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仁义之人还是不仁不义?

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仁义之人还是不仁不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01 更新时间:2024/1/15 17:40:43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孝的问题就是“一杯羹”的问题。对此,项伯看得很透,他对项羽说:“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争天下的人,是不顾家的。项伯的这句话,精确地点出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程度。

这是说大凡欲创天下大业的人,每每在争权夺位利害相关的时刻,往往把亲情看的很薄,没有多少道德观念的顾忌,因而才能办成大事。此时,不要说刘邦讲仁孝重亲情,哪怕是稍微表现出对老爹的一丝关注,一点人的恻隐之心,不但救不了老爹,而且会成为项羽要挟刘邦的筹码,亲情此时会成为自己的羁绊,成为射向自己心口的利箭。刘邦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只有让项羽认为老爹没什么价值亲儿子都懒得理的垃圾一堆,老爹才不会死。他懂得孰轻孰重,什么才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话又说回来,难道大智慧就得亲情浇薄?!

刘邦算是摸透了项羽的贵族脾气,可是项羽却不懂刘邦的思维,他又被绕晕了,到底没有杀太公。非但如此,一旦约定鸿沟为界,“即归汉王父母妻子”,以为大家从此相安无事了。刘邦呢,老子老婆一回来,立即毁约攻打楚军。难道刘邦不知道要失信于天下吗?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更知道大信不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所谓“大信”“大行”“大礼”统统要让位于政治上的盘算、利益的最大化。

刘邦对自己的老子无所谓,对自己的儿女后辈也好不到哪里去。刘邦要搞掉赵王张敖的时候,吕后站出来为自己的女婿求情,认为女婿怎么可能害你这个岳父呢?可是,刘邦不屑地说:“要是这小子能获得天下,他还会顾及到你的女儿嘛?”刘邦这话说的好,好就好在实在,一语中的,也可以说是奸人知奸,贼人知贼。

当初,刘邦被楚兵追赶,因车上带着一儿一女,车速缓慢,便三次把孝惠、鲁元推落下车。驾车的太仆夏侯婴马上停车,将小孩抱到车上,反复三次,才被夏侯婴劝止。但是,刘邦进了长安,却懂得“约法三章”,安抚百姓;得了天下,也懂得“与民休息”。这绝不是他爱百姓胜过爱老爹以及子女、女婿,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楚汉相争之时,丁公和季布同为项羽的部将。季布曾经多次让刘邦困窘不堪,丁公在危机之时,曾放了刘邦一马。可是,刘邦登临大位以后,仇敌季布赦而不杀,并委以重任。恩人丁公却被斩首示众,并公开宣布:“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从表面看,刘邦性格真是不仁不义寡恩薄情。其实,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使后世为人臣者毋效丁公”,情势变了,如今必须提倡臣下对君主的绝对忠贞,危难时应以死相报,终生侍奉一主。叛逆不忠背主偷生的行为必须无情鞭挞,绝不能容忍。他对叛逆行为的处治标准也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从维护刘氏统治集团的利益来考虑。

对于刘邦以及其它刘邦来说,他的“仁而爱人”绝不仅仅是仁爱之情,更是仁政之术。仁是用来收买人心的,要能够转化成政治上的优势。如果会错了意,糊里糊涂讲起仁爱来,那可就糟了,准保坏事。刘邦本是沛县一个乡野之人,文化水平也就是《大风歌》这样的三句半水平,他究竟是如何参悟透了其中三昧,搞清这里边的弯弯绕儿的,确实让人费解。俗话说“问事不问心,问心天下无完人”,不管其动机如何,刘邦治国时是推行仁政的,是“仁而爱人”的,“使人不倦”,百姓得到的好处多一些。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孔子的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孔圣人孔子,一般来说,我们关注的地方都在于孔子的思想,他的作为、言论、事迹等等方面,毕竟我们的民族两千多年来就是生活在儒家思想中,对于这个儒家的创始人,自然是非常关注了。不过,今天要为大家讲的,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的妻子到底是说,为什么能成为这样一个伟大之

  • 曹操身边谋臣如云,良将如林,那么第一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身边谋臣如云,良将如林,文有荀彧、郭嘉、贾诩之辈,武有许褚、典韦、夏侯兄弟等。曹仁似乎并没有多少战绩。其实,曹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是统帅之才,绝对算得上曹操时代第一名将。眼光谋略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

  • 吕布的优点:男人之间的战争不要把女同志扯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熟读三国的人不难发现,吕布每次出战、转移,都要细细的安排好家眷。军队可以不要,妻妾不能丢下。不管在外面打赢打输,家总是要的,回到家里吕布决不会虐待妻妾。即使打进别人的巢,他也不轻易伤害别人的家眷(如刘备)。这种思想在吕布身上十分突出。因为盖世无双的温候吕布坚信:战争是男人之间的战争,不要把妇女同志扯

  • 宋高宗赵构究竟是什么原因要杀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之死,无论真凶究竟是秦桧还是赵构,原因都不简单。从皇帝赵构的角度看,岳飞让他很矛盾。危难之际,有岳飞这样力挽狂澜的中兴大将在,宛如给朝廷的半壁江山上了一道保险锁,让赵构备感安全。然而一旦局势稍微平稳,曾被金军在海上追击了三百余里,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赵构,不禁又有安享眼前太平之心,不敢承担贸然北伐

  • 安禄山的才能很多,光溜须拍马就是很多人所不及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十多万大军长驱直入,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逃往四川。行至马嵬时,禁军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场叛乱,整整持续了八年时间。大唐王朝由此转入衰败。这场叛乱的发起者安禄山,曾经深得唐玄宗的

  • 宋太宗赵匡胤如何对待想要欺骗自己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当然,对其他大多数随从归降的臣子,太宗还是能区别对待的。极少数人留在身边,大多数人给份优厚的工资,发到馆阁,去编修史

  • 清朝的皇帝对多尔衮是怎么评价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多尔衮在清朝皇族中绝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另类,他奠定了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基础,同时也算背负了两百年的骂名,到底清朝的皇帝们对这位难以盖棺定论的睿亲王怎么评价呢?请看此文。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多尔衮功高,

  • 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三次落榜,最终他离开京城。1868年

  • 如果没有赵云,张任能多久杀掉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赵云就算不来,张任也杀不了张飞。在刘备攻占益州的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次战役是雒城之战,几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兵败。雒城之所以难打,主要是因为守备司令张任有勇有谋,屡用连环计击败荆州军。比如首次荆州军队雒城时,张任就已经意识到敌人会从小路来攻城,于是便亲自带兵埋伏在小路上,并在风坡射杀刘备的军师庞

  • 清朝皇阿哥享受什么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阿哥是满族对儿子的称呼,皇阿哥自然就是皇帝的儿子,所以皇阿哥并不是爵位、官职,也就不存在级别一说。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皇阿哥们的待遇还不如普通人家的阿哥,规矩也比普通人家多得多,童年其实是很悲催的。清朝为了防止母凭子贵导致外戚干政,所以规定皇子出生后就得从生母那抱离,交由嬷嬷、奶妈抚养,也有的会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