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萧何要自坏名声?

为什么萧何要自坏名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82 更新时间:2024/2/4 20:03:19

一个朝代或国家建立之初,也是比较凶险的时候,无论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所以有一些皇帝不仅会加强防御,同时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怀疑,尽管很多都是跟随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兄弟”。汉朝时期的刘邦就是如此,他身边的功臣们,有一些是真的谋反了,有一些却是有力无心,可一旦拥有谋反的能力,就一定会成为皇帝忌惮的人,萧何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萧何是怎样做,才打消了刘邦这样的怀疑呢?

萧公俯仰系安危,功业君王心独知。犹道邵平能缓颊,君臣从古固多疑。——张耒《萧何》

功臣和主公,是相爱相杀的两类人,互相成就,又互相提防。艰苦创业时有共同的目标和敌人,双方尚能保持均衡,主要是相爱;而成事之后,共同的敌人消失,双方的均衡随之打破,往往就得相杀。当然,主要是主公杀功臣。

如果遇上了汉光武帝、宋太祖、唐太宗这样能驭人,又能容人的君主,那真是莫大的幸运。可惜多数皇帝,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气量。要是碰上刘邦、朱元璋这样非把功臣赶尽杀绝的坑货,那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萧何,就摊上了刘邦。刘邦的重臣日子是不好过的,武将出身的英布韩信彭越都死于非命,张良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就玩起了隐身,跟刘邦同乡的周勃还莫名被投入过监狱……萧何长期身处朝堂位高权重,风险可想而知。靠着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旁人的提醒,他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保命绝招一:拥军

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在荥阳长时间对峙。此时刘邦的地盘主要是陕西和四川,四川当时还是蛮荒之地,陕西虽然是当年秦国的故地,但毕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的荼毒,残破不堪。多亏有萧何帮他管理着根据地,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饷供应。刘邦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却能一直正面死扛项羽,主要是萧何的功劳。

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的使者一批又一批地来慰问萧何。一位被称为“鲍生”的人对萧何说,现在您在后方坐着,大王在前线打仗,是谁更苦呢?吃苦的反而来慰问不吃苦的,这是怀疑您啊!

那怎么办?鲍生说,我给您想个法子,把您家族能当兵的男人全都送去汉王军中,汉王就相信你了(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是把亲人都变相送去做人质。做人质也就罢了,只要自己不是真要谋反就不会有危险。不过也得看送到谁的军中,还得看对手是谁。

送到刘邦军中,对手项羽。这就麻烦了,刘邦不止一次被项羽团团包围,也不止一次扔下队伍自己一个人溜了。去给刘邦拥军,是要冒极大风险的。然而萧何别无选择,咬咬牙,只好听从鲍生的计策。汉王刘邦什么反应?“大悦”。

保命绝招二:捐钱

国家富足的时候,要钱可以自保,国家困难的话,就得捐钱。

当上皇帝的刘邦对萧何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将萧何列为第一功臣,不但萧何拿到了爵位和封地,他的父子兄弟十多人也都拿到了可观的封地,而且特批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就是能带着剑面见皇帝,而且上朝可以昂首挺胸,大摇大摆,而不是像其他大臣只能低着头,小步快走着进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萧何很快又有了被猜疑的机会。一个叫陈豨的地方大员造反了。已经是皇帝的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定,跟往常一样,留下萧何把守根据地关中地区。

被贬为淮阴侯而心怀不满的韩信涉嫌谋反,其实他到底反没反这事已经说不清了,萧何和吕后联手将韩信骗进宫中杀死。刘邦在前线听说后,下令将萧何从丞相提升为相国——丞相有左右两个,相国可只有一个,又增加了五千户的封地,并给他配备了一支500人的卫队。

皇恩浩荡,大家都来向萧何道喜,只有一个叫召平的人过来表示哀悼。他说,你的祸患要开始了(祸自此始矣)。皇上在外头打仗,您在这看守后方,又没什么危险,皇上却给你配备卫队,这是怀疑你啊!劝您这些封赏都别要,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资助军队,皇上一定会开心的。萧何照做了,刘邦什么反应?“大喜”。损失了家产,却保住了性命和皇帝的信任,太划算了。只要性命和信任在,钱总是还能赚来的。

保命绝招三:自污

第二年,昔日的项羽手下第一猛将,后来投降刘邦而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谋反了。刘邦又一次御驾亲征,萧何也又一次镇守长安,一如往常。不久,刘邦的使者又一批批地来到长安,致以领袖的亲切问候并关心总理同志的日常工作。萧何心想,又来了吧,就跟一年前一样,一边兢兢业业地干活,一边又将家产全数捐出。

然而有个门客告诉他,您离灭族不远了(君灭族不久矣)!为什么?您已经做了相国,还有什么能赏给你的吗?而且您这么十几年来在关中执政,百姓都归附你。皇上怕的是你在关中的威望无人能比啊(畏君倾动关中)。

萧何终于看明白了。主公会不会怀疑你,除了在于你有没有谋反的意愿,还在于你有没有谋反的能力。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个有谋反意愿却没有谋反能力的人,主公完全可以不把他当回事,至少不用急着收拾他。然而一个人如果有了谋反的能力,那么他就是个不定时的炸弹。今天不反,不代表将来不反。主公活着时不反,不代表主公死后不反。既然如此,对主公来说只要一个臣子有了谋反的能力,那么不论他有没有谋反的意愿,把他干掉就是最安全的。何况天下已定,一流能臣干掉了,来个二流的治国也没什么。

