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35 更新时间:2024/1/17 18:44:35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他最中意的太子人选,为了把朱标培养起来,朱元璋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是谁也没想到,朱标竟然会病死,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然而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其他儿子,而是给了皇孙朱允炆,可是后来朱棣又抢了朱允炆的皇位,要是朱元璋一开始就传位朱棣的话,是不是就会避免这一场灾难?为什么只有这样没有这样做呢?

首先,朱棣能打赢靖难战争,一方面是他的能力强。但主要原因是朱允炆自己作死。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朱允炆身为大明的皇帝,难道还打不赢一个藩王?或者说,朱棣区区一个藩王,他有胆子敢谋反?

其次,朱标病死的时候,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还都活着。不考虑朱元璋的个人喜恶,就只按照“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来说,太子死了,最应该被立为储君的也是秦王朱樉。哪里轮得到朱棣?

1.为什么要立朱允炆?

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64岁了。朱元璋为了能让朱标顺利继位,整整给他铺了25年的大路,为他扶植了一个庞大的太子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果说,因为朱标先走了,朱元璋就要彻底推翻掉先前他为朱标扶植的太子党,重新再构建一个新的太子党,这个工作量,明显不是已经64岁高龄,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的朱元璋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朱元璋只能在朱标的儿子中选择,让自己的嫡孙接朱标的盘,继承太子朱标原有的势力。这是比较稳定的方案。

不过众所周知,朱标有几个儿子,并不是只有朱允炆一个儿子。朱元璋在四个皇太孙当中选择了朱允炆,也有他的打算。

当时,真正的嫡长孙是朱允熥,他其实最符合朱元璋的储君标准。但是朱允熥的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属于常氏利益集团的骨干。朱元璋担心传位给了朱允熥,到时候主少国疑,常、蓝两个外戚集团会架空朱允熥,重蹈当年东汉的外戚干政,影响朱家的利益。于是,朱元璋就没有选择真正的嫡长孙朱允熥。

相比于朱允熥,朱允炆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生母吕氏并不是大家族出身,不太可能影响到朱家对大明的统治。于是,朱允炆就被朱元璋选中,变成了大明的继承人。

朱允炆被册立后,朱元璋非常果断的杀掉了蓝玉和常升(常遇春儿子),继而又杀掉了包括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等十五位明朝开国功臣。这些人都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太子党。但由于他们又都跟朱允熥有利益纠葛,为了给了朱允炆铺路,朱元璋只能狠心把这些人全杀了。

这些人的被杀,历史上称为“蓝玉案”。朱元璋给蓝玉一党编造了“谋反”的罪名。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蓝玉死的冤,他只是因为妨碍了朱允炆继位,才被朱元璋所杀。

因此,朱元璋立朱允炆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偏爱朱标或者偏爱朱允炆,也跟什么宗法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他立朱允炆,实际上依据当时的那个情况,为了政治权衡,作出的一个最优选择。

2.朱元璋为什么没料到朱棣会造反?

按照马后炮的说法,朱元璋确实没有料到朱棣会造反。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外藩造反,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朱棣会造反,并且还能造反成功。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藩王造反,为什么就那么难成功呢?我归纳了几点:

首先,外藩实力弱,中央实力强。外藩与中央的实力不成正比,无法与中央匹敌。这是用脚都能想得到的。

第二,藩王造反就意味着颠覆当下秩序,对立面太大;就拿后来朱棣造反来说,有几个藩王陪他一起造反?

第三,藩王的身份高贵,衣食无忧,造反的风险实在太高了。只要皇帝不往死里逼,藩王是真的不想造反。

结合以上三点,朱元璋当时没有料到朱棣会造反,这是很正常的判断。

事实上,后来朱允炆削藩,雷厉风行,接连废杀五王。把刀架到朱棣脖子上,逼得朱棣只能靠装疯卖傻,乞求朱允炆放过他时。朱棣也依然是瞻前顾后,难以下决心,不敢造反。这恰恰就证明了朱元璋的判断是没有错的,朱允炆优势之大,让朱棣这种猛人也很畏惧。

但是朱允炆是个奇葩,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三条藩王的劣势,自己的优势,全部给排除掉了。

首先,大家以为朱允炆是削藩,结果朱允炆的真正想法是废藩。他不仅要废掉藩王,而且还要把藩王赶尽杀绝。这么下狠手,藩王没有了退路,岂能不反?

第二,朱允炆一边废藩,还一边改革。他减免浙江的税收,却提高北方省份的税收。此外他还搞官制改革,裁减官员数量。这无疑是把一部分人的民心所向往朱棣那边推。当朱棣起兵造反后,跟随朱棣造反的人确实不多,但是向朱允炆效忠的人也没有多少。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坐山观虎斗,看着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两人内斗。

当朱允炆的优势不在,朱棣缩小了自己与朱允炆的实力差距后,剩下的就是朱棣与朱允炆的能力大比拼了。而朱棣是什么水平?朱允炆是什么水平?这还用问?

因此,靖难战争会爆发,靖难战争的最后结果,都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朱元璋能再重新选择一次,他必然是不会选择朱允炆这个奇葩了。

3.为什么不直接立朱棣?

朱元璋不立朱棣,除了前面提到的立朱允炆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朱标病死的时候,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还都活着,朱棣只是老四而已,在老二和老三都活着的情况下,凭什么轮到他继位?

