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良渚古城遗址是什么时期

良渚古城遗址是什么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78 更新时间:2024/1/16 13:00:53

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阿塞拜疆的首都举行。在这天,我国审议通过了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到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一次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申遗就获得成功,或许正说明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特殊性。考古学家苏秉琦曾称良渚是“最古老的杭州”。那么它到底有多早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良渚古城。

良渚化距今5300-4300年,比中国最早的朝代夏朝要早几百年。她的存在证明了长江下游的复杂社会比出现城市化的二里头和安阳要早了一千多年。而且,古城内莫角山土台的总土方量与古埃及的大金字塔相当,可以看出良渚文化不仅早,而且已经是可以兴建巨型工程的强大文明。国家文物局评价良渚遗址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莫角山台地。莫角山是古城的制高点,也是古国的心脏。

良渚是什么?

良渚首先是一个地名,杭州市杭区良渚街道(旧称良渚镇)。良渚文化正是因为发现于此,才按照考古学惯例以发现地命名。

1936年,生长于良渚镇的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主持发掘了家乡的古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并且在日寇侵略、杭州沦陷的动荡时局中,排除千难万险出版了6万余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的初步报告)》一书。虽然施昕更将他发现的文化遗存划为龙山文化分支,但这一发现,终于让世人有机会认识沉睡于地下数千年的良渚文化。

出土的刻符陶片。各种刻符很有可能是文字萌芽出现前的原始文字,上面描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各种动物。良渚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黑陶和红陶两种。

1959年,良渚文化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正式命名。1986年,反山大墓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种类辨识度高、纹饰持续一致的玉器,证明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文明的存在。1987年,瑶山遗址考古发掘出祭坛遗迹。随着时间推进,良渚文化一点一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良渚文化时期玉组合项饰,南京博物院馆藏。

良渚也是一座古城。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展开考古发掘。此时,良渚遗址群已发掘出一百多处遗址,规模宏大者如反山大墓、莫角山建筑基址,都足以证明良渚文化的成就之高、发展之纯熟。但是,考古队的这一次发掘才真正令人震惊。

反山陵。

此次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一条1米深的古河道,里面都是良渚时期的生活垃圾,其中就包括大量碎玉料。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琮、玉钺、玉璧等等玉器闻名,因此考古队迅速将目标锁定紧邻河道的高地,希望可以发现良渚时期的玉器作坊。

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壁。

然而,奇怪的是,这里不仅没有玉器作坊,反而出现了大量人工铺设的碎石,石块之上,又是厚度近4米的人工堆筑的黄土层。这一发现让考古队员颇为激动,也颇为费解,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巨大的人工建筑呢?

经过为期一年之久的勘探,才终于有了答案:这里是一座古城。良渚古城距今约5000年,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差无几,是良渚文化遗址群中最大的一个,也是目前发现的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古城。这座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发现它,也就找到了解决疑难的一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座庞大古城的发现,或许就此将良渚文化推进了文明的大门。

为什么良渚很重要?

古城遗址(局部)。

为什么发掘82年后,良渚古城遗址才正式动申遗程序?因为除去动荡时局的干扰,良渚文化的内在信息量实在太过庞大。

八十多年的时间对于梳理良渚文化,研究大大小小的良渚文化遗存的内在联系来说,远远不够用。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其分布范围大致在以太湖平原为核心地带的今苏南、上海、浙北地区。自发现以来,考古学家们对这一文化共同体的研究从未中断,背后需要做的系统性工作体量巨大。考古工作的推进又不断丰富信息。

因此,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正式申报2019世界文化遗产。这距离良渚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推荐进入申遗预备清单已14年之久,距离首次发掘更是过去了82年。

对良渚遗址的挖掘工作从未停止。图为2017年10月的一次挖掘工作现场。

此外,良渚古城的发现使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了更加强而有力的证据,也增强了良渚申遗的底气。

传统上认为,中国文明起始于商代(大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摇篮。然而,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力冲击了这一观点。

另外,建立这么一座城池,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据推算,如果动员10000人在农闲时间建造,要用将近30年才能完成。而且提供在工程进行期间所需的食物饮水等补给也要兴师动众。良渚古城四周还有修建于距今约5000-4850年的水利工程,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那么良渚时期必然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才能支撑如此规模的工程。

