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起义,这场起义被视为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起义之一。关于陈胜的身世,普遍认为他是农民出身。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他的确是农民出身的话,那么他接受教育的机会就非常有限。但是,陈胜却说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富有寓意的名言。这句话的内涵远非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所能理解的。那么,陈胜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官方资料中,陈胜被描述为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然而,在起义之前,他曾为人打工。压迫的加深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他对一起耕田的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但同伴们都认为他在做梦。于是,陈胜说出了那句非常有名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此外,他还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让人们相信这些话是由一个农民说出来的,就像让小学生去做高中数学题一样困难。这些话中,陈胜已经产生了消除阶级差距的想法。他不认为出身的高贵就意味着更好的生活,他认为底层人民也可以拥有。他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拥有那些他没有的东西。试问,如果一个农民每天都在种地,他真的知道什么是王侯将相吗?知道他们为什么拥有他没有的一切吗?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两个农民在一起聊天,他们认为皇帝用的东西肯定是金锄头,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锄头是最常见的物品。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些话真的是陈胜所说,那么他一定接受过教育,读过不少书,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知以及生活经历。
特别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燕雀指的是那些目光短浅、没有远大抱负的人,而鸿鹄指的是那些志向高远的人,在神话中也被指为白色的凤凰。这不是两个常用的词,从一个一直务农的人嘴里说出来,不是没有可能,但前提一定是这个人接受过一些教育,而且受教育的程度还不低,甚至如果说是司马迁借陈胜说出这几句话来,都是有可能的。
我们可能因此认为,陈胜是个有文化背景的人,也许受过教育,而且他很少从事农业劳动。这样的背景下,当一个读书人在农活疲惫不堪的时候说出这些话,才符合常理。历史上的读书人往往会积聚许多怨气,每个时代都会有才华无法施展的人,他们大多是有文化的文人。他们的才华受到压制时,会寻找各种方式来发泄,而农民则没有这样的需求,因为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才华。
当然了,这并不是在贬低农民,而只是对陈胜的身份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推测。当陈胜后来起义时,他打着扶苏的旗号,这对他造反十分有利。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见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