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决定是否处死吕布的时候,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

曹操决定是否处死吕布的时候,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74 更新时间:2024/2/7 15:25:35

吕布最终被曹操抓到,但是在决定如何处置吕布的时候,却犯起了犹豫,其实曹操的本意还是有点想要留下他的,不然不会这样犹豫不决,但是最终是刘备的一句话让曹操下定了杀掉吕布的决心。但是很多人对此感到很奇怪,当时明明郭嘉就站在曹操身边,为什么曹操不去问郭嘉的意见,却要向刘备询问呢?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曹操处死吕布时,去问了刘备,而不问郭嘉,那是因为另有玄机。但这个玄机,并非是曹操要陷害刘备,让刘备背一个不能容人的恶名;而是刘备故意让曹操处死吕布,使曹操背了一个不纳贤才之名。同时,刘备唆使曹操处死了吕布,还让曹操至少失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三位顶尖人才,等于是大大减弱了曹操的实力。这对刘备而言,是最好的结果。整个事件,刘备才是大赢家,而曹操被刘备诱导了。

三国人物中的曹操和刘备,因为评书、戏剧的缘故,通常会让大家觉得,曹操是一个奸诈、阴狠、无情的小人,是一个十足的大奸臣。而刘备宽厚、平和,对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乃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兄弟或长者,是一位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大忠臣。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就跟两人实际的历史形象相悖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其腹黑程度比曹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刘备相比曹操,已经达到了腹黑的最高境界。刘备的腹黑,如果不去仔细琢磨,根本很难看出来。刘备隐藏的太深了。

曹操相对而言,是更加的胸怀宽广而坦荡。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让人误解了千百年,但曹操的真实意思是“我对不起别人,难道就没人对不起我吗?”曹操对于是非对错,还是很清楚的。只是因为特殊时期,过于谨慎,徒增了误解与无奈,犯下了大错,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这句话,正好显示了曹操非常自责的心情,实非一个完全残酷无情之人。

曹操也是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抱负之人。他在《述志令》中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上,也只有曹操做到了。如果将献帝交到刘备手中,恐怕献帝危矣。刘备完全可以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继承大统,但凭刘备的实力,又不足以震慑诸侯,那时候,恐怕天下会更乱。

曹操还是三国时期,真正广纳贤才,不计前嫌之人。曹操在《短歌行》中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人才的渴望呀。曹操甚至对于反复无常,跟自己有“杀子亡侄损将”大仇的张绣都能收为己用,并用之不疑。正因为此,曹操手下才聚集了一大批的能臣良将。

曹操连张绣都能容忍,更不要说吕布这类勇冠天下,头脑却相对简单的猛将了。吕布因为不听陈宫之言,导致大败。而张绣却能听从贾诩的计策,多次赢了曹操。很明显,曹操控制吕布,要比控制张绣更容易。那曹操为什么不收降了吕布呢?而且得了吕布,陈宫、高顺很有可能跟着就投降了,一举多得呀,岂不美哉?

但是,刘备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因为《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录下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白门楼一役,吕布投降,被押到了曹操面前。吕布说绑的太紧了,松一松。曹操答复说,绑老虎不能不紧。吕布就向曹操说,他今天战败了,服气了,希望能够投靠曹操,带领骑兵为曹操打天下。

接下来的事情,看看《三国志》原文怎么说的:“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划重点,曹操没问刘备,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是刘备主动进言的,曹操没问刘备。

刘备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表面可以装出柔弱无助,哭起来梨花带雨的,甚至可以伸出长手臂,把刘禅放到地上,名曰掼,用以收买人心。但是关键时刻,刘备对于何去何从,盘算的非常清楚,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留情。这才使得吕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

善于识人的伯乐郭嘉,早就一眼看穿了刘备。刘备投曹之后,郭嘉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建议曹操趁早杀了刘备。