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山前长堤区共同构成的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西面和北面,是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良渚先人修筑水坝有个独特的创造:使用草裹泥筑底。

老虎岭水坝遗址。

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学说中,克拉克洪的标准定义一个可称作文明的社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五千居民以上的城市;文字;复杂的礼仪中心。根据考古发现推算,良渚古城的人口在20000到30000人,远高于标准。古城遗址内发掘出的广场遗迹,证明当时已有礼仪、祭祀仪式,而且几乎所有良渚玉器上都有神像,这些玉器也被认为与等级阶层有关。

瑶山祭坛。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特殊的日子,太阳都会在祭坛固定的方位升起和落下。祭坛有着“观象台”的功能,也是良渚先民懂得“观象纪年”的证据。

玉器上的图案——神人兽面纹(原大小:3x4厘米),是象征着良渚先民精神信仰的标志性符号。上方佩戴介字型冠冕的神人+下方椭圆形重圈大眼的神兽=太阳神。

唯一稍显薄弱的证据在文字。商代甲骨文是目前公认最早的文字。但是,甲骨文已比较成熟,如果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用夏鼐先生的比喻来说,就像“一出生就长了白胡子”。所以,甲骨文之前很有可能存在文字发展的过程。良渚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上,发现了抽象的符号,虽未完全破译,也不能证明已发展出完善的书写系统,但仍能发现其中的象形意味。甚至还有一些基本的连词造句。

这一套符号系统,有可能在良渚人的信息记录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良渚人的“文字”。你们猜猜看都是什么意思?绘图/Q年

从发现的种种实物证明来看,良渚已具备文明的形态。良渚古城的存在,说明当时也有了城内城外的分别。城中高台上发掘出的大型墓葬,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墓葬对比,也可以证明良渚人内部已存在身份高低的差别。其他各种器物、遗迹,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鲜活的良渚社会。

姜家山贵族墓葬展示厅。

良渚人的日:种田、“上班”、吃肉肉

良渚人跟现在的大部分南方人一样,以稻米为主食。除了稻谷之外,考古也发现了大规模的稻田。比如余杭茅山良渚遗址,发现了总面积5600平方米的稻田遗迹,说明稻作已是农业的重点。

5000年前的良渚稻米。摄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

可能与我们想象的不同,良渚人的餐桌实际上极为丰富。余杭卞家山良渚遗址出土了葫芦、甜瓜、桃、梅、杏、柿、南酸枣、葡萄(东亚种群的山葡萄,非西域传入的欧洲葡萄)、芡实、菱角等等植物种实遗存。证明这些植物都被纳入了良渚人的食谱。

良渚人吃米、吃水果,当然也吃肉。良渚遗址中出土过贝壳、猪骨等良渚时期的“干垃圾”。江南是水乡泽国,良渚古城周边有面积不小的人工、自然水域,依水而居的良渚人经常会捕捉鱼类果腹,也会捡拾贝类作为补充。除了采集和狩猎,良渚人也有了基本的畜牧业。最重要的家畜就是猪,是良渚人稳定的肉类来源。

大木作群组雕像。人们得以遥想良渚时期成熟精湛的木作技术与分工有序的木作场面。2018年12月出土的大型木构件,有力印证了这些模型的真实性。

良渚人也需要“上班”。良渚文化精美的玉器证明了熟练工匠的存在。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负责制作玉器。玉在良渚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学者认为,玉是贵族阶层享有的稀缺资源,良渚古城的统治者正是垄断了玉器资源,才得以号令四方,发展出规模庞大的城市。为了满足对玉器的需求,养活一大批手工业者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良渚文化时期的人形饰件、玉玦、玉琮。

相比之下,贵族阶层的生活就要舒适许多了。良渚古城内莫角山宫殿区东侧曾经发现过一个灰坑,里面足足有2.6万公斤稻谷。这说明良渚时期已存在税收或纳贡系统,使得统治者可以坐拥庞大财富。

如今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几千年前的太湖平原已经有了一个延续千年、强盛富足的国家,可是良渚文明却戛然而止,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关于良渚文明消亡的原因,也有大洪水、战争等等多种推测。《尚书·禹贡》说扬州(大致为今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厥田惟下下”,《史记》也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似乎这里一切都是蛮荒落后的状态。

