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飞将军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飞将军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4/1/20 0:17:04

飞将军李广的大名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广射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但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件事,这事情不那么光彩,通过这件事情,反映出李广这人心胸太狭窄,没有容人之心。

事情还得从马邑设伏讲起。大行令王恢和大商人聂壹共同策划了在马邑设伏匈奴大军的计划。这个计划非常周密,如果计划成功,可以一举击破匈奴主力。但是百密一疏。眼看匈奴大军就要进入设伏圈,却不料匈奴前军俘获了雁门尉史。这个尉史投降匈奴,把王恢的计划全盘托出。匈奴大军立即撤退。王恢的计划就此落空。汉军无功而返。王恢下狱被迫自杀。李广当时担任护军将军,参与了设伏。四年后,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匈奴大军再次袭扰汉边境。汉武帝大怒,决心与匈奴一较高下。他派出当时比较强悍的四个将军: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进攻入侵的匈奴军。李广领军从雁门出击。

四人中李广名气最大,卫青最年轻。当时匈奴惧怕李广,便将主力军放在雁门这边。以数倍于李广军的军力对付李广率领的汉军。虽说李广名曰“飞将军”,但他也不是神。面对强大的匈奴军,李广大军被攻破,李广也受了伤,撤退中被匈奴俘虏。

匈奴单于战前曾下令说要活捉李广。所以当时匈奴士兵没有杀死李广。

李广当时受了伤,匈奴士兵把他绑在网兜里,两个骑兵左右提着网兜。就这样走了十多里路。李广装死,使匈奴士兵放松了警惕。他找准时机,趁着匈奴兵不注意的时候纵身跳上匈奴士兵的马,夺了他的弓,挣脱网兜,趁势把匈奴兵推下马去,自己骑马向南飞驰数十里,找到溃散的汉军残部。这一战,李广是死里逃生。他虽然战败,但是拖住了匈奴主力,为其他三路大军特别是卫青率领的汉军创造了机会。可以说是虽败犹荣。但是汉武帝不考虑这些,他只要胜利。堂堂大汉朝名将怎么可以被匈奴俘虏?他一怒之下把李广下狱,按律应处死刑。还好李广通过关系出钱赎罪,才免于一死。官职被削了,成为平民,回老家闲居。

闲居期间,李广经常和朋友外出打猎。

有天,他带着一个随从外出打猎,和朋友野炊,吃完已经是深夜。在回家路上经过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酒,大声喝斥禁止李广一行通行。李广随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行,何况前任呢!”亭尉扣留了李广,没让他通过,李广只好停宿在霸陵。

没过多久,匈奴又侵扰汉朝边境,这次杀死了辽西太守,并打败镇守在渔阳韩安国。此事对朝廷震动不小。汉武帝决定派出大军反击。大战在即,他想到了被免官的李广。于是连夜召见李广,调离韩安国,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镇守辽西。

上任在即,李广却提出调霸陵尉和他一起赴任,汉武帝同意了。霸陵尉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调自己。等他到了李广军中,见了李广本人,方才一梦初醒。但已经来不及了。李广二话没说,立即将霸陵尉抓起来砍了脑袋。

那天晚上的事情,霸陵尉虽然喝醉了酒,说话不客气,但他做得并没有错。他是在执行朝廷规定。而李广对此事却耿耿于怀,非得杀了亭尉的头才甘心。可见李广心胸之狭窄。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人的品格。如果李广是个心胸宽广、有大肚量的人,何至于与一个喝醉酒的小亭尉计较?

李广晚年看着那些战功不如自己、名声更不如自己的人一个又一个被封侯,心中很憋屈。当他与当时著名的星象专家王朔聊天时,他问王朔说:“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後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王朔回答说:“是你杀了太多投降的人。”

王朔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有不杀人的将军?那些被封侯的将军,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李广难封,他怀疑是自己命中不带。我觉得,或许就是因为他心胸过于狭窄、没有容人之心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真的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晏清突然去世,时年58岁。雍正驾崩是一次突然事件,因为八月二十一日他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据野史记载,雍正是被人刺杀身亡的,据说刺客当场砍下雍正的头颅。是谁和雍正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身首异处呢?该刺客叫吕四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她之

  • 雍正死亡原因之谜的七种暴亡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说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于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点是圆明园的九州晏清,时年58岁。据史料记载,八月十八日他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但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到了八月二十二日,突然病重,急忙召见

  • 唐朝长孙无忌的结局如何,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按照功勋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身居二十四功臣之首。就在此时,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大儿子

  • 长孙无忌为什么被李世民定为唐朝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称帝时,整个天下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等。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等。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唯一的方法就是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各个击破。李渊和皇后窦氏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夭,李建成是长子,

  • 孔子办学收学费吗?学费贵不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民间教育的鼻祖,好多人都想知道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家境也不富裕,父亲去世的早,而且孔子的母亲又是父亲的小老婆,那么,孔子的办学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一、官员赞助孔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孔子靠着自己的辛苦付出,学习很勤奋,因此孔子的名气很大,至少在鲁国国都曲阜,大家都知道孔

  • 清朝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一些文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却明显是影射“顺治出家”之事,如诗句中说:“王母携双成,

  • 古代女人都是怎么护肤的?女性保养皮肤美容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早晚盥洗的时候,取出少许益母草灰,投入面汤或者清水之中,兑和成灰浆,再将灰浆涂在脸上、手上,反复擦揉,一如今天女性使用洁面乳、洁肤乳的方式。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护肤场景。宫中秘传的美容品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这只金盂被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帝伸手从盂内舀起一捧浓

  • 历史上的苏小妹是不是虚构的?她是苏轼的妹妹还是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程之才,18岁就连病带气,一命呜呼了。不错,欧阳修《苏明允墓

  • 1945年为什么顺治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埋葬于清东陵的清朝皇帝,包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以及慈安、慈禧等皇妃。在历史上,除了大盗孙殿英对乾隆和慈禧的陵墓进行过盗抢意外,发生在1945年的一次浩劫,规模却更大,除了一座陵墓为被盗以外,其余的的陵墓竟无一幸免,而为何偏偏就那一座陵墓未被盗呢?其中又有什么缘由呢?未被盗的这座陵

  • 每天参加上早朝的有哪些官员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早朝是从夏朝就开始了的,所谓早朝,其实一天当中也就这么一次朝参的机会,只不过是时间选择在了早晨而已。早朝的官员大都是京官,除了有事情的地方官,或者被皇帝召见,再或者进京述职的官员才能去上早朝。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