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密折制度的创始人:康熙大帝

密折制度的创始人:康熙大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1/19 11:34:05

康熙是清朝入关以来治武功都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讨伐准格尔,为治理黄河,他曾六次南巡,对民生民情的了解远远胜过清朝历代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密奏制度,就是出自他手。

密奏制度的起源正是出自他的六次南巡。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勘察整治黄河的工程进度,但是在南巡途中却发现,驻外大臣所奏报的情况与他亲眼所见大有出入,他认识到多设耳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鼓励宠信的大臣写秘密报告,将地方民情及当地官员的动向以密折上奏。

其中,江南织造便是康熙帝搜罗江南情报的站点。无论是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信息,都是康熙帝收集的对象康熙三十二年夏,淮徐及江南地区天旱,六月中降雨,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收成及米价。康熙帝批曰:“闻尔所奏,少解宵旰之劳秋收之后,还写奏帖奏来。”康熙四十七年,李煦又上一密折结果被送折的家人在路上弄丢了,李煦惊恐万状。康熙帝朱批说:“凡尔所奏,不过密折奏闻之事,比不得地方官。今将尔家人一并宽免了罢。外人听见,亦不甚好。”意思是说,他本可以以此治李煦之罪,但是如果治罪,这种密奏制度就大白于天下了。可见,皇帝派人暗访密奏,并不是件公开的事,为避免外人知道,也就宽免了李煦。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是康熙帝钦点的有权密报的臣之一。曹寅年少时曾为康熙帝的伴读,后在朝中做过官,与康熙大帝的关系匪浅。后来曹寅外放为两淮御史,康熙帝因此嘱咐他要多写密奏,汇报地方舆情。康熙帝向曹寅说:“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于是曹寅将南京考场弊案、退休官员平日的活动等地方动态,都密奏上报给康熙帝。

除了掌握江南情形之外,康熙帝也会在京城中刻意设下耳目康熙帝曾要求他宠信的京中官吏将京城发生的事,巨细无遗地用密折向他报告。鸿绪就曾是康熙帝十分亲信的臣子,他在呈给康熙帝的奏折上,只写“密奏,臣王鸿绪谨奏”字样,不写官衔,所有公式套语完全不用。康熙帝派遣亲信探听消息,起初所派的都是大臣,人数极为有限,并一再叮嘱不可让人知道。他在给王鸿绪的亲笔上谕中说:“京中地可闻之事,卿密奏折,与请安封内奏闻,不可令人知道。倘有泄漏,甚有关系,小心,小心。”王鸿绪也多次向皇帝保证绝对不敢泄漏。他在密折中说:“臣本是一介儒生,身受圣恩提拔重用,不胜感激惶悚之至。臣惟有竭尽犬马之劳,用一片忠诚之心报效皇上与皇上所奏之事,绝对三缄其口,即使亲如父子兄弟,也决不相告。”

康熙帝晚年为掌控诸位皇子,也多次利用密折了解情况。康熙四十六年春,南巡之际,当他听说朝中有人在江南购买女子时,即委托给王鸿绪一项秘密使命:查访买卖江南女子的幕后指使。据王鸿绪密访,“侍卫五哥买女人一名,用价四百五十两;又买一女子,价一百四十两;又一婢,七十两。侍卫迈子现在各处买人。广善库郎中德成格头有妇人,闻现在船上”。这几位买主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侍,此外,“纷纷买人者甚多,或自买,或交结要紧人员”。康熙帝对王鸿绪刺探的密报非常警觉,又立即令其进一步弄清背后指使,再密奏。王鸿绪又密报称,自己奉旨密访之事,外人似乎已有所知。他说:“自圣驾到虎丘,范溥向亲戚程某云:“有汉大臣说我不好,我不去送驾罢!程某云:是太监与你的话么?范溥云:‘不是太监,是御前第一等人与我的信。”康熙帝立即在王鸿绪密折上批谕:“此第一等人是谁?”王鸿绪遵旨再次托人找到程某,问:“这第一等人是亲近侍卫们,还是更在上一层的人呢?”程某回答:“这不敢说。”王鸿绪仍不罢休,复托人去苏州打听,程某说:“这人岂是平等,我万万不敢说的。”王鸿绪将这些情况原原本本向皇帝汇报。聪明的康熙帝立即明白这“第一等人”便是皇太子,由此更增加了他对皇太子为非作歹的警觉,这也成为康熙后面两废太子的主因之一。

