些银两,才保住他的性命。更因为判的是“斩监侯”,此后每年都需得一大笔银子打点上下,保证周福清的性命。

周福清1901年被释放回家。而周伯宜因此事不但举人没做成,还被革去秀才身份,郁郁成病,1896年病故,年仅36岁。这就是父亲还在坐牢,儿子却已经一命归西,周家从此败落。

周伯宜身上有孔乙己的影子,同样是受科举考试之害,一生没干过什么事,所有时间都在考试。不同的是,周伯宜家有钱,他不用养家糊口,家里供应他的一切。而孔乙己是穷人,只能穷困潦倒,最终走上悲剧命运。

周作人的散文里,周伯宜也经常去咸亨酒店和朋友喝酒,但他是到酒店里面坐着吃喝,有时年幼的周作人去找他,他还给周作人茴香豆吃。其实咸亨酒店就是周作人的堂叔周仲翔等人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的一家小酒店。

鲁迅塑造出孔乙己这个人物,可能就是从他父亲周伯宜身上得到的发。鲁迅把他对科举考试的不满用孔乙己这个人表达,他认为科举考试毁掉了读书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辛追夫人刚出土时为何有头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前段时间,关于辛追夫人的称呼,被认为是解读错误。叫了这么多年的辛追夫人居然是错的,恐怕很多人一时间还无法适应吧。不过很多人应该都看过,辛追夫人尸体本身的照片,一个两千多年的女尸,在刚出土的时候居然还保留了头发,不仅如此还是黑色的头发,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但是为什么她又是短头发的呢?1972年,当中

  • 金缕玉衣里面有尸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金缕玉衣里面的问题还是有挺多故事的,金缕玉衣这么豪华,那么这个金缕玉衣里面到底有没有尸骨呢?其实这个问题要分开了看,还有话说这个金缕玉衣好像并不止一件啊,那么这个金缕玉衣到底有多少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金缕玉衣里面有没有尸骨当然要分具体情况来看啊,假如金缕玉衣还没出土在

  • 五岳剑派合并能对抗少林武当吗?难怪方证大师极力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左冷禅一心想要合并五岳,这样便能在武林树立起对抗少林、武当的第三股力量。他的野心从来不止五岳盟主,而是想成为武林盟主,所以他的此番计划也是遭到了方证大师还有冲虚道长的阻止。只不过方证大师并没有正面对抗左冷禅,而是在后方运筹帷幄,利用他人帮自己达到目的。当然五岳内部也有很大的分歧,但左冷禅用尽阴谋阳谋

  • 南博金缕玉衣是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金缕玉衣很多人都知道还是很给力很给力的,知道这个玩意之后,你回发现这个金缕玉衣是真的神奇,在古代没有点地位和身份还真碰不着这个东西,所以关注的人不少啊,但是其实金缕玉衣前后出土过好几件,最近有人问了,这个南博金缕玉衣是谁的并不清楚啊,还有这个马王堆的金缕玉衣怎么老见不到啊?去哪儿了?下面就着这些

  • 金缕玉衣里面有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金缕玉衣不知道大家有印象没有印象,反正小编当时看到这个其实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后来得知这个衣服是用玉片做的,而且还是用金丝串联起来的,哇,大家都知道玉的珍贵,知道金的贵,所以就感兴趣了,最近很多人都说了,金缕玉衣这个搞法,人是穿进去的呢?这个金缕玉衣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呢?下面我们来仔细的看看这个金缕

  • 敢笑黄巢不丈夫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也是被刺配过的,而造成他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他曾经写下的一首诗。这句诗里面有一句“敢笑黄巢不丈夫”,看起来其实就是批判黄巢,觉得他不怎么样的,为什么就凭这首诗就判定宋江有反叛之心?其实这也不是宋江愿冤枉,在当官的看来,黄巢本身就是一个造反的,笑话他不如自己,岂不是说,自

  • 古代两军交战,射出去的弓箭会不会回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打仗的时候,向对方射箭是常有的事。不过,射出去的这些箭可能很多都还是射空了,没有扎到人,而且弓箭也是重要的武器,射出去之后还会不会再回收呢?古代物资并不那么富裕,精心制造一支箭结果却只是成了一次性的武器,这怎么想都有点划不来,那么古代人会不会在战争结束之后回收箭

  • 三监之乱是谁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周武王灭商后,决定采用周公的建议,对天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将纣王的儿子分封于殷,想利用他来统治殷民。然后在派遣管叔、蔡叔和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三国用来监视武庚,但也给此后的三监之乱埋下隐患。周武王病逝,由周公代理朝政,但此举却引起管叔等人的猜忌,随即打算拉拢武庚反叛。后来周公亲自东征,率领军队平定了

  •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诛杀功臣的皇帝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或这说有作为的皇帝,总会喜欢去诛杀功臣,就感觉不杀功臣,内心就过不去一样,心里不踏实。刘邦跟朱元璋咱们就不多说了,即便是名声比较好的李世民、赵匡胤在这方面也是屁股不干净的。不过有人可能就说了,清朝建立之后,以及后来的康熙皇帝等等,就从来没有诛杀过功臣。关于这点小编也不多解

  • 为何说御厨是古代皇宫中最坑的工作?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开门七件事,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为了吃喝,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在我国文化当中站着多大的分量。即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不会例外,嘴巴上图的快活以及因为吃而产生的海量消费,令后人是叹为观止的。于是这就可让那些御厨们很是费心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嘴巴馋,御厨们就得挖空心思去琢磨厨艺,各种豪奢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