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是自愿还是被迫?

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是自愿还是被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4/3/16 13:22:22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的“禅让”,即将自己的皇位让给另一个并不是自己一般意义上合理继承人的人,在这些禅让中,有自愿的,当然也就有被胁迫的。三国时期,曹丕就接受过一次禅让,是汉献帝刘协将皇位让给曹丕。但是这一次的禅让让人不好把握,到底是刘协不愿再做一个傀儡,心甘情愿让出皇位,还是受到了曹丕的逼迫,不得不这样做。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自然是被迫,这个过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回中,曹丕对于禅让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现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出戏的开头,借鉴了王莽篡汉的手法,先是凤凰麒麟黄龙这些所谓的祥瑞出现,然后编造“谶讳”之语,“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

汉字很适合编造此类的鬼话,任何一个字都能拆开来,并且依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拆法。接下来,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禅让要心甘情愿,顺理成章,正大光明,那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不负汉献帝的重托,曹丕才万分无奈地挑起了这幅重担。要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对演员的实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不过,不用担心。台前幕后的演员们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主分忧解难。

首先得有跑龙套的,干脏活累活。华歆就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模范,他是曹丕篡汉的急先锋,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他不怕当世,更不怕后世的谩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骂去吧!华歆去逼汉献帝“效舜之道”,他威胁汉献帝,不识时务恐遭不测。汉献帝拂袖而起,王朗赶紧给华歆使眼色。华歆立刻心领神会,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凶神恶煞般地说,“许与不许”你早点给个话!禅让完成后,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警告汉献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乱说乱动。

华歆并非不知道这活很脏,但他的整个行动,无耻果敢,一气呵成,说明他不是被动的,而是勇挑“脏担”。当然,如果曹丕授意华歆去威逼汉献帝,估计华歆也没别的选择。也许,华歆早已料到这一层,所以,干脆争取主动。《三国演义》写尽了禅让的虚伪,但是,只有华歆是本色演出,是真实的,因为他最无耻。这是一个真实的华歆,是这出戏中的一条指哪往哪咬的狗。

汉献帝无奈,只好“自愿”让位。曹丕听说后,以为戏到此落幕了,“大喜”,便要接受。司马懿阻止说,还不行,虽然诏书已经到了,但是您还应该“上表谦天位,以绝天下之谤。”演戏就认认真真地演,不是没有用的,为的是“绝天下之谤”,就是天下人明知禅让是巧取豪夺,然而却无法挑他的理儿。

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说自己德行不够,请汉献帝“别求大贤,以嗣天位”。汉献帝又一次“相让”,有了上一次司马懿的点拔,曹丕“欣喜”之余,心里很不踏实,对贾诩说怕被后人冠以篡窃恶名。贾诩的办法是把暗箱操作的事情,放到大庭广众下,完全透明,在文武百官面前,让汉献帝亲自捧着玉玺献给曹丕。这样就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了,大家都看到了,这江山是人家非要给,不要都不行,看谁还敢说篡窃。

至此,禅让完美谢幕了。在这个过程中,曹丕表现很幼稚,容易急躁盲动,沉不住气,幸亏由司马懿和贾诩两位政治高手操纵着。司马懿和贾诩处在幕后,干的是干净活。他俩虽然出场不多,但总在关键的时候出手,表现出扎实的“禅让学”功底,是真正的主角。如果是一个敏感的主子,这种学问会让他后背发凉冒冷汗的。贾诩和司马懿岂能不知?因此,曹丕篡汉以后,贾诩选择了退,连子女的婚姻都选普通的人家,以保全身家性命;司马懿是选择了进,众所周知,司马氏最终也演出了禅让大戏,以晋代魏。

人们看晋朝的历史,往往会很不舒服,尤其是司马氏父子,他们简直就是阴谋诡计,奸诈狠毒,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代名词。其实,种子早在曹魏时期就种下了,“黄初欲学唐事,司马将来作样看”。事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曹丕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禅让,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幅奸人知奸,贼人知贼的嘴脸。

