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为何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为何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1/21 16:07:40

说起汉朝皇帝,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甚至还有建立蜀汉的刘备。相比之下东汉皇帝的存在感要比西汉皇帝低很多,例如刘秀作为东汉开国皇帝,但名气也只能说是中等偏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刘秀也是一位很出色的皇帝,是他帮助汉室延续了血脉。但后人对刘秀的记忆点似乎总是很模糊,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和当时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刘秀是历史上广受赞誉的皇帝,但是,他的知名度却并不高,远不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样的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刘秀是一个广受赞誉的皇帝,确实不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证明这一点。

其一,刘秀很好地处理了开国功臣的问题。

在处理开国功臣的问题上,最遭人诟病的是朱元璋和刘邦。

刘邦杀了不少功臣,不过多多少少有一些被逼无奈。确实是刘邦很猜忌功臣,那些功臣确实又有造反之心。两相作用,互相猜忌,矛盾就越搞越大。功臣们被逼造反,刘邦也穷于应付,最后就出现了那样的悲剧。

这事表现出刘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其政治手段其实并不是很高明。朱元璋则更加冷酷无情,一开始就有意地要打击功臣,找功臣的不是,把功臣的问题放大,最终屠杀了不少功臣。他的这种做法,把开国功臣的问题极端化,变得不可调和,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开国功臣问题处理得最好也最有名的,是赵匡胤。不过,赵匡胤处理这个问题是有前提的,因功臣们都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同时赵匡胤这个人也比较仗义,“用金钱换功名”,所出的“价钱”也不菲。换成别的皇帝,没有这个条件,这件事肯定做不好。同时,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整个宋朝的军事变得比较软弱,造成北方部落的势力做大,给后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刘秀处理功臣问题的办法,并没有引起后世足够的重视,但是他的方法其实是最好的。他所做的,就是大肆封侯。刘秀一共封了三百六十多个列侯,其它爵位的分封更不在少数。

刘秀因为封了不少侯,实际上每个侯所占的资源就比较有限。毕竟蛋糕只有那么大,让更多的人来切,每个人得到的肯定很少。刘秀实际上是继承了汉武帝“推恩令”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的。他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功臣们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削弱东汉的军事力量。

其二,刘秀复兴了一个王朝并且没有以失去土地为代价。

历史上一个王朝覆灭后,对它进行重新复兴的不在少数。比如,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了南宋。明朝灭亡后,朱由崧等人建立了南明。

但是,无论是东晋,还是南宋、南明,其实都是以失去部分疆土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是苟且偏安,并不算真正的复兴。

但东汉不一样。刘秀的东汉政权建立后,和西汉比较,并没有丧失什么国土。而且整个东汉政权,各方面也都并不比西汉差。可以说,东汉的复兴,是完全的复兴。这一点,历史上是没有一个皇帝能够达到的。

其三,刘秀是历史上能够做到善始善终的皇帝。

历史上那些很出名的皇帝,都很难做到善始善终。秦始皇的暴政,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唐太宗晚年的怠政,宋太祖的继承人问题。总之,这些非常出名的皇帝,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可是,刘秀一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出现,而且能够做到善始善终,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

刘秀的作为,也得到了后世的高度称赞。连润之先生也评价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连用三个“最”,这份评价,实在是不低的。

不过,就算被伟人用三个“最”来形容,但是,刘秀实际上在后世的名气却并不大。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恰恰是刘秀会做事,把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因此在他统治期间,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功臣们矛盾不多,边关问题不大,老百姓生活比较安康。其实,这也是与整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非常合拍和谐的。而后人所能记住的,以及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不合拍不和谐的惊天动地的事情。

也因此,刘秀在后世中的名气并不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仙人关之战有多惨烈?最后战争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南宋曾和金国战事不断,1134年两国又在仙人关进行了一次要隘攻防战,这场战役也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不过这场战事从结果来看,是宋军阻挡了金军的进攻,但过程却异常惨烈。仙人关是从陕入川的军事要地,所以吴玠决定放弃和尚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仙人关。两军开战死伤在万人以上,最后金军被击溃,只能被迫退守凤翔