虽然说,秦王和晋王都不如朱棣,但是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说,如果让朱棣继位,那么皇位继承还有章法吗?这是不是就等于承认皇族人人都有权当皇帝?

如果这样的话,其它藩王会怎么想?会不会也闹出明朝版的“八王之乱”?当年的八王之乱就是因为没有宗法约束,藩王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当皇帝,所以才兴兵叛乱,打得天下大乱,断送了司马氏的江山。(司马懿司马昭靠政变起家,上梁不正下梁歪,没给后代子孙做好榜样)

后来朱棣坚持立朱高炽,而不是他自己更中意的朱高煦,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废长立幼并非不可,但是废长立幼就必须承担其它藩王觊觎皇位野心的风险。

朱元璋是何许人?他岂会犯这种失误?朱棣从他出生那天开始,他就不可能被朱元璋立为继承人了。

4.总结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继位,这是朱元璋当时自我判断,最合理的选择。虽然最后朱允炆没能保住皇位,但这个锅不能让朱元璋背。毕竟朱元璋的铺路工作做的很到位,该杀的功臣他全部都杀了,该背的罪名他全部背了。对朱棣这样的藩王也是严密监控,随时都可以逮捕。

后来朱允炆继位,他至少有十次机会可以直接杀掉朱棣。但是朱允炆很奇怪,他明明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却偏要装出仁君模样。有机会不把握住,最后被朱棣反杀,也算他活该了。

至于朱棣,他起兵夺位能成功,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朱元璋也没有预想到,自己死后会破了藩王造反成功的这个记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桃园结义后刘备为什么总算计关羽?刘备不喜欢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一段佳话,而刘备作为三人当中的大哥,对自己的两个“弟弟”的态度却很不一样,总给人一种他对张飞很好,但是对关羽不怎么样的印象,而且不仅是不好,关键时刻还总是会“算计”关羽。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刘备要这样对待关羽

  • 长平之战后其他诸侯国为什么没有进攻秦国?当时楚国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国和赵国双方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最后赵国更是被坑杀全部45万兵力,秦国也损伤过半。虽然秦国获得了这场战事的胜利,但也元气大伤,为何这时候其他的诸侯国没有趁势出兵进攻秦国呢?就拿楚国来说,楚国早就想报复秦国了,但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楚国还是没

  •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都是魏国那他们怎么互相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相同国号的国家或朝代,只不过因为都城或者地域的不同,这才有了区分,比如西汉和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朝代有区分,但因为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所以也比较好区分,但是面对那些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他们的国号又是一样的,后世为了给他们区分才划分了方位,比如北魏后来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但在当时都是

  • 曹操决定是否处死吕布的时候,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最终被曹操抓到,但是在决定如何处置吕布的时候,却犯起了犹豫,其实曹操的本意还是有点想要留下他的,不然不会这样犹豫不决,但是最终是刘备的一句话让曹操下定了杀掉吕布的决心。但是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奇怪,当时明明郭嘉就站在曹操身边,为什么曹操不去问郭嘉的意见,却要向刘备询问呢?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为什么陆逊没有追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一直都被认为是三国时期非常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之一,东吴派出了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陆逊,但是在这里却一战成名,击败刘备。原本这样的局面对于陆逊、东吴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陆逊乘胜追杀刘备,甚至杀了刘备,或许蜀汉也就此灭亡了,但是为什么陆逊最终并没有这样做,他为何没有继续追杀刘备?其实,如果当时的情况

  •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为什么唐朝还是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一直都被看作是唐朝的重大转折点,经历过这一次战乱之后的唐朝,虽然还是存续了一百多年,但是这一百多年却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那种状态。按理说,既然战乱已经平定,那么就应该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是,为什么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后,却没有这种情况?安史之乱对于唐朝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竟然会这样

  • 颛顼怎么读,揭秘颛顼的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颛顼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话说很多人都想了解了解这几个人,但是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因为并不知道这个颛顼的读音到底是什么啊,那么有的网友问了,这个颛顼到底怎么读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颛顼的读音就是:&l

  • 周穆王为什么找西王母?周穆王与西王母是爱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周穆王,在西周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天子,西周时期就数周穆王的在位时间是最长的,而且还是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而他的传奇色彩主要就来源于传说中他去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了。西王母住在昆仑,穆天子去见西王母,这让后世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讨论,那么,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是什么关系,为

  • 刘备在白帝城准备半年才向诸葛亮托孤,当时刘备究竟在想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222年,刘备亲自率领陆军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上惨败陆逊之手,此后刘备退至永安,在白帝城驻扎。刘备9月来到白帝城,第二年3月向诸葛亮托孤,6月病逝,刘备人生最后的10个月就是在白帝城度过,很多人好奇,刘备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再想些什么呢?可能当时刘备十分后悔伐吴,他不听权臣劝告,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

  • 嘉靖帝不上朝却在幕后把持朝政,荒废20多年被一人骂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嘉靖帝在位一共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嘉靖帝执政的前20年当中,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使得明朝逐渐恢复了国力。但壬寅宫变的发生,让嘉靖帝在此后20多年中不在上朝,选择在幕后通过宦官把持朝政,而且让严嵩担任内阁首辅,却导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其实嘉靖帝是个聪明人,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