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氏璧下落之谜真相如何?和氏璧究竟是不是传国玉玺?

和氏璧下落之谜真相如何?和氏璧究竟是不是传国玉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79 更新时间:2023/12/11 9:20:01

和氏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典故,就是说蔺相如帮助赵国夺回和氏璧,然后送回邯郸的故事。和氏璧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玉石,在古代被当做用来雕刻印章的珍贵材料。而秦朝出现的传国玉玺就被看做是和氏璧的前生。目前和氏璧真正的下落已经很难考究了,但在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传说非常多,直到明朝朱元璋还曾派兵,想从元顺帝那里拿回和氏璧,不过和氏璧真的可能这样一直流传下来么?

传国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最后去了哪里?

答: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带兵十万深入漠北,号称讨伐逃往漠北的元顺帝一行。发十万兵去追讨残兵败将是否显得太过兴师动众?答案是肯定的。

太祖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一件由元顺帝“顺”走的宝物。

但可惜的是,即便发动如此大军最终也未能拿回这件宝物,这竟成了朱元璋半生的遗憾。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宝物,能让当时已贵为天下之主的明太祖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便要从头开始说起了。

当年秦始皇初定天下后,便打造出一枚玉玺,并命李斯篆上“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传承的象征,后世称之为“传国玉玺”。

关于传国玉玺,历来都流传着众多传说,甚至对于它的出身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说法。

一些史书中记载,传国玉玺出于蓝田玉,而更多的人们则认为,它的前身就是那块传奇的荆山和氏璧。

一、和氏璧的前半生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偶然在深山中得到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卞和一眼识得此为难得一遇的宝玉,便想将它献给当时的楚厉王。

可惜厉王的玉工不识宝玉,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厉王以欺君之罪斩断了卞和的左足。可卞和一直不甘心,于是在楚武王即位后,他又再度献玉,结果又被斩断了右足。

直到楚文王时,文王闻听到卞和声泪俱下的述说,便下令将璞玉剖开,果然得到一块绝世宝玉,就此命名为“和氏璧”。

楚威王时,楚王将和氏璧大方地赏给了相国昭阳。可没过多久,昭阳府上的和氏璧竟莫名失踪了,昭阳怀疑是他的门客张仪偷走了和氏璧,于是派人将张仪拘来严刑审讯。

最后,和氏璧的下落没问出来,张仪却几乎送了半条命。也正因此,张仪一气之下离开楚国去了魏国,后来又去秦国闯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说,和氏璧的遗失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位纵横捭阖的辩士。

和氏璧再度现世,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战国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惠文王从宦官缪贤的手上得到了和氏璧。不久后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

秦昭王借口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实际上却是打着巧取豪夺的算盘。

秦王的心思当然没能瞒过赵王,赵惠文王思量再三,最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此后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二、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虽然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了赵国,但那只是暂时的。

赵国始终难抵秦国一统天下的气势,最终亡于秦国之手。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后,秦王可没忘记将和氏璧也一并收入宫中。后来,始皇便命玉工孙寿将这块和氏璧雕琢为玺,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可没承想,本欲传至千秋万代的秦朝,却只享了十五年的国祚。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开至霸上,子婴降,奉上传国玉玺。此后这玉玺便入了汉家,代代传承,直至西汉末年。

公元8年,王莽篡汉,为了使这场权力的篡夺看起来名正言顺,王莽派人去向当时代为掌管传国玉玺太后王政君索求。

太后听闻来意十分气愤,说道:“我如今已老,恨不能亲眼看到你们王氏灭族的那日!”说完就将这玉玺摔在殿前。于是玉玺就此缺了一角,后来被王莽用黄金所镶补。

王莽被杀后,玉玺落入了校尉公宾手中,公宾将其送给了绿林军将领李松。

不久后,李松又将它献给了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玉玺就落到了赤眉军手中。后来赤眉败于刘秀,便将玉玺奉送给了刘秀,于是传国玉玺辗转一轮又回到了汉家。

东汉末年,袁绍引兵入宫,汉少帝急急出宫避难,慌忙间未带上玉玺,待日后返回宫中时却发现,传国玉玺已经下落不明。

三、颠沛流离的后半生

没有人知道这其间传国玉玺又流过何人之手,经历了什么,等它再出现时却被发现在一个宫女身上。

《吴志》记载,孙坚率军攻打洛阳时,在一个死去的宫女身上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当然,孙坚没有能力保住玉玺,玉玺辗转数人之手,最后落到了曹操手上。

曹魏代汉后,传国玉玺成为曹魏的传家宝,曹丕还曾在上面又加刻了“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八个字。司马氏篡权后,玉玺便入了司马氏手中。

乱世动荡,也喻示着玉玺颠沛的命运,它在庙堂上与江湖中不断流转,但始终是每位掌权者心心念念之物。玉玺从北朝流转至南朝,又流经过宋、齐、梁、陈多位帝王之手。

公元 589 年,杨坚灭陈建立了隋朝,玉玺便就此入了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萧后与元德太子带着传国玉玺逃往漠北突厥。

唐太宗一直想寻回玉玺,却始终未得所愿,最后命人雕刻了几方名为“受命宝”、“定命宝”的玉玺,聊作安慰。

直到公元630年,萧后与太子回归中原时,才又将传国玉玺献于王室。唐朝末年,战乱四起,公元936年,后唐被契丹击败,末帝李从珂带着这方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此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四、真假玉玺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都不乏传国玉玺的传言,但都未取信于史。

