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其中魏惠王难辞其咎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其中魏惠王难辞其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04 更新时间:2023/12/10 6:11:29

初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正处中央战乱之地,所以魏文侯心生忧患,是魏国成为最先推出变法的国家。此后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最前称雄的国家。如此具有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败呢?这就和魏惠当时的执政离不开关系了。不过战国七雄各自都有过一番崛起,谁也不能保证可以一直长久称霸下去,那魏惠王当时做了什么,致使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魏国到了魏惠王的手上,形势并不是很好,虽说魏国的军力国力还保持在战国第一,但地缘劣势随着周边大国的崛起已经显露无遗。而且在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国爆发了一场内乱,国家差点一分为二。使魏国经济军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现在很多人认为魏惠王是个老迈昏庸的君主,刚愎自用,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实在有失公允。魏惠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在其继位之初便可窥一二。

前370年,魏武侯突然暴毙,由于未立储君,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罂和魏缓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大打出手,魏国内乱爆发。韩懿候和赵成候见魏国大乱,抓住机会以帮魏国平定内乱的理由联合出兵,赵韩联军在浊泽大败魏罂。将魏罂的主力团团围住。韩懿侯和赵成侯便商量着如何处理魏国局势。赵成侯认为,杀掉魏罂,拥立公子缓,逼迫魏国割地求和。韩懿侯认为,将魏国一分为二,最大化削弱魏国。二人意见不合,相持不下。韩懿侯干脆直接撤走军队,不管魏国的事了。赵成侯见韩国军队撤走,心里没了底气,干脆也悄悄溜了回国。

魏罂死里逃生,立即集结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国内所有反对势力,以武力统一了魏国,这就是魏惠王。魏惠王继位后,肃清朝纲,收买人心,整纪军队,魏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第二年连续两次打败赵韩军队。稳定了中原的局势,重新肃立了魏国的霸权。由此可见,这位魏惠王,确实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君主。

魏国在中原的战场尚能把控,但对于西方秦国的进攻,魏惠王就显得捉襟见肘。前366年,魏韩联军进攻秦国,被秦国军队打败。前364年,三晋联军与秦国军队战于石门,秦国兵团大败三晋,斩首六万。对秦国作战的屡屡失利,并非是魏惠王的无能,而是基于两个原因。一:魏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早在魏武侯时代,魏国就在河西之地大量修建长城和要塞,由此可以看出,从这时候开始魏国对秦国的策略就已经转攻为守了。二:前384年,秦献公继位。这一年,秦国在秦献公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改革,正是这次改革,使秦国恢复了国力,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此后,秦国在对三晋的战争中鲜有失败。

魏国虽然在河西的战场上屡屡失败,但河西之地寸土未丢。魏惠王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还维持着魏国的霸权。

有人说,魏国就应该一直贯彻魏文侯的战略方针,联合三晋,一心灭秦。不过这个方略放在魏文侯之时可行,到了魏武侯和魏惠王时代,完全行不通。三晋领土犬牙交错,利益分均难以平衡,矛盾激发是迟早的事,韩、赵也不甘心永远屈居魏国之下,势必要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向分裂以至相互攻伐。至于灭秦,就更难以实现。战国时代,除非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绝对难以灭掉一个大国。魏惠王正是看到了这点,才把精力都用在中原争霸上,甚至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这也是为形势所迫。可以说魏惠王在战略布局上,并没有犯什么大错。

至于说人才的流失,确实为魏国感到惋惜,但真正值得惋惜的不是魏国没有用这些人才,而是惋惜这些人才都跑到了其他国家对抗魏国。在那样的形势下,魏惠王即使留下了如卫鞅这样的变法家也不能改变魏国的根本,因为魏国已经进行了一次变法,而且国内没有什么激烈矛盾,留下卫鞅再次变法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所以,即使换一个比魏罂更有能力的人来做君主也难以将魏国的霸权维持下去。魏国的衰落不在魏惠王,即便魏惠王联合三晋,重用人才,但别国的崛起是他不能阻挡的。形势的发展容不得他选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被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 大意失荆州只是关羽的错么?其实刘备也要负上一定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蜀汉丢失荆州一般都被认为是关羽的错,如果关羽没有选择主动出兵攻打曹操,或许荆州就不会沦陷。不过这一切真的都要怪在关羽的头上么?其实刘备也要负上一定责任。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不过其中有一个郡是刘备向孙权借来的,事后孙权一直催促刘备将南郡还给东吴的,但刘备每次都能找出各

  • 为什么说,没有吕后就没有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吕后,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她对待戚夫人的残忍,会对吕后有一个不好的印象。但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吕后的生活经历,再看看戚夫人都做过些什么,也就不难理解吕后为什么会那样对待她。而抛开戚夫人,在看吕后政治方面的作为,可能会有人觉得,她差一点就颠覆了大汉江山,然而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吕后就没有汉朝,为什么要这样说

  • 明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甘肃设立为军事重镇?当时甘肃有哪些战略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甘肃,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兰州拉面,好像只要是开拉面馆就会把“兰州”两个字加在前面,说明这个标签还是非常成功的。甘肃位于西北,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所以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这次我们要为大家讲讲明朝时期的甘肃是什么样子的,历史上甘肃也发生过很多知

  • 为什么西汉皇帝很少有庙号,为何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庙号制度,最早起源于商朝时期,但是在此之后却一直都被废止,直到汉朝才又重新拿出来使用,现如今我们提到皇帝的时候,比如唐太宗、明成祖等,都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用法,不能随便加,但也不是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因为很多都是后世子孙追尊、改谥造成的。但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当中,却只有四个皇帝有庙

  • 玄奘取经,为什么他能听得懂外国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西游记》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这部长长的长篇小说也是根据古代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唐朝玄奘法师西去取经,但他当然没有那么多神奇的经历,也没有什么通关文牒,当时的他完全属于“偷渡”了。不过在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别说是古代了,就算是有普通话的现代,很多地方还是只说方言,而玄

  • 长平之战赵国一共有多少兵力?为什么被坑杀45万大军赵国还没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军歼灭了45万兵力,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在损失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赵国竟然还没被灭亡,当时赵国总兵力究竟有多少呢?实际上当时赵国也就剩一口气了,但秦军这个时候却选择了撤退,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赵国,这就有点奇怪了。其实秦国虽然赢了,但自身损失也非常惨重,死伤超过了30万,长平之战离秦国较

  • 如果蜀汉统一全国,那算不算是汉朝的延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代汉自立,建立起了新朝,但是没多久就被“位面之子”刘秀给推翻重建了,国号还是汉,史称东汉。但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中就有一个“汉”,史称蜀汉。只是可惜,最后赢得天下的不是他们中间的任何一家,而是晋朝司马家。那么,如果说,不考

  •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为什么不配合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北伐,看上去是一种无尽的消耗,因为蜀汉兵力确实比不过曹魏,就算有过几次胜利,最终还是没办法达成诸葛亮刘备心中的理想。但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似乎又只有坚持北伐,蜀汉才有一线生机。而东吴那边,为什么他们既然已经与蜀汉交好,成为盟友,但是当蜀汉北伐的时候他们又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去帮助蜀汉共同灭掉

  • 曹操的正室丁夫人,为什么被曹操赶回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一生,也不止有一个夫人,而他最重视的长子曹昂,就是正室丁夫人所生,但是后来曹昂战死,曹操的继承人问题一度困扰了他很久。但是比起这个问题,丁夫人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了,她又是怎么表现的呢?丁夫人其实也是一个厉害的人,虽然史书上对她没有太多记载,让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她的行为上来看,倒也是一个很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