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国搞禅让制内乱,齐宣王为什么不出兵攻打?

燕国搞禅让制内乱,齐宣王为什么不出兵攻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2/14 2:18:17

春秋战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念,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例如,宋襄公在战场上行所谓的“仁义”,不忍心杀敌,结果面对强调的楚军而损将折兵,自己也受重伤,他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拒不认错,没多久就因为病伤而死。

还有一个更奇葩的故事是燕王哙,他仰慕古代圣人大公无私的仁义之道,也学着他们去搞禅让制。即便他有舜禹的精神,但是他所选的接班人不过是假装贤德,“以夺其君者”,可以跟汉代的王莽相比。

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把国事通通委托给相国子之,要把王位也禅让给他。可是太子燕平不愿意呀,于是燕平和子之混战了几个月,死者数万人,搞得燕国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当时孟子在齐国,齐宣王请教他是否可以出兵讨伐燕国。孟子回答说:“现在讨伐燕国,就可以建立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功劳,机不可失。”其实孟子的意思是希望齐宣王能够行仁义之师帮助燕国平定内乱,给他们另立新君,然后撤兵回来。这就是古代的“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即使一个国家内乱或者灭亡了,帮助他们平定或者复国,必要时重新立一位君主。

齐国出兵讨伐燕国,燕国人起初以为救兵到了,不做抵抗,打开城门,用箩筐盛着饭、用壶装着水来迎接齐军的到来。齐军势如破竹,只用五十多天就把燕国占领了。

此时有人劝齐宣王吞并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吞并。齐宣王问孟子怎么办,孟子就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他们的老百姓高兴就吞并他,古人也有这么做的,周武王就是;如果吞并燕国,他们的老百姓不高兴,就不要吞并他,古人也有这么做的,周文王就是。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老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您的军队,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逃避水深火热的处境吗?如果您的军队,让燕国的老百姓处于水更深、火更热的地步,那么他们就会转而另求别的贤德君主和仁义之师去了。”

孟子没有直接告诉齐宣王吞并燕国与否,不过他的观点已经很明显。齐宣王的心思是想要从燕国捞到好处,他没有理会孟子,继续率领军队进攻,燕王哙死于齐军的入侵。齐国出军燕国,并不是如孟子所期望的那样,发动仁义之师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们只是为了侵略和掠夺。

齐军攻下燕国之后,做了很多坏事,如孟子所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捕他们的子弟,毁掉他们的宗庙,还有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

曾经有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孟子劝齐宣王去攻打燕国,就来问孟子是否有这回事。孟子说:“没有啊!沈同曾经以个人身份来问我是否可以攻打燕国,我回答说可以,他们就这样去攻打燕国了。如果他再问谁可以去攻打,那我将回答说:'只有天吏(能行王道和仁政者)才可以攻打它……如今,一个比燕国还暴虐的齐国去攻打燕国,我为什么劝他去攻打燕国呢?”

燕人非常痛恨齐军,立了太子燕平为新君,就是燕昭王,并且发出国际求救信号,各诸侯国谋划着救燕国。

此时齐宣王又找来孟子商量对策。孟子说:“不行仁政,就会招致天下各国所有军队的围攻。大王您现在赶紧发布命令,把抓捕的燕国人遣送回去,停止搬运他们的宝器,跟燕国百姓一起商量,立一位国君然后离开。这样做的话,让各国罢兵还来得及。”

齐宣王迫于形势的压力,只好把得手的十座城市返还给燕国,然后撤军。这次齐国攻打燕国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跟燕国决结下了冤仇。

后来燕昭王礼贤下士,广求天下英才,很多有才能之士都来到了燕国。他韬光养晦,富国强兵二十多年,然后任用乐毅为上将军,跟齐国、楚国、三晋(赵魏韩)讨伐齐国,大败齐军。乐毅横扫齐国,连续攻下七十多多座城市,差点灭亡了齐国。

可惜燕昭王早死,他的儿子燕惠王不成器,逼走了乐毅。后来齐国的田丹用火牛阵反攻,打败了燕国而复国。燕昭王的文治武功,在儿子燕惠王手上丧失殆尽。

标签: 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最后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香君,明朝,历史解密

