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汉朝皇子为什么会随母姓?汉朝外戚制度有哪些规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1/14 23:10:57

在汉朝时期,有些皇帝的儿子在被封为太子时会被冠以母性,而不是父姓。原先还以为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以示区别,才把这些太子改成母姓,毕竟每位皇帝的儿子也都挺多。不过一般来说太子位只有一个,这总不会认错人吧,为什么太子也要随母姓呢?这就跟当时的制度还有规定离不开关系了。其实我国古代人名是个非常复杂而且讲究的东西,不像现代人的“名”可以随便取,也没什么太大的禁忌,那究竟汉朝对于取名方面的规定是怎样的呢?

翻开汉朝时的典籍,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皇子和皇女经常被冠以其母亲的姓氏。如汉景帝的儿子刘荣,在被封为太子时,就被称为栗太子(他的母亲是栗妃);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的母亲是卫子夫,刘据称为卫太子;刘据的儿子刘进母亲是史良娣,就被称为史皇孙;东汉时期汉献帝刘协从小就被其祖母董太后抚养,因此被称为董侯;汉少帝刘辩因为被抚养于史道人家(人名,不是道士),被称为史侯。这些都是男性皇室成员的命名。

女性皇室成员的命名也和男性差不多,不过,显得更加复杂一点,也变相的增加了我国姓氏来源的复杂性。比如汉景帝的姐姐刘嫖,她和汉景帝刘、梁王刘武是一奶同胞,母亲是窦太后,刘嫖就被称为窦太主;汉初功臣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尚(娶)了平阳公主,就是后来嫁给卫青的那位,先嫁平阳侯曹寿,再嫁夏侯颇,后嫁卫青,可见汉朝时根本不限制寡妇再嫁。

不过,这位平阳公主并不如很多戏说中描述的那样,是汉武帝同父同母的姐姐,而是一位不知名的孙姓嫔妃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在宫中是被称为孙公主的。而且,平阳也不是她的初封,而是阳信公主,因为初嫁的是平阳侯曹寿,所以,又被称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死后,继承她封地的子孙就改姓为孙,这就说明,卫青后代中有一支是姓孙的。从平阳公主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随母姓,她的儿子又随她姓,这说明,在汉朝时,子女随母姓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习俗在皇室都很常见,就无论普通民众了。

母系社会究竟于何时进入父系社会,确实无法以断代的方式来解释清楚。不过,即使在名义上统治者是由男性担当的王朝,也不能意味着就是父系社会。

就以商朝为例,表面上看是父系社会,历代商王皆由男性担当,可是,女性在国家整体中发挥出的作用绝不比男性少。周朝推翻商纣王时,其中有一条罪状就是纣王宠信妇人,其实,这就是欲加之罪!周朝是很清楚商朝的运转体制的,也很清楚女人的在商朝的政治地位,因此,此一条罪状根本就站不住脚。就连周朝其实也是这样,在推翻商朝之后,也是要和姜氏结为互为姻亲的血亲,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与其说是女性在先秦三代乃至于汉朝时期的妇女地位高,还不如说统治者很在意“舅氏”势力的存在。古时候,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巩固统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姻,通过与有势力的家族联姻来争取尽可能的支持,一旦有变,这些血亲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因为,如果这些皇子们一旦成为最高统治者,那么,自己的家族自然就会受到优待,这种事迹在先秦时期比比皆是。

汉朝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继承了这种习俗。被冠以外家姓氏的皇子只有在称帝后或者就藩的时候,才能把外家(舅氏)的姓氏去掉,改为刘姓,女性则终身不变。继位的皇帝为了依靠舅氏的辅佐,一般来说都要给予舅氏封侯(称为恩泽侯)或者大将军的政治待遇。不过,这种制度经过实践证明,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前进步伐了。如果皇帝在继位时年龄大好好说,如果是幼年登基,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与皇帝政权的局面,翻看一部《汉书》,这种记载随处可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朝人如何过冬?宋朝防寒神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又到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早上只想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根本不想起床啊!不过我们现代有了暖气都还这么难熬,古人又是靠什么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呢?今天就拿宋朝人为例,为大家讲讲宋朝的防寒神器。其实到了宋朝年间,过冬已经不算什么难事了,可能在早个几百年会显得比较难办,毕竟宋朝的科技发明还是非常厉害

  • 吕雉为什么要让刘盈去看成了人彘的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吕雉也正因此被后世看作是心狠手辣的代表人物,但其实如果了解吕雉本身的处境,或许也会理解她的做法。但是有一件事还是让人有些不解,戚夫人成为人彘之后,为什么吕雉还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去看?她既然知道刘盈生性仁善,让他看到这

  • 清朝六部是哪些,六部尚书有大小之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电视剧当中看到,古代的官员有分“六部”,每一部的最高领导者称为“尚书”。电视剧来源于现在的很多古籍资料,那么,在历史上,六部指的都是哪些部?这些部你都知道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在六部当中,六部尚书之间又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六部尚书是平

  • 战国七雄为什么只有韩国一直在挨揍?韩国靠什么成为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其中有六国都曾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期。唯独韩国在其他国家都奋力发展时,好像成为了这六国的出气筒,173年间一直被动挨揍,从来就没翻过身。好像谁有不如意的事就喜欢拿韩国出气,也是十分憋屈了,为何韩国就没能完成一次爆发逆袭呢?主要还是因为韩国综合国力太弱了,既然韩国

  •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有哪些缺陷?隆中对失败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刘备两分兵力同曹操争夺天下,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的。只是隆中对最后还是失败了,究竟隆中对存在哪些缺陷呢?其实隆中对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有点像是在纸上谈兵而忽略了现实问题,等到实操起来就会变的十分困难。诸葛亮想的是,等刘备占领荆州和益州,就能从这两处派兵分

  • 典韦许褚谁厉害,都是曹操的保镖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汉末三国时期的典韦与许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或许都是相似的体型,性格等,而且还拥有相似的命运,都在曹操身边当保镖。既然身为曹操的保镖,那么对曹操的忠心当然是必须的。也有人比较好奇,典韦和许褚两个人,到底谁要更厉害一些?典韦与许褚如果打一架,谁能更胜一筹?而且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有一个答案的。1.典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什么区别?各朝代都如何评价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诸葛亮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到的。但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里面的故事不能当做正史来看,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读读三国志。三国志能让你了解到最真实的诸葛亮,只是褪去光环以后,诸葛亮也同常人没了区别。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朝代,他们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总体来说还是推崇的心里占多数。那

  • 赵武灵王的谥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褒一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赵武灵王赵雍,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在赵国的历史上也是起到了很深刻的作用。我们知道,谥号是当一个人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而赵武灵王的谥号却与一般人不同,他有两个字,武和灵。武字属于褒义,但灵字却是贬义,为什么赵雍会拥有这样一个一褒一贬的谥号,后人又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谥号给赵雍呢?1.赵武

  • 如果王莽改制成功,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改制,王莽本人,似乎一切与王莽有关的,都会让很多人感到“神奇”。王莽提出过很多意识极其超前的思想,而且很多已经不仅仅是超前,还带着很多现代人的情感,要说这样的思想会平白诞生在封建社会,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这也是很多人怀疑王莽是一个“穿越者”的理由。

  • 李世民晚年为什么开始服用仙丹,李世民是吃仙丹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千古一帝”,他的皇位虽然是自己抢过来的,但是他治理国家却也是非常厉害,所以后世人们提到李世民的时候,也不会总是揪着他“篡位”一事不放。然而这位千古一帝,晚年时期却开始服用自己从前根本瞧不起的所谓的“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