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的唐话在汉语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唐朝时期的唐话在汉语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18 更新时间:2024/2/5 5:57:03

唐朝是我国历史化发展的一段高峰期,现在不少的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唐朝的文化,甚至还一度引起了研究唐朝文化的风气。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的了顶峰,各方面都是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这对周围的国家也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了。实际上唐朝能将自己的文化输出到别的国家,也是因为汉语的发展得到了进步,那唐朝对汉语究竟起到了哪些推进作用和贡献呢?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一、唐朝的“唐话”和万国来朝

中国的文字起源较早,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标志着古汉语的成熟。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在文字成熟之前,古汉语至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淀。按照学术界的说法,中国汉语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现代汉语三个阶段。

上古汉语是从夏商时期到晋朝,《礼记·制》曾记载,周朝分封八百诸侯: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秦始皇统一七国后,才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此后历经发展,才有了上古汉语。

从南北朝到隋唐,这段时间古代汉语系统得到重构,形成“唐话”,又被称为中古汉语。唐朝的汉语和近代文言文十分接近,学习起来比上古汉语要容易的多。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是我国古代汉语对外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亚诸国和唐朝交流频繁,包括突厥、回鹘、吐蕃、波斯以及粟特人建立的康国、曹国、石国等,都有大量的学生和商人来到唐朝。另外,包括日本、新罗(朝鲜半岛)、百济(朝鲜半岛)、高丽(朝鲜半岛)、泥婆罗(尼泊尔)、天竺(印度)、林邑(属越南)、真腊(柬埔寨)、狮子国(斯里兰卡)等国,也都有学生和商人仰慕唐朝的高度文明,不远千里来到唐朝,这就有了万国来朝的景象。

唐朝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繁华,更在于他的包容,繁华的长安城,“万国”百姓杂居,用“唐话”交流成为当时一大奇景。但他们是如学习“唐话”的呢?

二、来唐人员的汉语教育

1.唐朝留学生的汉语教育

首先以日本留学生为例,据《唐太宗实录》记载,贞观年间,日本派遣留学生团体来到长安。此后,日本先后13次派遣留学生来唐,规模很大,合计多达600多人,这些人被日本称为“遣唐使”。这批遣唐使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这些遣唐使的主要留学目的是接受唐朝的文化,然后学成归国,对日本国内进行输入。

当时唐朝对日本留学生非常重视,从入学开始,基本上就安排最初级的汉语培训,此后,还有组织地安排对中国传统国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学习。而这些学习的基础,都是从他们会使用汉语开始。通过遣唐使,汉语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举三个例子:

第一,日本第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古事记》,记录了日本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成书于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那年)。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全部用汉字写成的,在日本影响很大,对中国汉语的对外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日本天皇是一脉相承的,“天皇”一词,最早并不是日本使用。唐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权势很大,满朝大臣称唐高宗为“天皇”,称武则天为“天后”,由此,“天皇”这个词才传入日本。日本每一位天皇都有自己的年号,唐朝时期,日本有了第一个天皇年号,名叫“大化”,取自中国的《尚书》中的:

“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可见,中国的汉语和政治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深。

第三,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下图)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他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日本归国的“遣唐使”的教育,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了基本的掌握。唐玄宗开元4年,阿倍仲麻吕来到中国,竟然在科举考试中考上了进士,在当时算是个“奇迹”。这能映射出汉语对日本国内年轻人的影响。

不仅仅是日本,据《贞观政要》记载,唐朝国子监曾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吐蕃年轻人学习汉语。可能因为文成公主和亲的缘故,贞观年间,唐朝和吐蕃的关系非常亲近。史载:

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另国中权且罢之,身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猜广日革,至遣子弟入国学而习业焉。

也就是说,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后,吐蕃开始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汉语。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一分为三,高丽、百济、新罗,三国最后纷纷和唐朝交好。留学生来唐频繁,据《东史纲目》记载:

“新罗自事唐以后,常遣王子宿卫,又遣学生入太学习业,十年限还国,又遣他学生入学者多至百人,买书银货则本国支给,而书粮唐自鸿胪寺供给,学生去来者相踵。”

可见,新罗派遣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投入很大。

除了上述所说的日本、吐蕃、朝鲜半岛外,还有许多国家派遣留学生来唐朝,有许多史料有明确记载。例如,《旧唐书》记载:

大和七年(837年)正月,渤海国遣同中书右平章事高宝英来谢册命,仍遣学生三人。

《旧唐书》还记载了南诏国、康国等藩属国派遣留学生来唐朝的事迹。

2.唐朝商人的汉语教育问题

如果说,外国留学生来到唐朝,是以学习和文化输出为目的,那外国商人来到唐朝,目的就非常纯粹了,他们是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尤其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外国商旅,他们对汉语学习非常刻苦,毕竟,熟练的汉语能力,直接和自己的商业利益挂钩。但商人对“唐话”的学习,和留学生有很大不同。商人只需要学会简单的商业汉语即可。在《新唐书·西域传》中,有粟特人学习汉语的简要记载,大致意思是:粟特人世代经商,长期奔走于西域和长安、洛阳之间,对简单的汉语有基本的掌握,并且还世代相传。

另外,还需要提到一个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通译。唐朝和外藩交流很多,需要很多翻译人员,通译在当时是个非常吃香的职业。不仅在政治上需要大量的通译人员,在经济上也需要。如果有的商人第一次来到唐朝,对汉语掌握不是很纯熟,他会花钱请一个通译来帮助自己。唐朝时期,长安城有专门做通译生意的,有懂波斯语,也有懂天竺语的。随着商人们来到长安的次数越来越多,基本上能掌握最简单的汉语。

