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大功,为什么曹操把他杀了

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大功,为什么曹操把他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4/1/16 19:40:22

官渡之战,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交战双方曹操袁绍,因为这一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原本袁绍占尽优势,最终却败给了并不被看好的曹操,其中,许攸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既然许攸在战役中立下大功,曹操自然应该要好好奖励他赏赐他才是,但是为什么最后,曹操竟然把许攸给杀掉了?曹操是一个相当爱惜人才的人,为何却要杀了许攸?

曹操这辈子,杀过很多人,有的是敌人,有的是自己人,应该说,三国主要领导人里面,曹操手里的血债是最多的。他这个人,能容人也能整人,捧得起人也踩得死人,尽管有着知人善任,爱才惜才的事迹,但整体来说,曹操是个不太好伺候的领导,因为一旦被他猜忌上了,大概率是会被弄死的,且不管对方多大来头,一律移除,手段狠辣利落,不留余地。

举个例子,曹操刚出道的时候,因为自己出身于宦官家庭(宦官养子的孩子),很被当时的一些名士看不起,其中有个叫边让的,就很看不上他。

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的形成与巩固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这些名士自己形成了一个圈子,喜欢臧否人物,互相点赞给好评,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融不进这个圈子,边让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瞧不起他的人。那么曹操的办法是什么呢,一个字,杀。

扯这么远,无非就是想说明,曹操这个人,是有器量不假,但同时有着猜忌刻薄,心狠手辣的一面,敢摸他老虎屁股的,基本上等同于提前领取了一张通往地府的单程票。许攸就是这么一个敢摸老虎屁股的人。

许攸这个人,背景还是有的,他年轻时就和曹操与袁绍交好,能够同时跟这两个猛人成为朋友,可见许攸自己也不白给。后来,许攸跟随了袁绍,成为了他的谋士,曾力主袁绍与曹操结盟,但随着袁绍统一河北,与曹操势同水火,许攸的这一建议也就无法实现了。

官渡之战时期,许攸曾断定曹操此次一定是倾巢而出,后方空虚,建议袁绍派出奇兵袭取许都,但没有被袁绍所采纳,而许攸的家人也在此时犯了法,被留守在邺城的审配逮捕入狱,许攸于是干脆投降了曹操,成为了扭转官渡之战结局的关键性人物。

许攸献计,让曹操袭取了袁绍的粮仓乌巢,还俘获了守将淳于琼。这里有个小插曲,许攸的人品可见一斑。

淳于琼尽管是袁绍的心腹,但和曹操袁绍也是旧相识,三人都曾是东汉末年早期的西园八校尉之一,是绝对的老资格了。淳于琼因为战败被割了鼻子,这算是奇耻大辱了,曹操问他为何落到这般田地,他则说胜败自在天命。曹操本来打算留他一命,但许攸进言道,日后淳于琼看到自己的五官不整,鼻子缺失,一定会报仇雪恨。言下之意就是要求曹操杀掉淳于琼,曹操果然因此杀掉了他。

其实,许攸这一建议,可以视为防患于未然,自己刚刚跻身曹营,需要立功可以理解,但拿以前同事的人头给自己刷功劳,总归不地道,人家曹操自己的谋士都没跳出来主杀,你急吼吼地出来嚷嚷,吃相太难看。本来作为袁绍以前的心腹谋士,他的叛逃在道德上是铁定立不住脚了,还造些可有可无的孽,这人人性实在不咋地。

官渡之战最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也确实,许攸的计策是决胜的关键,袁绍最后的全军溃败,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军粮没了,士气涣散所致。

战后的许攸,就开始飘飘然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袁绍那边因为内斗搞得自己一直不得志,他在曹操面前极为放肆,屡次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阿瞒,还说没有我许攸,你们进不了冀州城,曹操也多次配合,陪笑称是,但心里的不快,可是真真记录在史书里的。最后,曹操果然还是杀掉了许攸,因为他的狂妄无礼。

孔融杨修等名士相比,许攸可谓是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凭借着官渡之战的功劳,他要是适可而止,老老实实给曹操出谋划策,捞个善终也许没问题,然而这家伙非要作妖,当众显摆,直呼领导小名,以凸显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既得罪了领导也得罪了同事,有此下场并不意外。

像其他的降将或降臣,都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就算曹操嘴上没说啥,他们在道德上毕竟还是有过污点的,老大不提就烧高香了,自己呢,少说话多干活才是王道,像徐晃张辽贾诩这类人都是这么混出来的,所以最后赏赐都不错。许攸算是聪明人,跟曹操认识的时间也早,不知道为什么,对老哥们的了解反而不如这些新人,也不知道他这些年在袁绍那边怎么混的。

