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嘉定三屠到底有多惨烈 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揭秘嘉定三屠到底有多惨烈 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3/12/10 7:50:23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廷发布剃发令,嘉定百姓当然不从命。两千多年的思想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改变的,于是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的弘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明季南略》),然而,不久之后这项政策却发生了180度转变。

剃发令颁发到嘉定后,嘉定绅民拒不从命,喊出来“头可断,发决不可剃”的口号。嘉定城著名乡绅侯峒曾主张积极地起兵抗清,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以死明志。于是侯峒曾联合黄淳耀等人奋起反抗,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南明降将)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在黄淳耀的领导下,重新用土石加固了城墙,并且四处请求增援。八天后,援军终于赶到。但是,这支由蔡乔率领的队伍只有三百人,而且装备极差,必打不过装备精良的清军,转眼间就被李成栋的部队拦截击溃了。

侯峒曾、黄淳耀等人本来想借用城外乡兵扼阻清兵。可是,四乡乡兵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农民,根本没有作战经验,人数虽多,实际上处于一种无序无领导的状态,难以同正规清军作战。双方才一交锋,乡兵就不战自溃。甚至在作战时,因为后退、逃跑等,常常出现踩踏现象。

不过乡兵经常能消灭一些小股的清兵,李成栋的弟弟就在乡兵的一次伏击中被杀死。李成栋恼羞成怒,亲自率领全部人马进攻城北的娄塘桥,将大部分集结在这里的乡兵全都杀死。

三天后的黎明时分,在隆隆的炮声中,李成栋下令攻城。次日城破,侯峒曾眼看大势已去,奋身投入池中,但还是被清兵拖出斩首,他的儿子侯玄演、侯玄洁也不能幸免。黄淳耀躲进一座寺庙,在墙上写下一段悲壮之辞后,上吊自杀。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的进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东南西南,满清基本已控制了整个中原,安抚之策已达到目的;二是汉人官员的推波助澜,一些业已归顺的官员们虽换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动剃发,以示忠心不二,或上书建议,以媚上谋取赏识。满清感觉名正言顺地入主中国的时机已成熟,疑虑之心消除,同年六月,多尔衮颁发了“留发不留头”的严厉剃头令,称:“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向逆命之寇,必责重罪”。

剃发对当时的汉人而言,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千年以来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是一种侮辱。因此这项政策不仅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抵制,也激怒了下层民众。于是,本已逐渐平静的江南又骚动起来了。

如同当时江南很多城镇一样,南京投降后,嘉定也曾“结彩于路,出城迎之,竞用黄纸书“大清顺民”四字揭于门,旋缄邑篆并册籍上于郡”。乙酉年六月二十四日,各地相继骚乱,地方官和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嘉定总兵官吴志葵响应,逐走清政府派来的县令,占据了城市。当时,李成栋正在追剿占据崇明的明军残余势力,闻讯从吴淞回兵镇压,嘉定第一屠开始了。

七月初一,两军会战,因为吴志葵的那点正规军已经投奔崇明去了,当地的“乡军”虽集合了十几万人,但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拥挤堵塞,属乌合之众,毫无纪律,更谈不到组织和战斗力了,李成栋虽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一开战,李成栋以骑兵冲击,乡兵即四散奔走,自相践踏,被打的落花流水,大败而回。李成栋以大炮攻城,“终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

初四嘉定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放部下大肆劫掠屠戮,明人朱子素的笔记《嘉定乙酉纪事》载“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体,此屡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大屠杀持续了一日,约三万人遇害,“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嘉定乙酉纪事》,下同)。 李成栋则“拘集民船,装载金帛、子女及牛马羊等物三百余船”,满载而去了。

杀戮的恐怖并未吓倒民众,李成栋一走,四散逃亡的民众又再度聚集,一位名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率五十人进城,纠集民众,又一次占控制了嘉定。“乡兵复聚,遇剃发者辄乱杀,因沿路烧劫,烟焰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坚。” 李成栋遣部将徐元吉镇压,因嘉定居民闻风逃亡,这一次的目标主要是城郊,“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时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尤其是外冈、葛隆二镇,因为组织乡兵进行了抵抗,几乎被烧杀殆尽。此为嘉定第二屠。

抵抗的余波还在继续。八月二十六日,绿营把总吴之藩造反,此人本是吴淞守军将领冯献猷部下,随冯投降了李成栋,但这是一次无望的起义,很快就被覆平,李成栋恼怒,嘉定也再遭浩劫,连平息吴的造反外带屠戮平民,嘉定城内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这是嘉定第三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于1644年农历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三十七载,使中国人口从明天三年(1623年)的51650459人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7572人,净减三分之二。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被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公元1645年5月(南明弘光元年四月),豫亲王多铎指挥的清军主力,围困南明督师史可法所守卫的扬州城。四月十五日,清军围困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豫王多铎先后五次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二十四日,多铎命令清军不惜代价攻取扬州城的西北角。清军在进攻的鼓声和炮声中蜂拥而上,每当一名清兵倒在箭下,另一个便补了上来。

