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名将苏定方为什么不被李世民重用?

唐朝名将苏定方为什么不被李世民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1 更新时间:2024/1/4 17:13:10

苏定方是隋末唐初的知名将领,为河北省武邑县人氏,天生大力,从小练武,深得父亲武艺真传,年纪轻轻就随父出征,在隋末乱世积累了可贵的战斗经验,从的是河北地域的义军,先后跟过夏王窦建德,东汉王刘黑闼,之后因骁勇善战而得名,多方势力头领都想纳其入麾下。

李渊李世民父子创立大唐王朝后,直到李世民上位,苏定方才开始愿意给唐朝效命。为此属于比较晚加入唐朝阵营的将才之一,在论功行赏方面自然也比不上开国功臣和瓦岗群雄。

总的说来,等李世民把一切事情办妥,唐朝统一天下成为铁定事实后,苏定方才加入进来,所以在李世民眼里,苏定方始终不是一个忠良之才。

但出于他的能力,还是接纳了下来,此后命他追随将军李靖出征北方。在阴山战役中,苏定方寻得机会,表示的相当出色,亲领200余名轻骑兵,勇猛陷阵,攻入敌方大本营,还杀入颉利可汗的军帐之中,将敌人征服,最终此战,以唐朝军队完胜告终,苏定方在这次战事里功不可没,在后来荣升行军总管一职。

有史可究,唐太宗李世民看人眼光特准,且十分惜才。但自从苏定方在阴山战役取得大功后,便再也不被李世民重用。

自此,苏定方可谓是平凡无奇,身居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从未上过战场作战,仿佛遭到李世民冷落,低调的“隐身”了。时隔20余年,直到李世民驾崩西去,苏定方依然未曾被器重过。

究其原因,有人则认为是当年苏定方随李靖北征东突厥过程中,暴露本性,不从军纪,私自带部下出去对当地人劫掠了一番,因此还受过李靖的惩罚。

这事情虽然知情者不多,但李世民作为皇帝,应该知道,故此心中对苏定方的印象就大打了折扣。

苏定方曾于永徽六年,联同大将程咬金出征西突厥,这时他被封为前军总管一职,开战初期义勇当前,夺得首胜,使得唐军顺利推进到西域都河的裕勒都斯河谷。

殊不知,深入敌营后,西突厥部落仗着熟悉地理优势,领着20000铁骑部队杀来。

程咬金和苏定方由于缺乏地利,身在敌乡,因此发挥不理想,被敌方拖住缠斗,不多日,西突厥又有20000援兵赶来,一共四万大军力压唐军,此番程咬金进退不得,差点命丧于此。

而当日驻扎在前线的苏定方,站在高处遥望前方尘烟腾起,呐喊声渐高,便判断出敌人来袭。此刻,他不退反进,挑选五百陷阵死士,以轻骑绕着山野树林直攻西突厥的后方大本营,逼得敌军只能撤退。然后,程咬金主力带队追杀,一路血染当地,斩杀一千余突厥士兵。

此战,副总管王文度因妒忌苏定方创下的功绩,就怂恿程咬金,不要冒然推进,应注重整理军队,以防守为主。

接着又假传圣旨,谎称程咬金轻敌,夺得了兵权。之后王文度把主力大军聚合,扎营严守,放弃了攻入西突厥核心地域的绝好机会。

不料,防守时日一长,后方支援军粮又不及时,导致士兵劳顿不堪,战马病死饿死甚多,士气急速低下。苏定方不忍,禀告程咬金,说明士气低落,人马困顿的情况,若是突然遭到突厥军卷土重来,必输无疑。

接着劝说程咬金不应一昧听从副总管之言,要求把王文度给羁押起来,可惜程咬金完全不听。

公元656年底,出征的唐军铩羽而归,程咬金因停顿不攻被罢官弃用,王文度本应被处斩,但不知为何又改免死,贬为庶民。苏定方也被受牵连,影响甚重。

关于李世民为何弃用苏定方,坊间还有几个说法。

李世民日理万机,其他开国功臣都顾不及,何况是一个后来居上,仅有一次功劳的苏定方,于是在繁琐的政事缠绕下便把苏定方这个人给忘记了,以至于20多年来都不曾想起,而苏定方在朝廷里也没有多少人脉,其他文武百官见李世民不吭声,自己则不好再提及此人。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关乎苏定方和窦建德、刘黑闼的特殊关系所导致。

当时隋朝末期,群雄逐鹿中原,苏定方深受窦建德、刘黑闼的恩惠,甘心为其卖命,且东征西讨打下不少胜仗,可惜时局千变万化,窦建德,刘黑闼一伙逐渐被其他更强势力打败,退出历史舞台。

