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元朝东征日本为什么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朝东征日本为什么失败?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1/19 11:52:07

我们都知道古代上的元朝是一个非常厉害和神秘的朝代,不仅仅是因为元朝是由少数民族称帝的朝代,更是因为元朝很多的习性和习惯,比如当时元朝的皇帝死后都是实行的密葬。不会被任何人知道,同时,做事也非常低调,元朝的灭掉了腐朽不堪的南宋后便成立了元朝,当时的元朝野心还是很大的,历史上的元朝其实有想过东征日本,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

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汉代。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遣使朝贡,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故求汉皇赐封,而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直到唐代咸亨年间,这受封于汉朝的“倭奴国”才改称“日本”,渐有自立门户之意。

继续查阅《元史》,不难发现,白朴词中的中日之战,有过两次,且发生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原本,忽必烈没有打算东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间(1266—1269),还屡屡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邻之意。当时,对于铁蹄踏遍欧亚、一条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国而言,根本没有把弹丸之地的日本国放在眼里,以为日本必将臣服。于是乎,他没有挥动马鞭进军,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岂料好几次使臣东渡,要么因风浪巨大无法抵达,要么则因日本方面不作回应而不了了之,到后来,日本更直接拒绝忽必烈的使臣登陆,并明确声称不会向元朝纳贡称臣。忽必烈原本只是图一“虚名”,让所谓“海内之国无不臣服”的声名成为事实,并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贡之礼;所以还一直耐着性子,按兵不动。多次遣使东渡,却屡遭拒绝之后,忽必烈忍无可忍,终于发兵日本了。

至元十一年(1274)十月三日,元军大小战舰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帅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帅高丽人洪茶丘、右副元帅山东人刘复亨等的率领下进攻日本。高丽国王也派金方庆率领大军随同出征。这次战役以元军占领日本两岛后,又莫名奇妙地撤军而草草结束。至元十八年(1281),元军再次东征日本,用兵达十万之众。而这一次则更为诡异,因为海上突起风暴,元军尚未登陆,已全军覆没。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称元军诸将不和,无法统令行军,最终不得不以全线撤军收场。这两次东征日本,元军撤军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无法确定。而白朴词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认为元军东征日本之所以失败,源于诸将失和、群臣猜忌而致军心瓦解。

“薏苡”的典故,仍是出自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史事。《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称,马援征伐越南时,曾听说当地有一种“薏苡”的植物,其果实(即薏仁)可食用,有轻身健体的功效;服用后还可以避南方瘴气之害。于是归国途中,他便将这种植物的种子载了整整一车回来,以便在国内种植推广。可当时却有大臣向皇帝诬告,称马援载回国的车子里,曾经载有满满一车的珠宝。白朴词中的“薏苡又何冤”,正是以马援之冤代指元军内部的猜忌失和,也间接地暗示了元军东征日本失败之因。此后,忽必烈虽还有东征之意,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及群臣谏劝,最终未能再举战事。元朝人大都认为,没有必要为此弹丸之国大兴讨伐之事;且元军只擅骑兵攻伐,并不擅海上征战。白朴曾作有《西江月》词一首,为之感叹道:“白石空销战骨,清泉不洗飞埃。五云多处望蓬莱,鞭石谁能过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截江夺阿斗时,为何孙尚香只敢痛斥赵云,却不敢说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虽组成孙刘联盟,但是一直为荆州的事闹得很不愉快。于是孙权想出一计,趁着刘备攻打西川,谎称母亲病了,让其妹孙尚香带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回东吴。于是便发生了“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然后赵云却被孙尚香狠狠的训斥了一顿,但是后来张飞赶来时,孙尚香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好

  • 张郃也是河北名将,为什么袁绍只重用颜良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颜良文丑张郃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是出生在河北的,而且也是非常有名气的将领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大家也发现了,那就是袁绍竟然只重用颜良文丑,对河北的张颌却只是欣赏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张颌的心里有鬼?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都知道,除了五子良将之外,曹

  • 诸葛亮为何大事钟爱赵云,小事调遣关羽张飞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这段时间的历史偏爱有加。话说蜀国中期刘备手下的武将和谋士阵容真是豪华,文有诸葛亮、庞统,武有五虎和魏延。特别是诸葛亮被后世推崇至极,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我们仔细读《三国》就会发现,诸葛亮最喜欢用的是地位偏低的赵云,而非关羽张飞,这是为什么呢?诸葛

  • 迦太基是怎么灭亡的?因为它是纯粹的商人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一个国家其实小编觉得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就是要看这个国家的魂,这个国家的人到底团结不团结这样的,再说到迦太基这个国家小编就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因为他其实就是很多商人一起组成的一个国家了,但是最后也还是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公元前二世纪的地中海,似乎

  • 古代的告老还乡是现在的退休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现在人一般到了一定年纪就会退休,如果年轻的时候购买了社保,那么,退休的时候便可以享受退休待遇,还可以拿到一笔不错的退休金,这也算的上是国家的一项养老政策,其实,不仅是现在社会,早在中国的古代便有了类似现在的退休制度,我们看电视剧总会听到告老还乡,这个词就貌似就和现在的退休制度差不多了,我们

  • 曹操的两个战略错误,否则三国会更早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之中属曹魏最为强大,魏国雄主曹操,雄才伟略,知人善用,为大魏后来的强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曹魏一直都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人无完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一生当中就有两个重大的战略失误,要是没有这两个失误,说不定在他有生之年就能统一三国。下面就和小编一

  • 宋朝经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商税制度和禁榷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宋朝是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宋朝经济繁荣,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场面,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北宋是宋朝的巅峰时期,南宋则是衰败时期,最近有很多人在问小编宋朝经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宋朝有很多加强政府收入的措施,比如当时宋朝的商税制度还有就是禁榷制度,这些无疑都是加强政府

  • 为什么刘邦要选择萧何当丞相?为什么没有选择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建立汉朝,除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还离不开手下人的作用。在刘邦建立西汉之后,对于丞相的职位有些犯难。他想要选择萧何,却又怕张良不满,选择张良,自己又不放心,最终还是张良直接推荐了萧何,这才终于确定下来。那么,为什么刘邦更倾向于萧何?他有为什么不选择张良呢?传奇帝王

  • 历史上两军对垒,真的会让武将先单挑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两军对垒前,双方大将在阵前单挑,双方大战几十回合,最后赢的那一方士气大振,随后便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小时候看了还觉得武将何等英勇,长大后才发现战争真的有那么简单么,两军交战为什么不直接动手?即时单挑胜了,对战局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 李世民如果遇到的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贞观盛世还会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贞观盛世这个盛世还真的是有很多话说的,的的确确是很厉害的,也说明了李世民这个人也的的确确是很有才华,但是有的网友要问了,当时李世民是打的颉利带领的突厥军队,如果把突厥换成是蒙古铁骑的话,那么李世民的贞观盛世会不会还存在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拿着7世纪的突厥和13世纪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