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宁铁骑有多厉害?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战斗力

关宁铁骑有多厉害?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战斗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8:10

关宁铁骑是明末时期建立的一支十分强悍的骑兵部队,也是当时用来抵御后金的重要放防线。关宁铁骑是由孙承宗建立,但此后实在袁崇焕手上逐渐成型,很多人都好奇关宁铁骑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关宁铁骑被任务是历代最强悍的骑兵之一,曾有效抵挡住了后金的入侵,也打败过八旗,所以关宁铁骑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历史上也有很多顾忌记载了关宁铁骑的作战历程,下面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敌人的敌人

公元1616年,女真人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分散在东北各地的女真部落的统一,建立大金国,以表明自己承袭自完颜氏的金朝,并于三年后对明朝发布了“七大恨”的讨明檄文,正式与明朝决裂。

从这个时候开始,后金对明朝边境的袭扰越来越频繁。相比于主要是步兵的明军,后金的部队大多由弓马娴熟的骑兵构成,骁勇善战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机动性。

在几次与后金军平原上作战失利后,明军开始转为守势。以大军筑城坚守,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迟滞了后金的进攻步伐,却需要国库拨发大量的银钱来筑城以及充作军饷,同时又无法阻止后金对辽东地区的步步蚕食。

公元1622年3月,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尉的王在晋,在勘探了辽东的防务之后,向明熹宗朱由校呈报,主张放弃辽东和辽西,以长城为边境,全军退守山海关,只用水师不断的骚扰后金腹地。这样一来,大明虽然失去了一块可有可无的土地,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国家对军队的投入,极大地缓解明朝日渐亏空的国库压力。

王在晋的提议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王在晋被指责怯懦畏敌后,遭到罢免调任南京,改由孙承宗督师辽东防务。孙承宗虽有心夺回辽东的控制权,但明朝的官军在野战中实在打不过后金,孙承宗只能一边继续在山海关外向东修筑堡垒要塞,一边思考如何建立一支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后金的新军。

王在晋被调任后,主动请缨驻守辽东的袁崇焕就成了辽东前线的最高长官,和孙承宗一样,袁崇焕也希望可以组建一支新军与后金军作战。

在观察了辽东各地的民众后,袁崇焕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

在当时的辽东地区,除了有汉人居住外,还有许多逃难至此的辽民,这些人虽然不喜欢明朝,但更讨厌在他们的土地上肆意掳掠的后金军。袁崇焕给朝廷上书,表示既然要固守辽东,那么在军队的构成方面就要不拘一格,即大胆的征召辽东当地的部族为军,利用辽东人固有的彪悍,以及想要守护家园和妻儿的想法,实现“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构想。

袁崇焕的想法很冒险,但还是得到了皇帝朱由校和朝廷大员孙承宗的认可,袁崇焕立刻开始在辽东招募新兵,并将他们尽可能多的训练成骑兵,之后将其编入关宁军,准备与后金的八旗骑兵抗衡作战。因为驻守在山海关宁远一带,这支军队又被称为关宁铁骑。

就在关宁铁骑组建没多久,一场严酷的考验就到来了。

二、连战连捷

公元1627年5月,刚刚接手后金大权的皇太极,以为父报仇的名义,率大军围困锦州,攻城诱降的同时分兵攻打宁远,企图一举攻破明军防线。

后金围困锦州的消息传回北京,京师震动,立刻命令坐镇宁远的袁崇焕驰援,但袁崇焕非常清楚,皇太极围困锦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出兵援救,这样一来,皇太极就可以发挥八旗骑兵的优势,在野战中将明军击溃。

同时,袁崇焕也清楚锦州城的实力,料定皇太极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其拿下,所以只派了祖大寿和满桂带一万军前去救援,在仅仅与后金护卫粮草的偏师交战一番后,就撤回了宁远城。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朝廷的命令,还鼓舞了锦州城的士气。

很快,事情的发展就和袁崇焕想的一样,皇太极对锦州的攻势陷入了攻城不下劝降不成的困局。为免夜长梦多,皇太极一边继续围困锦州,一边调集军力对宁远发起猛烈攻势,只要能攻下一座城,他就有了和明朝谈判的筹码。

5月28日,集结完毕的八旗骑兵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冲向宁远城,城头上的大炮随即开火,隆隆的炮火声伴随着的是一排又一排八旗兵的倒下,但剩下的八旗兵依旧悍不畏死的向前冲锋。

