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做皇帝忙不忙?朱元璋父子:忙成狗!

明朝做皇帝忙不忙?朱元璋父子:忙成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88 更新时间:2024/2/4 20:00:47

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古代当皇帝的人真是好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那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皇帝之中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懒鬼,有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便是明朝皇帝中有名的工作狂人——朱元璋父子,他们工作之勤奋可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方,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休息?放假?不存在的!

一、懒皇帝

明朝的皇帝,特别是中后期的皇帝,一个通用的评价,就是懒。

一辈子躲在宫里极少上朝的,就有好几位。

就好比一个人在单位里成天不坐办公室一样。而业余爱好玩出花样的,更有好几位。有会骑马打仗的(明武宗),会炼丹修道的(明世宗),会鉴定珠宝的(明穆宗),会干木匠活的(明熹宗)。

以至于很多后世史家说到这里,无不痛心疾首,说明朝皇帝投错了胎,换个行业肯定标兵。就是不会当皇上。

换个行业是否当标兵,这个不好说。但是否会当皇上,还是事实说话,明朝皇帝会玩不假,但玩一辈子却还能保证国事稳定的也多。举报

更重要的是,这些皇帝哪怕玩到脚抽筋,依然牢牢捏住大权。就冲这点说,这些爱玩的家伙,其实各个会当皇上。

只是,说到懒这条,如果明太祖朱元璋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想。

儿孙这么懒,真不是他期望的那样。

二、工作狂

但你可知道,明朝早期的几位皇帝,其实一直都很忙,因为朱元璋为明朝设计的,是一套中国古代空前独裁的君主专制体制。

首先是取消了中国有千年传统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从此政令通畅,上通下达。

于此同时,在汉唐时代呼风唤雨的宦官集团,到了明朝也惨遭废武功,明朝宦官机构庞杂,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牵制,同时朱元璋在宫门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

而地方藩镇割据的隐患,也被朱元璋剪除,地方行政权力一分为三,各省处理民事有布政使,处理司法工作有按察司,处理军事战事有指挥使,这就是明朝特色的地方“三司”制度,三司不相统属,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

而最容易直接造成叛乱的兵权问题,也被朱元璋肢解。明朝的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也就是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屯田,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既不花国家钱粮,国家更能通过控制土地的方式,牢牢控制住士兵的饭碗。

同时在士兵的统属上,明朝的“国防部”兵部,掌握着任命军官以及调动军队的权力,但是并不拥有对军队的直接管辖权。

而明朝的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拥有对军队的管辖权,但是却不具备人事权和调度权,这样双方相互牵制,谁也无法独立控制军队,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

这一番体制妙处多多,取消了宰相制度,前朝宰相专权欺负皇帝的事情不可能上演。

而设立三司制度,前朝藩镇割据乃至脱离中央的事情也不可能上演,禁止宦官干政,前朝宦官专权甚至操纵皇帝废立的事情同样不可能上演。而肢解了军队指挥权与管辖权,前朝权臣专兵,叛乱中央的事情更不可能上演。

如此一来,所有可能的实权部门,权力都被朱元璋一拆再拆,整个官僚体制相互制约掣肘,谁也不能独大,所有的实权官员,都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谁也不能越过皇帝自行其是,也就谁都不能威胁到老朱家的家天下。

但真正做上了皇帝才会发现,大权独揽的日子,其实是不好过的,就好比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早晨起来刚睁开眼睛,甚至还在睡梦中,电话就开始想个不停,每天有成千上百个电话打进来,都要向你请示工作,且不说工作怎么处理,就是听汇报的频率,就能把人听到头大。

明朝的前几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朱棣,都是这样的工作狂。

照《明实录》里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日头偏西的时候才回宫,而且就是睡觉的时候,他也经常失眠,经常思考国事的时候,猛地就醒了,醒了就披衣起床,把白天需要处理的国事写下来,上班后一件一件的落实。

甚至吃饭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事情,也随手找个纸条写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相当多的时候,当朱元璋召见大臣的时候,大臣会惊讶的发现,他的衣服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全是国家大事。

