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哪些皇帝因痴迷仙丹而亡?为什么皇帝会相信长生的说法?

唐朝哪些皇帝因痴迷仙丹而亡?为什么皇帝会相信长生的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97 更新时间:2024/3/20 5:48:11

其实古人会相信吃仙丹就能长生不老的荒谬说法,也是因为古代还没有科学的诞生,导致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得到合理的解释。而且哪位皇帝又不想在这个位置上待久一点呢,这种贪婪的想法让这些皇帝不仅没能长寿,反而还折寿,这就十分讽刺了。在唐朝时期就有几位皇帝因为迷恋仙丹的功效而亡,其实皇帝能够相信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说明他们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太大区别,总会被自己的欲望给反噬。

唐朝皇帝自认为是老子的后代,不仅崇尚道教(武则天除外),而且异常痴迷道士们吹嘘的长生术,为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死的效果,经常食用一种名为金石的“神奇”药丸。金石药又名金丹,俗名又称“仙丹”,由道士通过丹炉烧炼矿物而成,而矿物中的成分包括汞、碳、锡、铅、铜、金、银等物,毒性极大。但饶是如此,唐朝皇帝们仍是趋之若鹜。

然而金石药毕竟属于毒药,若长期、过量服用,最终只会导致一种结果:毒发身亡。按照史料的记载,在唐朝的历史上共有5位皇帝直接或间接死于金石药,堪称皇室的“头号杀手”,而第一个死于这种丹药之下的,正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晚年身患痈疽,为了治病并延年益寿,便在方士的建议下服用金石药。这点,可在他与大舅哥、宰相长孙无忌的对话中找到证据。且说长孙无忌的舅父、宰相高士廉去世后,唐太宗曾带病前往吊唁,长孙无忌见到后痛哭流涕,说皇帝正在服用金石药,身体差得很,不应该亲自前来。

可见,唐太宗必定经常服食金石药,然而从效果来看,非但没有起到效用,反而导致身体更糟(“长孙无忌在士廉丧所,闻上将至,辍哭,迎谏于马首曰:“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终年51岁。

第二个倒在丹药下的,是唐朝第11位皇帝-宪宗李纯。据史料记载,从元和十四年(819年)开始,李纯便经常服用长生药,由此性情变得暴躁易怒,并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引得宫中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内常侍陈弘志等人于次年将皇帝弑杀,并对外宣称是药物发作导致皇帝暴崩。宪宗遇弑时,终年43岁。

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不敢讨贼,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

第三个倒在丹药下的,是唐宪宗之子唐穆宗李恒。虽然有乃父的前车之鉴,但李恒根本没有加以吸取,反而同样迷恋上金石药,奢望以此来延年益寿、祛病消灾,当然结果可想而知(“初,柳泌等既诛,方士稍复,因左右以进,上饵其金石之药。”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穆宗在位仅4年时间,便因过量服用金石药而暴崩,终年才30岁!

第四个倒在丹药下的,是唐穆宗之子唐武宗李炎。李炎在位6年间,任用名臣李德裕为相,大力清理积弊,并打击藩镇和佛教,由此使得本已衰败的国势重新振作,史称“会昌中兴”。然而李炎晚年喜食金石药,并因此导致性情大变,身体迅速垮下去,不久也落得暴崩的下场,时在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驾崩时,年仅32岁。

上饵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上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外人但怪上希复游猎,宰相奏事者亦不敢久留...甲子,上崩。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

最后一个倒在金石药下的,是唐武宗的叔父、宣宗李忱。唐宣宗在位13年间,在内虚心纳谏、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的势力,使得国内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收复大片国土。唐宣宗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史称“大中之治”。

唐宣宗对金石药同样很痴迷,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开始,便接连服用太医李元伯献纳的仙丹,由此导致中毒(“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身体状况非常糟糕,经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三个月后,病入膏肓的唐宣宗驾崩,终年50岁。

