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和姜维是什么关系?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诸葛亮和姜维是什么关系?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92 更新时间:2024/2/3 22:07:50

马稷死后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姜维身上,或许是想让姜维顶替马稷的位置。不过从姜维的战绩来看,他的能力是要远胜马稷的,他们二人并不具备可比性。姜维算是诸葛亮从魏军手上挖来的人才,而姜维也十分感恩诸葛亮之后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姜维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想要匡扶汉室的意志,直到最后都还在寻找机会复国。不过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把姜维看作是自己的接班人,但肯定是给予了厚望。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选姜维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姜维真的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吗?

正史上,姜维确实非常受诸葛亮重视。

姜维本来是天水郡的参军。那时候,天水郡还归魏国管。当时的天水郡太守马遵听说诸葛亮领兵出祁山北伐的时候,心里疑神疑鬼,认为他的手下姜维在和诸葛亮眉来眼去,于是丢下姜维往上邽逃跑。姜维知道后,率领自己的人马跟着马遵追,但是没有追上。然后返回城中,但是城门已关闭,进不去。姜维又准备前往冀县,但是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奔诸葛亮。

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姜维才投奔蜀国一年,就被诸葛亮封为当阳亭侯,由此也可见,诸葛亮确实是非常器重姜维的。

而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对姜维的评价,也可看出诸葛亮确实对姜维很器重。诸葛亮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他称赞姜维是“凉州上士”,认为他超过了永南、季常。“永南”大家可能不熟悉,“季常”大家就很熟了,他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马良在当年是深受刘备器重的,刘备封他为侍中,对他赞誉有加。诸葛亮认为他比马良还厉害,这个评价,确实是很高的。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未来,是充满期许的。

而且,诸葛亮也有培养姜维的意思。同样在给蒋琬的信中,诸葛亮提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就是说先给他五六千兵,让他带一带。接着又说“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诸葛亮让蒋琬给皇帝说一说,让他知道这个人。

不久,诸葛亮就封姜维为征西将军,这已经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了。那时候,也才是姜维投奔诸葛亮的第二年。

虽然诸葛亮非常重视姜维,极力培养提拔他。但是,要说诸葛亮把姜维选为自己的接班人,这话却有些不符合历史事实。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的时候,刘禅派尚父仆射李福去问候他。除了问候外,实际上也是想让诸葛亮交代后事。李福到五丈原,问候了一阵后,没好意思让诸葛亮交代后事就走了。走出去了又觉得不对,毕竟这样空着手回去,没办法向刘禅交代,于是又返回来。

诸葛亮是个很聪明的人,看见李福返回来,就明白他要干什么了,于是对他说,自己死后,可以让蒋琬接他的班。李福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说让费祎接班。李福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没有回答。

从这里可以看出,实际上诸葛亮并没有说过让姜维接班。

后来,费祎去世后,姜维当上了大将军,那也是姜维自己通过奋斗,在蒋琬去世,费祎又遇刺身亡后,他才掌管了整个蜀汉的军权。但是当初诸葛亮在去世前,无论是行政权,还是军权,诸葛亮都是没有交给姜维过的。

在诸葛亮设定的政治体制中,行政权和军权是一致的。诸葛亮去世后,行政权和军权都交给了蒋琬,蒋琬既是尚书令(诸葛亮之后就没设丞相,设的是尚书令),又是大将军。蒋琬去世后,费祎既是尚书令,又是大将军。费祎去世后,姜维独掌军事,不过朝中事务他没有管。当时都是诸葛瞻董厥在做主。甚至这两个人也做不了主,是宦官黄皓在做主。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如果说姜维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也只能说他是诸葛亮培养的远期蜀汉军事方面的接班人。

有人可能会说,选军事接班人的话,魏延应该比姜维更有能力,诸葛亮为何不培养魏延为军事接班人呢?

我们这里抛开姜维和魏延能力对比不谈,注意一下另一个问题。就是李福在问诸葛亮谁是他接班人的时候,诸葛亮先说了蒋琬,接着说费祎。当李福再问费祎之后是谁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说姜维呢?蒋琬、费祎都是尚书令兼大将军,诸葛亮又在培养姜维,他应该回答是姜维呀。当时他为何不说呢?

