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有什么缺点?他并非一个完美的人

诸葛亮有什么缺点?他并非一个完美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57 更新时间:2024/1/24 5:49:38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几乎是被打造成了各方面都趋于完美的这么一个人物。不过演义中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也不是什么神,他就是一般的人,是人就会有缺点。其实从演义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的一些缺陷,只不过没有被放大很多,当然诸葛亮获得的成就也是他人难以比拟的。下面就为大家解析下诸葛亮身上的不足,或者说是固执的一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称呼有很多,比如卧龙、伏龙、神人、妖人、天下奇才等等一系列极高评价的称呼。可见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本领,让无数风流人物为之惊叹。所谓“人无完人”,尽管小说中的诸葛亮,其形象已经趋近于完美;可在历史上,诸葛亮却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诸葛亮老对手的司马懿,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诸葛亮身上的弱点。

据《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接下来,笔者便根据诸葛亮身上犯过一些错误,来具体分析一下司马懿这句评价,是否真的合理。

志大而不见机——北伐战争中的表现平平无奇

诸葛亮的眼界很是惊人,要求蜀汉集团以荆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进而令派一上将进取中原。对此,刘备也非常赞同,所以关羽战死、张飞遇害,自己惨败于书生陆逊之手,蜀国就此一蹶不振。关于根据地问题,在《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中,其实庞统也有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荆州是为四战之地,多年战乱导致全城疲敝,因而他建议刘备将根据地设为益州。事实证明,庞统的军事眼光要远胜于诸葛亮,蜀汉集团也因为一个荆州导致元气大伤。

诸葛亮的志向很是远大。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的伟大宏愿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正因如此,诸葛亮毅然发动了北方战争,为了能让北伐大业继续下去,他设计除掉了魏延,从而让接班人姜维顺利上位,继续自己的北伐事业。不妨看一下诸葛亮北伐战争的战绩,除了第一次北伐是出其不意攻取了陇右三郡,其余几次北伐,却都是惨败而归。

不难发现,诸葛亮在他人生前期,是做后勤工作的。刘备四处征战,也多亏了诸葛亮这个奇才帮助刘备收集粮草。北伐战争的功过,后人已经不便评价。但从诸葛亮指挥以及任用人才来看,他比法正、庞统还有差一点。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谋,只要五千兵马,诸葛亮便断然拒绝了。而诸葛亮数次北伐战争,损失的又何止五千?因而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是有一定道理的。

多谋而少决断——处理杨仪魏延之争时的犹豫

诸葛亮的智谋很是惊人。从他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来看,他的谋略确实很惊人。但也有一点不好,诸葛亮为人谨慎,他在思考问题时总要力求完美。想得太多,一般就会给人留下矛盾的印象。比如杨仪和魏延之间的矛盾,诸葛亮一直拖着,最终致使两人内斗,平白消耗了蜀国实力。

诸葛亮的自信也是蛮大。据《三国志董允传》注引《襄阳记》记载,孙权曾“好心”的向诸葛亮提议:“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葛亮知不知道两人严重的后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他还知道杨仪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但因为诸葛亮的犹豫,最终导致两人的内斗震惊了朝野上下。蜀国实力进一步消耗——魏延惨死,杨仪下狱自杀。

好兵而无权谋——事事亲为给蜀汉带来的隐患

诸葛亮的掌控心很是惊人。他不信任刘备部曲出身的魏延,即便死去兵权也要交给文官杨仪;他也不相信益州本地的杰出人才,像李严、廖立这样的名士,都曾遭到过诸葛亮的打压。刘备去世后,益州部分豪族和南蛮相互勾结,趁机作乱于西南边境;诸葛亮想亲自动身平叛,却被王连制止。后者的意思是,让诸葛亮派一员大将前去就可以了。诸葛亮遍观诸将,自认为没人比自己适合。于是拖了两年后,他还是亲自出马了。

诸葛亮的毅力更是不俗。在他担任过丞相之后,无论大小事务,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因而后世有无数忠臣,都被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北伐期间,诸葛亮带领了一批荆州人氏前往前线伐魏。由于人才缺失,诸葛亮不得不违背刘备的遗命,令马谡去镇守街亭要道。结局非常感人,马谡理所当然地丢了街亭,之后便畏罪潜逃了。遗憾的是,诸葛亮真的非常负责,导致一批青年将领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否则的话,区区一个邓艾,何以二千兵马直入成都?