唐朝立国包括武则天在位,唐朝历史上共经历过22位皇帝,而直接或间接死于金石药的,便占了近1/4的比例,由此可见其危害性之深。正是由于金石药的副作用如此之大,所以从宋朝开始渐次衰弱,很少人再愿意去服用它,而等到宋朝以后,连炼丹术也走向全面衰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鞅是什么时候平反的,是谁给商鞅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作为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他在秦国的地位必定是不同寻常的。但是商鞅的结局我们也知道,这样一个大功臣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可以说是相当惨烈了。但在当时,既然要给商鞅施刑,那必然得给他一个罪名,但不管是什么罪名,还是不足以抹杀他对于秦国所做出的的功绩。面对商鞅,秦国必然是需要为他平反的,那么最终是什么时

  • 明朝是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这四点碾压世界其他各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总觉得唐、汉才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两个朝代,实际上明朝不管是总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要远强于唐、汉,而且更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明朝的强盛往往因为他的各种内部矛盾而被低估,实际上明朝的政权也要比唐、汉稳定很多。明朝没有汉朝那么霸道的外戚专权,也没唐朝会时常爆发藩镇割据之乱,更不像宋朝那样还要

  • 周幽王除了烽火戏诸侯,还做过哪些昏庸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周幽王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我们最熟悉周幽王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应该就是他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玩着玩着就把自己身边这些诸侯的信任度给玩没了,不过这也跟周天子对于各个诸侯的掌控力每况愈下有关。如果是放在西周前期,哪怕周天子玩上百次这些诸侯也不敢违抗命令,而且连问为什么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周幽王本身

  •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那还能算汉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分久必合,最终与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来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局面“三家归晋”,也算是历史带给我们的一个很神奇的事件。不过,最终三国是归入司马家的晋朝,我们假使历史并不是这样,最后统一的如果是刘备,那么刘备所建立的必定也是一个“汉朝&rdquo

  • 严嵩下场是什么,历史上严嵩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严嵩,这个名字一出现,你是否会联想起《大明王朝1566》当中,那个胡子花白,别人都站着他却可以坐着的严嵩?严嵩被《明史》看作是“六大奸相”之一,后世对于他的形象塑造也一直都没有脱离这两个字,可以说,经过长久的演绎,严嵩奸相的形象也已经是深入人心。那么,面对这样的人,人们定然不

  • 为什么明朝官员待遇很低?朱元璋是何如制定官员俸禄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是一位暴君,实际上朱元璋只是对官员比较严格,对百姓还好。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是底层上来的皇帝,所以特别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对朝中百官的管理执行起来非常严格。明朝官员的待遇是出了名的低,有的官员甚至出现了生活困难的情况,这在古代基本也是不可想象的。不过明朝的贪腐也非常严重,不知道是不

  • 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是谁,最终为何悲剧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在唐朝历史上是一次无法抹去的记忆,因为这一次的叛乱,原本一代辉煌的盛世走向了没落,盛极而衰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唐朝。不过好在这一场叛乱最终还是被平定了下来,而平定叛乱的功臣有很多,那其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对平定安史之乱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人又是谁呢?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为何一位大功臣最后却是悲剧

  • 曹操不称帝是为了成全曹丕?他只是错过了称帝时机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有些三国的读者对于曹操不称帝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为了朝中实际掌权人,而且还击败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为何最后还是没有称帝呢?难道是为了成全曹丕,想把这样一个机会让给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曹家能有今天的地位全拜曹操所赐,而且曹操不管是才华还是能力都在曹丕之上,最关

  • 朱元璋不杀徐达,为什么要杀了徐达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杀功臣的事情,我们也都是知道的,其实不仅仅是功臣,当初只要是牵涉到那些案子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位,什么样的人员,最后都是难逃一死。只是,也有一些功臣逃过了这一劫,并没有被杀死,比如徐达。但是,尽管徐达没有死,他的妻子却被朱元璋打死,这是为何?朱元璋不杀徐达却为什么要杀掉他的妻子?他的妻子难道

  • 长平之战如果一直都是廉颇指挥,赵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一生战功赫赫,经验丰富,尤其在长平之战之前,坚守阵地消耗秦国的办法,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认可,认为,如果赵国就这样守着,秦国根本不会有任何可乘之机,所以秦国完全拿赵国没有办法。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赵国没有受到挑拨,仍旧用廉颇来对阵秦国,那赵国的胜算究竟会有多大,赵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