    在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有美貌,柳如是有才情,董小宛总的来说也算有个好归宿,但是排在这几人之后的李香君,应该是八人之中最没有名气的。李香君所出生的时代,与前几任人相比,这是一个更混乱的时代。明朝南迁以后,在南京又建立起了南明政权,这是一个不被中国政府所承认的时代,因为政权存在了18年的时间,皇帝懦弱无

  • 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为什么还能排在古代四大刺客之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荆轲,历史解密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许多刺客侠士的故事,他们信奉“士为知己者死”,做着行侠仗义之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有四位比较出名,后人常把他们称为“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排名不分先后)。而在这四人当中,虽然荆轲刺秦王失败了,却常常位列古代“四大刺客”首位

  • 爱新觉罗·永琪第五子 清朝多罗荣恪郡王绵亿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永琪,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绵亿(1764-1815),又称多罗荣恪郡王,是和硕荣纯亲王爱新觉罗·永琪第五子。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五日戌时生。母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使观保之女。个人生平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封多罗贝勒。嘉庆四年正月,封多罗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

  • 三国时期的秦朗是谁?他和曹操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朗,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虽然很疼爱秦朗,但是并没有让他担任显要的职位。曹丕继位后,也没有特别关照秦朗。一直到魏明帝曹叡继位,他很喜欢秦朗,并且让秦朗担任了骁骑将军、给事中,经常跟随曹叡的车驾出入皇宫。按照辈分,秦朗应该是曹叡的叔叔,不过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叔叔。秦朗的出生年份已不可考,也没有多少可以推算其年龄的依据。目

  • 相关执金吾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有关于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执金吾,历史解密

    参考文献《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引《汉官》:“执金吾缇绮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期搂壮矣。”光武帝微时,有“仕宦当作执金吾”之语,原因即在羡其威仪。执金吾一词命名之意有三说。其一,应劭谓:“吾者,御也。掌金钳,以御非常。”其二,颜师古谓:“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

  • 猛将程咬金,他做过哪三件厉害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程咬金,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隋唐猛将程咬金,恐怕人们都会想到,《隋唐演义》中的那位“福大、命大、造化大”的福将。以至于民间的这个福将程咬金,都取代了正史中的那位猛将程知节!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么好端端的猛将程知节,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只会三招半的福将了呢?其实,只要看看正史中,程咬金的这三件事便能明白,因为件件不简单。一、

  • 周宣帝同时立了五位皇后,她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宣帝,周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因为宠爱而多立几个妃子也就算了,但是一下子立五个“国母”的奇葩皇帝也就只有北周宣帝宇文赟了,但是这个局面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年仅二十二岁、身为太上皇的周宣帝就驾崩了。他死后,他的五位皇后终于迎来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天元大皇后杨丽华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宇文赟为太子时立杨丽华为皇太子妃,

  • 开国皇帝刘裕怎么死的?为何仅仅当了两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灭东晋改国号为宋,刘裕做了开国皇帝,国都仍为西晋的京都建康,改晋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他按传统规矩进行祭天告地活动之后,便开始了封赏,尤其是对劝进立下头功的傅亮恩宠有加,升为中书省专典诏命,任总国之权。刘裕登基,并没感到心满意足,有一件事总觉得是心腹之患:被废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还活着。这一天,刘裕正在御

  • 刘邦杀两个开国功臣留臭名,刘秀屠两个为何却留下好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刘秀,历史解密

    开国皇帝屠功臣,是一个很老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屠功臣最著名的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但事实上,刘邦徒有虚名,刘邦跟赵匡胤是一档,朱元璋真是拔尖,因为刘邦只屠一个,还有一个弄死八个仅次朱元璋,而刘秀呢,屠了两个却能留好名声。刘邦屠功臣是名声在外,袁世凯复辟时开科考案首,考题还是《汉高祖诛功臣》。

  • 武则天一首非常轻快的诗作,非常唯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一代伟大的女皇帝,虽然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说,她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的诗人,虽然她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但是其中也是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她大部分的诗作都收录在了《全唐诗》,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足以说明她的文学造诣还是很高。其实古代的才女有很多,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