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让义子改回原姓?

朱元璋为什么让义子改回原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81 更新时间:2024/2/5 5:37:18

收养的义子自然还是要跟随自己的姓,朱元璋的义子正是如此,但是在义子没有亲生父母的情况下,朱元璋后来却要让自己的义子改回原姓,这是为何?朱元璋的义子那么多,为什么只让朱英改回原姓,朱元璋总共有多少义子呢?历史上朱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跟随朱元璋,又是如何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呢?

其一:无事不登三宝殿,闲来不会改国姓

朱元璋在未正式建立大明之前,曾经有史料记载收留了高达测20多名义子,且这20.多人之中都有一个极为相似的特征——不是孤儿、便为乞丐。当时想着朱元璋收留这么多义子可能是出于慈悲之怀吧,再加上这些人都同朱元璋童年一般,均为可怜落魄之人。这20多人选择跟随朱元璋的命运多舛、结局不一。其中大部分人都死于跟随朱元璋的连年征战当中,这也算是他们对朱元璋收养他们的一种报答吧,但是有些出类拔萃之人便有幸从战争中幸存而下,比如李文忠沐英等。朱元璋在大明建立之后,便急忙要求这些幸存之人改掉朱姓,恢复本来之姓。在这些义子看来,朱元璋此举极为善良,改回本姓那便意味着可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地光宗耀祖了。实则朱元璋极有可能是笼络人心之举,为的就是让这些人更加感受皇恩浩荡,更加为明朝卖力。

其二:改姓本质还是维护统治,巩固政权

也许有读者会说,改回本姓和明朝统治有什么关系?难道不姓朱的人就都是明朝统治的威胁了?话倒不是完全不是讲的,众所周知,朱元璋生前极其看重太子朱标,在奠基明朝下一任帝王的准备工作中,为儿子朱标清除掉政敌便是朱元璋的正经事,为此朱元璋不惜杀掉开国功臣和那些无辜者们。眼中的这些义子相对来说,不论是对朱元璋,还是对明朝,都是忠心耿耿的一批,但是朱元璋活时如此,那么死后呢?所以说,朱元璋让义子改姓之说,也许是间接地为爱子朱标清除政敌的做法。毕竟朱姓皇子那么多,最终起兵造反,也都是朱姓的大旗。

在猜想之中,也许朱元璋让义子改回本姓的原因,就是特别单纯地让他们认祖归宗呢?毕竟一生跟着朱姓走,似乎不太符合古代“大国小家”之传统观念。

朱元璋当初连饭都吃不上,为了不被饿死只好去当了和尚。也可以说朱元璋当和尚并不是一心向佛,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战乱,连在寺庙里当和尚都混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朱元璋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没有办法连饭都吃不上只好去当兵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来到了郭子兴的手下当兵,也许是朱元璋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机智勇敢。郭子兴偏偏就看上了这位年轻人,就让他当自己的贴身护卫。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抓住了时机尽量在郭子兴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点。郭子兴越看朱元璋越觉得满意,最后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不过朱元璋还算是有良心的,一直对这位郭子兴的养女不错,后来称帝了也封了她为皇后。

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就能独当一面了。他收拢了不少人才包括刘基等一些得力助手,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外人。朱元璋的为人大家都知道的,在他登基后大封他的儿子为王,而且大量屠杀功臣。这说明朱元璋他根本就不相信外人,所以朱元璋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收养义子。朱元璋在打江山的时候,他的儿子还很小,所以根本就帮不了多少忙。小编觉得就算朱元璋他自己的儿子可以上战场了,朱元璋也不会让他们上的,毕竟古代上战场的男人基本上是九死一生的。以朱元璋的为人他怎么会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年纪轻轻就上战场送命呢?

这个时候朱元璋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这些义子基本上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十多岁的时候朱元璋就收养他们。为了让他们更加为自己卖命,朱元璋还赐他们姓朱。从此以后这些义子在战场上更加拼命了。这一招在古时候很多乱世枭雄也有很多人用的,比如曹操。但是他们都没有朱元璋的手段高明,朱元璋不只是把那些义子培养的很好,还灌输了为自己卖命的思想。因为朱元璋专挑那些吃不上饭的孩子做义子,所以他们对朱元璋是很感激的。所以朱元璋自己的那段穷日子可以说是帮了他很大的忙,因为让他知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就连命都顾不上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义子会甘心为他卖命的原因了。有个人肯收留他们肯定会帮他卖命了。

这些义子当中有一位比较特别,那就是有一位是朱元璋的外甥。这位外甥叫李文忠,来投靠朱元璋的时候他刚好十四岁。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是非常高兴的,自己刚好缺人的时候外甥又来到自己的身边。为了培养他能够帮自己卖命,朱元璋对他是非常的严格的。朱元璋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料子,也赐了他朱姓。本来他的外甥就是他的亲戚了,为了帮他卖命更努力就改为朱姓。