当他们溃败后,苏定方也因此失去人生目标和未来方向,为此解甲归田,找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山野隐居了。

而之后,天下大权落到李渊父子手中,从此建立的唐朝。之后,李世民弑兄夺位,不久便诏告天下,诚邀天下英豪集结,攻打北方的突厥部落。

此时,苏定方可能在山中待久了,想完成未了结的统军宏愿,于是就出山投靠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并没有过多留意苏定方,只安排他跟随了李靖。

后来,苏定方在李靖麾下建立大功,李世民可能才认真留意起他,出于论功行赏的惯例,还给苏定方封了官。

可李世民是一个猜忌心极强的皇帝,当他了解到苏定方的身世、经历后,担忧对方是窦建德,刘黑闼派来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奸细,因此就一直冷落了苏定方,竟不罢官也不重用,一直将他排除政务、军务之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这个历经风霜的古国,在发展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无法解释的谜团。这些谜团从几千年前一直存在到今天,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毕竟,在那个充满了限制因素的年代里,人们的认知水平相对来说远没有现今这么高,所以,很多的事情是无法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解释的,只能留给后人来解

  • 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墓地里边放置含有剧毒的水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影响最大的皇帝之一,他的墓地也是中国古时候范围最大的皇帝墓地。自从他离开人世以后,社会上有关于这位始皇帝的墓地记载和传说慢慢的开始展现出来了。对于秦始皇墓地的说法是五花八门的,怎么说的都有,在民间是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以至于一直到了现在秦始皇帝墓还是话题度非常高的皇帝

  • 刘备推辞称帝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称帝前,属下大臣搞了一大堆天象符瑞和图、谶明征,以说明刘备续汉是天意,但尽管如此,刘备还是推辞不许,是诸葛亮给他说了东汉初年故事,刘备这才接受了帝号。那么,刘备的这番推让是真心还是假意呢?刘备称帝的背景以及部下的动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完全占有了汉中之后,在群臣的推举下,自称汉中王。

  •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载不少,而其中又属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故事最为精彩。然而就是秦始皇嬴政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却极少有涉及其后宫的历史记载。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帝,他们的后宫佳丽就算没有成为流芳百世的佳话,也至少有一两个嫔妃能够被历史记载,然而我们在历史的典籍中却几乎读不到有关于秦始

  • 水浒后传中李俊等立业的暹罗国真的是现在的泰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水浒全传》中的梁山大业,最后因为宋江的一念之差而烟消云散,108条英雄好汉死的死,散的散,以悲剧收场。但凡事总有例外,水浒结尾的时候留下了三位英雄的另一条线索,给水浒读者带来了希望和慰藉。这三个人就是李俊、童威、童猛。原文写道:【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

  • 周瑜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有句名言,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这话没错,但在关键时刻,改写历史的往往是少数人,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个别英雄人物扭转了历史的走向。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它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而决定这次战争结局的众多人物中,周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受戏剧小说等影响,周瑜一

  • 司马懿临死为何反复梦见王凌与贾逵索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魏嘉平三年(251年)六月,一代权谋大师、曾拒神鬼莫测诸葛亮于魏境之外的司马懿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司马懿一生为了欺骗政治对手,曾数次装病,成功化险为夷。但这一次,他是真的恶病缠身,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总是反复做一个噩梦,有两个恶鬼缠住他不放,本来病情严重,加上受此惊吓,病情更加严重,终于在两个月后,

  • 刘邦的夫人吕后是被苍狗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吕后一生悲苦,年轻的时候丈夫刘邦因为要打江山,疏于与其交集,可谓是聚少离多,自己还曾作为项羽的政治人质过着无尊严的凄惨生活。及至刘邦事业有起色,却又和舞姿了得的美艳新宠戚夫人卿卿我我,吕后竟被冷落,加上吕后身披利益集团守护的重任,疑心甚至于杀戮之心也越来越重,可以说双手沾满鲜血的吕后,很大概率上是惊

  • 飞将军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飞将军李广的大名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广射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件事,这事情不那么光彩,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李广这人心胸太狭窄,没有容人之心。事情还得从马邑设伏讲起。大行令王恢和大商人聂壹共同策划了在马邑设伏匈奴大军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常周密,如果计划成功,可以一举击破匈奴主力

  • 雍正皇帝真的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晏清突然去世,时年58岁。雍正驾崩是一次突然事件,因为八月二十一日他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据野史记载,雍正是被人刺杀身亡的,据说刺客当场砍下雍正的头颅。是谁和雍正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身首异处呢?该刺客叫吕四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