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等人制”,恰恰证明了元朝的覆灭

“四等人制”,恰恰证明了元朝的覆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61 更新时间:2024/1/9 3:33:50

严格意义上来讲,今天的内蒙古是满清统治者带过来的嫁妆。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在蒙古人自己的建立的元朝时期,他们内心深处并没有归附中原明。正是这点,才使得元朝时期出现了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所谓的“四等人制”是指蒙古人采取民族压迫民族分化的政策,根据征服顺序的先后将人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类,四类人群的社会地位也严格遵循着这样的顺序。

从政治的角度来考量,元朝统治者之所以建立这样一种“四等人制”的本意无非是想加强统治。当年蒙古人的崛起速度过快,依靠弓弩骑兵,人口稀少的蒙古人几乎占据了半个欧亚大陆。在中国,忽必烈建立起元朝之后,面临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蒙古族人口太少了,而被统治的汉人数量庞大。

人口基数的短板可以用教育、文化来弥补,但讽刺的是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恰恰是当时大多数蒙古人的真实写照。为了保障蒙古人的统治地位,元朝皇帝摒弃了原有的科举取士的公平性,在政治上和科举取士方面给蒙古族特权,不仅如此,还在法律等诸多方面享受优待,使元朝政权牢牢掌握在蒙古族统治者手里。另一方面“四等人制”也分化了汉人的内部团结,当时的第三等汉人与第四等南人,本质上都是汉人却因为被人为分化而丧失了民族凝聚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考量,元朝统治者建立“四等人制”恰恰是要跟中原文明的“华夷之辨”作抗衡。传统的华夏文化圈,认为中原文化是中心,周边的文化、种族都是蛮夷。作为原先的少数民族,蒙古人在建立起庞大帝国之后,自然是不允许自己的文化被看轻。为了强调自身文化、强调统治的合法性,建立起一套与“华夷之辨”相反的制度,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套制度的核心便是将蒙古人放在“统治金字塔”的顶端。最先归附并为蒙古人做出巨大贡献的色目理所应当的位列第二等。北方汉人在蒙古族建立政权的期间,帮助其建立了各项制度,所以位列第三等。最后一等的南人,则是因为抵抗最顽强、反叛最激烈。

从社会历史因素来看,元朝统治者建立“四等人制”绝非偶然。作为塞北三朝的其他两朝代——辽、金,他们在很早之前就建立了类似的民族分化制度。据《辽史》记载:“太宗兼制中国 , 官分南、北 , 以国制治契丹 , 以汉制待汉人”。契丹人为了加强燕云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南北官制。在燕云地区实现汉制,而在塞北关外则是保持原有的契丹统治制度。

女真族建立金朝后,在兵权、财权上的用人顺序为:“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人”。辽金两国采用这种民族分化制度,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抵御来自其他民族对政权的冲击,也为了建立自己作为统治民族的威信。

从效果来看“四等人制”短期内确实加强了元朝统治者的统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大多由蒙古人掌控,并拥有特权,为其在全国的政权建立多了一重保障。

但是这种不公平的民族等级制度,不仅在心理上对广大人民是一种灾难,而且使多数人对于元朝的统治心生厌恶,使域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动荡,给元朝的统治带来不利的影响。到了元朝末年,被蒙古人压迫的其他民族纷纷掀起了起义的浪潮,在这农民起义的浪潮当中,元朝深陷其中难以自救,最终走了覆灭。

标签: 四等人制元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十二岁时嫁给四十岁的丈夫,多尔衮是她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多尔衮,清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期女子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比男子低,所以她们要嫁人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那个时候男人可以有很多女人,但当时的女人们就只能守着一个由家庭安排的丈夫。今天我们的主人公也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她的出生并不低,如果她父亲不早早的去世了,相信她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嫁人的,可惜的是她父亲在她很小

  • 秦宜禄是三国第一绿帽子王 因为娶个漂亮老婆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绿帽子,历史解密

