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可能被你忽视的“文武双全”的人

盘点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可能被你忽视的“文武双全”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4/3/16 13:35:02

说到文物双全这个事情其实也还是很有点说法的,为什么这么说,毕竟把两个时期都做到极致的人那其实还是很少很少的,我们都熟悉其实文武双全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其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面也有超多的文武双全的人却被我们遗忘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话题一起来揭秘看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被我们遗忘的文物双全的人了!

前言:

我们形容一个人,如果说他“文武双全”,基本上就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按“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文武双全”指的是“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不过,这相对来说是一个狭义的“文武双全”概念。

一般来说,广义上的“文武双全”的“武”已经不单指武艺,而是扩展到了一个人的军事能力和谋略水平。而“文”也不仅仅只是指写文章,而扩展到了内政和治理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在这样的评判体系下,其实候选的样本就一下子多了起来。

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史上,其实还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偏科”的盛名在外,以至于让人们有时候会忽视他们其实是“文武双全”的人。

1

李白

首先,先说说一批因为“文”太盛,被人忽视“武”的人。

我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李白。

李白的诗歌,自然已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但除了诗歌,他对自己的“剑术”其实也很自负,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还“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而他的好兄弟魏颢在给他的诗集做序时还提到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更别说他脍炙人口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风诗词了(《侠客行》)。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一句:李白的剑术,一般见于他的自述,基本没有什么佐证。关于他是大唐第一剑客裴旻徒弟的说法,也无从考据。而从他写的另一篇诗作来看,他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负,还得朋友陆调前来相救,又不禁让人对他的剑术存疑。(《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不过,如果李白真的在剑术上有一些造诣的话,那他就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可能符合狭义上“文武双全”的人。

那么,有没有可考证的“文武双全”的历史人物呢?当然是有的。

辛弃疾

第一个人,叫辛弃疾。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辛弃疾其实笔杆子和枪杆子两手都会抓,两手都很硬。他21岁参加反金义军,23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义军大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带50人直扑数万人的金军大本营,冲进去绑了张安国出来交给南宋朝廷斩首示众,一时名震天下。所以只有他这种人,才写得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句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然,辛弃疾一生没受重用,也是他抱憾终生的事,所以也只能感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颜真卿

第二个人,叫颜真卿。

学过书法的,很少有人没学过“颜体”的。但世人皆知颜真卿书法,却很容易忽视颜真卿的“武功”。

唐朝“安史之乱”,在唐玄宗和一群人都六神无主的时候,第一批举起“勤王”大旗的人里就有颜真卿。而且颜真卿还不是说着玩的,汇聚十七郡兵马,集二十万大军,成为“盟主”,率军与剽悍的安禄山叛军死战,一度斩敌万余人,使得安禄山“闪电战”的计划完全破产。

在整个过程中,颜真卿表现出的领导能力,气魄,勇气,都可圈可点。从这一点上说,他比辛弃疾幸运,因为军事能力得到了一个发挥的舞台。当然,他的人生结局比辛弃疾要悲惨,但也壮烈——淮西节度使李希列叛变,颜真卿前往规劝被扣,历经各种恐吓和威逼后坚不投降,最终在77岁的年纪被活活缢死。

王阳明

第三个人,叫王阳明。

王阳明的“心学”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整个东南亚都很有影响。但王阳明当年的“武功”如果拿出来,也是赫赫有名的。

王阳明从小就喜欢骑马和射箭,读书之余最大的乐趣是研究兵法。1517年,官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率部征伐困扰江西几十年的匪患,一年之内连破土匪一百二十多个大寨,斩杀和俘获盗匪一万五千多人,名震天下。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反叛,朝野震惊。率兵平叛的王阳明“调虎离山”,诱使朱宸濠出击南京,然后率兵直取叛军老巢南昌,最后双方在鄱阳湖决战三天,宁王兵败被俘。王阳明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且整个过程可圈可点。

2

说完因“文”耽误“武”的人,我们再来看看因“武”而被忽视“文”的人。

岳飞

第一个想到的人,叫岳飞。

岳飞精忠报国,率“岳家军”抗金的事迹妇孺皆知,以至于他的文采往往被忽略。

尽管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怒发冲冠》)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以余嘉锡、夏承焘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在明弘治之前从不见此词记载,疑是伪作),但他写过的其他作品,还是得到公认的。包括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中“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种词句,绝非一般武将能够写出,岳飞的文学修养还是有目共睹的。

诸葛亮

第二个想到的人,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军事能力,已经“近乎妖”了。而他的文采,大家读书时都背过他的《出师表》——一片赤诚之心,但要说文采特别出众,倒不见得。其实从《三国志》等正史来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远没有演义里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倒是他的政治手腕和内政治理能力值得称道。

诸葛亮其实未必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倒是一个典型的“内政大臣”。刘备集团盘踞蜀汉,是当时三国中各种条件最差的。但诸葛亮在政治上遵守礼制,约束官员,安抚百姓,使得蜀汉从官员到百姓都对他服服帖帖。在经济上,他充分利用汉中的条件,因地制宜,军屯耕战,经济水平提升很快。

一个最简单的证据是:以刘备集团的实力能够“六出祁山”伐魏,没有诸葛亮主政时期打下的扎实经济底子,是不可能的事。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追击的魏军在蜀营中还“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可见一斑。