我认为,诸葛亮虽然一直在坚持北伐,但是他对北伐之事,也是很犹豫的。或许他觉得,蜀汉当时已经不太适合北伐了。而姜维军事能力突出,行政能力并不行,因此,不适合让他当尚书令。

至于魏延,诸葛亮在一开始北伐的时候就看不上他,觉得他性格偏狭,同时又喜欢冒险。将来要是把军队交给他,他一冒险,说不定蜀国就提早完蛋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光绪帝和慈禧的死有没有关系?慈禧人生最后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光绪帝驾崩于1908年11月14日,而仅仅过了十几个小时后慈溪太后也寿终正寝,这两人的死亡时间相隔如此之近,会不会隐藏着怎样的关联呢?其实很多人都对这样一件事感到好奇,未免有些太巧合了,而且慈禧本身就跟光绪帝不和。不过想要寻找其中的真相恐怕已经很难了,慈禧在她的人生最后时刻也做了很多准备,如果光绪帝

  •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为什么都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夺了曹魏家的江山,曹操辛苦了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到了司马家的手里,不过司马懿最终并没有称帝。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同样也没有称帝,当时曹魏名义上还是曹家人当皇帝,但是却也已经是相当于傀儡了,毕竟大权都在司马家手里。但是为什么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都没有称帝,最后反而是司马懿的孙

  • 赵高为什么要逼死秦二世?赵高是想自己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为秦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秦二世。不过秦二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最高实权却掌握在赵高手中,随着赵高滥用职权导致在民间爆发了起义。六国复国运动也接连爆发,眼看秦朝政权不稳,赵高竟然带着手下逼死了秦二世。赵高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觉得赵高是想自立为帝,不过赵高并没有这样做,他立

  •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称王,此后还有哪些诸侯国也跟着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是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年间,楚武王熊通建议周天子提升楚君的封号,却被拒绝。此后熊通大怒,自封王号“楚武王”,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周室也无可奈何。等楚国开了这样一个先河以后,其他诸侯国也跟着蠢蠢欲动,想要寻找一个好的时机称王。整个春秋时期,不是只有楚国国君称王,还有几个诸

  • 刘备打仗为何不喜欢带上诸葛亮?两人性格差异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总有人说刘备打仗不喜欢带上诸葛亮,其实也就只有夷陵之战诸葛亮有缺席。对于伐吴一事,诸葛亮和刘备的确有争执,诸葛亮不希望刘备贸然行事,而刘备气攻心头已无人能劝阻,最后才义无反顾的踏上伐吴之路。当时蜀汉国力正值鼎盛,和东吴并没有太大差距,可能谁也没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刘备惨败。如果诸葛亮在刘备身边或许还能

  • 刘伯温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能预测他会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喜欢把刘伯温和诸葛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刘伯温其实比诸葛亮还要更厉害一些,也有人认为刘伯温还是比诸葛亮差一截。但是不管怎么说,刘伯温“神机妙算”的名号是比较出名的。相传刘伯温早年的时候,曾经遇到还在放牛的刘伯温,见他躺在地上,便预测他日后能当上皇帝,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 鼎盛时期的匈奴有多强大?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匈奴是古代起源于内蒙古阴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年间,匈奴称霸了中原以北的地区,所以此后也成为汉朝最强大的外族对手。匈奴在战国末期的实力还很弱,当时李牧曾率军大破匈奴十万兵马,导致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直到秦末匈奴才慢慢崛起,冒顿单于对外扩张将匈奴建立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此后便迎来了匈奴的鼎盛期。

  • 楚国被灭楚王负刍为何能活下来?楚王负刍最后下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楚幽王去世后,楚哀王继位,不过仅仅两个月后楚哀王就被杀害,负刍被拥立为新王,便是楚王负刍。当时秦国一统六国已经势在必得,接连拿下楚国十余座城池,楚王负刍打算割地求和,但秦军根本不买账,执意要灭楚。公元前223年,楚国都城被攻破,楚王负刍被俘,楚国正式宣告灭亡。不过楚王负刍最后好像并没有被处死,也是六

  • 刘伯温千里会元璋是真的吗?刘伯温为何总被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身边非常重要的大臣。因为刘伯温当时负责替朱元璋布局风水,所以深的朱元璋的信任。或许正是因为刘伯温多了这么一个神秘的身份,导致后人对神话后的刘伯温更加感兴趣,而忘了他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历史上有关刘伯温的记载多半是进行了加工,甚至还有“刘伯温千里会元璋&l

  • 曹彪本有机会除掉司马懿,却被自家宗亲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高平陵之变以后,曹氏宗亲已经被司马懿处理的差不多了,当时真正还有实力能对抗司马懿的人恐怕只剩曹操的儿子曹彪。251年,曹彪打算起兵反抗司马懿,但有人向司马懿告发王淩有反叛之心,于是司马懿立即率兵讨伐王淩,王淩知道自己无力抵抗于是投降,但下场难逃一死。这件事也牵连了曹彪,所以曹彪也被朝廷治罪最后无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