  • 汉武帝攻打匈奴对汉朝经济有哪些影响?汉武帝如何维持军队开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让匈奴臣服中原王朝的皇帝,也是第一位派军深入匈奴腹地展开大规模战斗的皇帝。汉武帝时期曾和匈奴进行多年的交战,其中河南之战、河西之战还有漠北之战是最为关键的三次战役。不过汉武帝此番攻打匈奴虽然占据优势,但也给本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战役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汉朝

  • 李瑁妃子被李隆基抢后,李瑁有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瑁是李隆基第18子,实际上杨贵妃最早是李瑁的妃子,后来李隆基将杨玉环封为贵妃,等于是从自己儿子的手上抢走了杨玉环。杨玉环被称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能李隆基也是对其动心,反正他也不是第一个这样干的唐朝皇帝。不过比较好奇,李瑁此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其实李瑁在当时的存在感并不高,李隆基对付自己儿子也是

  • 戚夫人很可怜吗?看看她对吕后的儿女做的事就知道为何要被制成人彘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一提到人彘,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毛骨悚然了,对于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的。汉朝刘邦的皇后吕后为了报复她的情敌戚夫人,在刘邦死后,砍去了欺负人的手脚,挖去她的双眼,并将其关在厕所之中。脑补一下就会觉得这戚夫人实在是太可怜了,下场这么的悲惨。而吕雉的手段,也确实足够残忍,但是我们通常说可怜之人比有可恨之

  • 崇祯求百官捐钱,为什么大家都不肯捐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的一生过得实在是太悲哀了,身为皇帝,到了国家危难关头,国库里却拿不出钱来,不管是打仗还是别的,救国都需要钱,他作为皇帝,求着自己那些大臣们都捐出一些前来,但是大臣们尽管私底下家财万贯,却都在崇祯面前哭穷,一分钱也不想拿出来,难道对于他们来说,国家就真的一点也不重要吗,为什么都不肯捐钱呢?亡国之君

  • 历史上魏东亭的原型是谁?魏东亭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魏东亭只是在《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中虚构出来的角色,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物。不过魏东亭却有历史原型,他就是清朝名臣曹寅。曹寅是康熙时期的大臣,十六岁就入宫为康熙銮仪卫,据说康熙六次下江南有五次都是住在为曹寅家中。可见康熙对曹寅十分信任,但曹家却卷入康熙储子之争,他们支持八阿哥上位。等雍正

  • 明朝为何那么穷?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细说中国历史上最穷的朝代,那肯定就非明朝魔术了。一般来说,各朝代开国之初,通常情况下会迎来一段人口上升以及税收大增的增长期,随后马上就会迎来一段年岁的承平盛世,后面即位的皇帝也可以在祖上留下的家底支撑下肆意挥霍,或是大兴土木。就比如说隋炀帝或是对外扩展的汉武帝、唐高宗及乾隆,当然也有关起门自己

  • 曹操给曹丕留下三名武将,为何曹丕无一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中,最后选择了曹丕,虽然曹植才华更胜一筹,但综合素质还是曹丕更为均衡。曹操一生都没有称帝,他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曹丕,而且还给曹丕留下了一众能臣武将。不过曹丕行事风格和他父亲还是有区别的,例如曹操此前重用的三名武将,到了曹丕时却无一重用,还差点大义灭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三国武将是怎样炼成的?士兵与武将的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武将与士兵的差距有多大?说道这个问题,差距肯定是有的,要不然武将拿什么去统兵呢?我们就从三国时期的史料记载当中在具体分析一下吧。三国时期士兵与武将之间的具体差距在哪儿,分析一下将军斩杀士兵有没有其描述的那么轻松。那就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三国时期兵和将的差距。其一,史料当中将领斩杀士兵的记录。其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的功臣,还是唐朝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他让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出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以此纪念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元勋们。不过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到底算是李世民的功臣,还是唐朝的功臣呢?实际上从人选和排名来看,就可以洞察一二。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带领唐朝走向贞观之治,同时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