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对妃嫔的称呼是什么?真的是小主吗?

清朝对妃嫔的称呼是什么?真的是小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18 更新时间:2024/2/5 5:59:11

在很多清宫剧中,都会有“小主”这个称呼,而且还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但其实,这又是一个人们被清宫剧骗了的事实,清官当中根本不存在小主这个称呼,古代对妃嫔们也不会这样称呼,不得不说清宫剧实在是害人。那么,古代对妃嫔们的称呼到底是怎样的,不叫小主的话,他们又该如何称呼呢?

近些年来,清宫影视剧大行其道,主要讲述的是后宫之事,嫔妃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尔我诈实在是精彩,但观众心中也都明白这些剧情只是杜撰的,只有部分剧情的走向是按照历史事实的,最起码皇帝肯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其他的就不能保证了。

比如在一部严谨点儿的清宫剧中,关于后宫礼仪是由专门的相关人员负责的,他们对于清宫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很多地方都重现了当年的历史,不过凭借严谨的卖点还是给观众传递了一些错误的知识。

“小主”其实并非是清宫嫔妃的专属,按照史料记载,之前的朝代中也出现过“小主”称号,只不过并不是指嫔妃,而是称呼皇室贵族等,比如年轻的君、王子和小公主,在称呼贫穷家庭中的当家人时都可以用“小主”。《吕氏春秋》中提到的“秦小主”,这里的小主说的是秦君,秦厉公的曾孙。《西游记》中也提到过称王子为小主。《三国志·吴志·孙綝传》中有一句“昔杀小主,自是大主所创,帝不复精其本末,便杀熊、损。”还有梁斌的《红旗谱》中也写过一句,“咱小人家小主的”。如此可见“小主”的用途实在是广泛。

上面所述都是史料中有过记载的,那么清宫嫔妃被称为“小主”是否有明确记载呢?有一本书《宫女谈往录》谈的就是此事,也被后世人参考借鉴过,但这本书是后人所著,并非由清朝相关人员所写,作者金易是民国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搜集过相关的资料,还有一位曾经的宫女“荣儿”做邻居,如此看来,他写的这本书是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

书中写着,“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的叫官房。”从这里也可以推测皇帝的女人也分着三六九等,皇后嫔妃这些地位偏高的被叫做“主子”,而剩下的则被称作“小主”。可这依然不能作为严谨的证据,金易写这本书是在收集资料的四十年后写的,此时的他已经年事已高,回忆起他跟荣儿谈清宫回忆的时候,他不能准确复述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说“小主”,书中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错误,所以要借鉴参考这本书的时候,还需客观严谨对待。

清朝人商衍瀛写的一本书,他书中所引用的证据资料也都是由清朝人提供的,所以这本书的可信度更高,书中写着,“据信修明说……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这是信修明的口述,珍小主和珍小主儿差的只是一个儿化音,但都称她为小主。

信修明是宫中的太监,他侍奉过珍妃,他的话参考价值很高,在他亲自写的记载中也提到过,“珍妃很好用钱,又常施惠于群监,近之者无不称道主子之大方。”这里他叫的是“主子”,称呼主子是很正常的,那为什么又会有“小主儿”这个称呼呢?

“小主”是在《宫女谈往录》中出现的,但这本书与现存的相关资料和清宫人员的回忆录还是有很多出入的,很有可能是作者在“主子“的原型上杜撰的,他在书中写的时候用的口语化称呼,毕竟清朝人和现代人的口语习惯还是不同的。

而“小主儿“同样也是商衍瀛《珍妃命案》中自相矛盾的一点,北京话中的儿化音一般只用在平常生活中,正式场合是会避免儿化音的,那么在后宫中若是称主子为”小主儿“,这是犯了错的,只有可能是一种戏谑称呼,另外或许是信修明和商衍瀛两人在交谈的过程中,出现了口音上的偏差。

单凭这两本书中提到的“小主“实在是难以做准确的证据让后人参考借鉴,这很有可能是作者杜撰的,或者是回忆和口语习惯上出了偏差。清宫剧中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讲汉语,但满人哪能这么快学完汉语,只能是慢慢的普及教化,在乾隆时期,官方语言才变成汉语,在此之前都是以满语为主的。

