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张良陈平谋略对比

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张良陈平谋略对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69 更新时间:2024/1/20 3:14:29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他不仅帮刘邦在鸿门宴上脱身,更是协助刘邦打赢楚汉战争,汉朝的建立张良功不可没。而陈平也算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平为刘邦出过不少重要的计谋,但史上对于张良还有陈平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刘邦死后陈平在朝中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张良在开国以后只能明哲保身,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张良和陈平曾布下的谋略,看看他们究竟谁更胜一筹。

事实上,陈平一生所立的功劳,并不比张良所立的功劳小。但是,张良得到的评价,却明显比陈平高。刘邦把张良排在他功臣榜的第一位,陈平则根本没有入得了他的法眼。他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后世论者也大都肯定张良,轻视陈平。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说陈平的计谋不比张良差,这一点,并没有抬高陈平。我们可以先把陈平和张良一生的计谋,拿出来比对一下。

陈平一生有六大计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计策,离间范增项羽的关系,成功地让项羽怀疑范增,范增负气出走。项羽身边从此再没有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最终,刘邦成功打败兵强马壮天下无敌的项羽。

第二计策,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陈平出奇计,声东击西,用替身代替刘邦,最终帮助刘邦成功脱困,得以卷土重来,再战项羽。

第三计策,韩信在攻下齐地后,想被封为王。刘邦本来就忌惮功臣,再加上当时正被围困着,因此就想和韩信翻脸。是陈平及时阻止刘邦,真封韩信为齐王。此举有效地笼络住了韩信,让韩信从此对刘邦死心塌地,也避免了汉军分裂的悲剧。

第四计策,刘邦从汉中出发,攻打项羽。从后面的历史进程来看,依靠蜀地政权而实现统一全国的,一次也没有成功过。而刘邦成功了。刘邦之所以成功,是陈平有效地联合了齐国等东边的诸侯与项羽争斗,从而给了刘邦机会,刘邦得以攻下汉中,占据三秦。并以此为根据地,最终打败项羽,实现全国统一。

第五计策,刘邦因为担心韩信谋反,想出兵攻打他。是陈平给刘邦出了好的计策,兵不血刃捉住韩信,避免韩刘大战,引发全国性的大战,避免造成第二次楚汉相争的局面。

第六计策,刘邦在和匈奴的对抗中,被匈奴围困于白登七天七夜。最终,是陈平掌握了单于老婆嫉妒贪财的心理,帮助刘邦成功解围。

当然了,刘邦去世后,陈平还有一出接一出的计谋,这里就不再多说。

张良一生,也有六大谋略。

第一谋略,刘邦往咸阳挺进的时候,沿途一直在攻城拔寨。张良告诉刘邦,不用这样做,要想办法拉拢分化秦将,这样才能尽快入关。刘邦用张良的谋略,果然很快进入函谷关,最先攻下咸阳城,灭掉秦国。

第二谋略,刘邦被项羽叫去,设下鸿门宴,想要问罪刘邦。是张良拉拢了项伯,同时让樊哙威逼,再让刘邦提前逃跑。最终把刘邦救下来,避免被项羽杀害。

第三谋略,刘邦在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张良让刘邦烧了所有的栈道,表示没有再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做法,有效地麻痹了项羽,使得最终韩信的暗度陈仓能够成功,奇迹般的挺进三秦。

第四谋略,刘邦重新进入中原,并侥幸攻下彭城后,便在彭城花天酒地,不思进取。结果造成项羽反攻过来,把刘邦围困。刘邦本来想用郦食其的计谋,找六国后人,对他们大加封赏,让他们来救。韩信及时阻止了刘邦这么干。

第五谋略,刘邦想发动对项羽的反攻,让韩信、彭越英布等和他一起合围项羽。谁知道刘邦动起来了,那三位却不动。造成项羽打得刘邦四处逃窜。这时候,张良给刘邦出主意,让他把地盘划给韩信三人。三人获得了地盘后,才出兵联合作战,最终在垓下灭掉项羽。

第六谋略,刘邦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向张良求救,张良让吕后把商山四皓请出山,给刘盈站台。也因此,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纵观陈平的计谋与韩信的计谋,其实,并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低之分。至少陈平不输于张良。可是,为什么人们对张良和陈平的评价,却那么不同呢?我认为,他们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是张良多是阳谋,陈平多是阴谋。张良所用的计策,都没有给人下套的成分。而陈平不一样,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给人下套,让人落入陷阱之中。

二是张良多方向性,陈平具实操性。张良主要都是从大战略来考虑问题,给刘邦提示未来的方向。陈平则见到困难解决困难,具有实操性,但并不具有前瞻性。

三是张良疏离权贵,陈平紧贴权贵。张良虽然在积极帮助刘邦出谋划策,但是,他始终和刘邦保持着距离,而且多次拒绝刘邦的封赏,想的就是功成身退。而陈平一直紧贴刘邦,揣摩刘邦心思做事。而且对权力比较热衷。

