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父子三人浴室住一年,武大郎竟然是有房一族?

苏轼父子三人浴室住一年,武大郎竟然是有房一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693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6:29

在宋朝,文人但凡说起住房问题,简直就是比惨大会。比如公元1057年,一位四川老伯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没房子住,父子三人竟然在太平兴国寺的浴室整整住了一年。你猜他们是谁?大宋文坛的半壁江山、著名的”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要说那时候“三苏”还没有成名,住得惨是正常的。等后来有了官职俸禄又怎么样呢?也只是在开封西郊租民宅,尤其是老大苏轼,官场沉浮几十年,没有在帝都买一间房。后来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轼很着急,找朋友借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老二苏辙,官运比哥哥强,但也是一直租房子。到七十岁才圆了买房梦,还是在离开封二百里地的许州(许昌)。

没买房的不光是三苏,还有他们的老师欧阳修,从24岁考中进士,到38岁当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始终在租房。他给朋友写信吐槽:自己一直没有买房,只能租破房子,排水一塌糊涂,下大雨就要出门看海,“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再看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同样在帝都租房子。不过只有秦观租得起市中心,张耒晁补之都租南郊房子,而黄庭坚住在城西寺庙里。北宋名臣韩琦说:“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宋朝公务员租房蜗居,已经习以为常了。

接下来,我们要说让一桩让读书人更郁闷的事情:有一个流动小贩,靠卖炊饼,有了自己的房子,能养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没错,他就是武大郎。大郎的房子啥样呢?按照《金瓶梅》的说法“县(衙)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黄金地段小二楼,秒杀欧阳修、苏轼这些文坛大腕,难道真是读书不如卖饼?

宋朝的文人为什么不买房?

我们知道,宋朝号称是最优待知识分子的朝代,为什么文人买不起房呢?

第一,宋朝穷人有机会当官,但又限制官员购房。科举考试是宋朝选拔官员的主流,贫寒子弟也能够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比如欧阳修四岁丧父,小时候家里穷得买不起纸笔,用芦苇在地上学写字。他们本来就买不起房,住公房或者租房就成为必然选择。同时,政府对官员买房也有一定限制,宋朝经常采取采取”实封投状”的方式(类似于暗标拍卖)出让国有房地产,但为防止舞弊,政府规定普通居民和不在任的官员可以投标购买宅舍,而现任官员不得购买。此外,宋代官员任期较短,一般只有两三年,官员频繁买房建房也确实不划算。

第二,宋朝有免费官舍和公家出租房,基本可以解决首都以外的住房问题。宋朝虽然不分房,但对于部分地方官提供免费的官舍,附带生活设施和家具。官舍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员只有居住权和使用权,离任后必须搬离。当然,能住进官舍的一般都是高官或实权官员。对于那些低级闲职、特别是贬官的没有免费官舍,一般是租公房。公房也分两种,一种是直管房,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负责公房出租管理及修造事宜的部门“楼店务”,相当于后来的房管局。征收的房租要送交三司(中央财政)。另一种是系统自管房,这些“自管房”由一些特殊部门如学校、寺庙、福利机构自行管理。房租不上交财政,用于本系统内支配,兴办教育、社会福利等。

第三,对于开封府的,呵呵,谁叫你到“宇宙中心”来?北宋时期,但凡在房子问题上哭穷比惨的文人,除了获罪贬官的之外,其余基本上集中在首都开封府——呵呵,谁叫你跑到宇宙中心的?开封府可是一千年前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你想,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中心,又要容纳皇宫庙宇、文武百官再加上几十万禁军、上万家商铺,又有黄河限制城市扩张,土地能不紧张吗?到了北宋末年,在开封一处房产起码花几十万贯,如果再豪华一些,没有100万贯下不来。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一个农民进城务工,一年也就10来贯。从宋朝搬砖一直搬到今天,也不够在开封买房子的首付。

武大郎为什么能有房子?选择五线城市+“典房”

既然宋朝房价那么高,武大郎为什么能有房?难道是炊饼是暴利行业,当然不是。大郎的诀窍有两点:最根本的是因为他选择了五线城市。武大郎家,按《水浒传》是阳谷县,《金瓶梅》里说是清河县,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肯定是一个五线小县城,跟宇宙中心开封府天差地别。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武大郎的房子其实不是普通买房,而是“半租半售”的“典房”。当初武大郎夫妇租房受人骚扰,住不下去,潘金莲说“不如添几两银子,典上他两间住,免受人欺侮。”武大听老婆这般说,当下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见《金瓶梅》)。可见,这里武大并不买房,而是“典房”,而典房的价格是远低于普通买房的,金瓶梅里同样提到买一处两层四间的房子,花了三十多两银子,比典房贵了一倍多。

