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二宫之争是如何发生的?孙权立嗣为何犹豫不决

东吴二宫之争是如何发生的?孙权立嗣为何犹豫不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79 更新时间:2024/1/30 0:40:45

东吴在三国时期是仅次于曹魏的存在,甚至一度能和曹魏平分秋色。不过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朝局不稳,最后爆发二宫之争也让东吴一度走向衰落。孙权长子孙登意外早逝,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孙和跟孙霸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一时间朝堂被分成两派,以“人和”著称的东吴也开始出现裂痕。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改立孙亮为太子。为何孙权会在这件事山犯糊涂呢?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但后来真正成为英雄的只有三个人,一是曹操,二是刘备,三是孙权。而在这三个人中,曹操、曹孟德历来被称之为奸雄,刘备、刘玄德则被称之为枭雄,唯有孙权、孙仲谋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多首词中就表达了对英雄孙仲谋的景仰,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这样写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正是这个英雄孙仲谋,在处理国事时,高招迭出,得心应手;可在处理家事上,尤其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却昏招频频,十分纠结。正是这个一团糨糊般的纠结,最后把一个雄据东南的孙氏吴国给断送了。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五月,吴国太子孙登去世了。正始三年正月,孙权立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孙和为太子。八月,又封了另一个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新太子孙和的同母弟弟,特别受到孙权的宠爱,在待遇上与太子没有差别。正因为与太子在待遇上的无差别和孙权的宠爱,孙霸产生了与孙和争夺王位的野心,这也让朝中一些看风使舵的小人找到了投机钻营的空子。孙霸的老师尚书仆射是仪,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便向吴王孙权上奏章劝谏,奏章说:“臣私下认为,鲁王天生美德,文武兼备,当今最好的办法,是派鲁王去外地镇守,使之成为国家的屏护。用以传扬美德,广耀威仪,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良策,也是海内士人所期盼的。应该降低鲁王的待遇,以保持与太子之间的上下等级秩序,这才是阐明教化的根本。”这样的奏章,孙霸的老师是仪连续上了三、四本,但孙权根本不听。看来,英雄为了自己所偏爱的儿子,也真是糊涂了,连社稷的安危也不顾了。

孙权不但没有听从是仪的劝谏,反而让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同居一宫,并且,让两人的礼仪等级也完全相同,这是一个不好的政治信号,致使群臣人心浮动,议论纷纷。因为下面反应太大了,正始六年(245年),孙权又让两人分宫居住,各自的属僚也各随其主。于是,兄弟俩的隔阂便由此而产生。孙权一手造成的兄弟之间的间隙,让投机取巧的人找到了钻营的机会。卫将军全琮派他的儿子全寄到鲁王手下去做事;为了表示光明正大,他还将此事写信告诉了太子的老师丞相陆逊(就是火烧刘备八百里连营的那位爷),陆逊回信说:“子弟们如果有才能,就不用担心他们将来得不到重用,不要通过私人关系以求荣利;如果子弟的才能不理想,终将会为此招来灾祸。而且听说二宫势均力敌,双方必有间隙隔阂,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情。”全琮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同样犯浑,完全听不进陆逊关于不要卷入王室矛盾中的告诫,让儿子全寄依附了鲁王孙霸。全寄不但对鲁王阿谀奉承,还挑拨鲁王和太子本来就有隔阂的关系。陆逊又写信给全琮说:“你不学习金日磾(归顺汉朝的原匈奴王子,汉武帝的托孤大臣)的品德也就罢了,为何要放纵全寄依附鲁王,挑拨离间?这样下去,终将会给你全家招来大祸的。”全琮不但不听陆逊的忠告,反而由此对陆逊怀恨在心。

