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为什么是大宋第一古惑仔?

辛弃疾为什么是大宋第一古惑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1/15 21:10:21

辛弃疾最常出现的地方还是语文课本吧,学生时代学过不少辛弃疾的词,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了解了真正的辛弃疾。辛弃疾在现代人眼中有一个外号,叫做“大宋第一古惑仔”,这与他词人的身份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究竟辛弃疾做过些什么事情,才会获得这样一个称呼?真实的辛弃疾,可能与很多人想象当中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光看这句撩妹必备的经典爱情词,大家眼前大概会浮现出一个清癯儒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的男青年形象。然而抱歉,这首诗成功地骗了我们。

南宋思想家、大文学家,同时也是辛弃疾的好基友陈亮,如此评价辛氏: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语文课本也没有完全说实话,书上的辛弃疾长这样。而史书的记载则是: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

真实的辛弃疾,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走在街上分分钟秒杀一波网红。不同于张飞李逵这类大老粗,辛弃疾集刚猛与柔情、彪悍与细腻、粗放与婉约于一体,堪称大宋最有才华的肌肉猛男。

国破家亡,匹夫有责

辛弃疾出生时,宋朝半壁江山沦入敌手。宋高宗不光生理上痿了,气节上也痿了。随便爸爸和哥哥怎么在北大荒受罪吧,朕只想在杭州继续乐呵。

辛弃疾的家乡历城——今“浩克”山东首府济南,就此沦为金国地盘,不过辛家一点也不好客,对异族人恨之入骨。祖父辛赞给他取名“弃疾”,除了想让他平安长大,更主要的寓意是,学习西汉那位牛叉的英雄霍去病,把北边的胡虏爆成渣打出翔,有多狠就干多狠。

这个名字,给辛弃疾46个DNA全部烙上思想钢印:哥们儿就是个大写的不服!习武、撸铁、骑马、学兵法……,少年辛弃疾出场带着BGM,活生生把人设从书香门第改为古惑仔。没有太多为什么,国破家亡,匹夫有责!

晚年时回忆这段经历,辛弃疾虎老雄心在,作词曰:“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

有仇必报,生死不计

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南下侵宋。辛弃疾奋而起兵,拉起2000人的队伍,投奔山东义军首领耿京。这一年,他才22岁。义军中一个叫义端的和尚,知道义军很多底细,突然间叛逃。辛弃疾愤怒不已,立下军令状,三天捉回这厮,否则提头来见。

他飞驰追赶,竟然奇迹般抓住义端。义端大拍马屁说,我能看清你的本相,你乃是一头神兽青兕,力能杀人。马屁拍得虽响,但辛弃疾可不吃这一套,手起刀落,提头归报。

再后来,军队里出了个叛徒张安国,还把义军老大耿京杀了投降金兵。耿京对辛弃疾有知遇之恩,既是带头大哥,又是义气汉子。古惑仔最重什么?一个义字。有恩必酬,有义必践,有仇必报,生死不计!

作为当时的铜锣湾扛把子,辛弃疾听到消息就怒了,带着50骑就闯入金军5万人的大营,一顿猛冲,把正在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张安国绑走。金军目瞪口呆,见过狠的见过愣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等到回过神来去追,辛弃疾早跑远了。

宋高宗听说这事后,惊得下巴都快掉了,而靠着这杀叛徒不眨眼的劲儿,辛弃疾成功出道。

壮志遭挫,悲愤难抑

回归宋朝后,辛弃疾壮怀激烈,满以为能率军北伐,不料却一头撞上了南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的好诗好词,都没这首野诗扎心。

为了和议,岳飞都被那些人害死了。力主抗金的辛弃疾,也在和议浊浪中被压制,宋高宗懒懒地打发他去南方,当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官。一腔热血全部喂了狗,辛弃疾内心的悲愤,失落,不解,可想而知。

他路经建康,遥望大江北岸,写下那首向青天控诉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字字看来似悲秋,声声浸透皆是血。

烈士暮年,豪气不减

然而有志之人,即便壮志难酬,立起来的Flag,仍然光辉夺目。他向朝廷进献《美芹十论》《九议》,虽然不被采纳,但仍直谏不已。在湖南做地方官,辛弃疾痛感当地武备不立,匪患横行,于是力排众议,甚至不惜先斩后奏,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飞虎军”。

古惑仔不可怕,最怕有文化的古惑仔。成军之后,时人交口称赞:雄振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即使是数十年后,古惑仔已成花甲老人,听说朝廷意图北伐,辛弃疾雄心未灭,作词曰:男儿到死心如铁,看只手,补天裂。(《贺新郎》)

为示心迹,他又写下那首传为千古绝句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还不老,我能打十个!