四是张良命运多舛,陈平一生通达。张良一生没有得过高官。同时他身体不好,多次退隐山林。后世也不昌盛。陈平则一生通达,无论在刘邦时期,还是在吕后、刘恒时期,他的日子都过得很好,当的官都很大。而他的后代,命运也很好。

总之,出于肯定和同情的心理,人们更欣赏张良,鄙薄陈平。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和亲的公主有哪些?唐朝和亲战略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政治联姻,中原王朝为了和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达成友好关系,就会用和亲的方式来体现友好。哪怕是像汉朝、唐朝这样强盛的朝代,也需要靠和亲来维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而唐朝的和亲策略跟其他朝代还有些不同,相信大家也比较好奇唐朝的和亲公主都有谁。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唐朝时期的和亲是如

  • 朱升作为开国谋臣是如何明哲保身的?他曾向朱元璋求得免死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升是明朝开国谋臣,曾向朱元璋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计,这才让朱元璋有了立国之本。不过朱元璋称帝以后疑心太重,因此杀了不少功臣,但朱升却活了下来,为何朱升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实际上朱升在和朱元璋的接触中,就已经提前洞察出了朱元璋的刻薄,所以判断他迟早会拿功臣开刀。所以朱升并没有接受朱元璋赐给

  • 刘备想得天下,益州和荆州哪个更重要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展览人才,便三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大概计划是要占据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出兵,这样便能对曹操形成夹击之势。原本刘备已经达成隆中对的要求,不过关羽却意外战死导致荆州失守,最后刘备亲征却惨败吴军。好不容易达到鼎盛的蜀汉,又走向了衰落。如果刘备想要完成一统,究竟是益

  •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养着他一家老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否则就不会把张绣留在自己身边。但是,面对杀掉自己儿子的人,曹操尚且能如此优待,只因为他有才,但是面对陈宫,曹操为何要杀了他?杀了就杀了,为什么还要善待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日后他们来报复自己吗?曹操为什么杀

  • 汉朝人写诗有哪些讲究?这对诗人夫妻的作品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嘉和徐淑是东汉著名的诗人夫妻,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不算太出名,但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秦嘉写的《赠妇诗》有三首,而且放在东汉时期足以成为当时无言抒情诗的标杆作品。汉朝文学方面的发展不如唐宋有名,但依然涌现出了很多著名诗人,可能大家也会比较好奇汉朝人写的诗有什么特点。这次就以秦嘉和徐淑为例,

  • 历史上唯一一个外国皇后是谁?为何要灭掉自己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皇帝的皇后,其实是比较注重家世的,毕竟皇室大部分还是联姻,但是就算是对血统没有要求,比如西汉的窦皇后、卫子夫等等,但她们至少都是本国人。不过在元朝时期,竟然出现了历史上唯一一位来自外国的皇后,而且这个皇后还曾经有一个很让人不理解的行为,那就是要灭掉自己的母国,这究竟是为何?这位皇后,就是元

  • 嬴驷为何车裂商鞅?秦惠文王也是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会替商鞅感到不值,明明是靠实行自己的变法才使秦国逐渐强盛,最后竟然还被秦国追杀,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不过商鞅能顺利推行变法,主要还是因为有秦孝公为他撑腰,秦孝公死后朝中贵族自然要拿商鞅开刀。而嬴驷继位时只有19岁,资料太浅根本没办法和长辈们抗衡,所以只能用商鞅的命来保全变法还能继续实施。秦惠

  • 三英战吕布为何还能让吕布逃跑?其实刘备是故意这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经典的故事,虽然从结果来看刘关张三兄弟好像成了配角,但其中的真相可没这么简单。虽然吕布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但他也不是三头六臂之人,想要同时以一敌三根本就不可能。不过吕布最后竟然还能全身而退,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实刘关张三兄弟当时已经可以拿下吕布,但刘备却选择将他放走

  •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真的只是布衣吗?诸葛亮出山前真实身份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定都还记得,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写的他在出山之前只是一介“布衣”,即“臣本布衣”,但是,诸葛亮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布衣的话,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中,真的能够得到司马徽的推荐,刘备的拜访和青睐吗?如果诸葛亮的背后没点势力的话,刘备要他的才华,其实作用

  • 万无一失什么意思?万无一失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刘璋展开争夺益州之战,当时刘备的军力刘璋根本抵挡不住,最后为了百姓选择开城投降。实际上刘备在益州之战中,除了要对付刘璋,孙权也是一大威胁之一,孙尚香就差点将阿斗带回荆州。总之孙权也不想让刘备入住益州,不然他的势力便会大幅增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万无一失”,就和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