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洲各地为何会有中国劳工的塑像?

欧洲各地为何会有中国劳工的塑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55 更新时间:2024/2/14 16:19:51

2018年11月27日,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死难的华工,由我国著名造型艺术家、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袁熙坤所创作的《凝固的汗水,永恒的记忆》中国劳工的雕塑在法国的圣康坦市伊斯丽公元揭幕。仅仅在一年之前,在比利时西部的城市波普林格近郊布思本村,也矗立了座中国劳工的雕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结束。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德国宣战。此时战争形势已经相当明朗,当时的北洋政府预判协约国肯定能取胜,匆匆忙忙向德国宣战。而且也没有派出部队,只派遣了一些劳工到欧洲战场。数万名劳工死在异国他乡。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自顾不暇,宣布“中立”。但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发展。袁世凯掌权时,梁士诒向他献策:“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補”。等到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主政,鉴于当时日本已参战,他认为:“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

进入1917年,经过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突破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这三大战役后,德国元气大伤,随着战局的进一步发展,同盟国战败已是必然。段祺瑞等人认为,中国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宣战,战后就得不到好处了。这个时候宣战,战后就可以作为战胜国分一杯羹。这是作为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很好的良机,同时也能抑制列强,尤其是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发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爰自中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时起,对德国与奥国宣告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与中德中奥间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宣布与德奥进入战争状态,以前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自动废止了,当然,涉及到德国的庚子赔款,也就废止了。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既然是参战国了,那就要主张权利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邮政权。宣布对各国在中国设立邮局的邮件中国均有检查权。二是强化中国海事主权,颁布了 《捕获审检庭条例》、《海上捕获条例》。三是收回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租借权等。四是解除了德国在中国的武装(由于当初慈禧太后向11个国家宣战,攻打外国大使馆,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外国有权以保护本国侨民为名在中国驻军。这是对中国最不利的一条,日本从而得以在中国驻军,后来就是这些驻军首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此希望能够解除外国在中国的驻军,首先从德国开始。五是查封德国在华财产,停止对德国的庚子赔偿以及所有的外债。六是要求协约国其他成员暂缓中国的庚子赔款。七是提高关税。在原不平等《南京条约》“协定关税”5%固定税率基础上,提高5%关税。八是以防范德国人和奥匈帝国侨民为名,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军(根据辛丑条约,北京到山海关一线外国军队可以驻扎,中国军队不得在此驻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列强完成了工业革命,超强的战争能力使双方战斗迅速进入白热化。一场战役动辄数十万人的伤亡。造成英法俄等国国内兵员难以征集。劳动力奇缺。亟需从海外殖民地动员大量的劳动力到欧洲战场。补充兵员和劳动力的需要。

而中国既然宣战了,除了主张权利,总要有所表示。其实在宣战之前,英法俄等国鉴于战争导致伤亡巨大,兵员不足,已经在中国招募华工,从事建筑、修路等工作。北洋政府出于战后利益考虑,默许了这种行为。宣战后继续派遣华工到欧洲战场。按照事先约定,打仗应该是欧洲人的事情,中国人无非在旁边端端茶倒倒水。实际上不少华工也上了战场,帮助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掩埋尸体等,共有约30万华工到了欧洲战场,有约14万人到了英法,到俄国的至少有20万。大约有5万余名华工死亡。具体数字由于时间久远,加之统计口径非常不规范,当局者对劳工的生命漠不关心。具体数字只能是个大概,无法精准统计。

被派遣到欧洲的中国劳工待遇非常差。并且受到了欧洲人的歧视。但由于长期的共同战斗、生活、沟通。也有不少劳工和欧洲人建立了较好的关系。而当时中国国内并不够太平,因此,战后不少华工没有回国,就长期定居在欧洲了。同时由于欧洲国内经过战争,男女比例失调。很多欧洲男人战死在沙场,就有许多中国劳工在欧洲和当地的女人结了婚并成了家。

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在提案中提出了撤走外国军队、 撤消领事裁判权 、归还租界、关税自由等一系列主张。经过长达5个多月激烈的争论,1919年6月28日,各战胜国签订了《对德和约》。但是,日本以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为借口,坚持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当时的中国代表顾维钧等人据理力争,未能挽回局势,美英法最终支持了日本的要求。当时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引起舆论大哗,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国内舆论纷纷强烈谴责北洋政府丧权辱国。

1919年6月27日,《凡尔赛条约》正式签字的前,中国劳工毕粹德邮寄了一个包裹给当时的中国外交总长陆征祥,内有一把手枪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苟签名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署名:中国劳工山东省莱芜县牛泉镇上裕村农民,编号97237,毕粹德。”北洋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巴黎和会其实质就是战后的分赃。因此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和日本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按照北洋政府的想法,还是倾向于先在合约上签字,而对山东条款持保留意见。想把废除德国领事裁判权、取消德国庚子赔款、战争赔偿等内容通过《凡尔赛和约》先确定下来。北洋政府很担心,如果条约现在不签,将来和德国单独谈判连上述利益都得不到。但由于国内反对声太大,北洋政府最终没有敢签。

其后,又经过多方的外交努力,中国和德国经过多轮的磋商,反复较量和妥协,终于在1921年5月21日与德国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这是中国参加一战获得的最大的成果。条约规定:按《凡尔赛条约》原则对中国进行赔偿,额外赔偿中国处理德国战俘的费用。德国以现金400万元及津浦、湖广铁路债券等约4400万元作为战争赔款,此外,中国所欠德国商人及德侨等约4000万元各类债务,由德国政府补偿。以上合计8400万元。如果再算上中国战时获得的德国船只等物资,以及被免去的庚子赔款等,总额约2.5亿元。