作为统帅,皇太极专门研究过明军的守城方法,只要八旗兵可以冲过平原地带进入火炮的射击死角,就有希望攻上城头。

就在八旗兵付出一定代价快要冲到城下时,一向只敢据城坚守的明军居然打开了城门,一支手持三眼火铳的骑兵从硝烟后杀出,在距离八旗兵百八十米的距离上开火射击。

密集的铅弹瞬间便打乱了八旗兵的冲锋,不等八旗兵反映过来,明军已经冲到近前,将火铳调过来当做榔头砸向八旗兵。

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便是关宁铁骑,他们阻挡住了八旗兵的前军,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而城楼上的火炮则不断地轰击皇太极的中军和后军,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八旗兵依旧无法击退明军冲进城门。

随着八旗兵的死伤越来越多,以及主将的大帐被火炮摧毁,皇太极只好下令撤退。

5月29日,攻伐宁远不成的皇太极,率军退向锦州展开攻击,却在明军西洋火炮的猛烈攻击下伤亡千人后撤围。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军中的伤病越来越多,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宁锦之战,关宁铁骑一战成名,自从有了这支劲旅守备宁远,八旗兵再也没敢进犯。但皇太极攻伐大明的想法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崇祯二年秋,恢复了一定实力的皇太极决议再次攻伐大明,这一次,皇太极选择绕道蒙古草原,避开了关宁铁骑,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的守备入塞。

面对突如其来的八旗兵,刚刚因为拖欠军饷闹过兵变的明军在八旗兵的冲击下瞬间崩溃,到30日,八旗兵已经完成了对北京城最后一道门户遵化的包围。

接到八旗兵攻打北京的消息后,袁崇焕大为惊慌,如果真的让皇太极拿下北京,那么宋朝的靖康耻就要在明朝再次上演。危机关头,袁崇焕再次想起了手上的关宁铁骑,立刻命令据北京最近的山海关守将赵率教带领四千轻骑兵先行出发,自己统帅九千铁骑随后跟进。

让袁崇焕没想到的是,在赵率教的军队抵达之前,遵化已经被八旗兵攻陷,赵率教的军队在城外被伏击,全军覆没。

赵率教身死殉国的消息很快被袁崇焕得知,为了保卫京师,袁崇焕下令全军继续前进,赶往熹蓟州阻拦八旗军。当袁崇焕感到蓟州时才得知,皇太极已经率部去往通州,好不容易赶到通州又接到消息,八旗兵已经离开通州前往京城。

就这样,袁崇焕又率领关宁铁骑追着八旗军来到京城,此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是人困马乏,出发时的九千兵马也因为掉队只剩下五千。而这恰恰就是皇太极想要的结果,将袁崇焕的军队拖到疲惫不堪后,在京城下将其歼灭。

袁崇焕自然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但他没有办法,为了搏一线生机,袁崇焕没有选择坚守,而是趁着八旗兵在广渠门外集结调度时,亲自率领关宁铁骑发起冲锋。

对于袁崇焕的攻击,八旗兵虽感到惊讶,却很快冲上去迎战,然迟迟无法将其击溃。随着越来越多的八旗兵向中军杀来,袁崇焕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战斗中差点被一刀砍倒。

危急之时,八旗兵因为所有的军力都杀向中军,侧翼开始变得空虚,在南边奋勇作战的祖大寿抓住机会,联合及时赶到的四千铁骑杀到八旗兵后方。突然之间腹背受敌的八旗兵立刻出现慌乱,在关宁铁骑和城头火炮的共同打击下溃败。

三、没落叛国

广渠门一战后,袁崇焕解救了京师的困局,却遭到崇祯帝的怀疑被投进监牢,并于崇祯三年八月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落到了祖大寿的手中,继续驻防山海关。对于这支劲旅,皇太极是又爱又恨,总是希望可以将其收入自己麾下。

公元1631年农历七月,皇太极趁祖大寿率军在大凌河修筑城墙之际,以重兵将其包围,祖大寿率关宁军仓促应敌,无法突围。当时的大凌河城因为还没有修筑完成,所以只有几天的粮草预备,皇太极在围困祖大寿第十天后,便开始写信对其进行劝降。

对于皇太极的劝降,最初祖大寿一概不予理睬,继续坚守待援,但随着孙承宗连续多次的援救失败,以及城内粮食马匹的消耗殆净,祖大寿无奈之下只好在十月开城献降。

投降之后的祖大寿受到皇太极很高的礼遇和优待,当祖大寿提出愿意作为内应前往锦州帮皇太极夺取锦州城时,皇太极当即同意,却不料祖大寿一进入锦州就紧闭城门并组织官兵御敌。