如此一来,太子与鲁王手下的侍从以及往来的宾客,便分成了两个派系,相互猜疑,结成仇党。此风蔓延至大臣中,全国也为此分为两大派别。孙权知道后,就借口太子和鲁王要集中精力学习,禁止宾客来往。督军使者羊道觉得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于是向孙权上疏陈述利害:“陛下颁布明诏剥夺太子与鲁王二宫的防卫士兵,禁绝宾客往来,使得各地对二宫的礼敬不再能够通报,这会让远近之人由之害怕,大小人物为之失望。现在就有人说这是因为太子和鲁王不遵守礼制造成的,就算真的如其所言,也要及时弥补,仔细斟酌处理,不能让远近之人都听信这样的谣言。臣担心,疑虑积聚起来,就会成为诽谤,诽谤一久,就会到处流传。包括西北边的魏、蜀,也会认为这是对二宫不遵礼数的惩罚。不知道陛下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权没有理会羊道的上疏。

孙权不仅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十分纠结,就是在对女儿的管教上也十分不力。孙权的长女叫孙鲁班,早年嫁给了当时的左护军全琮;小女孙小虎,嫁给了骠骑将军朱据。因孙鲁班和太子的生母王夫人不和,当孙权想立王夫人为皇后时,全公主孙鲁班就坚决阻拦。故而全公主担心太子即位后会怨恨自己,心中十分不安,便多次在孙权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孙权生病卧床,派太子到长沙桓王庙去祈祷。太子妃的叔父张休就住在桓王庙附近,便邀请太子到家中做客。全公主派人一直在窥探太子的行踪,于是就向孙权打小报告说:“太子不在庙里,而是专门到太子妃家商量计议。”孙权还真信了他这个宝贝女儿搬弄是非的话,由是发怒,孙权一怒,居然吓得王夫人忧惧而死。从此,太子所受到的宠爱也日益衰减。趁机落井下石的人接踵而至,鲁王的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共同在孙权面前诋毁太子,“三人为虎”,说的人多了,孙权就对太子产生了疑惑。陆逊上疏劝谏道:“太子是正统,应该有磐石一样稳固的地位;鲁王是藩臣,应当使宠爱和礼遇的等级有所差别。只有各得其所,才能使天下安定。”陆逊上疏三四次,言辞激烈,情感恳切;还想亲自来京,面陈区分嫡庶的意义,孙权很不高兴。太常顾谭是陆逊的外甥,也上疏说:凡有国有家的人,一定要明确嫡庶之界线,区别尊卑之礼节,使得上下有差异,等级不逾越。只有这样,才能保全骨肉的恩情,断绝非分的野心。诸侯权势太重,必有叛逆祸害;诸侯权势减弱,便能保全国祚。他还列举了汉朝的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并且说,让太子安定,就是给鲁王方便。这样的上疏,不但孙权听不进去,还引起了孙霸对顾谭的怀恨。

在芍陂之战中,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另一将领张休都立有战功;而全琮的儿子全端、全绪却出来争功,于是便向孙权谗毁顾承、张休。孙权听信谗言,把顾谭、顾承、张休流放至交州,又追赐张休自杀。太子太傅吾粲请求孙权派鲁王孙霸出京去镇守夏口(今汉口),调出鲁党杨竺等人不得留在京师。吾粲还把这些消息数次通报给陆逊。孙霸就和杨竺一起在孙权面前诬陷吾粲,孙权又发怒了,先把吾粲关进了监狱,接着就处死。然后,孙权多次派宫廷使者去责问陆逊,致使陆逊愤恨而死。

当初,会稽潘夫人得宠于孙权,生了小儿子孙亮,孙权特别喜爱这个小儿子。全公主因为与太子有隔阂,就在孙权面前每每称赞孙亮好。孙权这时候也因为鲁王孙霸结朋党陷害太子孙和,心里也开始对他产生了厌恶。便有了废孙和而立孙亮的意思,只是因为废立之事很纠结,方才犹豫了数年。孙权在儿子之间这样纠结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秋,孙权不听诸大臣的劝谏,囚禁了太子孙和,后又废太子为庶民,并迁徙到故鄣。鲁王孙霸因结党陷害其兄被赐死。杀杨竺,抛尸于江,又诛杀全寄、吴安、孙奇等,都是因为依附孙霸,诬陷孙和的原故。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孙权病故,孙亮继位。由于孙权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种种纠结,使得原本雄据东南的孙氏政权,在孙权死亡前后的孙氏子弟们的相互残杀中走向了灭亡。