唐朝的汉语,通过丝绸之路,对中亚一代影响很大。至今,在中亚等地,还能出土汉语印章、石碑等。例如,2004年,土库曼斯坦曾出土一枚印有汉字的印章,考古学家推断,应该是唐朝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留下来的。可见,这一时期,汉语的对外影响,存在许多历史证据。

三、唐朝时期,汉语对外传播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唐朝的长安、西亚的君士坦丁堡、欧洲的罗马,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其中,又以唐朝长安最为繁华,长安在人口、面积、商业繁荣等方面都超过其他两城。长安的繁华,必然引来许多外国政治家、留学生、商人、僧侣等纷纷来唐,这一时期,汉语展示了他独特的魅力和对外影响力。唐朝对外汉语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唐朝的政治影响力极大,引来万国来朝,“万国”来到长安,推动了“唐话”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政治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同时,唐朝汉语的发展,也推动唐朝的政治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以至于,现在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等国的唐朝汉语古籍,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影响极大。

其二,唐朝长安城的繁荣,引来无数外国商人和旅行者,不管是在长安定居还是贸易,学习“唐话”都是必要条件。这一时期,外国商人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汉语通过商人流通,对外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地仍然存在“唐人街”。所以说,唐朝繁华的商业和唐朝汉语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其三,唐朝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汉语的发展。唐朝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对外交流频繁。在文化,特别在古典文化、诗词、宗教等领域对外发展迅速。在唐朝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了汉语的对外影响力。如现在的日本和韩国,仍有许多唐朝时期的汉语著作。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古汉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摸索和实践中的结晶。巍巍中华,汉语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影响着全世界。在繁华的唐朝,汉语借助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迅速对外发展,对世界华语格局的影响很大,为全球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晋朝最后为何落得人亡族灭绝?这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晋朝,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一个维持了152年的王朝,而且还分成了两个阶段,西晋与东晋。这其中西晋维持了50年统治,东晋102年统治。事实上最为我国的大统一王朝来说,晋朝其实是非常窝囊的,仅仅只是在司马炎从建立王朝到他去世的这短短24年期间,晋朝是统一且强大的,并且还缔造了晋朝时期

  • 努尔哈赤为什么叫野猪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在现代人看来,“野猪皮”这种称呼,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一种侮辱了,“猪”在现代本身就自带骂人的效果,不管组成什么样的词,总是会让人很不高兴。但是,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他却有一个外号就叫做野猪皮,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征战无数,怎么会有野猪皮这样一个外号?野

  • 曹操杀掉杨修后杨彪作何反应?杨修究竟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还有很多朋友不太理解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杨修,对其中的原因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杨修虽然性格刚强,但的确是一位才子,他的死因恐怕也没那么简单。等曹操处死杨修后,曹操看到杨彪还上前询问杨彪为何如此憔悴,这一举动也是显得有些假惺惺。那杨彪是如何回应的呢?这次给大家讲讲背后的轶事典故,最后也是让曹操感到无地

  •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何无人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春秋战国这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周朝这个时期已经没有能够控制各路诸侯国的实力了,而这个时候都是各路诸侯国割据一方,其中就包括秦始皇的祖先,秦国的君王。在这个战乱纷飞的大分裂时期,秦国是经过了好几代君王的努力才到秦始皇的时候统一六国。就这样建立

  • 城门立木什么意思?城门立木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变的强大,不过商鞅早期推行自己的变法也并非一帆风准。除了一众贵族不同意以外,在民间也有着不小的议论,商鞅为了取信于民便在城中竖起一根木头,并且告知百姓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城门就能获得十金。刚开始还无人相信,此后商鞅把奖赏加到了五十金,终于是有人主动扛起木头送至城门,果然获得了五十金的奖

  • 宋朝为什么每隔三代就绝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皇帝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恐怕就是国家没有办法继续传承下去了,而除了亡国之君,会造成这种情况的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绝嗣。皇帝没有后代,那皇室该如何继承?到时候肯定会掀起一波腥风血雨。然而在宋朝,几乎每隔三代就会出现一次绝嗣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皇帝会绝嗣呢?那皇位又该如何继承?宋朝有一个很

  • 清朝名将岳钟琪是岳飞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南宋名将岳飞,清朝名将岳钟琪,很显然岳飞的名字自然是很大的,而第一次听到岳钟琪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联想起岳飞,他们又都是名将,于是就猜想岳钟琪是不是岳飞的后人。那么,岳钟琪和岳飞是什么关系呢?岳钟琪身为清朝时期的一代名将,他最终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他的结局会不会比岳飞要好很多?醉卧沙场君莫

  • 秦始皇皇后是谁?为何古代典籍无一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作为第一位完成大一统、也是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史书典籍对于秦始皇的家室记载非常不详细,秦始皇的皇后以及妃子一位都没有记录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说是漏掉基本不可能,有人猜测是被秦始皇故意抹除,那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背后的

  • 我国历史上北方的柔然民族为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我国的北方互动着一只非常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史称“柔然”。所说柔然在历史上存在了仅仅只有200多年,但是就在这段时间里却在华夏文明中谱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柔然后来去了哪里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柔然吧。柔然的来历关于柔然

  • 曹丕对曹植到底是残酷,还是仁至义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两人也是最直接的皇位竞争者。此后曹操将曹丕立为嗣子,也宣告曹丕成为储子之争的获胜者。等曹丕登基后曹植的好日子也走到头了,不过曹丕还是给了弟弟一个机会,曹植急中生智创下著名的《七步诗》。其实历史上亲兄弟争夺皇位的事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严重的甚至会手足相残,大义灭亲。那曹丕对曹植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