三、恐怖的工作强度

《明实录》里曾经做了这样的统计:

朱元璋曾经在连续八天里,处理各种奏折一千六百件。每一本奏折他都认真批阅,而且还总结主要内容,从一千六百件奏折里,一共提炼总结出三千二百件所言之事。明朝奏折的格式,一份奏折如果要单独成章,至少要有一千字。

也就是说,朱元璋八天里,总共看了至少一百六十万字,平均到每天少说二十万字。

而且这不是蜻蜓点水般的速度浏览,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推敲,总结思考,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工作强度,好比今天一个高考生,每天要做总篇幅多达二十万字的阅读理解题,而且必须保证,每一道题都不能出错,所有的答卷,必须百分百正确。

何况考生做错了题,最严重的后果只不过扣几分,朱元璋如果批错了奏折,后果会更严重,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一念之差,耽误的就可能是万千黎明苍生,所以百官言事中的每一句话,他都要慎之又慎的查看。

永乐皇帝朱棣的工作方式,有明确的时间表——每天早晨四更起床,吃过早餐后,要先在上朝之前,抓紧要把当天准备处理的国事,预先在脑子里过一遍。

然后开始早朝,按照《大明会典》的记录,明朝的早朝开始时间,相当于今天的凌晨五点钟,起个大早的朱棣,在早朝结束之后,就要着手处理国事,批阅各类奏章,他每天批阅奏章,往往都要到深夜,经常要到凌晨才睡。

这样算来,每天他的睡眠时间,也就只有不到六个小时。

而且朱棣规定,一旦有紧急军国大事,哪怕自己在熟睡,也要立刻把他叫醒。否则就要论罪。这样的折腾,也让朱棣深感其苦。

朱棣最后一次北征蒙古草原的时候,路上设宴款待群臣,席间颇为感慨的说:我自登上皇位以来,每天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而皇帝的辛苦,也是做了皇帝之后才深有体会啊。

即使是明朝第一工作狂朱元璋,对于这番辛苦,其实也是深有体会的。

各类史料记录比较多的朱元璋一个趣事,就是一位叫茹太苏的大臣给他上奏折,奏折写了万字,到第五千字的时候才切入正题。气的朱元璋命人把他一顿暴打。

事后朱元璋宽慰茹太苏,并向他诉苦说:你以为我愿意打你啊,你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写个上万字,我做皇帝容易吗?要整天看你这种奏折我哪受得了啊!

连朱元璋都有受不了的时候,其他的皇帝自不用说。

到了朱棣执政时期,就设立了“文渊阁”,开始协助皇帝处理国事,文渊阁里的官员,就是五品大学士,之后,这个原本以皇帝秘书身份设立的新机构,地位日益扶摇直上,成了明朝实际意义的“宰相”。

而随着明朝这一内阁制度的确立,为了强化皇权,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又逐步加强宦官的权力,也就造就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明朝“宦官专权”现象。

四、明朝铁三角

从此,文官的内阁权力,宦官的权力,以及两者之上的皇权,就成了明朝最高皇帝的铁三角。

而早期朱元璋苦心创立的专制体系,因此也有了新的效用。

在内阁制度以及宦官司礼监制度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原本分权的明朝行政体系,从此有了更好的整合,这个原先离了皇权就玩不转的体制,在司礼监加内阁的双轨制操控下,可以实现有条不紊的运转。

如此一来,明朝的皇帝就轻松下来了,要给国家大事拿出处理意见,不必再像朱元璋时代一样,天不亮就起床批奏折,只需要授意内阁草拟处理意见就好,要同意处理意见,只要司礼监盖章,即所谓的批红就好。

做皇帝的,只需要听汇报点个头,国家就能正常运转下去。

史料上总津津乐道,明朝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云云,然而不容争议的事实是,即使是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依然可以有效的掌控群臣,并且实现朝局的正常运转,其制度上的根由正在于此。