所以彭越、韩信、英布,一个个猛将要么被冤杀,要么被逼反。坐等被冤杀肯定不行,那如果真的谋反呢?萧何不想也不敢。那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废掉自己谋反的能力。萧何谋反最大的资本就是百姓都爱戴他,那么就让百姓不再爱戴自己吧。

不久,告状信雪片一样飞到前线,都控告萧何及其家人欺压百姓、霸占田地、强买强卖、投机倒把,刘邦这才放心。刘邦得胜凯旋路上,老百姓拦下刘邦的车子,控诉萧何的罪行,刘邦把控告信全部不动声色地收下了。等到了宫中,面对前来迎接的萧何,刘邦笑道:“相国真是为民请命啊!”然后拿出一大叠控告信放在萧何面前,说,“相国自己向百姓谢罪吧。”然后开怀大笑。

财产捐出去,还能再赚回来,名声臭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萧何看着刘邦的笑脸,心中一定很悲苦,甚至悲愤吧。不过那些名声没臭掉的人,像韩信、彭越等,也一定悲苦和悲愤,只是跟萧何的悲苦和悲愤不一样,而且只能在地底下发泄自己的情绪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攻入咸阳的时候,为什么萧何要去保管档案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末年,最为有名的便是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的楚汉之争了,两千多年来,很多人都对那段历史有很深的兴趣,记载也好,心得也罢,也有无数文人写诗作文,描绘那段只可想象的历史。而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并不尽然是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其手下人的作用可以说也是至关重要,例如萧何,在刘邦攻入咸阳之后,他做的一件事情,

  • 鳌拜手握重兵,为何不趁康熙年幼自立门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一生战功赫赫,为满清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康熙年幼时重要的辅政大臣之一。历史上人一旦手握权力就会变得无法自拔,当年司马懿也是辅政大臣,最后取而代之,三国归晋。鳌拜也没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膨胀,手握重兵便开始操持权柄,结党营私。但是奇怪的是,手握权力的

  • 大清灭亡后满人排队剪辫子,但是汉人为什么宁死不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大清其实要说的话也还真的是可多了,很多时候我们说也说不完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今天就不妨来揭秘一番,那就是大清朝的辫子问题,大家都知道大清朝是必须留辫子的,但是大清朝灭亡之后辫子是要剪掉的,那么当然满族人都是排着队伍去剪辫子的,但是汉人却宁死不剪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

  • 隋朝时期的隋炀帝在国人眼中暴君为什么在外国却被称作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隋朝,说到隋朝其实还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当时很多唐朝的历史以及唐朝的很多传统都是在隋朝遗留下来的,隋朝当时的皇帝是隋炀帝,国人对于隋炀帝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都觉得隋炀帝是一个暴君,因为隋朝为了统治杀害了不少的人,但是,隋炀帝的功劳也还是有的,其实

  • 古代皇帝为何要太监伺候,而不用漂亮的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太监又指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从此之后一直到清朝,宦官制度一直存在于中国历史的舞台,而且宦官作为一股特殊的政治势力,在各朝各代均有着不同的影响力。都说异性相吸,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为什么不让年轻貌美的宫女伺候自己,而偏偏要选择不男不女的太监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解答吧。

  • 秦三世子婴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些文字或影视作品中,经常对秦朝时期秦三世子婴的身份有不同的演绎,同样的,在史书中,也对这个人有不一样的解释,包括在同一本《史记》中,都曾经出现过两种身份,这的确给人们研究子婴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那么,常用的说法中,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在胡亥死后,赵高会选择他当下一任的皇帝呢?公元前207年,

  • 古代人怎样才能考上状元?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可以说是牵挂了很多家庭的心,高考已经说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一年的高考都是万人过独木桥。其实,高考对于很多普通的寒门学子来说都是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时候,其实,现在的高考制度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考状元一样,中国古代的考状元其实也是万人过独木桥的状态,那么古人怎样才能考上

  • 三国大揭秘:刘备错过了哪些一流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三国中蜀国建立者,中山靖王之后,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其麾下不乏一流的文臣武将,武将中有五虎上将、魏延的英勇的战将,文臣中更是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谋士。其阵容的豪华,在三国前中期连曹操都羡慕不已,但是刘备虽然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但是还是错过了不少一流人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刘备

  • 赤壁之战中出风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但你可知道黄盖起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三国之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正是此次战役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此次作战中,诸葛亮和周瑜最为大家所熟悉,他们的一把大火,烧的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不得不落荒而逃,败走华容道。但是你可知道,此战中虽然诸葛亮和周瑜最出风头,但是还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便是东吴老将黄盖!黄盖赤

  • 历史上为什么忽略了曹操帐下堪比郭嘉的戏志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之中,属曹魏最为强盛,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正式因为如此强大的人才储备,才让曹操在三分天下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其中谋士如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和司马懿等都是当时三国一等一军师,正是这些个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的人,才为大魏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曹操手下还有这么一位谋士,堪比鬼才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