康熙将密折列为澄清吏治,监察百官的最高机密,因此对密折呈送过程设计了一套周详的保密措施。大臣呈报的密折必须放在盒子里用火漆封牢;如果密折已有被拆开的痕迹,康熙帝就不做批示。康熙帝还将御批的密折一概都发回给报告的大臣,手边从不留底稿,意在警告密奏的大臣:内容如有外泄,责任都在大臣身上。这是他严格要求臣僚保密的手段,可见康熙帝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康熙帝不仅在密折上奏过程要求大臣严加保密,他自己对密折的批示也十分慎重。康熙帝批示密折从不假手他人,某次他因为右手病痛不能写字,旋即改用左手批示密折。

密折制度可以更有效的让皇帝了解官场民生的真实情况,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真心办事的官员的人身安全,鼓励了群臣说真话办真事的风气。但是,它使清代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造就了更多更大的封建集权下的政治黑暗。

标签: 密折制度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吕后,为何要诛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后,汉朝,吕后,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是众人皆知的吕后,自古以来,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多面化的。吕后为人刚毅有谋略,她在丈夫刘邦死后主持朝政的近20年,辅佐几代君王,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吕后在关键时刻处理与功臣侯者的关系时,过于心狠手辣,吕氏家族最终也被满门

  • 吴国和越国发生过哪些趣事?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是主旋律,就好像一个杂乱的社会,怎么着也得分出老大来,方便统一管理,当时的霸主就是诸侯老大,不过因为争霸这个时期需要的成本比较高(需要很强的国力),风险比较大(几乎是战争不断),利润期比较少(基本这个君主驾崩就意味着霸业的结束),而且还有不少反面教材(宋国的宋襄公)。但有着这么多的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刘备病死在白帝城后,诸葛亮挑起了蜀汉的大梁,说是辅佐幼主,实质上却是直接掌握大权。不过,他并不像其他朝代的权臣那样,把朝庭搞得乌烟瘴气,而是背上了沉重的大锅。他掌权后所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伐,可惜没有成功,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对于他五次北伐,有很多人都认为是操之过急,直接导致蜀国的实力再次倒退,直至

  • 清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疆域 清朝是如何管理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疆域,历史解密

    在领土疆域方面,清朝是有很大贡献的,其鼎盛时期有效控制的领土面积为1316万平方公里,比我们现在要大很多。虽然晚清时期割让了不少领土,但其灭亡时其手里还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而清朝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疆域,一是能打下来,二是能管得住。清朝的领土肯定不是充话费送的,而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明清鼎革时期,尚

  • 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宦官专权,汉朝,历史解密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宦官身份特殊,极易形成专权局面。首先, 宦官要专权, 必须是在中央集权加强时期。其次是当宦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 宦官便以功获宠, 以宠掌权。再次, 就出现宦官专权的某一朝代

  • 曾称霸中原一百年的魏国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魏国,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他当时的影响力比起后来的秦国也不遑多让,从魏文侯起家到马陵之战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他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并且魏国是最早变法图强的国家,后来的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借鉴李悝变法的。《史记·平淮书》中记载:“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正是因为变法的成

  • 肃顺临死前为什么说出铜雀春深锁二乔呢 他为什么会得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慈禧,历史解密

    1861年10月,秋风呼啸,曾经叱咤风云的顾命大臣肃顺被押往刑场,在路上他被围观人群用砖头瓦块砸的鼻青脸肿,但倔强的肃顺宁死不低头,宁折不弯。据清人笔记记载,临刑之前,肃顺留下绝笔,只有一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因为出于笔记,所以究竟肃顺是否留下这个绝笔还有所争议。如果绝笔实有其事

  • 此人支持建文帝,朱棣不敢杀他,还给他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沐晟,明朝,历史解密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杀入城内。朱棣还没坐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下达了全国第一号“通缉令”,目标直指拥护建文帝的五十多位大臣。之后,朱棣对这些建文余党进行了血腥屠杀,甚至连自己的“小舅子”徐继祖都被免去爵位,禁锢在府内。朱棣杀了那么多建文帝的支持者,但有一个人物,明成

  • 雍正的一个女人,死了七年为何却让乾隆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雍正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皇帝,用现代话来说他是一位真性情的皇帝,虽然他执政时间不长,但他却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支撑点。历史上的雍正在继位后几乎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维持大清的统治了,他铁面无私但也有真性情,也曾说过“汝不负朕,朕即不负尔等”这样的豪言壮语,甚至有人称雍正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虽然雍正在位

  • 霍光和上官桀本来是亲家,为什么上官桀差点被霍光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上官桀,西汉,历史解密

    武帝在弥留之际,向四个臣子托孤,他们分别是: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和霍光。这其中,上官桀与霍光是亲家关系,上官桀之子上官安,正是霍光的女婿。本以为这四人可以辅佐汉昭帝成长,令人意外的是,上官桀和桑弘羊皆以惨败收场,而霍光独揽大权。人们不禁疑惑,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将时间线提前至上官桀等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