工人在对遗址进行维护。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今天的太湖平原,又成为了中国最发达、最富足的地区之一。良渚也即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熟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于7月7日早上9点起正式开放网上预约,每日限额3000人,游客可通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预约1-7日内的参观游览,近距离一睹良渚文化的风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bno护照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bno护照的事情,这个事情其实也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毕竟是历史遗留的东西,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看看,看看这个bno护照是什么意思,bno护照不承认了有什么影响吧,比较重要的东西,欢迎大家揭秘看看!1、bno护照是什么意思bno护照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英国国民(海

  • 博物馆镜子为什么都是反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在餐馆历史博物馆的时候,但凡是遇到了古代镜子的展览,全都是以镜子的背面展示给人们的,那么为何只展示背面呢?很多人说那是因为这些镜子很多都是古墓里出来的,是古人的陪葬品,同时还与风水有关,所以在博物馆中展示镜面对人会有些不妥,会让参观者感到心里不舒服,而且也比较诡异瘆人。不过小编在这里要说的是,以

  • 哪些地方的福字要正着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马上就要迎来2021年春节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给家里布置一些福字和春联。不过关于贴福字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少年轻朋友都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到底哪些地方的福字是要正着贴,哪些地方的福字又要反着贴呢?那下面就和各位讲讲福字的正确贴法,也希望大家能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阖家安康。有需要的话就赶快来看

  • 崇祯上吊的大槐树为什么要用铁链子拴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3月17日,此时的北京城已是火光冲天,在第二天的夜里,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上了煤山。苦苦等待数日的吴三桂援军始终是没有来,而此时的农民军已经攻到了彰义门,对此崇祯只能哀声长叹。当夜他返回皇宫,赐死周皇后和袁贵妃等妃嫔数人。19日,李自成正式杀入北京,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 黄利辉泰国真实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7月23日,对传说中的泰国食人魔细伟的干尸进行了火化,并且举行了葬礼。得知该消息后,曾经带领当地50多位村民一起联名要求为细伟伸冤的巴蜀府thabsakee县thabsakee镇9村(细伟居住务农并作案的地方)村民普莱萨迪表示,他们没想到细伟火化的事能获得许可。虽然他与细伟不是亲戚,但他们

  • 细伟真的吃小孩吗,真的吃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7月23日的12点30分,泰国“食人魔”细伟个干尸活化仪式在暖武里府Bang PhraekTai寺庙举行。泰国惩教署署长纳拉警上将作为仪式主席,寺庙住持及镇内官员佛教事务方主席,春武里府邦广中央监狱的监狱长及众工作人员等约计50余人参与仪式。1、细伟吃人事件细伟原名

  • 慕容复怎么谁都打不过,和乔峰齐名却成为众人出气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北乔峰、南慕容”,早期和乔峰齐名的慕容复为何会沦落为众人的出气筒呢?很多观众看完《天龙八部》后都不明白,慕容复到了后期基本上是谁也打不过,还直接被段誉给逼疯,只能接受复国大计失败的现实。当然,慕容复一生也是比较的苦,出生后就背起了家族使命赋予他的压力,导致慕容复除了想办法复

  •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非常出名的事情,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三国鼎立在当时也是影响非常大,那么这个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呢?想到底有什么非常经典的事迹呢?三国的皇帝又分别是谁。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好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一、魏国魏国(213年5月 —

  • 女娲下半身为什么是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女娲真身吓死3万人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女娲根本就不存在,她的真身也都是由人类想出来的。只是很多朋友不理解,女娲下半身为什么是蛇,而上半身是人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蛇在古代的确有着比较特殊的含义,或许第一个创造女娲形象的人便是受到了蛇的影响,因此才把女娲的下半身描述成蛇。这次就来跟

  • 云南鲜花饼原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近年来鲜花饼一直广受各位食客的欢迎,其中云南鲜花饼最为出名。在云南,鲜花饼已经是最经典的点心之一,而鲜花饼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据说还曾受到过乾隆皇帝的钦点。很多小伙伴喜欢吃鲜花饼,但对其中的原料并不是很了解,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有关鲜花饼在制作方面的小知识,还有具体做法以及品牌推荐。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