    秦宜禄是三国第一绿帽子王,没有之一。秦宜禄这个名字就很奇葩,“禄”就是薪水的意思,“宜禄”就是多多赚钱,如果换成现在的说法,就叫作“秦有富”或者“秦富贵”,这名字要有多土有多土,反应出他妈妈最朴实无华的愿望—多赚点钱就好。不过,秦宜禄不应该叫秦宜禄,应该叫“秦宜绿”才好,因为他老是被绿,老是被绿,头

  • 张石顽有着那些辩证观点?他是怎么看待血证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石顽,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观点一清初医学三大家之一张石顽论血证,是从气血的最根本处着眼的。他认为,气血的相互关系,是“血之与气,异名同类”,都为水谷精微所化。虽然“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并有阴阳、营卫、清浊之分,但营卫气血,相随上下,通行经络,荣周于身,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密切联系,可分而不能截然分割。所以前人常说,阳气为

  • 老子在古籍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西出函谷关是为了寻找昆仑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老子,春秋,历史解密

    老子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历史人物,他留下的道德经被古人奉为圣贤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人,而他在西出函谷关以前,主要的工作是给周王室管理各朝各代管理传下来的藏书,学识非常渊博,不过他的身份一直难以确定,有人说他是楚国人,跟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有人认为他并不是孔子同一时期的人,而是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才出

  • 婆罗门教是怎么诞生的?婆罗门教的神也有等级之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婆罗门,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在古老的印度次大陆,哈拉巴文化时期便有了宗教的萌芽,其内容主要是崇拜自然,有着图腾崇拜的原始痕迹。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大举侵入,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期间编纂了原始的宗教文献《吠陀》,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婆罗门教。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相比,由于婆罗门教诞生

  • 元朝为什么短命?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中最为短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在统一后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大元帝国会积聚成这股能量无比的地火?或言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之林中元朝为什么这么短寿?“地火”的制造——自掘坟墓的元朝统治者读者朋友可能都知道蒙元帝国,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最大的大一统帝国,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但大家可能不太注意这样的

  • 南宋灭亡后,众多的文人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金国,历史解密

    有宋一朝,科举繁盛,“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举国上下崇儒重教,城乡一片书声。据统计,南宋一年应科人数达40万,占成年男性的2.5%。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文人儒士集团,或在朝指点江山,或在野为乡贤名绅,更有开坛讲学,说经传道者,集官僚、乡绅、学者三位一体。文人饱读圣贤书,多以忠义自负,但实际上却鱼龙

  • 历史上最痴情皇帝,发明一件东西如今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佑樘,明朝,历史解密

    放眼我国历史,皇帝一个个都是三宫六院,妃子成群。自唐朝白居易写了首《长恨歌》,从此“后宫佳丽三千人”就成了世世代代每年流传的故事。虽然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皇帝的妃子众多,却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仔细一想,后宫佳丽怎么可能有3000,就算你一天纳一个妃子,都得纳上差不多十年。而且,很多皇帝实际登基掌权的

  • 野狐岭之战,蒙古大军猛烈攻势一举击破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古帝国,历史解密

    公元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在野狐岭一带,成吉思汗所率领的十万蒙古大军和金朝四十五万大军中的十万中路军相逢,展开一场足以决定双方国运以及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史称“野狐岭之战”。▲野狐岭一战,是金蒙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也是成吉思汗率军南下伐金的第一场大战。金朝,是女真族政权,11世

  • 骁勇善战的蒙古大军,为什么屡败于安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古,历史解密

    在十三世纪这一百年时间里,蒙古大军近乎占据了整个欧亚大陆。在当时已知的世界里,不论是新兴的王朝帝国,还是日薄西山的强大帝国,近乎全部倒在了蒙古大军的铁骑之下。正是因为如此,十三世纪这一百年的历史,对人类的发展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并且,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的扩张,也间接影响到了日后欧洲在近代的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