但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的内政本领确实高明。在他选择的接班人中,蒋琬、费祎都是难得一见的贤相。再往后一些时候,他的嫡系诸葛瞻、董阙等人无所作为,其实不关诸葛亮的事情;姜维穷兵黩武,导致蜀国穷困潦倒,也是姜维自身能力的不足。不难发现,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是极其正确的。难怪司马懿后来又评价道,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灭亡北宋的金国人如今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二年4月,金国军队攻破了北宋都城京都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与贵卿、朝臣3000多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继续位为之一空。这段历史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尤其是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所提到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安禄山很能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这个满身肥肉的大胖子,跳舞的时候倒是很轻快,只不过在权势地位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的。而杨贵妃曾经在自己的宫里给安禄山洗澡,而唐玄宗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仅没有发火,甚至还赏赐了安禄山,这到底怎么回事?杨贵妃给

  • 后来加入刘关张的诸葛亮,是如何融入这个铁三角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在出山以前只是一介布衣,而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而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他依然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能做到如此,但张飞和关羽就不一定了,他们二人早期并没有那么相信诸葛亮,好在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关张二人信服。很多人不理解,后来加入的诸葛亮是怎样融入刘关张这个铁三角的,其实这

  •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当时逼宫的大臣们都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最终会选择退位,其实多少还是被大臣们给逼的,但也不排除有她自己的选择,皇后也当过,太后也当过,甚至最后皇帝也当过,对于武则天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了,只不过,在武则天退位之后,唐朝重新回到李家的手中,当初那些大臣们却感到后悔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后来继位的皇帝做了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想

  • 霍去病和李敢有什么恩怨?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汉朝著名将领,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大破匈奴。霍去病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他精通骑射,对于用兵之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都得到了胜利,此后拜大司马和卫青共同掌管军权。不过霍去病毕竟年轻气盛,他曾因为卫青被伤,所以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太清楚霍去病和李敢究

  •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第15子嘉庆当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虽然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但每到立皇位继承人时,各皇子之间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康熙时期就曾发生九子夺嫡,兄弟之间为了得到继承之位,不惜反目成仇,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所以雍正帝为了防止此后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就决定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秘密进行,直到皇帝驾崩后才能公开。那乾隆皇帝

  • 吕布三姓家奴不讲忠义?这都是对吕布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读没读过三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吕布被张飞贴上了一个“三姓家奴”的标签,导致吕布成了一个毫无忠义可言的人。实际上这就有点冤枉吕布了,吕布也曾做过忠义之事并且深得汉献帝信任,汉献帝就曾亲自下诏让吕布救驾过。其实三国中多次易主的人不在少数,比吕布换过更多主公的人也有,但他们就没

  • 乾隆八年的夏天为何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乾隆八年的夏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故事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知道的,那就是话说乾隆八年的一个夏天,话说也别誉为是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最近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热,所以下面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是当时热,还是现在热呢?当然到底又有多热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乾隆

  • 李斯生于楚国为什么却要投靠秦国?全因这两只老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是秦朝著名丞相,也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相”。其实李斯并不是秦国人,他出生于楚国上蔡县是个楚国人,那李斯为什么要投靠秦国呢?根据《史记》上的记载,这跟李斯看见的两只老鼠有关。李斯有着伟大的志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他曾到齐国求学,学成之后便开始对各国展开分析,最终才确定加入秦

  •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有什么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的夏朝,这是一个很少人去追溯的一个时代,毕竟这个时代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是史料中有记载,并没有确切发现夏朝真实存在的证据。由于记载的也不全面,有没有证据证明真实存在,所以关于夏朝的一些影视作品也没有多少,自然而然对于这个朝代也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夏朝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