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害死韩信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他才是最想让韩信死的人

害死韩信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他才是最想让韩信死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4/2/7 15:48:17

韩信作为初汉三杰之一,是三杰当中第一个死的。韩信是刘邦手中最锋利的矛,但刘邦却没有自信能控制好他,所以授权萧何还有吕后除掉韩信。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是看到了韩信的实力,相信能为刘邦做出大的功绩。可以说韩信一生的起落都和萧何有关,不过最想让韩信死的人真是刘邦么?可能在这中间,有比刘邦还想让韩信死的人。当时韩信的处境已经没那么乐观,就算交出兵权也随时存在危险。

韩信是秦汉之交著名的军事家,起初在项羽手下做事,然而却得不到重用,辗转加入到刘邦队伍中,成为骁勇善战的大将,韩信追随刘邦立下大功,可以说刘氏天下有韩信的一半功劳,因为出色的战功,韩信被称为“兵神”。

当时人称赞其为“国土无双”,立下不世之功的韩信却没有逃过“兔死狗烹”的命运。

众所周知,韩信是吕后与萧何联手害死,刘邦其实并不知情,有人认为,韩信的死并没有得到刘邦授意,现在看来纯属无稽之谈,如果刘邦不点头,萧何和吕后怎么敢对韩信这样的人动手,韩信的罪名是谋反,仔细翻看史料,韩信的确有谋反的势头。

谋反的事情之所以泄露,是有人向吕后高密,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大臣们想要排挤对方最常用的就是打小报告,秦朝时期,告密逐渐成了一种文化,甚至被写进了法律当中,可见秦始皇支持臣子们这样做,等到西汉时期,韩信则成了第一位死在告密下的人。

说起军事才能,韩信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人,韩信精通兵法,对于为官之道却丝毫不懂,政治才能成了韩信致命的缺点,像他这样极具才华而没有政治嗅觉的人,是征服乱世的天才,然而统一之后,韩信却成了统治者眼中最大的隐患。

在刘邦眼中,韩信已经不再是亲密的战友,而是自己的臣子,一旦他有不守本分的行为,刘邦势必会斩草除根。

说起刘邦从一介草民奋斗成开国帝王,这一路有太多的艰辛,在他心里,任何人不能染指他的江山,对他产生丝毫威胁的人,都会死在他的手下,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一旦尝过权利的滋味,自然不会在拱手让人,历代帝王诛杀功臣的原因就是如此。

江山已定,曾经的部下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甚至都成了威胁,韩信才能出众,论谋略韩信不亚于任何名将,可是韩信依旧落得凄惨的下场。

乱世中流氓欺行霸市,年少的韩信就曾遇到过这种人,对于他们韩信从来都是选择远远走开,可能是年幼失去双亲,让韩信不愿与人交往,不过失去亲人的韩信成了流氓们调笑欺凌的对象。

说起韩信的军事才能,离不开童年时期的遭遇,别的小孩都结伴出行,只有韩信独来独往,单单偏爱研读兵法,许多时候韩信觉得自己可以当一个将军了,经常背着宝剑到处炫耀,没多久就被流氓地痞盯上了。

秦朝末年,各地起义势力不断,最知名的就是刘邦和项羽的军队了,韩信起初认为项羽是最有能力的人,于是投奔他而去,然而在项羽军中,韩信被分配到粮仓看守,对于心有大志的韩信来说,怎么会就此沉沦呢?

于是韩信转头投靠刘邦,起初刘邦也没有赏识他,仅仅给了他一个小官,还是萧何发现了他的才能,认为韩信有非凡的见识,不过即便如此,在楚汉之争前夕,韩信依旧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楚汉之争前夕,刘邦并不是相遇的对手,底下的士兵逃跑的大有人在,韩信认为刘邦同样不会识人,因此跟随大部队逃走,此时萧何急忙上马追了出去,在萧何的推荐之下,韩信终于成了一方将领,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公元前202年,已经成为齐王的韩信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围困项羽,一天夜里,项羽带着仅仅八百人突围,没过多久项羽在乌江被刘邦围住,面对绝境,项羽悲从心来,想当初带领江东子弟征战天下是多么豪气。

戎马一生的项羽却落得这种下场,看着身边的十几个人,巨大的心理落差摧毁了项羽的精神防线,一番厮杀之后,项羽自刎结束了悲情的一生,项羽死后,刘邦迅速扫除其余势力,天下尽归刘氏。