曾国藩

第三个想到的,是曾国藩。

研究曾国藩这些年来成为了一门“显学”。曾国藩一大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麾下人才辈出的“湘军”。凭借这支湘军,曾国藩一路沿江而下,大小血战数十场,最终直取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无湘不成军”由此流传,曾本人甚至被称为“军事天才”。

曾国藩以进士出身,翰林身份,编练湘军,确实不易。但总的来说,他的军事能力未必有那么神奇(被太平军打得有三次差点自杀),甚至未必如他的弟弟曾国荃。他一生打仗的最大诀窍总结下来就是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当然,能做到做好也很不容易)。

曾国藩最受后人称道的,其实还是他的识人,以及他的见识。清代三大名臣有一个比较被认可的总结:李鸿章会做官,左宗棠会打仗(他倒是个“文武双全”的样本),曾国藩会识人。曾国藩推举的人里,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等等等等,很多人都成了一代名臣。而他在晚年牵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第一人。

3

那么,有没有大家公认服气,且没有被忽视的“文武双全”之人?

曹操

自然也是有的,比如曹操。

在三国里,有的人能称“军事家”,有的人能称“政治家”,有的人能称“文学家”,但能将这三个头衔合一的,可能只有曹操。

曹操的军事和政治能力,大家都熟读三国,无须赘述。而以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身份,能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这些名篇流芳百世,能做到这样的人的,真的不多。

所以,做领导的,手下能得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很是难得,而如果领导本身自己也是文武双全,那就更是难得。

道理很简单:原本需要两个人凑一起才算完美,现在一个人就行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朝的李世民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皇帝?李世民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秦王李世民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李世民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位皇帝,说到李世民就不得不提到玄武门之变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流血的战争,当时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然后逼迫着自己的父亲退位,把皇帝交给自己,于是,就这样李世民登上了宝座,上位后的李世民非常的明主,当时李世民的贡献还是很不少的,同

  • 后世对勤勉的曹丕评价为什么多是负面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丕是三国时第一位称帝的君主,同时从名义上来说也是最名正言顺的一位皇帝,他的皇位不是自己封的,而是汉献帝刘协禅让而来。成为皇帝之后,曹丕可以说是勤勉朝政,推行各种政策,虽然有一些在后来看来也有很大的弊端,但在当时也是非常好的举措。然而再看后世的评价,居然大多数都是负面评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曹丕

  • 古代人怎么取名和字?取名和字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人除了名字还会有表字,因为古带非常看重每个人的品德,所以这个表字的意思就是表德之字。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诸葛亮,字就是孔明。曹操,字孟德等。不过这个名还有字到底应该怎么取呢?又有什么讲究?其实字更多的是在家里排行的体现,这个字可以是父母取也能是本人自己取,自己取的话那这个字就会是你的代号。一般正式

  • 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李渊更喜欢谁?为什么李渊不喜欢战功显赫的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唐朝是一个很繁荣的朝代,当时的开国皇帝李世民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大臣,之前是辅佐隋朝,但是,后面便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成立了唐朝,当时的李渊的大儿子是李建成,二儿子是李世民,话说大儿子比较的温柔,二儿子是一名武将。当时的李渊不喜欢二儿子李世民反而比较喜欢大儿子李建成。这到底是

  •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不是守旧党的破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戊戌变法其实这个变法有着无限好的前途的,感觉旧的世界就此能改变了,但是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也有非常多的人表示这个失败是有原因的,也有人分析了很多原因,但是其中呼声很大的就是守旧党再搞破坏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匆匆间,戊戌变法竟然迎来了双甲子纪年。这是中国

  • 李渊为什么要造反?促使李渊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渊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的古代史上还算的上比较出色的一位人物了,当时的李渊其实是隋朝的一名大臣,但是,隋朝末年,人心涣散,战火连连,当时隋朝的隋炀帝便派出李渊前去太原地区防守。李渊在太原地区防守了十三年,最后,李渊父子集体造反,后来,李渊便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 刘备已经说了马谡不能重用,为什么诸葛孔亮不听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其实关于马谡失街亭这件事情其实还真的是看得人非常的恍惚的,感觉就是在看一个傻子在表演,而且竟然还有人配合傻子表演,这个傻子就是马谡,配合表演的人就是诸葛亮了,其实刘备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这个马谡真的不能重用的,但是为什么诸葛亮还是不听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在前面的文

  • 唐朝李治皇帝的妃子有几个唐高宗李治后宫妃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当时的李渊在隋朝末年趁着社会局势动荡造反,成功的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唐朝,建立唐朝后的李渊和儿子李世民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的登上了皇位,在位期间积极的推行自己的新政。把以前隋朝的衰败作为教训。于是,李世民使得当时的唐朝非常的繁盛。不过,李世民传位给唐朝的第三

  • 历史上真的有"剑圣"盖聂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爱好国漫爱好古文化的朋友都看过一部很优秀的国产动漫《秦时明月》,其中就有一位人气很高的被称为“剑圣”级别的人物,叫做盖聂。但是这个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物,比如秦始皇、荆轲、张良等所有人都知道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也不能说是完全虚构出来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真的存

  • 唐代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是谁的儿子?李治的父亲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古代史上的唐朝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盛的一个朝代,唐朝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不仅是怎样,当时的唐朝战争较少,而且老百姓的压力也很小,这些局面的发生也是当时的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李世民的功劳,不过,唐朝的第三位皇帝貌似就有点不同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李治,据说李治在位从来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