朱家溍曾经询问过太监宫女,在记录中清楚地写着称呼嫔妃时要叫“某宫主位”,但这只是笼统称呼,详细的称呼还是要根据后妃的地位所叫,比如称呼肖钦贤皇后则是“老祖宗”,当她成为太后时,也会称她为“老佛爷”,一般皇后也都是被叫做“皇后主子”,背地里则是叫“主子娘娘”,宫人们无论是在跟前还是在背后都不会妄议后妃,还是很尊敬的称呼。

在唐海炘的《我的两位姑母瑾妃、珍妃》中写着,后妃一般被称为“主子”,这是对她们的尊称,也提到过“瑾主妃”和“瑾主子”,还有的清宫资料中记载着“娘娘”,这些称呼都是根据后妃的地位而定。如此看来,“小主”这个称呼还是要经过考量的,不可随意乱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蜀国灭亡后,关羽和张飞后代命运为何大相径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两个孙子。不过长子关平和关羽一起被斩于临沮,关兴虽然深的诸葛亮器重,却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意外去世。张飞则是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不过长子张苞早夭,次子张绍在蜀国灭亡后选择加入魏国,而张飞的两名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关羽和张飞的后代命运总体来说都不算太好,但张飞起码还有一个次子存活

  • 完颜立童记为什么是清朝最美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完颜立童记这个名字,但是很多人可能都见过她的照片,他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格格,之所以照片流传甚广,就是因为她被称为是清朝最美格格。我们知道,清朝选妃是从八旗子弟当中挑选,相貌上不是很注重,所以生出来的后代很多可能都不是很好看,但是这位格格的颜值,却可以说是格格们非常高的一位了。古装剧

  • 汉朝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汉族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而得名的。汉族由于文明程度比较高,所以当时在我国各路兄弟民族中间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的和自然形成的必然结果。自汉朝之后,虽说朝代名称有变换,但是汉族作为中国的主题民族却从未改变过。汉朝的强大也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立国之初,鉴于秦末战乱,

  • 千古名相李斯,为什么会栽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一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在当时推行了很多政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他的基本主张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格局。李斯本有机会名留青史,但他却选择和赵高联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扶持秦二世继位。关键是李斯此后还被赵高所猜忌,导致李斯父子被斩于咸阳。为什

  • 辛弃疾为什么是大宋第一古惑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辛弃疾最常出现的地方还是语文课本吧,学生时代学过不少辛弃疾的词,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了解了真正的辛弃疾。辛弃疾在现代人眼中有一个外号,叫做“大宋第一古惑仔”,这与他词人的身份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究竟辛弃疾做过些什么事情,才会获得这样一个称呼?真实的辛弃疾,可能与很多人想象当中都是

  • 符彦卿在宋朝初年地位如何?赵匡胤开国后如何对待符彦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符彦卿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符彦卿带兵有勇有谋,曾多次和契丹交手,并且大败契丹,因此名震敌国。据说符彦卿13岁时,就已经能够骑马射箭,从小便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天赋,符彦卿一生总共经历五朝,并且都担任重职。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曾摆下宴席杯酒释兵权,但唯独没有夺去符彦卿的兵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

  •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哪个规模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其实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两次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事实上,宋朝的农民起义远不止这两次,两宋加起来有四百多次。不过,要论规模,其实宋江起义还比不上方腊起义,《水浒传》中作为宋江对立面的方腊,才是历史上的主角。而宋江,如果不是《水浒传》,恐怕后世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了。施耐庵的《水

  •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明君不在少数,但是昏君同样也不在少数,然而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要说起来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既然是明君,又为何会变得昏庸不堪呢?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皓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期孙皓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在历史上也很有作为,但是后来却成了亡国之君,成了魏国的俘虏,在此之后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三国演义》中的吴

  • 宋朝时期的“鬼市”是什么?为何会让欧阳修惊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代便是宋朝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宋朝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阶段外,还打破了原来唐朝固有的访市制度,不再实行宵禁。在这些政策的放松下,促进了宋朝时期的繁荣和兴盛。而在这个基础上,宋朝开始大规模的出现了“鬼市”。什么是“鬼市&rd

  • 朱元璋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大臣对出下联后为何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的传奇经历,很多人也都是有所了解的,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成为一代开国之君,纵观整个历史,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成功之后的朱元璋,自然堪称妥妥的人生赢家,而他有一次说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然而却在一位大臣对出下联之后,把这个大臣给杀了。大臣到底说了些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