三国英雄孙权因为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纠结而产生的悲剧后果,正好给现代社会溺爱孩子的现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骊姬为什么是妖姬?历史四大妖姬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骊姬是晋献公的妃子,奚齐的生母,传闻骊姬姿色艳美,很快便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此后骊姬利用自己的美色逐步获得晋献公的信任,开始插手朝政,想要挑拨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太子之位,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为骊姬之乱。所以后人也将骊姬称为妖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骊姬,还有四大妖

  • 马超为什么不回西羌,要投靠张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马超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挺给力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一点让人十分的不理解,马超其实本就是西羌人,后来他兵败了,那么在兵败的时候他为什么不选择回撤到西羌呢?而是选择投靠张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吧!马超投靠张鲁,本就是大势所趋,各种因素

  • 杨玄感为什么要带头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杨玄感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好像还挺有意思的,话说这个人坏就坏在话说他好像带头造反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当时隋朝还是梗基很稳的,就是因为这个杨玄感带头造反,最后搞得隋末天下大乱,那么这个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呢?未必她有想当帝王之心,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

  • 嘉靖皇帝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嘉靖皇帝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一共45年时间。当时明朝已经经历了快有200年历史,朝廷各个环节面临老化问题,内阁和宦官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可能大家对发生在嘉靖皇帝身上最熟悉的一件事,就是他曾将近20年不上朝议政,还沉迷长生之术,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最后爆发起义。难道嘉靖皇帝是一位大昏君么?实际上,嘉靖

  • 唐穆宗是不是昏君?他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穆宗李恒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可能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在众多唐朝皇帝中唐穆宗的确不怎么亮眼。唐穆宗在位一共五年,但其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基本上算是一位贪玩无道的皇帝。唐穆宗任用萧俛、段文昌等人都缺乏远见,而且能力不强,导致还没有完全平复叛乱,却提前收兵,导致河朔三镇复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唐穆宗,

  • 清朝人怎么洗辫子?清朝人多久洗一次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的缘故,汉人也被迫剪掉了自己的头发,留下和满族人一样的辫子头,而且初期的辫子和我们经常在影视剧看到的辫子完全不一样,被称为是“金钱鼠尾”,很细很细的一小缕头发,能穿过铜钱孔,留在脑袋顶上,很影响观感。但是留发不留头,为了生存,人们被迫选择了这样的发型,那清

  • 乾隆举办两次千叟宴之后,为什么后面的皇帝都不办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千叟宴”,是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热衷于举办的一种宴会。宴会上会请来很多长寿的老人们,这就叫做“千叟宴”。乾隆时期一共举办过两次千叟宴,每一次也可以说是非常宏伟壮观,而且因为都是长寿老人,所一意义也与平常的宴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为什么,在乾隆时期还举办过

  • 吕布死后赤兔马还活着,为什么关羽死了就绝食而亡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赤兔马”我们知道,这只是《三国演义》当中,给吕布配备的一匹好马,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说的就是吕布加赤兔马这一个组合,堪称一个经经典。但是吕布活得不长,当吕布死了之后,他的赤兔马就成了武圣关羽的坐骑,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赤兔马精神状态都还不错。但是为什么等到关羽死了的时

  • 李世民为什么要逼李渊退位?退位之后李渊怎么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发展路线,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掉,面对这样的场景,李渊也不得不把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因为他已经算是别无选择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其实只需要安安静静等待李渊去世,就可以登上皇位了,他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可以说是安全的,为什么他还是要逼迫李渊退位,把皇位传给他呢?退位之后的

  • 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里,究竟埋着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三国时期的“七十二疑冢”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能有这样的情况的古代人不多,帝王级别的也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了,既然是疑冢那小编就想问了,那么这些疑冢里面又埋葬的是什么人呢?总不能里面是空的吧,所以这个还是很有说法的问题,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