很快,尸体越堆越高,一些清兵甚至不需要梯子就能爬上城墙。清军攻城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但是随着清兵越上越多,守城的南明将士也开始慌乱起来。纷纷跳下城墙逃跑,这些人有的被摔死在城墙下,有的则在之后的巷战之中,死于乱军之中。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扬州城被清军攻陷,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军俘虏,多铎劝他归降,史可法说:“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标签: 嘉定三屠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之前的六国国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韩国:投靠秦国却惨被吞并公元前239年,韩国内部权臣乱政,皇权陨落,韩王安继位六年后,国内政局仍然无法稳定。公元前233年,强大的秦国举兵进攻韩国,毫无战意韩王安对秦国俯首称臣,韩国公子韩非作为使者(人质)出使秦国,嬴政对韩非十分欣赏,引起了秦国宰相李斯大蛮种的强烈嫉妒,韩非被李斯污蔑,于大狱中丧生

  • 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为什么不敢动手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刽子手,历史解密

    咱们大家平时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犯人们就要被行刑了,就被砍头的时候,在台上有人骑着快马大声喊到我脚下留人,那么刽子手就会停下手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历史上这一点究竟是被模仿的还是子虚乌有的还是真实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古时候主要是给犯人定了死刑,就只能在监牢里等着

  • 李淳风:李世民最信任的道士,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淳风,袁天罡,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淳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预言家或者道士,不得不提的有两位,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人精通天文、历法、数算等,合力著作的《推背图》更是至今被人称赞,其中隐晦的谶语屡次应验,构建了一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政治观,是我国历史上最

  • 此人热衷种田,却意外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富强的国家之一,无论是经济、农业、科技还是对匈奴的战争,汉朝都做的非常出色,如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等在史书都是浓墨重彩,极尽褒扬。然而到了西汉末年,天灾不断、政治腐败,后王莽篡位立国号为“新”,西汉就此灭亡。王莽虽然是篡位夺权,但是他心中却是想解救黎民百姓,欲改革除旧,与民

  •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一直在打仗 为什么吴国却像掉线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魏国,历史解密

    魏国和蜀国交战的时候,吴国到底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时候,魏蜀吴三国之间,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势,感觉是稳定的局面。其实,蜀国和吴国都非常清楚,魏国的国力是远胜于自己的。并且一时的稳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势总归是要统一在一

  • 清朝最悲惨皇子,被软禁了十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中国有几百位皇帝,有几百位皇后,有几百位太后,但是,却有成千上万位皇子。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认为男人不能够无后,衣钵不能够没有人继承。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自己手下有一个庞大国家,他们不希望自己死后这个国家落到别人手里,所以说燥封建王朝时代,对于皇帝来说,皇子最重要。为什么呢?小编觉得,作为一个国家的帝

  • 历史上三大篡位建立的王朝,为何只有司马家最被后人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统一的朝代:西晋、隋朝、北宋。知道历史的人对于这3个朝代也是很的吧。但是这3个朝代都是通过欺负“孤儿寡母”来朵得天下的。欺负孤儿寡母夺得天下的三大王朝,为啥只有司马家最被后人鄙视?从三代王朝的建立过程来看,实际上,这三个家族犯下了如下罪行:他们利用皇帝年轻时的无知夺取政权,建立了王朝

  • 清朝辛者库奴才的生活是什么样?进了辛者库还有出头之日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辛者库的奴才什么样?进了辛者库还有出头之日吗?虽然辛者库也是一种包衣,但它不同于普通包衣,因为包衣没有犯罪,是有一定自由的奴隶。然而,辛者库的人都是犯了罪的,是被剥夺了所有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奴隶。雍正皇帝宠爱的华妃和她的哥哥年羹尧大将军,实际上在雍正登基前都是雍和宫的包衣仆从。让我们这么说吧,乞丐

  •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和褒姒、周幽王没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周,历史解密

    可能关于西周的灭亡,大家的印象都停留在“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上,大概的故事就是当年周幽王娶了一个叫做褒姒的美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个美女一直都不会笑,为此周幽王想尽办法。也不知道怎么会想到引燃烽火,博美人一笑这种事情上。事实证明,这个主意还真管用,褒姒看到被烽火引来的众人,终于开怀一笑。这种事

  • 揭秘:蔡叔度与著名的三监之乱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叔度,春秋,历史解密

    蔡叔度,姬姓,名度,是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是西周诸侯国蔡国第一任国君,在位年大约是从武王灭商后至三监之乱期间。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把自己的八个弟弟分封在各个地方。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建立蔡国,以监护商纣王太子武庚所统领的顽军遗民。在周成王时,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专擅朝政,与管叔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