可见,许攸的下场,还是性格决定的,他太过恃才傲物,心态又很脆弱,在极度张狂和极度脆弱之间来回摇摆,看不出一丝的从容镇定,更遑论忠诚了。这样的缺乏战略眼光,关键时刻还会坏事的二五仔,曹操就算不杀他,也不会重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什么把皇位还给了李家而不是传给武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武则天本来就打算把皇位还给李家,因为武则天和武家的关系并不好,而且自己强行改朝换代的话,势必会在朝中引起一番腥风血雨。武则天能在皇位上稳坐15年,就是因为他让大臣们知道,在她死后会把皇位还给李家。而且当年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6岁了,大家都觉得武则天活不了多久,如果这时候因为明着反对武则天而丢了性

  • 和珅死后嘉庆真有为他留全尸么?乾隆诏书上究竟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选择主动禅位给嘉庆,让和珅一时措手不及,也知道自己可能死期将至。乾隆在位时,因为各种原因就算知道和珅贪污也没有将他绳之以法,但是嘉庆就不一样了,他早就看不惯和珅的恶行,登上皇位后必定会先拿和珅开刀。和珅犯下的罪行足以千刀万剐,不过最后嘉庆却给他留了个全尸,这究竟是为何呢?其中乾隆的一道诏书起到了

  • 何太后真的怀了董卓的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何太后其实大家也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用蛇蝎美人还形容她小编觉得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最后也还是逃不过历史的车轮,被碾压致死了,话说就是董卓这个人毒杀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董卓这个人生性好色,所有当时董卓进京的时候有没有对守寡多年的何太后有非份之想呢?也就是说何太后被董卓玷污过吗?何太后真的怀了董

  • 东南互保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东南互保其实大家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件在历史上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且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这件事情也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话说东南互保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在当时对于清朝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东南互保是什么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

  • 秦灭六国其他国家为什么没能合纵抗秦?齐国选择了怎样的对秦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够灭六国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打破合纵抗秦的局面,让其他国家不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张仪此前就曾出使各国破解了合纵抗秦的局面,还使得各国变的连横亲秦。实际上秦国采取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远交近攻,再多给点好处,毕竟小国只有站队的份,只要将他们力量最强大的一方击败,小国自然会臣服。那齐国当时选择了

  • 中山国为什么是战国第八雄,中山国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这是一个我们相当熟悉的称谓,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国众多,但是最厉害的就是这七个国家,他们之间打打杀杀的,最后一个秦国结束了这个乱世。然而有人注意到,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王劲松告诉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战国第八雄”,这就是中山国。那这个中山国到底是什么来头

  • 姜维为什么甘愿弃魏从蜀?诸葛亮唯独对他寄予厚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要弃魏从蜀,明明曹魏比蜀汉要更加强大,为何姜维还要给自己选择一条困难模式呢?实际上姜维加入蜀汉的时间只有短短35年,但姜维却对蜀国做到了绝对的忠诚,哪怕朝中要将他卸职,剥夺兵权,姜维也没有选择叛变。为什么姜维对每况愈下的蜀汉还能保持如此忠心?其中诸葛亮对他一生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

  • 刘弗陵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弗陵其实很多网友应该不怎么认识,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太要紧的,因为他的前面有汉武帝刘彻,还有戾太子刘据,之后就汉废帝刘贺了,还有汉宣帝刘询,所有很多人对汉昭帝刘弗陵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其实汉昭帝刘弗陵对话汉朝也还是挺有贡献的,所有还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人了,最近不少人问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到底有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什么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现在常说去“见周公”,意思就是去睡觉了,因为有一本解梦的书借用了周公的名,这个说法也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如果你以为周公只会解梦,那就真的是小看他了,解梦对他来说只是副业,众多副业的一个,他的主业,就是辅佐周王建功立业。而在这里,汉末时期的大枭雄曹操,有一句很著名的诗

  • 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谁的品级权利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六部尚书和总督比品级的话,六部尚书稍稍占据一丝上风。毕竟六部尚书属于在中央任职的官员,而总督要被派往全国各地。但尚书虽在朝中,能做的事毕竟有限,而总督就算完全的实践派了,所以历史上出名的总督总比尚书要多。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在清朝时期六部尚书和总督究竟谁的权利会更高一些,如果遇到分歧究竟该听谁的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