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死后人人都高兴,为什么蔡邕要叹气?

董卓死后人人都高兴,为什么蔡邕要叹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22 4:31:51

董卓的死,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他们终于摆脱了噩梦一样的日子,自然是会很高兴的出来庆祝,而面对董卓的尸体,也是将他点燃、而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董卓已经死了这件事情带来的高兴当中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为他叹了口气,这个人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声叹息,将蔡邕送上了绝路。那为什么蔡邕要为董卓叹气?蔡邕面对董卓之死又是怎么想的呢?

东汉末年大司徒王允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大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仅仅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被众人仰视的知识分子,竟也被王允毫不留情给杀掉了,实在是可悲可叹。

蔡邕是陈留圉人,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东汉末年一位能驾驭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门类的文化全才,一位在文坛上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居高临下的超级大师。

蔡邕才华横溢,为人正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曾极力反对宦官干政,得到了汉灵帝的喜爱,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朝中小人在灵帝面前谗言诬陷蔡邕,蔡邕担心小命不保,于是逃到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不想依附董卓,就推说有病婉拒,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你蔡邕就算清高,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蔡邕不得已只好从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连升三级,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一些臣子阿臾董卓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姜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征询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称为太公,现在您的威望虽高,但相比尚父,我认为还不行,”董卓听了太多话,就没再坚持,也就不了了之了。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政,天下人人群起而攻之,“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利用美女貂蝉引诱吕布斩杀董卓,震惊朝野。

王允也是一介文人,但他是用心玩政治,他的思想比较偏执,气量狭小,刚棱疾恶;初平三年,董卓被诛杀后,众大臣们在一起喝酒庆贺,蔡邕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两眼泛红,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颠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你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说罢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自知难逃此劫,乞求“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们也纷纷为他求情,都蔡邕越是想名垂青史,人气越是这样煽动朝野,就越是触痛了王允嫉妒蔡邕的那颗脆弱的小心脏,王允早已杀气腾腾,他害怕有损“圣德”是假,借机公报私仇,一扫恶气是真,文臣一旦心狠起来,往往比武将更可怕,更冷血,可怜蔡邕惨死狱中。

只可惜蔡邕名气太盛,以至于成了王允杀鸡儆猴的不二人选,要知道王允一手离间计诛杀董卓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与威望暴涨,然而董卓虽死,但董卓党羽并没有完全消除,王允需要杀掉一个人以震慑董卓的党羽,让百官对他更加臣服,而蔡邕早年间被董卓逼着入朝为官,在表面上就是董卓的人,因此杀蔡邕能够更加震慑百官,蔡邕在当时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远超王允,或许王允早就有除蔡邕之心,即便蔡邕没有那一声叹息,王允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把蔡邕除掉。

董卓最突出的就是任用贤能方面,汉末三国无人能比,董卓入京后,他的老部下都没有升官,朝廷内的重要职位都给了当时的贤良士大夫,包括袁绍这样和他有仇的人都给了个封疆大吏,对待像王允这样的人更是推心置腹。

虽然蔡邕是被董卓逼的,但是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言听计从,从个人的感情角度上讲,一声叹息是很正常的,是一种人性的表现,王允之所以要杀蔡邕,那是他心中有愧。

蔡邕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出了不该有的神态举动,董卓被诛,王允掌权,在这种极为敏感政治氛围下,蔡邕感怀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公然和王允闹情绪、唱反调。

当然王允也得到了报应,蔡邕只是个执笔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杀了也就杀了,他对董卓余党武官---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也想借机一并除掉,于是激起了西凉兵变,凉州兵踏破长安,逐吕布,杀王允,东汉灭亡,王允的迂腐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董卓对蔡邕固然有知遇之恩,但董卓拉拢作为名流的蔡邕,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就是说董卓只是在利用蔡邕而已,董卓死后蔡邕的表现就显得私而忘公迂腐至极了,不幸遇到心胸不广恨透董卓的王允,丢了性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地位高,魏忠贤为何当秉笔太监不当掌印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按照常理来看的话,这个掌印太监是要比秉笔太监地位高了很多很多的,但是魏忠贤作为当时最大的宦官,他为什么不选择当掌印太监而是做了地位更小的秉笔太监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魏忠贤是秉笔太监。当时的

  • 东吴二宫之争是如何发生的?孙权立嗣为何犹豫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东吴在三国时期是仅次于曹魏的存在,甚至一度能和曹魏平分秋色。不过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朝局不稳,最后爆发二宫之争也让东吴一度走向衰落。孙权长子孙登意外早逝,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孙和跟孙霸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一时间朝堂被分成两派,以“人和”著称的东吴也开始出现裂

  • 骊姬为什么是妖姬?历史四大妖姬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骊姬是晋献公的妃子,奚齐的生母,传闻骊姬姿色艳美,很快便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此后骊姬利用自己的美色逐步获得晋献公的信任,开始插手朝政,想要挑拨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太子之位,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为骊姬之乱。所以后人也将骊姬称为妖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骊姬,还有四大妖

  • 马超为什么不回西羌,要投靠张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马超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挺给力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一点让人十分的不理解,马超其实本就是西羌人,后来他兵败了,那么在兵败的时候他为什么不选择回撤到西羌呢?而是选择投靠张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吧!马超投靠张鲁,本就是大势所趋,各种因素

  • 杨玄感为什么要带头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杨玄感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好像还挺有意思的,话说这个人坏就坏在话说他好像带头造反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时隋朝还是梗基很稳的,就是因为这个杨玄感带头造反,最后搞得隋末天下大乱,那么这个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呢?未必她有想当帝王之心,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

  • 嘉靖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一共45年时间。当时明朝已经经历了快有200年历史,朝廷各个环节面临老化问题,内阁和宦官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可能大家对发生在嘉靖皇帝身上最熟悉的一件事,就是他曾将近20年不上朝议政,还沉迷长生之术,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最后爆发起义。难道嘉靖皇帝是一位大昏君么?实际上,嘉靖

  • 唐穆宗是不是昏君?他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可能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在众多唐朝皇帝中唐穆宗的确不怎么亮眼。唐穆宗在位一共五年,但其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基本上算是一位贪玩无道的皇帝。唐穆宗任用萧俛、段文昌等人都缺乏远见,而且能力不强,导致还没有完全平复叛乱,却提前收兵,导致河朔三镇复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唐穆宗,

  • 清朝人怎么洗辫子?清朝人多久洗一次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的缘故,汉人也被迫剪掉了自己的头发,留下和满族人一样的辫子头,而且初期的辫子和我们经常在影视剧看到的辫子完全不一样,被称为是“金钱鼠尾”,很细很细的一小缕头发,能穿过铜钱孔,留在脑袋顶上,很影响观感。但是留发不留头,为了生存,人们被迫选择了这样的发型,那清

  • 乾隆举办两次千叟宴之后,为什么后面的皇帝都不办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千叟宴”,是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热衷于举办的一种宴会。宴会上会请来很多长寿的老人们,这就叫做“千叟宴”。乾隆时期一共举办过两次千叟宴,每一次也可以说是非常宏伟壮观,而且因为都是长寿老人,所一意义也与平常的宴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为什么,在乾隆时期还举办过

  • 吕布死后赤兔马还活着,为什么关羽死了就绝食而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赤兔马”我们知道,这只是《三国演义》当中,给吕布配备的一匹好马,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说的就是吕布加赤兔马这一个组合,堪称一个经经典。但是吕布活得不长,当吕布死了之后,他的赤兔马就成了武圣关羽的坐骑,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赤兔马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但是为什么等到关羽死了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