这位义子在朱元璋登基后就让他把朱姓改回原来的李姓,因为朱元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李文忠本来就是他的外甥。而且还为他封了官让他去守西南边境,话说这位李文忠虽然可以善终,但是他从始至终都是怕朱元璋的。其它的义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朱元璋完成大业后基本上就把他们抛弃了。从朱元璋大杀功臣来看,不把那些义子全部杀完就不错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为什么打不过李傕郭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吕布都以三国第一猛将著称,在进行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的时候,吕布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一直占据第一名的位置,从来没有人超越。然而,这样排在第一位的大将,竟然还打不过两个不起眼的人物,李傕郭汜,这是为何?他们之间的争斗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吕布会打不过他他们俩?巨贼伏罪灾方熄,从贼纵横祸又来。董卓篡

  • 长平之战,为什么白起不让士兵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作为一代名将,打仗基本上就没有输过,面对强劲如赵国的敌人,也能让对方全军覆灭,白起可以说是相当厉害的。只不过白起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有一个举动让人感觉到很疑惑,那就是他不允许士兵吃羊肉。在军营里面的伙食、粮食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白起的这条规定有什么含义,为什不允许士兵吃羊肉呢?白起是战国

  • 清朝武将最高能够做到什么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跟很多王朝一样,在清朝的开国初年,武将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随着天下逐渐的平定之后,为了防止武将的专权跋扈,都会对武将的地位进行削弱。与此同时,时间长了,关于武将的升迁赏罚、官阶品级,也慢慢的被确定了下来。按照一般情况,武将升迁最看重军功,其次论资排辈,靠履历升迁,最次靠特殊关系,得到提拔任用。清朝时

  • 刘备曾拒绝诸葛亮攻占荆州的计划,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荆州是刘备想要三分天下的重要据点,荆州牧刘表去世后,次子刘琮继承爵位成为新一任荆州牧。不过此时也是荆州最薄弱的时刻,当时诸葛亮就建议刘备可以攻打刘琮,这样便能拿下荆州。但刘备并没有采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刘备做人太仁慈,如果对刘琮下手便是不仁。可能这是原因之一,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这背后

  • 宰予和孔子有何分歧?宰予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宰予是春秋鲁国人,也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有着“小孔子”之称。宰予从小能言善辩,经常会被孔子派遣出使他国。不过宰予和孔子之间的理念也有着一定的分歧,他是少有会对孔子提出异议的人。很多著名成语的典故就出自宰予,例如礼坏乐崩、既往不咎等。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对宰予感到好奇,这次就为

  • 赵飞燕的掌上舞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绝世美人赵飞燕,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容貌绝佳,正好撞上了好色的汉成帝,被他立为皇后,荣宠一时。有关赵飞燕的传说也一直都流传不止。相传赵飞燕非常的瘦,瘦到能够跳一支掌上舞,就是在人的手掌上跳舞。这的确是很惊奇了,从来没有见到过还有人能站在别人的手上跳舞的,那她得有多瘦啊?赵飞燕真的能在人手上跳舞吗?事实

  • 柔福帝姬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有关柔福帝姬的疑团,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真假柔福帝姬的问题了,没有人知道南宋初期那个自称从北方逃回来的赵多富是真是假,明明所有人都验证过是真的,但是韦太后回来之后却说,真正的柔福帝姬早就已经死了,现在这个是假的,于是假公主被斩首。看似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怀疑这件事情呢?柔福帝姬是宋徽

  • 胡濙和朱棣说了什么?竟能解开朱棣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胡濙是明朝初期重臣,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医学家。靖难之役后,朱棣顺利登基称帝,但朱允炆却下落不明,这件事始终让朱棣感到不安,久而久之成了他的一个心结。此后朱棣下令让胡濙调查朱允炆的下落,结果这一查就是14年,等胡濙回到朝廷后,朱棣立马召见他,此后胡濙也是顺利帮助朱棣揭开了这个心结。那胡濙到底是朱棣

  • 同治为什么会得花柳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民间一直都有传言,说同治皇帝染上了花柳病,而且最终也是因此而死。花柳病在古代可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病,尤其是同治身为皇帝,却得了这样一种病,更是会让别人对他产生一些异样的看法。究竟同治有没有得花柳病,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真实的死因清朝有一位死因非常尴尬

  • 长平之战赵国并非输在赵括,而是输在赵孝成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45万大军被秦国坑杀,从此再无能力和秦国对抗。很多人都把赵国的失败归结为赵括指挥不力,只懂纸上谈兵却缺少实战经验。不过赵括已经是当时赵国最能拿出手的将领了,而且做决策的人是赵孝成王,要说长平之战的失策可能赵孝成王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但后人对于这场战事的评价,赵括仿佛成为了那个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