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陵为什么至死不回汉朝?鲁迅是如何评价的

李陵为什么至死不回汉朝?鲁迅是如何评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08 更新时间:2024/2/5 5:59:46

李陵在历史上一直有两种不一样的评价,第一种自然是站在他投降匈奴的角度来说,认为他不顾国家,没有气节的话,也都是基于这个原因,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看重气节的结果。而另一种确认为李陵做的没错,但是汉朝却对李陵的家人太严苛,李陵为了让士兵活命有什么问题?能屈能伸,投降也不是什么事。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

李陵身在匈奴为何至死不回汉朝?而从匈奴回来的苏武却一直思念他:“每念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

李陵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生活的时代,就是汉武帝与匈奴叫上劲的时代,一生都调动国家力量与匈奴作战,但并没有什么结局,从汉武帝初年的地图到汉武帝结束时期的地图对比,就能看出,汉朝与匈奴的势力范围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有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耗费国力,民众牺牲过多,而没有展现出任何成绩。

要说李陵,就要先说说他的祖父,可以说他一家人都在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卖命。李广是李陵的祖父,李广的官职是越做越大,但是军功却越来越小,多次的与匈奴的战事成果经常是:无功、退败、失道,而且多次战后被废为了庶人。

李广被称为飞将军,他自称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辛辛苦苦一生,汉武帝却没给他什么奖励。这主要就要说汉武帝衡量将军的标准,所谓汉武帝的标准,和中原其他皇帝的标准没有区别,中原皇帝目的,不是开疆扩土,这与现在歌颂汉武帝的网民要求是不同的,中原皇帝从没想过征服北方草原,把草原变耕地,要人定胜天?当时几乎等于痴人说梦,所以中原皇帝认为中原的地方就是最好,没打算要其他土地。但个别皇帝要武功,衡量胜利的标准就是要首虏率,所谓首虏率,首就是脑袋,这里是指斩首,虏就是俘虏,率就是双方战死的比率。首虏率的核心问题,一是斩杀或俘虏了多少敌兵,二是自己损失了多少士卒,最后的关键是谁损失的更多。如果汉军杀敌多于自我损失,就是胜利,反之就是失败,如果得失相当就是战平,不输不赢。皇帝把战争当成一个简单买卖关系,没考虑死那么多人的痛苦。

在汉军与匈奴作战中,打仗回来要拿敌人脑袋或俘虏交差,而且要报自己的损失人数。因为真正打起来,很难完全取胜,所以要靠敌人脑袋或俘虏报功,就很难获得胜利标准,所以中原的一些将领,就要去杀平民,割了脑袋去邀功。而李广是个善良的人,没有去作假,那么自然无法达到皇帝认定的胜利标准。

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汉武帝之前就多次作战,以前的不算。从武帝即位开始,只记载李广的五次出征与作战。

第一次为马邑设伏,因敌兵觉察而退兵,无功。第二次为公元前129年率万骑,出雁门,遇匈奴大部队。“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李广佯死,夺马逃回。根据汉律,“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失亡多就是伤亡多于匈奴,赔了,加上将领被俘,所以判死罪,自赎为庶人。

第三次和第四次,李广率兵与匈奴力战,死伤过半。按汉法,即双方伤亡相当,无赏。

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是跟随着卫青,本来汉武帝是无意让李广前去的,但是李广一再的坚持,所以就把他封为了左将军,跟随卫青出征。在临走前汉武帝还对卫青交代到';';李广年龄已经大了,能力稍有不足,尽量不要让他主攻单于。但其后李广迷路,在他赶过来的时候,仗已经打完了,李广自叹年龄尚大,最终还没能获取胜利,于是就在汉朝的边疆挥刀自刎了。

李陵不时的想起祖父李广的';';失道';';,辛苦一生而不得奖赏,这种憋屈的心理已经在李家人的心里埋了十多年。一次战争李陵五千名弓手被单于围攻,五千剩下不到五百,李陵也被俘虏。

在几年之后,公孙敖带兵出征匈奴失败之后,他回来跟汉武帝说到';';李陵在凶猛训练士兵,以用来对抗汉朝。';';于是汉武帝就把李陵在汉的全族给斩杀了。而且不听别人劝阻,司马迁就是因为说先不要急于杀李陵全家,待查清事实再杀不迟,结果汉武帝给司马迁处以宫刑。

