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哪个地方诞生人才最多?

三国时期哪个地方诞生人才最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16 更新时间:2024/2/13 7:44:29

乱世出英雄,其实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算很长,但三国的确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像是一段浓缩成了精华的历史。不过从东汉末年开始,很多人才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就是被称为“名士之乡”的颍川,熟读三国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这个地方感到陌生。当时各方诸侯身边几乎都有一位来自于颍川的谋臣,为什么颍川产能人的几率就这么高呢?这次就来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问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省禹州市,位于中原腹地,地势西高东低,箕山和始祖山南北环抱,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独特地形。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在此建都,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出产于此,明清时期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因此,禹州有“夏都”、“钧都”和“药都”之称。

禹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率秦军灭韩,俘韩王安,因有颍水自东南横贯西北,故名颍川郡,治所为阳翟(今河南禹州),郡属县二十个。汉末三国时期,颍川郡治所未变,领县十八。颍川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人才,成为当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不折不扣的“智库”。

曹操最为倚重的“五大谋士”中,有三位来自颍川。荀彧年轻时,被认为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后,参与统一北方的顶层设计,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在吕布席卷兖州、袁曹官渡激战、南下荆州等事件中,均有出色表现,同时,大力举荐人才,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前者灵活多变,后者沉稳老练,贡献奇谋十二计,为曹操诛吕布、战袁绍、平河北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被曹操视为亲信,称其为“谋主”。建安十九年(214年),跟随曹操伐吴途中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郭嘉最了解曹操,两个关系融洽,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每次遇到军机大事,曹操都要向郭嘉问计。郭嘉善于从对手性格入手,分析形势,鞭辟入里,算无遗策。他曾准确预言孙策之死,在官渡之战时贡献了“十胜十败”之计,被人称为“鬼才”,是曹操身边第一谋士。坊间流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顺便说一句,向曹操推荐郭嘉的戏志才,也是颍川人。

在袁绍阵营中,也有三个颍川人。第一个是郭图。袁绍能成势,郭图功不可没。初平二年(191年),郭图成功忽悠韩馥让出冀州,为袁绍坐大打下了基础。第二个是辛毗。他初为袁绍谋士,后来成为袁谭的亲信,袁氏集团覆灭后,曹操征召辛毗为议郎,曹丕升任他为卫尉,死后谥肃候。第三个是淳于琼。他与袁绍、曹操一样,是东汉末年西园八校尉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偷袭乌巢,淳于琼猝不及防,被曹将乐进斩杀。

刘备身边也少不了颍川人的身影。刘备客居荆州,徐庶仰慕其为汉室宗亲,前去投靠。徐庶的最大贡献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见到曹操伪造的徐母书信后,离开了刘备。正史中,曹操奇袭荆州,徐母被曹军所掳,徐庶救母心切,方才离刘投曹。后人一直认为徐庶是汉臣,其实他在曹魏集团中,官至右中郎将、御使中丞,由此可见,他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并非“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汉末政坛实力派人物之一的韩馥,出生颍川,是官方认证的冀州牧,坐拥九郡,家底雄厚,是最早参加倒董联军的诸侯之一。被袁绍设计,让出冀州,投靠了陈留太守张邈。不久,他见袁绍派人和张邈联络,忧惧万分,在厕所里用刻书用的小刀自杀了。

三国时期,是中国书法独树一帜的时期。钟繇擅于篆、隶、真、行、草等书体,被后人尊为“楷书鼻祖”,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将钟繇的书法奉为“神品”。隐士胡昭,字孔明,擅长隶书,后人评价“钟氏小巧,胡氏豪放”,将两人并称“钟胡”。这两位兄台同样是颍川老乡。

除了书法大家,还有当世名士。司马徽出生颍川,隐居襄阳,对道学、奇门、兵法、经学颇有造诣。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的儿子死了,司马徽回答:“很好。”司马徽的妻子听闻,骂他:“人家都说你有德行,现在他的儿子死了,你怎么说好呢?”司马徽答道:“你说得也很好。”从此,便有了“好好先生”的成语。

颍川有名士,也有名臣。赵俨,字伯然,官至司空,是曹家三代老臣,深受重用。在官渡之战,袁强曹弱,很多人和袁绍暗通款曲,阳安都尉李通也想和袁绍取得联系,赵俨闻讯,立刻阻止,曹操得知后,对赵俨大为赞赏。此外,还有杜袭、石韬等人,都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

颍川的人才高地,还有家族化的特点。汉晋时期,颍川出现了陈、荀、钟、李四大家族。在三国时期,这四大家族的成员大都为曹魏集团效力。陈氏的代表人物是陈寔、陈纪、陈群、陈泰,陈氏以名士起家,家风世袭,名贯魏晋,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豪门望族。

前文提到的荀彧、荀攸,来自颍川荀氏。荀氏在汉晋时期名人辈出,有史籍记载的一百多人,很多人在朝廷出任文职高官,并且保持着与皇室的姻亲关系,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当时一流的名门望族。

钟氏以钟繇、长子钟毓、幼子钟会为代表。钟繇不但书法了得,政治才能同样出色,受到曹操的重用。陈寿评价钟毓“机捷谈笑,有父风。”官至后将军。在三国后期,钟会平定了诸葛诞叛乱,和邓艾合兵灭蜀,立下不世之功。三人均为曹魏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膺在汉末是领袖级名士,出自四大家族之一的李氏。能被他接见面试,犹如录取了世界五百强一般。就连自视甚高的孔融也亲自登门求见。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李膺受到牵连,被拷打至死,终年六十岁。