原本效忠项羽的将士,在他死后统统归顺刘邦,汉朝江山初具规模。不过鲁国却始终不肯投降,在他们心中项羽一直没死。直到看到项羽首级,鲁国才束手就擒。

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命人趁韩信不备窃取了兵符,失去了兵权的韩信已经名存实亡了,鲁国投降,标志着天下统一,在刘邦眼中,韩信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自然也不能让他继续持有兵权,不过刘邦害怕韩信被逼急了会谋反,只好现行解除了他的兵权,丧失兵权,韩信的将军之名已然名存实亡。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知道,刘邦在与项羽对峙的时候,就已经起疑心了,但是韩信并没表现出反意,刘邦却先行动手,显然除了韩信之外,其他功臣也没少受到猜忌。

再者韩信虽然精通军事谋略,但是却放纵部下,就连刘邦的人潜入进来都没发现,甚至被盗走兵符,这么重要的物品没了,可是会丢了命的。

汉朝成立以后,韩信受封楚王,封地就在自己老家,虽然名义上是一方诸侯,韩信却没有军队,这引起了他不满,本来自己就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封王却不给兵马,换了谁都不能忍。

不过韩信也只是发发牢骚,日子还得过,韩信的楚王没坐多久,刘邦下旨召群臣入宫,质问大臣们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该怎么办呀,这件事被司马迁记载了下来,从这其中就能看出,韩信谋反的罪名是有人告密,究竟是何人所为就不知道了,司马迁并没有留下答案。

正是这个告密要了韩信的命,后世推测告密者确有其人,不过并不是刘邦找人做的,仔细想想,韩信刚刚上任楚王,又没有兵马如何造反呢?当然在我们看来韩信没有造反的能力,不过刘邦却不这么乐观,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如果有人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刘邦绝对会扼杀在萌芽中,更让他担忧的是这个人正是自己一直防范的韩信。

告密者正是抓住了刘邦的心理,才会把韩信谋反的事情捅了出来。

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被重重围困,命令韩信了带兵救援,哪成想韩信不仅不出兵还趁机要挟邦,对他说“可以,不过要封我为齐王。”这种想法暴露了韩信的态度,韩信嚣张跋扈,居功自傲,让刘邦十分愤怒,不过现在因为只有韩信能救自己,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韩信才出兵解决了危机。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两个人彻底结下了梁子,从此开始,刘邦坚信韩信会谋反,平日里对他十分提防。

现在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不管别人信不信,至少刘邦信了,认为韩信谋反的动机确实存在,既然确定了韩信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出兵讨伐了?不过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有谁能正面对抗韩信呢?没人勇敢地站出来。

正面交锋没有把握,只能智取,在大臣们出谋划策之下,刘邦谎称云梦巡游,命令韩信前来觐见,韩信虽然十分担忧,但是不得不去,最终被吕后擒获,就在这时刘邦不想背上诛杀功臣的恶名,免除了韩信的死刑,将他贬为淮阴侯。

本来以为韩信逃过了危机,然而没过多久,有人在此告发韩信谋反,这次的告密者名为栾说,有传言说栾说兄长是韩信家臣,因为一些小事,韩信使用酷刑对待栾说哥哥,栾说与韩信就此结仇,与哥哥交流的时候,栾说得知韩信要谋反,为了救哥哥,栾说向朝廷告发韩信谋反。

第一次被人揭发,韩信逃过了一劫,此次栾说现身说法,恰好碰到阳夏侯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只剩下吕后与萧何留守,栾说趁机上奏,说道阳夏侯已经动手了,韩信随后就会谋反,建议吕后不能再等了,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吕后知道后,急忙找来萧何商量对策,决定用计除掉韩信,当天朝廷对外公告北方叛乱已定,邀请群臣进宫庆贺,可怜的韩信没有任何防备,最后在宫中惨死,吕后下手干脆利落,说明她肯定受到了刘邦指示。

韩信死后,刘邦又喜又悲,欢喜的是吕后动手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悲痛的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终归有感情,就像刘邦第一次拿下韩信的时候,最终选择放了他,其中感情因素占了大半。

从始至终,韩信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谋反的事情,要是硬说韩信谋反也是被逼的,为了活下去而反抗,后世对韩信的死非常惋惜,在他担任齐王期间,明明有自立山头的机会,凭他的能力足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甚至可以夺取天下。

韩信死后,史书对刘邦的反应是那么耐人寻味——

《史记》说: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汉书》说:高祖已破豨归,至,闻信死,且喜且哀之。

