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杀,他和朱棣关系究竟如何?

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杀,他和朱棣关系究竟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2/23 1:21:00

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儿子了,朱元璋一共有26子,但他直接选择跳过自己的儿子将孙子定位继承人,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朱允炆继位后迎来了一段上升期,后被称为“建文新政”。不过朱允炆却在削藩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最后削藩不成反被杀。很多人好奇朱允炆和朱棣的关系究竟如何,为什么朱棣想要篡位的决心会这么大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保障国家边界安宁,就效仿汉朝的藩王制度,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掌握军队镇守地方。本以为这是一个万全之策,但没想到西汉的“七王之乱”会在明朝上演,只不过这次是一个藩王。如果要找一个对事情负主要责任的人,却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好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疑心病很重,在朝廷他抱着怀疑百官的态度,设置了锦衣卫;在地方军事上又抱着怀疑所有武将的态度,把自己二十四的儿子分封在了全国各地,代替武将镇守地方。自从汉晋以来,大一统王朝都对藩王权利有着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不得掌管军队,但是到了朱元璋这里,他谁都信不过,却非常信任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在洪武三年分封了秦、晋、燕、吴、楚等十个藩王,待得这些王爷长大成人后,就前往封地就藩。

在这些藩王中,有实力的就属镇守北边的九个藩王,其中以宁王、晋王、燕王的势力最大。因为他们镇守的都是险要地方,故而手中的王府卫队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内地藩王。不过朱元璋本人也意识到,藩王势力过大并不是好事,虽然自己现在能镇得住他们,但是继任的皇帝就难说了。于是他规定诸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说把土地分给你们(王爷)并不是把土地所有权给你们;给你们爵位但是你们没有治理百姓的权力;你们食朝廷俸禄但是不能处理地方的政务。这样就形成了藩王虽然尊贵,享受王府卫队护卫,但是却干扰不了地方官员办公。

就这样,朱元璋认为:“朕无北顾忧矣。”但是朝廷的大臣却不这样认为,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书说到:“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封地,恐日后尾大不掉。”并在奏疏中指出了昔日汉朝、晋朝皆因封王而导致内乱,希望朱元璋引以为戒。但是朱元璋却不听劝告,认为他是挑拨离间自己骨肉关系,而把叶伯巨关进大牢,后处死。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这一劝告,日后竟成了现实。

但是这封奏疏还是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一块石头,他为了避免明朝出现汉晋之悲剧,就有意试探下皇位继承人朱允炆的看法。有一次他对皇长孙朱允炆说到:“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我都替你解决了,将来你可以安心的接班了。”果真朱允炆上钩了,他问道:“外敌入侵,有叔叔们抵御;如果叔叔有异心,那我该怎么办呢?”虽然朱元璋是有备而来,但还是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朱允炆会怎么做。朱允炆认真的说到:“首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可能让他们回心转意,约束他们的逾规行为,如果不行就强制改封他们的封地,再不行就只好发兵征讨了。”朱元璋对此回答很是满意,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允炆此话完全是敷衍之语。朱允炆之所以有第一句回答,就是想试探下朱元璋可不可以把藩王给撤销掉,而朱元璋的一个反问,让他措手不及,慌忙之下给出了第二句中看似完美的回答。

那么朱允炆为何这么想撤掉藩王呢?这就要说说他和朱棣的关系,史料记载朱允炆和这位燕王叔叔一向合不来,因为自己身为皇太孙,是未来皇帝的继承人,但是朱棣却对自己很不礼貌。比如有一次,朱元璋给朱允炆和朱棣二人同时出了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让他们对出下联,朱允炆对的很一般,他给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这就好比今天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学渣们的回答只是表面意思,而“学霸”朱棣的下联就很有水平,他对到日照龙鳞万点金。对此朱元璋很是满意,表扬了朱棣,但是朱棣明显不谦虚,他转过头轻蔑的对朱允炆笑了笑,这就让朱允炆很不高兴了。朱允炆看来,虽然你是我叔叔,但是在皇家只有君臣之分,你今天轻蔑我,就保不定日后造我的反。

另一次是朱允炆独自一人行走在宫内,这时朱棣出现了,趁着四下无人,拍着朱允炆的后背说到:“不意儿乃有今日。”这句话在朱允炆听来就是,我早就看你不爽了,今天你一个人在这里,刚好方便我教训教训你。就在此时,朱元璋过来了,才避免了后面将要发生的不良事宜。

因为这两件事,朱棣以及朱棣代表的藩王,在朱允炆眼中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他有一次在自己的寝宫对黄子澄说到:“诸叔各拥重兵,何以制之?”黄子澄开导他回复说:“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最有又以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的事迹,来鼓励朱允炆。