但是,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谁说谁没素质,这也是曹丕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另外,曹丕政治上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对待司马懿与贾诩的问题上,他俩精通“禅让学”,厚黑的功夫深厚莫测,难保其中的某一个将来不会对他或者他的子孙也来一个禅让?!曹丕对此并没有提高警惕,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曹丕的错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莽和曹丕都是接受禅让的皇帝,为什么只有曹丕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末年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两位皇帝,一个是王莽,一个是曹丕,两个人都是接受了汉室皇帝的禅让成为新的皇帝,可是历来对他们二人的评价,尤其对于是否是正统,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我们抛开《三国演义》中贬低曹魏,认为刘备才是正统的看法,从史学的角度研究,为什么曹丕和王莽会有两种不同的评说呢?第一、曹魏政

  • 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的亡国之君为何都能得到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听到“亡国之君”这几个字,我们的印象中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许大多数亡国之君都是颓废不堪,或者战战兢兢,最终被战胜一方俘虏、杀掉,是一个十分悲惨的命运吧。但是在三国时期,两位亡国之君,即蜀国的刘禅和吴国的孙皓,两个人一个昏庸无能,一个残暴不堪,最终居然都能得以善终,这到

  • 七星灯不灭,诸葛亮还真的能延寿续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诸葛亮和七星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吧,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在《三国演义》里面反正是看得让人觉得趣味十足的,但是如果你又是诸葛亮的粉丝的话,你想必是把魏延给恨死了吧,还有就是也会产生一些疑问的,那就是诸葛亮的七星灯如果不灭的话,那是不是诸葛亮就不会死,诸葛亮就能延寿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

  • 历史上李渊是如何造反将杨广推向深渊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历史上的唐朝非常的强大的,我们都说盛世唐朝。其实,当时的唐朝不管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社会风气实力都很强,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还是很富裕的,不过,说到唐朝就要说到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了,当时的李渊和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其实是兄弟,为什么李渊会把杨广推向深渊的?当时的李渊又

  • 二战德国战败后为什么能快速完成经济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第一次直接大战没有伤及德国本土,所以让德国的纳粹主义得以复发。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很惨了,几个主要城市都遭遇了大轰炸,几乎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德国战败后,经济能力很快就恢复,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为了欧盟的领头羊。为什么德国战败后能如此之快的恢复过来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 历史上李渊统一中国建立唐朝是必定还是偶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说说历史上的唐朝,唐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还是有很多值得人学习和崇拜的,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发展的最好的一个朝代,当时唐朝经济发展到了鼎盛的时期,唐朝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所以,在唐朝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叫做唐诗,唐诗的出现也是促进了当时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李渊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直接把李渊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历史上的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朝其实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唐朝初期经济社会一派和谐,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在这种情况下,唐朝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题材唐诗,唐诗是一种可吟可诵的文学。以至于现在人们也是一直在学习唐诗和唐朝文化。唐朝也是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唐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

  • 刘邦死了之后汉朝丞相陈平为什么没有被吕后干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邦死了之后的故事很多网友都说了,当时的社会朝代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吕后也是打开杀戒啊,但是有一个人他没有杀,那就是汉朝丞相陈平竟然没有被杀掉,有的人就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陈平之所以没被吕后干掉,是因为陈平见风使舵,顺服和迎合吕后称帝之意(虽然她没有称

  • 越国不止有卧薪尝胆,它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越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无外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一个人物和这一事件吧。的确,这件事情因为出境频率太高,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所了解,可是毕竟偌大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就用这么一件事情就给带过?所以,今天小编要带来的,绝不只有消灭吴国这一件事情,越国的经历,可是异常的精彩

  • 冈村宁次的4个女人,最后分别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冈村宁次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这个人真的是传奇,但是作为中国人来说的话,这个人我们是不愿意做多的介绍的,真的是坏透了,但是如果我们从其他方面去分析解读这个人话,也是有一种探寻的意味,冈村宁次有四个女人,那么这四个女人最好的结果都是什么的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今天以冈村宁次最亲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