时代终究没有给辛弃疾挥兵北伐、恢复中原的机会,但在稼轩的词中,他的豪气与初心,历经千年而不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也正是因为心中不灭的这份豪气,和古惑仔永不言败的精神,才让他的词有着一种战场杀敌的气势。

1200年,辛弃疾给去世的好友朱熹写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为公死,凛凛犹生。这词,何尝不是辛弃疾自己的写照。饱经沧桑,皎皎如莹。斯人虽已故去,但那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魄力,却垂之青史,愈久愈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符彦卿在宋朝初年地位如何?赵匡胤开国后如何对待符彦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符彦卿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符彦卿带兵有勇有谋,曾多次和契丹交手,并且大败契丹,因此名震敌国。据说符彦卿13岁时,就已经能够骑马射箭,从小便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天赋,符彦卿一生总共经历五朝,并且都担任重职。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曾摆下宴席杯酒释兵权,但唯独没有夺去符彦卿的兵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

  •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哪个规模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其实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两次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事实上,宋朝的农民起义远不止这两次,两宋加起来有四百多次。不过,要论规模,其实宋江起义还比不上方腊起义,《水浒传》中作为宋江对立面的方腊,才是历史上的主角。而宋江,如果不是《水浒传》,恐怕后世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了。施耐庵的《水

  •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明君不在少数,但是昏君同样也不在少数,然而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要说起来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既然是明君,又为何会变得昏庸不堪呢?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皓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期孙皓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在历史上也很有作为,但是后来却成了亡国之君,成了魏国的俘虏,在此之后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三国演义》中的吴

  • 宋朝时期的“鬼市”是什么?为何会让欧阳修惊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便是宋朝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宋朝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阶段外,还打破了原来唐朝固有的访市制度,不再实行宵禁。在这些政策的放松下,促进了宋朝时期的繁荣和兴盛。而在这个基础上,宋朝开始大规模的出现了“鬼市”。什么是“鬼市&rd

  • 朱元璋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大臣对出下联后为何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的传奇经历,很多人也都是有所了解的,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成为一代开国之君,纵观整个历史,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成功之后的朱元璋,自然堪称妥妥的人生赢家,而他有一次说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然而却在一位大臣对出下联之后,把这个大臣给杀了。大臣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什么

  • 赵云是杂牌将军为什么还那么受欢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也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了,说他复杂并不是因为他的心思很复杂,赵云用一个忠字就可以概括了,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赵云不仅是忠义,可以说在很多人眼中,赵云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一个人。然而完美的赵云却还有一个外号叫做杂牌将军。这个杂牌将军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赵云都是杂牌将军了,却还是有那么多人都喜欢他?

  • 刘备为了拉拢荆州士族,才将李严立为托孤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不理解,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为什么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把李严立为托孤重臣,感觉李严此前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有人解读说这是因为刘备为了限制诸葛亮,不过李严的实力就算他成了托孤大臣也很难同诸葛亮抗衡,实际上刘备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拉拢荆州的士族,他看中的是李严背后的力量。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荆州士族的情况不

  • 典韦是谁介绍给曹操的?是夏侯惇还是曹操自己发掘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典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给典韦一个战神的封号真的不会太有争议,但是这些也都不是问题,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话说这个典韦这么厉害那么到底是谁介绍给曹操的呢?当时曹操不是非常的喜欢搞什么推荐,唯才是举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正史中,典韦本是张邈部司马赵宠的部下。

  • 夏朝真的是被商灭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夏桀残暴不堪,被商汤所灭,商汤灭夏之后建立了商朝,这就是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的历史。但是却一直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认为夏朝灭亡的真相并非是商汤灭夏这么简单,认为夏朝根本不是商汤所灭,而是另有原因。那么这些怀疑是否有依据,夏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让人困惑的是,殷墟出土

  • 祁山有着什么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诸葛亮为了能够匡扶汉室,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机。在演义当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忠于蜀汉,屡次建言献策。先是帮着刘备征伐四方,占据了西蜀巴中地区,之后又北伐到了中原地区,并且留下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一说到祁山,大家似乎都没什么印象,好像这个地方只是出现在了三国的故事当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