明朝这套高度专制,皇权极其强化的体制,随着之后历代帝王的修正,在表面不更改“祖制”的幌子下,只在关键部位做出精到的调整,最终改变了其原本的意义:原本是想让皇帝变得很忙,结果却让皇帝变得很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小时候用棋盘砸死吴王刘濞的太子,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汉景帝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了,最大的成就有什么文景之治,评定的七国之乱等等,其实给他搬一个和平奖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汉景帝小的时候啊也是非常的顽皮,他竟然用棋盘把吴王刘濞的太子给砸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心理,是故意的还是说是无意的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

  • 王亚樵为何不怕黄金荣和杜月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王亚樵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被誉为是暗杀大王了,但是有的网友可能不知道了,在当时的上海还有一位流氓大亨黄金荣和一位什么土皇帝杜月笙,这三个人在上海可谓是呼风唤雨了,那么作为王亚樵他为什么怕黄金荣和杜月笙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旧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杜月

  • 皇帝死后留给孙子三十万大军,为何孙子死都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传承这件事一直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古代帝王死后都会做出一系列安排,确定自己的继承人能顺利承接皇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绵延千秋万世。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最为疼爱的长孙,他父亲朱标死的早,朱元璋就立他为皇太孙,并且留了三十万大军给他,希望它能安稳的继承自己的皇位,可是直到朱允炆去世,始终没有动过这

  • 唐武宗李炎有哪些子女?唐武宗子女都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每个朝代的兴衰荣辱都与当时的统治者有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唐朝在当时也被称作是大唐盛朝,经济和政治都是非常强大的,不过,到了唐朝中期。很多的皇帝因为时局社会都非常的稳定,所以放松治理朝政的,觉得不会出现什么,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这也成为

  • 欧洲千年以上的建筑很多,为何中国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神权政治在中国盛行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寺庙和教堂的历史。中国建筑是“以人为本”,西方建筑是“以神为本”。“神”和“物&rdquo

  • 清朝和蒙古为什么联姻,而明朝为何就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为什么不与蒙古通婚?其实大明有心理优势,出身乞丐的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抹去了靖康以来200多年的耻辱,这就奠定了大明的心理优势。就连被视为最强大的蒙古骑兵也被明朝初年大明的铁骑吊打,最后蒙古的黄金家族也被追到捕鱼儿海打的全军覆没。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汉人的气势。面对蒙古人,他们不再胆怯和等待被屠杀,

  • 神话中狐狸只有九尾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看来,狐狸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如果不是用来说狐狸这种动物的话,基本上指的都不是好人,尤其是受到《封神演义》的影响,九尾狐妲己祸国殃民,还有各种传说中狐狸精害人的故事,让狐狸这种群体受到了人们的排斥。不过在传说中,很多狐狸都是以九尾狐的身份出现的,为什么都有九条尾巴?难道就没有其他数量的尾巴了

  • 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难道是一只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里面对于唐僧的来历有说明,他原本是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成了一个凡人,但即便如此,他也是与佛有很深的渊源,所以最终完成了取经大业,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不过很多人对于唐僧的前世并不理解,金蝉子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他的前世其实是一只满身金色的大知了吗?唐僧以前竟然是一只蝉?唐僧的前世金蝉子

  • 古代皇宫为什么没有双胞胎?皇室如何处理双胞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双胞胎,总是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现在来说双胞胎总会惹人羡慕,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家庭一定是很热闹的。不过双胞胎如果在古代的皇室,可就未必会有这么受欢迎了。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皇室似乎都没怎么出过双胞胎,这难道是有什么秘密吗?为什么皇家少有双胞胎,如果有妃子生下双胞胎,皇室中又会怎样去处理呢?1.双胞胎在

  • 为什么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少有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很多次的农民起义,有很多都是非常出名的,比如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等,然而通过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却并不多,或者说农民起义出身的开国皇帝也就那么几个人,更多的农民起义还是被淹没在了黄土之下,无人问津。既然如此,农民起义又是有什么样的缺点,为什么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到最后成功的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