而郭嘉参与了攻打吕布的整个徐州之战,原本吕布坚守,曹军士卒疲倦,曹操都要退兵了,可是郭嘉却劝说曹操,赶快乘胜加紧攻击,必能取胜。吕布在郭嘉眼中,就是一个毫无大志,“威力不及项籍”的猛夫而已,降之可御,即使再叛也无足挂齿。如果曹操真的跟郭嘉商议过怎么处置吕布,那么郭嘉应该会建议曹操收了吕布,而曹操在吕布愿意投降时,也不会面露疑色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为什么陆逊没有追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一直都被认为是三国时期非常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之一,东吴派出了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陆逊,但是在这里却一战成名,击败刘备。原本这样的局面对于陆逊、东吴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陆逊乘胜追杀刘备,甚至杀了刘备,或许蜀汉也就此灭亡了,但是为什么陆逊最终并没有这样做,他为何没有继续追杀刘备?其实,如果当时的情况

  •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为什么唐朝还是衰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一直都被看作是唐朝的重大转折点,经历过这一次战乱之后的唐朝,虽然还是存续了一百多年,但是这一百多年却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那种状态。按理说,既然战乱已经平定,那么就应该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是,为什么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后,却没有这种情况?安史之乱对于唐朝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竟然会这样

  • 颛顼怎么读,揭秘颛顼的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颛顼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话说很多人都想了解了解这几个人,但是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因为并不知道这个颛顼的读音到底是什么啊,那么有的网友问了,这个颛顼到底怎么读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颛顼的读音就是:&l

  • 周穆王为什么找西王母?周穆王与西王母是爱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周穆王,在西周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天子,西周时期就数周穆王的在位时间是最长的,而且还是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而他的传奇色彩主要就来源于传说中他去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了。西王母住在昆仑,穆天子去见西王母,这让后世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讨论,那么,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间是什么关系,为

  • 刘备在白帝城准备半年才向诸葛亮托孤,当时刘备究竟在想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222年,刘备亲自率领陆军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上惨败陆逊之手,此后刘备退至永安,在白帝城驻扎。刘备9月来到白帝城,第二年3月向诸葛亮托孤,6月病逝,刘备人生最后的10个月就是在白帝城度过,很多人好奇,刘备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再想些什么呢?可能当时刘备十分后悔伐吴,他不听权臣劝告,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

  • 嘉靖帝不上朝却在幕后把持朝政,荒废20多年被一人骂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嘉靖帝在位一共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嘉靖帝执政的前20年当中,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使得明朝逐渐恢复了国力。但壬寅宫变的发生,让嘉靖帝在此后20多年中不在上朝,选择在幕后通过宦官把持朝政,而且让严嵩担任内阁首辅,却导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其实嘉靖帝是个聪明人,他知

  • 揭秘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含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黄武帝其实大家也应该是多多少少知道的,也经常性的听说,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真的要我们准确的说出来的话,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这个三皇五帝到底分别是谁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还有带有相关的读音,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三皇五帝分别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

  • 上古十大神剑下落,揭秘上古十大神剑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上古十大神剑下落这个还真的是我们经常性会说的一个话题了,毕竟这些神剑是真的太吸引人了太厉害了,所以让人觉得十分的着迷,但是真要去探究这上古十大神剑在哪,这个其实也是很大的工程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个上古十大神剑最后都去哪了,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上古十大神剑分别为:

  • 萧何为什么要帮吕雉杀了韩信?韩信真的要谋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死的冤不冤,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认为他冤的,就是因为他本身没有意愿要造反,却因此被害死,但是认为他不冤的,因为他脑子情商实在是太低,但凡他能够从刘邦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问题,就不至于落得后来的下场,毕竟一个皇帝谁会允许自己的臣子架子比自己还大?但是韩信偏偏就是这样。但即便是刘邦吕雉不信任

  • 清军南下时,为什么北方欢迎南方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明朝末年清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清兵南下,我们知道他们是从最北端打过来的,而当时的明朝如果划分成南北两个部分,那么他们面对清兵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北方是很轻易的就投降,甚至可以说是欢迎,但是南方面对清兵的侵略,他们的抵抗却是意外的强烈,为什么南北两方面对清兵的时候,态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