远在匈奴的李陵知道后非常冤屈的喊道';';给匈奴练兵的是李绪,而不是我李陵啊!';';李陵是无法回汉朝,这样就一直呆在匈奴。

在汉武帝病逝之后,汉朝让使者去往匈奴,说新皇帝继位,已经大赦,赦免了李陵的罪,想把李陵接回来,但是李陵在汉的亲属早已经被汉武帝灭完,自己在汉朝已经没家了。而匈奴给他娶妻做官,一直待他很好,人也是有良心的,汉朝不要他,他就跟匈奴混。现在汉朝要接他回去,他也不能对不起匈奴。再有即使回汉朝,如果汉朝来一场反汉奸运动,自己也还是被迫害对象,生命都无法保障,于是拒绝回汉朝。”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李陵在匈奴生活二十多年,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过去没有祖国概念,也谈不上忠于国家。古代的中国是皇帝一个人的,别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和奴仆,只有忠君,没有忠于国家。忠君和皇帝爱护自己的臣子是相等的,通过辛苦一生李广就可以看出,打了那么多仗,却从不给赏,实际上是中原定的胜利标准有问题,只奖励杀民邀赏,打击了正直将军的积极性。要说李广功劳,从他守卫边疆就可以看出,他守卫期间,匈奴就很少来打,说明匈奴都认可李广的能力,但不被汉武帝认可。

另外汉武帝不把下属当人,不查清事实,就冤杀李陵全家,李陵为什么还要回来给汉朝卖命呢?

鲁迅曾作评价:“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项羽),少有韧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司马迁);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可见鲁迅对李陵评价还是很高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是谁?谁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唐伯虎的电影的时候,一定还对电影里面“江南四大才子”有很深的印象吧,四大才子出场的时候,引来了无数少女的追捧,那个场面也是非常经典的了。不过,历史上其实真的有四大才子,只不过他们与电影里面的人物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唐伯虎,和电影里简直就是两段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 南宋消灭金国之后是如何进行报复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战乱不断,尤其是在朝代更替的时候,各方的势力都会纷纷骑兵,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即便是最后北宋实现了统一,但是边境仍然是受到了周围势力的侵犯,不过这些势力比起北宋来说,根本无法造成多大的威胁,直到女真部落的迅速崛起。女真族快速的将辽国消灭。而国号就是大金

  • 朱棣为什么起兵造反?会不会是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之所以会起兵造反,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朱允炆的削藩影响了他们这些藩王的利益,但是不管怎么样朱棣也不至于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如果真的只是因为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逼得朱允炆答应不削藩之后也差不多就该结束了,但是朱棣竟然直接坐上了皇位,而朱允炆也下落不明,看起来就好像是朱棣故意的一样,难道说这一切都是

  • 沈万三的聚宝盆谁给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聚宝盆的传说,来自于明朝初期的一位富豪沈万三。相传,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富豪,原因就是他拥有一个聚宝盆,投进去一个钱币就会出现无数钱币,这样神奇的聚宝盆,自然能够为沈万三带来数不清的财富,也难怪他会成为明朝首富,可能连身为皇帝的朱元璋都要嫉妒。不过这个传说中,聚宝盆是怎来的,为什么沈万三会有这个聚宝

  • 唐朝为什么宫变不止?难道还要李世民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古代最强盛的封建朝代之一,不少朋友都很向往大唐生活,甚至希望回到千年以前看看大唐盛世的真面目。不过唐朝虽强盛,但内部宫变却是一起接着一起,太子之争、皇位之争不断,从唐朝能诞生第一位女皇帝就能看出其中的激烈程度。那唐朝为什么会宫变不止呢?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导致他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是什么?最后一计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因为对后世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和诸葛亮有关的传说。实际上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其中有很多诸葛亮的事迹都是杜撰出来的,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但这似乎也不影响后人对诸葛亮的崇拜。很多人都好奇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是什么,而且还把这一计谋说的神乎其神,这最后一计究竟存不存在呢?

  • 光绪为何让珍妃女扮男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男扮女装或者女扮男装,都是出于某种原因,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换对方的衣服来穿的,但是清朝末期,珍妃却经常会穿男装。珍妃可以说是光绪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但是为什么在见光绪的时候会穿上男装?其实并不是珍妃自己喜欢,毕竟穿男装去见光绪是很不符合常理的,其实是光绪让珍妃这样做的。研究清朝末年的历史,

  • 元朝怎么灭亡的?揭秘元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很多人都说这不算是中国的朝代了,毕竟是少数名族掌权了,中国的朝代就是要汉族人来,但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元朝就是曾经在中国这块土地掌权长达多年,但是那有什么长久的朝代呀,最后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这个元朝话说最后还是灭亡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元朝到底是因为什么灭亡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

  • 刘盈死后无子继承,刘襄为什么没能获得汉朝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盈虽然有六个儿子,但因为当时朝中发起“诛吕”,百官认为刘盈的儿子都不是他亲生,而是吕氏后人,所以便将他的子孙都给处死。刘盈既然已经没了后代,那他的继承人是如何选择的呢?当时刘肥的儿子刘襄本有机会称帝,但最后却没能成功。吕后驾崩后,吕产等人准备进行政变,后被刘章铲除,又将吕氏

  • 清朝对妃嫔的称呼是什么?真的是小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清宫剧中,都会有“小主”这个称呼,而且还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但其实,这又是一个人们被清宫剧骗了的事实,清官当中根本不存在小主这个称呼,古代对妃嫔们也不会这样称呼,不得不说清宫剧实在是害人。那么,古代对妃嫔们的称呼到底是怎样的,不叫小主的话,他们又该如何称呼呢?近些年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