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故事介绍

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4/1/16 13:01:07

和亲在古代往往具有政治目的,一般是指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首领达成的一种联姻,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不要轻易开战。历史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联姻故事就十分有名。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被李世民封为公主,一年后嫁入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这段联姻,也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联姻,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文成公主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政治联姻」这种外交行为一直都存在。从春秋战国开始,国与国之间就时常以王侯子女的通婚来维持长时间的友谊关系,不只在中国,欧洲的贵族之间也有同样的外交策略。除了维持和平之外,也有扩大势力、利益互通等目的。

从汉朝开始,因为外族入侵非常频繁,这样的政治联姻就更常出现,后来更倾向于军事较弱的一方为了请求外族停止侵略而委曲求全的策略,嫁出去的公主或是妃子,也只是财宝的附属品而已。

综观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联姻,记载的事件大多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好,以及后来互相获得的利益,或是因此交换来的和平时间有多久,出嫁的公主本身并没有发挥更多的历史价值,只有一些历史轶闻,或是一些戏曲传说。

然而,唐朝有一位公主,在政治联姻上不仅达成了与外族和平共处的协议,她本身也对弘扬文化、扶助国家政治有着举足轻重的功劳,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场政治联姻。

她就是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并不是唐太宗的直系子女,而是宗室远亲,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她的姓名,留下的资料不多,只知道文成公主自幼饱读诗书,个性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并且信仰佛教。

太宗李世民自即位之后,征战四方,将唐朝国土大大地扩张,不但平定了隋末以来的所有内乱,也抵御各种外族入侵,甚至攻占了不少领土,并以怀柔政策与外族做文化交流,许多边疆部族也纷纷臣服于唐朝的国威之下,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意为天下之主。

许多边疆国家的国王都想与唐朝联姻,希望能增加与唐朝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最为积极,因为他一直很喜爱唐朝文化,想跟这个强大的国家建立长久的外交关系。贞观八年时,松赞干布曾派使者带着珍宝礼物前往提出联姻的要求,却被拒绝,之后又多次请求。最后在贞观十五年,终于谈成这门婚事,太宗皇帝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这门婚事让松赞干布高兴极了,在《太平御览.唐书》中记载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并恭恭敬敬依照汉人礼节迎娶,无不学习着大唐的礼仪、服饰。

在出嫁之前,唐太宗曾问文成公主需要多少仆从、金银珠宝当作嫁妆?文成公主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她要求这次出嫁,要带着工匠、书物、药材,还有农作物的种子,以及佛教的器物、佛像和僧侣。

文成公主带去的文化与民生技术到底有多少,没有留下明确的清单。但是在《吐蕃王朝世袭明鉴》一书中,记载文成公主带去的嫁妆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余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锦缎垫被,卜筮经典、营造与工技著作数十、医疗技术人才与书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农作物。虽然记载得不是很明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文成公主带去吐蕃的嫁妆都是文化、医疗、农业、佛教相关的器物以及人才。

文成公主认为,既然自己要代表唐朝嫁到遥远的吐蕃,就应该要担负相对的责任。身为国王的妻子自然不缺金银财宝,所以与其带着奢侈的宝物作为嫁妆,不如带着文化与科技,让那边的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唐太宗也相当赞许。

文成公主嫁过去之后,让吐蕃地区(西藏)的文化与民生大大改变。首先,她不喜欢当地人赭面(在脸上涂红色颜料)的习俗,松赞干布立刻废止。之后开始兴办教育、普及大唐文化、学习织布技术、改制服饰,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礼仪文化、诗书学问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谁说的?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历史上对于“三户”的解释还是存在争议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为即使楚国只剩下最后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其实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一种反秦统治的坚定信念,范增见项梁时说,秦灭六国,楚国是最冤的一国。此后抗秦的三大主力,

  • 慈禧太后为什么宠信李莲英?因为李莲英有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非常宠信的一个太监,是慈禧时期皇宫的总管太监,地位超然。李莲英从七岁成为太监,一直到逝世,当了五十多年的太监,而又能够在清末重点人物慈禧太后身边侍奉数十年,还能一直得到慈禧的宠信,不得不说李莲英必然是一个极其懂得规矩,懂得讨慈禧欢心的人。那李莲英又是如何做到让慈禧数十年都如此宠信自己

  • 清朝两江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谁的官职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南、江西三省军政,总督署设在南京。在清朝初期,江苏和安徽合并成江南省,所以才因江南和江西,被称两江总督。那总督和巡抚究竟是怎样关系,两者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其实从头衔来看,我们很自然的便会认为总督是要大于巡抚的,总督是从一品,巡抚只是从二品。但在实际管辖

  •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说马谡不可大用?刘备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重用马谡,对于这件事,其实就已经能看得出来,诸葛亮其实是一个不太能识人的人,他看人的本事不如刘备。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结果导致北伐失败,但是在此之前,刘备临死前,曾经叮嘱过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结果诸葛亮没听,还是用了马谡,导致最终的失败。那刘备究竟为何要说这句话,难道在他死前就已经预料到,马

  • 秦孝文王苦等15年仅在位3天,秦孝文王死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国第35位国君,秦孝文王的爷爷是秦惠文王、父亲是秦昭襄王、孙子是秦始皇,个个都是战国响当当的人物。但秦孝文王的成就和名气就没办法跟他的长辈还有子孙相比了,因为他仅仅在位3天便去世,是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秦孝文王苦等15年,结果得来一个这样的结果。其实秦孝文王继位时已经52岁,这在

  • 明朝皇帝几十年都不上朝,国家为什么没有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最不缺的就是奇葩的皇帝,其中有两个可以说比所有的皇帝都要“不负责任”,那就是嘉靖和万历、嘉靖万历都是明朝不上朝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奇葩皇帝,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数十年不上朝。但是尽管如此,明朝的政局居然就没有落入到他人手里,不得不说这一点是相当厉害的。那既然如此

  • 朱灵实力如何?他为什么不讨曹操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灵这个人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非常的少见的,但是在正史《三国志》上却十分的常见,所以很多人问了,这个朱灵感觉应该还是比较有实力的,但是曹操好像非常讨厌这个人,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朱灵可以讲是比较倒霉的将领,均忠心,能力,功绩丝

  • 黄巢子侄都有谁,为何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黄巢是晚唐黄巢起义的首领,此人颇有军事指挥能力。黄巢出生于盐商家庭,善骑射,精通笔墨,鲜有诗文才情。此人为人正直,但野心勃勃。公元875年,黄巢参加了王仙芝的农民起义的队伍当中。881年,黄巢屠杀唐宗室,并且称帝建立国号为大齐!黄巢的这次起义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盛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同时也是唐朝历史上规

  •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张居正,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很少见的政务奇才。在张居正的治理下,大明王朝可以说是重新焕发,国力是蒸蒸日上,生机勃勃。但是让很多人疑惑的是,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朝廷却抄了张居正的家。那么朝廷为何要抄张居正的家呢?事实上导致抄家之灾也是历史必然现象,而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这些:1、出身

  • 霍光为什么选刘询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权臣来说,拥有一个傀儡皇帝是最好的事情,权臣和皇帝就像两只老虎,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皇帝的权力大了,那么对臣子就不会放权,而如果臣子的权力太大,对皇位就是一个威胁。汉朝时期的霍光就是一个著名的权臣的例子,他先选了刘贺,但是又把他废了,再选了刘询,自然是看中他在朝中没有根基,却没想到选了个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