就这样,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刚驾崩,朱允炆就忘掉了之前让爷爷承诺的对待藩王的做法。他没等藩王行动,就先下手为强,于建文元年开始了削藩行动。但时还没行动,他的亲信队伍就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先废掉燕王,以对其他王爷起到威慑力;但是也有人认为,要先挑软柿子捏,先把小藩王废掉,在对付燕王。最终朱允炆为求把握,听取了后者,就这样他第二次保住皇位的机会就流失掉了。

因为朱棣虽然看不起朱允炆,也对皇位垂涎已久,但是他却不想造反,因为他知道造反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但是如果有人要把他逼上绝路的话,那就不得不反了,而朱允炆的削藩就是要把朱棣逼上梁山。削藩无疑是太岁头上动土,搞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帝位,但是处置妥当的话还有机会,那就是兵贵神速,突然袭击,打燕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朱允炆却把燕王放在了最后,无疑是给朱棣留下了造反的准备时间,所以当他在料理了那些“小菜”后,朱棣已经不是他能随意处置的藩王了。

而事情的最后大家都清楚,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反而把朱允炆赶出了皇宫。朱允炆在跑路途中或许会想到,悔不该当初行如此作死行为,削藩削的自己皇位没有了,而且还性命不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乾隆在位六十年禅让,真的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皇帝了,光是他的在位时间就长达六十年,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皇帝连寿命都没有六十岁。而乾隆还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他在位时间到了六十年的时候,说自己不敢超过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所以选择了退位,把皇位交出来。但是,皇位毕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乾隆这样让出来,真的只是因

  • 越王勾践为什么赐死文种?文种之死真相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文种是越王勾践身边的谋士,曾辅佐勾践灭吴。此后文种自觉功高,反而是引起勾践的猜忌。范蠡曾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劝他赶快逃跑,文种本想装病但最后还是被逼着上朝。当时勾践已经下定决心除掉文种,所以给他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文种最后也选择自刎而死。为什么勾践一定要除掉文种呢?文种之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下面就为

  •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很短命,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留下了“统一”这个思想,后世不管再怎么打仗,最终还是会收归统一。很多人也对做出这一切的秦始皇感到好奇,秦始皇是秦国人,但是古时候的秦国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秦始皇如果放到现代来看,他

  • 姬发为什么安排周公旦辅佐成王,不让姜子牙辅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姜子牙作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大功臣,在《封神演义》当中虽然进行了神化,但是他的作用和功劳却的确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姜子牙,周朝的建立恐怕更加困难。然而周武王姬发在临死之前,却让自己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却没有让姜子牙继续辅佐,这是什么原因?姜子牙与周公旦又有什么差别呢?周朝开国的那段历史,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是如何陨落的?最后下场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相信齐桓公一生的功绩不用介绍太多,大家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作为中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晚年生活却是惨不忍睹。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也犯起了糊涂,开始重用一些小人,最后还被活活饿死,一代霸主就这样陨落了。为什么齐桓公一世英名最后竟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其实这也和他晚年

  • 陈宫为什么愿意辅佐吕布?他看中了吕布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投靠陶谦,担任东郡从事一职,后来又转投张邈,顺便结识了吕布。从此陈宫成为了吕布身边的首次谋士,曾多次献计使得曹操身处险境。但吕布性格刚愎自用,时不时便不理会陈宫的进言,导致最后惨败曹操之手。很多人不解,以陈宫的能力已经可以列入顶级谋士,为什么他一定要选择辅佐吕布呢?难道他是看上

  • 汉献帝最恨的人是谁?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汉献帝刘协这辈子最恨的人到底是谁,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董卓或者曹操这两个人吧。的确,董卓把刘协当做傀儡一样摆布,而曹操虽然比董卓好一些,但毕竟还是大权在握,汉献帝始终都只能像是一个木偶。但其实要说他最恨的人,董卓和曹操都不是,而这个人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他到底是谁呢?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

  • 元朝被灭后,朱元璋是如何处理蒙古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灭元朝后,执政权再次回到了汉人手中。不过当时国内还有很多蒙古人,元朝对汉人有着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那朱元璋又是如何处理这些蒙古人的呢?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太为难她们,只是尽量让蒙古女性能够慢慢融合成为汉人,还废除了很多不利于两族和谐的条条框框。其实这样做反而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朱元

  • 李渊为什么屡次想要杀掉李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靖,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哪吒的父亲托塔天王李靖了。不过这是神话传说中的李靖,在我国历史上还真就有李靖这么一个人,他就是隋唐时期著名将领李靖,一位被唐高祖李渊称赞为战神的大将军。唐高祖非常钦佩李靖,甚至断言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等都不如李靖。但是别看李渊对李靖有这

  • 韩子高是谁?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提起我国历史上的那些美男子,估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潘安、宋玉、兰陵王等等了,这些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美男子了。在我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中还有一位叫做韩子高的,出生在晋朝时期。在史料中记载,韩子高的容貌惊艳,而且皮肤白嫩,就像是女人一般。像这样的美男子身上多多少少都是会有一些故事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