颍川智库形成的原因,与其社会背景、地理位置、文化氛围、人才选拔等方面有密切联系:从社会背景看,二次党锢之祸,士宦冲突集中爆发,士大夫受到宦官的压制。很多颍川高级知识分子回到家乡,开设私学,著书立说,此举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繁荣。此外,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颍川士族,抱团取暖,互有姻亲,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从地理位置看,颍川邻近洛阳,作为东汉国都已有近二百年历史,洛阳始终处于政治核心,颍川属于帝都的辐射卫星城。更重要的是汉献帝迁都的许昌,也在颍川郡境内。很多人慕名而来,产生了集聚效应。

从文化氛围看,先秦时期,颍川是韩国的属地,韩国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秦亡汉兴,法家思想依然对当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法家以治国济世为己任,催生了很多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随着曹魏势力的不断壮大,颍川的知识分子发挥的作用愈加强大。

从人才选拔看,曹操的用人之道,一向提倡“惟才是举”的原则。对于有才能的人,曹操不以地位高低为标准,不论身处哪个阵营,均能礼贤下士,平等对待,知人善任。他吸纳人才,为曹魏集团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同时,颍川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又有汉献帝的金字招牌。很多人本着为汉室效命的政治理想,名为汉臣,实投曹营,荀彧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国时期,颍川贡献的人才,风格不同,各有所长,曹操“近水楼台先得月”,是最大的受益者。与孙、刘两家人才凋零相比,曹操麾下的颍川谋士集团和谯沛武将集团,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是他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曹魏集团做大做强的坚实后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大禹治水是神话还是历史,大禹治水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大禹治水”,长久以来很多人一直都把这件事情当做是一个神话故事来看待的,认为大禹本身就是一个存在于神话当中的人物,大禹治水也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大禹真的是虚构的,那他建立的夏朝又该怎么解释呢?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不是真实发生过,它到底是一

  • 夏侯渊和夏侯惇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夏侯惇和夏侯渊到底谁更加厉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点点的残忍的,毕竟两个人都是夏侯家的人,而且还是同族的人了,但是做为同是武将的两个爷们,虽然不在同一时代,但是可以拿生平和历史战绩来比一比的,小编觉得还是有可比性的,那么到底怎么谁更加厉害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

  • 蜀国灭亡的时候,孟获为什么不来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孟获,很多人都知道,他与诸葛亮之间“七擒孟获”的故事,孟获当初反叛蜀国,被诸葛亮有抓有放来回多次,最终终于臣服,突出诸葛亮的同时,也让孟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出了一把风头。不过,既然已经归降蜀国,但是为什么在最终蜀国即将要灭亡,遭遇危机的时候,孟获没有带兵前来救援呢?时蜀汉危亡

  • 五代十国哪个时期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后唐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段大分裂时期,中原先后被五个政权所交替,而在中原之外又被分裂成了十个政权。最后由后周的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统一。其实发生五代这样的事,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每个政权基本上都只在10年左右,不过原本有一个政权可以完成统一的伟业,却错失了天赐良机,它就是

  • 为什么清朝很少发生内乱?这和清朝皇帝自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一共统治了将近有300年的时间,如果不是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大清国门,可能清政府会继续统治下去。因为纵观清朝历史,基本上很少出现内乱和外部的叛乱,不像明朝宦官从政的现象非常严重,也不像其他朝代的大臣看到皇位虚弱就以下犯上想要篡权,为什么清朝就能避免这些祸乱呢?这和清政府制定的制度有关,也和清朝皇帝比

  • 如果赵国用廉颇的办法和秦国耗着,会不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不仅在当时威名远播,后世也同样对他十分敬仰。廉颇很明白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局势,所以他会有一个针对秦国的战斗方案,那就是和秦国耗着,一直耗着。这个办法的确让秦国急坏了,所以才用计换掉了赵国主帅。但是,如果赵国没有换掉廉颇,赵国也一直都和秦国在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够赢得胜利呢?

  • 刘邦宠爱戚夫人,为什么死前没有保住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很宠爱戚夫人,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戚夫人在刘邦面前比吕雉更加受宠,可是在心机上却根本不是吕雉的对手。戚夫人最终被吕雉做成了骇人听闻的“人彘”,受尽折磨,死的时候也是极其惨不忍睹。不过,既然刘邦那么宠爱戚夫人,为什么在他死之前没有给戚夫人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呢?为什么还会给吕雉一

  • 官渡之战曹操如果输了还会有三国鼎立吗?袁绍能不能替代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假如曹操在官渡之战上输给了袁绍,三国鼎立的局面依然有可能出现,而且三国的实力可能还会更加接近一些。曹操的能力应该在袁绍之上,如果让袁绍统一北方后不一定会比曹操治理的更好。关键是袁绍对汉室的态度如何很重要,如果袁绍也想自立为王那刘备还是会建立蜀汉,如果袁绍不打算称帝,只是挟持汉室皇帝的话,那刘备的政权

  • 汉朝的丝绸工艺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丝绸是如何染色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丝绸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商朝时期丝绸工业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到了西汉著名的丝绸之路正式展开。丝绸工艺在当时只有国人能掌握,养蝉还好说,主要是后期的编织工作实在太复杂了,而且丝绸的手感和光泽需要有一定经验才能把控好。最早的丝绸产品只有皇帝还有王室贵族的人才能使用,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丝绸也走向了

  • 皇太极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幼子福临?顺治皇帝只是运气好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位皇子,为什么偏偏将皇位传给了第九子福临呢?福临登基时只有六岁,所以清朝能够在前期把政权稳固下来也是有一定运气成分,换做别的朝代开国皇帝的继承人竟然是一个小孩子,可能这个朝代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顺治皇帝上位以后,亲王多尔衮摄政,结果多尔衮打猎意外死亡,顺治皇帝只能亲自处理朝政,当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