作为一个战胜国,又是一个弱国,战后中国的所谓“修约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22年,通过华盛顿会议,中日两国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例》、《鲁案细目协定》,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条约规定日本交还胶州德国旧租借地给中国、撤离日本军队、相关公产移交中国等,同时保留了日本的部分权利,如开放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为商埠、允许沿岸产盐贩往日本等。后来又于1926年在维也纳与奥地利签订了《中奥通商条约》。

北洋政府作为一个军阀政权,由于所处的时代局限性以及自身处理事务的能力,体现在外交上,就是政策多变,带有投机性质。其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联合英美对抗日俄”,到一战“亲日联美”,再到巴黎和会“联美制日”,见风使舵,企图通过“以夷制夷”达成目的。但总体上不够成功,没有能够很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由于中国当时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作为弱国,中国的外交举步维艰。要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其难度是很大的。通过一战这个机遇,以付出较小的代价,勉强跻身进入战胜国的行列,是希望能以此获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一战后之所以能够获得战胜国的身份,并取得了一定的利益。应当主要归功于那些出国的劳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苦难,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当时中国甚至曾经希望派遣劳工组成军队在欧洲作战,通过参加战争,利用英法的装备把中国人武装起来,通过参加战争而达到强军的目的。由于日本的强烈阻挠等因素,最终未能实现。

欧洲人至今还在纪念中国劳工,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劳工当时确实对英法等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中国劳工用自己的生命,减少了欧洲人的伤亡,这一点欧洲人自己清楚得很。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的这些劳工是和他们共同作战的。二是不少中国劳工的后裔至今在欧洲生活,已经融入当地的社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人不会忘记他们的祖先,他们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展纪念活动。矗立雕塑就是他们的一种纪念形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徐福去的地方真的是日本吗?会不会是别的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徐福出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去了现今的日本,但是他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出海之后再也没回来,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后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呢?很多人对他去了日本表示深信不疑,可是究竟有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情?难道徐福就不可能到了其他的大陆吗,这种可能性究竟有没有,或者他们也可能遇上风浪翻船了呢?《史

  • 日本妖刀是怎样的一把刀?戚继光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的日本刀并不是指一把刀,而是指日本传统刀剑的统称。日本刀与中国刀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刀的刀柄与刀刃的比例是1比4,双手握柄,主要以劈砍之术见长,堪称攻守兼备。曾经抗倭名将戚继光还曾这么评价过日本刀:“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艺,传统的日

  •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要塞诞生以后,各个国家的工程设计师便开始一直围绕这攻城以及防守展开了竞争。直到19世纪,随着新式火炮的诞生,要塞也开始不断进行加固。但当火炮开始大估摸进行应用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觉得要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不过以机械化为核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有要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比如说今天要说到的塞

  • 古代文官为何都要追求“文正”谥号?“文正”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除了皇帝有谥号,其实官员同样可以有谥号。例如在唐朝以后,文人当官都想得到“文正”这样一个谥号。不过作为皇帝来说,谥号不能轻易加封,历史上获得“文正”的文官也是屈指可数。从古代的谥法来看,“文”并没有规定要和哪个字配合,不同朝

  • 李靖为什么可以肉身成圣?因为他背后有高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靖和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都不在封神榜上面有名字,而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神仙,是因为他们最终都是肉身成圣的了。哪吒可以肉身成圣很好理解,他原本就是灵珠子转世,但为何李靖也可以做到?难道说其实李靖的实力非常强大,可为什么在其他地方却看不出来?为何人们印象当中的李靖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呢?要说人们印象当中的

  • 陆压道人为何专程下山杀赵公明?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神演义当中,陆压道人的身世非常的神秘,自我描述的是西昆仑的散仙,更是有着斩仙飞刀,钉头七箭书这样的神秘法宝。陆压道人第一次出山就是奔着赵公明去的,陆压道人曾对燃灯道人说道:陆压散人亲到此,西岐要伏赵公明。很显然,陆压道人第一次下山所针对的目标,便是赵公明。那么,陆压为何要这么有目的性的杀死赵公明

  • 赵公明为何能够实力碾压12金仙?燃灯是如何成佛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黄龙真人被捉了,现任大师兄的赤精子就坐不住了,挥着宝剑就亲自上前去迎战赵公明了。可惜赤精子武艺技不如人,还没打个三五会和,赵公明就瞅着机会出手祭出了法宝定海珠。原文曰:“公明将此宝祭于空中,有五色毫光。纵然神仙,观之不明,瞧之不见,一刷下来,将赤精子打了一交。”在定海珠法

  • 儒家文化对西汉造成了哪些影响?家庭伦理有了明显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儒家文化决定了此后中国千年的文化基础,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只能算是主流思想中的一种。大家还能包容其他的礼法,但汉武帝继位后,决定推行独尊儒术,这让儒家成了唯一的礼法文化。那儒家到底对西汉,或者说对汉武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竟然能让汉武帝如此崇拜儒家。实际上带来的改变大概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这

  • 假道伐虢有什么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假道伐虢”是著名的三十六计当中的一计,三十六计我们知道,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兵法,其中记载了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假道伐虢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计谋听上去是用假的行为让敌人放松警惕,但实际上真正的意思并非如此。那么,假道伐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今天我们就一

  • 峨眉派掌门身份为什么是个铁指环?其实跟杨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郭襄找了杨过一辈子,最后都没能如愿,但他们两人之间的情谊其实有一直流传下去。郭襄创立了峨眉派,并且把一枚铁指环当做是证明峨眉掌门身份的物品,这个铁指环到底有什么来历呢?其实打造这枚铁指环的原料和屠龙刀、倚天剑是同一种,都来自杨过的玄铁重剑。郭襄为了保留这份寄托,所以就特意让铁匠铸成这枚指环,只要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