有说北宋哲宗时,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并将它献给皇上,但这枚玉玺的真实性遭到了当时不少人的怀疑。此后这枚玉玺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掠去了北方,随后又隐遁于世。

元朝时,坊间传言“传国玉玺”出现在元大都的集市上,玉玺又归入了元朝。此后便有了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派兵北追誓要夺回玉玺的那一幕。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 年),一个陕西人声称得到了传国玉玺,想要将其献给孝宗皇帝,但孝宗认为此玺为伪造之物,故没有采纳。

清初,故宫交泰殿所藏数方御玺中,也有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但乾隆帝在钦定御玺时,却将它排除在外。可见,这也是一方赝品。

历史上的传国玉玺数度隐没,又数度浮现,到最后已难考其真伪。真正的传国玉玺或许已跟着李从珂一起葬身于火海,也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散失在民间。

其实,真真假假早已不那么重要,甚至传国玉玺究竟是蓝田玉还是荆山玉也无甚紧要,历代豪杰奸雄所争所夺的,从来就不是一方玉石。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后,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反抗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东巡途中突然死亡,只留下了一个让公子扶苏回来主持葬礼的旨意,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也足以看出,他最终还是要把皇位传给这个大儿子的。只是可惜被赵高篡改了旨意,所有的一切都没能按照秦始皇的意愿继续走下去,一个耗费无数心血造就的大秦帝国就这样崩塌了。但当时大将蒙恬的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他又是最忠于秦

  •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官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官人”这个称呼,可能会让你第一时间想起《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对许仙的称呼。实际上,这个称呼是宋朝时期,女子称呼自己的丈夫的,但是称呼中带着一个“官”字,难道是说只有官家人才能这样叫吗?为什么宋朝女子称呼丈夫要用到这样一个称呼,这个称呼背后有什么意

  • 吕雉去世之后,大臣为什么选择不起眼的刘恒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汉文帝刘恒,当他还是代王的时候,是非常不起眼的,而他的不起眼,正是他的母亲薄姬淡泊名利的结果,薄姬避开了吕后,主动请求到当时没人愿意来的代国,实在是为了防止吕后的政治斗争。不过吕后死后,代王刘恒仍旧是很不起眼的,但是为什么大臣们都要拥立代王为皇帝?他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难道就是对大臣们很好的事情吗?

  • 诸葛亮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北伐就能成功么?可惜蜀国这一点输曹魏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上方谷之战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对于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大概只交手过两次左右,双方互有胜负,司马懿为人谨慎,根本就不可能给诸葛亮这样的机会,演义中将诸葛亮和司马懿描写成宿敌,也完全是为了衬托诸葛亮。不过要是诸葛亮真能在上方谷

  • 孙策为什么要和曹操结交,孙策与曹操结交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孙策,在一些小说里面,一直都是有“江东小霸王”的称号的,“霸王”指的自然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而孙策有这样的称呼,可见他的勇猛也不是盖的。但是,尽管孙策这般厉害,他曾经也是有和曹操结交的。那孙策和曹操结交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他为什么要与曹操结

  • 宋朝为什么称老爷叫主君,小妾叫小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几年,以宋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并不算多,大部分还是以清朝为主。所以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播出后,似乎有些观众看起来会感觉有点怪怪的,虽然不用看男主留辫子了,但剧里的各种称呼实在有些生僻。例如称呼家里最大的老爷要叫主君,嫡母被称为主母,生了孩子的小妾要叫小娘,听上去跟其他朝代的称呼非常不同。其实这

  • 刘恒以仁孝著称,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亲舅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汉文帝刘恒,说起他来,可能很多人会想到,他对自己的母亲薄太后的孝顺,堪称楷模,他的妻子窦皇后与薄太后之间,也没有什么婆媳问题,相反很是和睦。汉文帝也可以说是以仁孝著称,这样的人,很难相信那竟然会对自己的亲舅舅薄昭下手。这个薄昭又是什么人,为什么汉文帝要杀了他?薄昭究竟做过什么事,而汉文帝杀他,又是什

  • 三家分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三家分晋历史意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是发生在春秋时期,一起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晋国在与齐国、楚国等大国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成为综合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上位后,设立了六卿,想要从异族当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此举虽然让晋国国力获得了提升,但也因为把军政大权分散给了六卿而埋下隐患。等晋国对外地位逐渐稳定后,内部矛盾终究还

  • 明朝官员为了向皇帝谏言真的可以不要命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权是越来越大,能够限制皇帝的手段越来越少,到了清朝百官已经沦为奴才,更别说冒着生命危险谏言了。像是在唐宋时期,皇帝是和文官一起治国,而且皇帝也鼓励官员多多谏言,并不会因此故意为难他们。那在明朝,当时的朝廷百官是否敢向皇帝谏言呢?虽然朱元璋性格算是比较暴躁,不过他为了治理天下还

  • 刘病已是如何除掉霍光家族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刘询,幼年时期因为遭受巫蛊之祸的牵连入狱,历经坎坷,最终成为皇帝,而扶立他成为皇帝的,就有他的岳父霍光。可以说,霍光也是帮助了刘病已许多,如果不是霍光,还真的不知道刘病已会怎么样,然而在霍光死后,刘病已却下手除掉了霍光家族,这是为何?是霍光做了什么事,还是霍家对皇帝产生了威胁,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