从这几个字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韩信的被冤枉的,刘邦“喜”的正是除去了心头大患。

想想韩信说的那句话——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如臣,多多益善耳。

也许这才是韩信“谋反”的真正原因吧。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不管有没有谋反,韩信最终还是被残忍处死了,关于韩信死后被埋在哪里?一直都有争议,一个是江苏的淮阴侯墓,一个是位于山西的“山西韩信墓”,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特地在淮安成立韩信纪念馆,朴素的建筑彰显了秦汉风韵,上书“韩信故里”几个大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真的不服马超吗?只有诸葛亮才是明白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关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都知道关羽的性格孤傲不群,在这其中就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马超带着部队降于刘备之后,关羽听说马超武艺超群,于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关于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第六十五回有清楚的描述,“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

  • 关羽在蜀汉阵营权力有多大,关羽是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作为后世人心中的“武圣”,地位自然是很高的,而且很多人家中都会供奉关公的像,他也是我国古代的财神之一。不过这些都是关羽在后世的名气,那他在三国时期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他在蜀汉阵营当中,在刘备手下的时候,能拥有多大的权力?我们知道关羽为人高傲,似乎很少有人能入他的眼,

  • 秦国为何能始终霸占西北势力?这些条件促使秦国称霸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一直位于偏远的西北位置,但他始终能守住来自东方国家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直到最后成为唯一的霸主。为什么这上百年的时间,其他崛起的大国就是没办法灭掉秦国呢?除了地理上带来的一些先天优势,秦国的人才和推行的政策也是他们能称霸一方的重要原因。秦国敢于推行改革,而且不惜牺牲贵族们的利益,能做好

  • 如果刘封救下了关羽,历史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东吴进攻,所镇守的荆州之地就这样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又被迫逃亡,但最终还是被杀,蜀汉失去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力,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对东吴作战。不过,当时关羽逃亡,明明刘封距离很近可以前去救援,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那如果当时刘封去救下了关羽,后来的历史又会怎么样改写呢?蜀汉的命运又会发生

  • 清朝对火器的使用为什么还不如明朝?是什么阻碍了火器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火器的发展,在明朝达到了顶峰,但是步入清朝后,火器却逐渐没落,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中国的火器同西方拉开距离也就是在清朝时期,不仅是火器,还有很多领域上的差距都是在清朝形成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清朝皇帝是要担负责任的。明朝对于兵器的研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在此后这

  • 为什么楚国最恨秦国,为什么说亡秦必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秦国一一灭掉了其他六个大国,完成统一大业,然而我们看秦国在灭六国的途中,每个国家都是敌人,都要去消灭,尤其是对赵国,赵国反抗能力最强,就算在经历了长平之战四十多万损失的情况下还能对战秦军,还能让秦国看到赵国的能力,实在是不容小觑。不过,最终却是楚人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那又是为什么,楚国人成了

  • 海春侯曹咎的能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咎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他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封了海春侯,但是这个曹咎到底能力如何呢?如果有仔细了解过这个人的话,会发现这个人的的确确是不怎么样的一个人,而且用现在话来说,那就是坑货啊,下面我们就仔细的分析分析看看这个曹咎到底是谁吧,看看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吧!曹咎是谁曹咎,楚汉时期项羽手下大

  • 刘邦并不喜欢傻里傻气的王陵,为何最后还让王陵做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王陵其实这个人很有意思的,他作为一个文人,感觉傻里傻气的,颇有一些武将的气质,不过还好都是表面现象了,话说王陵这个人也不被刘邦所喜欢,而且有点讨厌的味道,但是最后刘邦在死的时候,就谁来当相国这件事情刘邦又选择了王陵,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

  • 武则天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自己夺了李家江山,做起了皇帝,但是最终还是把皇位还给了李家,而在此之前,武则天想要传位的时候,一直都在考虑自己武家人,但她考虑的还是男子,自己的侄子,而最终选择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天下又重归李家。可是武则天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为什么没能成为武则天选定的继承人,她到底为何还是

  • 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项羽的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项羽其实大家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厉害倒是挺厉害的,但是就是有一点点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智商好像不高,也不能说智商,要说智谋,毕竟是武将出事的,所以还是挺尴尬的,但是其实这些都是电视剧给人的感觉了,真正的项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真正的项羽厉害得不要不要的,但是就是命运不好了,今天我们就说说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