所谓典房,是起源于宋代的一种特殊制度,它可以说是“半租半售”。比方说,我有一处房子闲置又不想卖掉,我作为出典人,把房子典给武大郎,武大郎作为典权人,给我一笔钱,这叫典价,大概相当于正常房价的一半,他得到十年的房产使用权。十年期限到了,如果我有钱了,就可以把钱退给武大郎,拿回房子。如果没钱,可以重新续约,也可以让武大郎加一笔钱卖断。古时候,很多人举家外出,住房长期闲置,又想将来落叶归根,不愿将祖产卖掉。选择出典,房主在典期内不必再为房产操心,而典权人也可以平平安安地住上若干年,不用担心房东赶人、提价,称得上古代的“租售同权”政策。

甚至在韩国,至今还有一种类似于典权的住房长租制度,叫做“传贳(shì)”。多数学者认为,正是典权制度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才产生了今天的“传贳权”。

自古以来以家为单位的定居很具有稳定性一旦迁居总是会产生很多的影响,摊上帝都这样的大城市就更惨了。

标签: 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为什么会叫匈奴呢 匈奴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战国,历史解密

    匈奴是中国古老的民族,经常和中原汉王朝打仗。那么,匈奴为什么叫做匈奴呢?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根据资料记载,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朝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不过,那时候,中原王朝还不管这个民族叫做匈奴,而是

  • 揭秘:曹操如果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果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佗,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上千年的沉淀,有的人耗尽一生也读不全。在历史上有许多奇迹发生,甚至有很多事情连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古代时期科技虽落后,但并不是说人的思维愚钝,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任何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当今的医学水平已经非常发达,相比古代医学而言肯定要先进不少。如今的医

  • 八七会议召开的的地方在哪里 该会议开了几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蒋介石,汪精卫,历史解密

    八七会议背景是在一九二七年的八月七日,因先前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危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的汉口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这便是所谓的“八七会议”简介的背景。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汉口,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明末清初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被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中国近代史上,武昌首义,体现了武汉人

  • 揭秘: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四大家族”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儒家四大家族,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其中孔子的孙子子思,与颜回、曾子、孟子并称"四配",同时被封为述圣,但孔氏后人以衍圣公世袭,因此不计在内。儒家"四大圣人"指的是至圣孔子、复圣

  • 揭秘:为什么汉朝特别盛行巫蛊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特别盛行巫蛊之术,贫民中用巫蛊之术的人多不多我们不得而知,但西汉皇室却是丛出不穷。汉武帝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蛊之术害人而被废的。汉武帝晚期,大规模的巫蛊事件更是导至太子被害,几万百姓因此被诛杀得惨剧。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皇后也是因巫蛊事件被废。巫蛊成了后宫争风吃醋的手段,甚至成了朝堂上各

  • 郑国第五任及第九任国君:郑厉公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厉公,春秋,郑国,历史解密

    郑厉公(?-前673年),姬姓,郑氏,名突,亦称公子突,郑庄公次子,郑昭公异母弟,母雍姞,春秋时期郑国第五位第五任及第九任国君,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郑庄公死后,郑昭公即位,宋庄公威逼利诱祭仲帮公子突夺位,是为郑厉公。郑厉公因祭仲专权,打算铲除他,但事败外奔。郑厉公流亡

  • "一月天子"朱常洛,真的是因为八位美女丧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常洛,明朝,朱常洛,历史解密

    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氏,原为万历皇帝朱翊钧(朱常洛的父亲)生母李太后慈宁宫的宫女。万历九年(1581年),朱翊钧皇帝在慈宁宫中私幸宫女王氏。可能是一时兴起,事后万历皇帝羞于承认此事,不给名分王氏,想不了了之。颇有点提上裤子不认人的流氓味道!要说也真是巧了,王氏竟然怀孕了。李太后得知此事,就向万历帝询

  • 古代盐价到底有多高?平民百姓很难买得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盐价,宋朝,历史解密

    平日生活里,人们做菜的时候都会用盐来做调味品。虽然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它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生活里失去了盐,那么生活将变得毫无滋味,干活也会没有力气,所以说,食盐对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现在盐的价格非常便宜,几块钱一包,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吃得起。但是在古代的时候,食盐的价格却是不低的,平常百

  •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尔晴的妹妹,15岁就嫁给大清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去年有两部以乾隆朝后宫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一部是《延禧攻略》,另一部是《如懿传》,虽然从投资和演员实力来看,《如懿传》更胜一筹,但从最终效果来看,《延禧攻略》却是更令人满意的一部,不但是《延禧攻略》的服装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它在主线方面是更加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部。尔晴是《延禧攻略》中的一个经典角色,

  • 皇极天皇在位时有哪些举措?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极天皇,日本,历史解密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皇极天皇,日本第35代天皇(在位公元643-645年),37代天皇(655-661)。她先后两次登基,两次退位。660年应朝鲜半岛的百济之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