皇太极虽知道自己被耍了,但对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依旧以礼相待。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1639年,皇太极再次起兵攻打宁远和锦州,祖大寿作为明将再次兵败被围,一起被围困的还有率军驰援的洪承畴,最后,两人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于1642年相继投降。

公元1656年,祖大寿在北京病逝,关宁铁骑这支劲旅落到了吴三桂的手中,成为了他割据云南的资本,以及最后起兵反清的先锋军。但此一时彼一时,三藩之乱时的关宁铁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骁勇。

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平定,最后一部分遗留的关宁铁骑也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棣的母亲到底是谁?是元顺帝的妃子还是高丽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想要了解的真相,那些父母确定的新皇,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但是有很多父母身份成谜的人,就是很多人讨论的对象。比如很多人好奇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嬴异人的儿子,还有朱棣的母亲究竟是元顺帝的妃子,还是一个高丽妃子。接下来就一起来揭晓,朱棣的母亲究竟是什么人?说起朱

  •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应该就是一个小人,奸臣的嘴脸,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很多影视剧里面出现的高力士,都被塑造成了一个小人的形象,尤其是他为李白脱靴这段故事,自然更是让人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但是,真实历史上的高力士,真的就是一个奸臣吗?高力士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要评

  • 姜维北伐大部分是胜利的,为什么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蜀国灭亡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进行北伐,虽然这一段在各种电视剧里面演绎的并不多,甚至新版《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就结束了,很多人也对后来的剧情并不关注,但是姜维的数次北伐基本上很多都是胜利的。只不过,就算是北伐的胜利,也无法挽回蜀国的命运,这是为何?蜀国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靠着这么多的胜利也救不回来?虽

  • 董卓迎回了汉少帝,为什么又要废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乱世的时候,谁的手里有最大的牌面,谁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三国时期最大的牌面无非就是皇帝,所以董卓就想要迎回在外的汉少帝。按理说,汉少帝本身胆子小,年纪又小,放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可以用无能来形容,想要控制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董卓又废掉了汉少帝改立刘协?汉灵帝死后,外戚大将军何进拥立了13

  • 冒顿单于是一个怎样的人?冒顿单于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冒顿单于是匈奴帝国的缔造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冒顿单于活动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他是第一位统一北方草原的人物,使得匈奴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冒顿单于先是征服东胡,此后又带领匈奴拿下楼兰、乌孙等20余国,至此西域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冒顿单于的地盘。此后他再向南北兼并,终于是完成了一统北方的大业。可能还

  • 八贤王赵德芳是谁?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看古典文学还有古装剧的朋友,肯定不会对八贤王赵德芳感到陌生。八贤王曾在《杨家将传》、《三侠五义》等名著中出现,八贤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为人正直,曾多次救下杨家众人。此后八贤王还在“包青天”等以宋朝为背景的故事中出现,很多朋友也是好奇历史上真有八贤王赵德芳这个人吗?他的

  • 西汉丞相陈平有多厉害?足以比肩“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他没有列入“初汉三杰”,但陈平对于刘邦来说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陈平帮助刘邦参与了楚汉之战,以及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此后成为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刘邦去世后陈平辅佐汉惠帝,和王陵并为左、右丞相,此后他还同周勃平定诸吕,保住了汉室根基迎接刘

  • 公孙瓒巅峰期有多强大?足以比肩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实际上公孙瓒也是一位很强大的武将,他曾作用四州,实力足以和袁绍比肩,但公孙瓒的存在感似乎一直不高。《三国演义》中描述公孙瓒相貌俊美,机智善辩,他本出身贵族但因母亲地位不高,所以早年只是当了一名小吏。后来公孙瓒得到涿郡太守的赏识,此后成为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主力。公孙瓒比较好战

  • 唐朝宰相元载为什么要贪污胡椒?抄家时被发现藏有64吨胡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元载是唐朝中期宰相,其实元载前半生的经历还挺励志的,他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实力考中进士,一步步成为宰相。可惜元载得志以后便开始独揽朝政,排除异己,最后是被唐代宗给治罪。唐代宗抄元载的家时,竟然在他家发现了八百石胡椒,也就是64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元载为什么要在家中藏这么多胡椒呢?其实胡椒在当时是一

  • 韩信排兵布阵有何特别之处?其实他还是一位数学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作为初汉三杰,刘邦能击败项羽要数韩信功劳最大。韩信的带兵能力甚至是在项羽之上,我们也都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究竟有多厉害,那在实战中韩信使用的兵法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实际上韩信有着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而且执行力同样出色,所以往往能出奇制胜。韩信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也不低,这次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韩信排兵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