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杀了岳飞,为什么没杀韩世忠

秦桧杀了岳飞,为什么没杀韩世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3/12/7 5:23:02

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然而作为抗金名将的岳飞,最后却落得一个冤死的下场,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主张与秦桧、宋高宗的议和主张不同,岳飞是主战的,而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但是,当时的主战派并非只有岳飞一个人,还有比岳飞更加积极的韩世忠,但是为什么秦桧只陷害了岳飞,却没有对更积极的韩世忠下手呢?韩世忠与岳飞还有什么不一样,为何能够逃过一劫?

陕西民间有俗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绥德出的汉子一直都以血性剽悍著称。北宋末年,绥德出了一个汉子,名叫韩世忠,血性剽悍了半辈子。可是他的下半辈子,却是深居简出,基本上与世隔绝,只管自己安度晚年。

韩世忠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在征讨方腊起义中立下头功,一战成名。后来,在与金兀术在黄天荡一场大战,大破金军,险些让金兀术全军覆没,无路可逃。虽然最终仍然让金军逃走,但是这一仗仍然成为宋金开战以来,南宋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后来,宋高宗和秦桧主张与金国求和,主战派的将领大多反对。这些人中,韩世忠主战的态度最激烈,比岳飞还要激进。为了阻止两国的何谈,韩世忠亲自部署,计划在洪泽镇劫持南宋派往金国的使者张通古。只因计划败露而无法实施。

然而,既然韩世忠主战的态度比岳飞更加积极,为什么最终死的却是岳飞,而不是韩世忠呢?

说起来,武将生在宋朝是悲催的。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他非常清楚五代时期各国的武将有多可怕,他本人作为武将,也篡夺了别人的国家。

赵匡胤因此对武将极度防范,唯恐武将形成军阀,最终导致江山易主。在制定各种制度中,武将的权力被压制到了极点,地位远不及文臣。朝廷还颁布法令,让武将和手头的军队分开,避免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形成军阀。

不仅宋朝从传统上就是一个抑制武将的朝代,宋高宗赵构对于武将也极为反感和警惕。靖康之变后,刚接手成为皇帝的赵构,在南渡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的武将谋反事件,史称“苗刘兵变”。

兵变中,赵构的皇帝权力被人没收,性命被两名武将捏在手里,战战兢兢担心自己的安危。幸亏领导兵变的苗傅、刘正彦是两个笨蛋,最终让赵构复辟成功,苗刘被杀。事情虽然解决了,赵构也从此埋下了不信任武将的心理阴影。

南宋建立之后,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各自率军抗击金军,赵构却每天都在担心,这些手握重兵的抗金大将会不会最终自立门户,将我赶下皇帝宝座。为此,赵构必须寻求跟金国求和,以便让这些大将没有带兵的理由。

绍兴八年,宋金开始议和工作,岳飞、张俊、韩世忠都被宋高宗从各自驻防的战场叫了回来。所谓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说的就是这个事。皇帝叫他们回来,给的名目都很好听,说几位将军在外面打仗很辛苦,如今马上要实现和平了,国家体恤几位将军,请你们回到中央工作。一句话将几位武将的兵权都剥夺了。

韩世忠、张俊回来当枢密使,岳飞当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国防部部长、副部长一类的职务。但是眼看韩世忠和岳飞还是极力主张抗金,秦桧就决定对他们下毒手。而且,秦桧最先动手的真的是地位更高的韩世忠。

就在绍兴十一年,张俊、岳飞二人被朝廷指派巡查韩世忠原来驻防的淮东战区时,两位韩世忠的老部下私下谈起了这件事,左武大夫耿著跟总领财赋官胡纺说,这是朝廷要吞并韩世忠的军队;现在军队里还有很多事没有解决,即便是唐朝的郭子仪李光弼来了,也没法带好这个队伍,最终很可能像当初淮西兵变一样,再发生一次叛乱。

这个话耿著只是闲聊,胡纺却将这些话都密报给秦桧。秦桧听完后心花怒放,立刻下令逮捕耿著,罪名是耿著口出妄言动摇军心,并且认为,耿著话里话外,话中有一层意思,就是韩世忠已经把这支队伍当成了自己的军队。如果真是这样,韩世忠就有谋反嫌疑。秦桧下令严审耿著,希望能够从他嘴里搞出韩世忠的黑材料,进而将他治罪。

原本调查在暗中进行,却被岳飞知道了这件事。岳飞写信向韩世忠示警,韩世忠吓坏了,找到宋高宗大哭大闹,还伸出两手仅剩的四根手指,向皇帝诉苦,希望皇帝能够相信自己。

如果是别的武将,赵构肯定不会理他,比如后来的岳飞。但是韩世忠不一样,他是赵构的救命恩人。当初苗刘兵变,韩世忠得到消息后,第一个赶来救驾。宋高宗自从被劫持以后,见到的第一个前来解救的人就是韩世忠。

二人相逢之时,宋高宗向韩世忠暗示,当时那个看管的人是叛军的人。韩世忠凭借神力,亲自将该人当场擒拿,让宋高宗重获自由,再登帝位。可以说,没有韩世忠,就没有后来高寿的赵构。

这种感情,赵构只对韩世忠才有,所以,韩世忠前来求救的时候,宋高宗当场答应,并最终保住了韩世忠。但是,韩世忠也从此寒心。尤其看到后来岳飞被杀之后,韩世忠更加知道,事不可为了。为了避免再惹麻烦,韩世忠把自己的后半辈子活成了鸵鸟,再不提抗金的事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权谥号为什么叫“大皇帝”?刘备和曹操都不敢这么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帝在去世以后,基本上都会得到一个谥号,用来表示他生前的成就。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人的谥号各是什么。刘备的谥号叫“汉昭烈帝”,昭:容仪恭美曰昭;烈:有功安民曰烈。曹操虽然没当过皇帝,但对于生前功劳很大的人同样也能得到谥号,曹操的谥号叫“武皇帝

  •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要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死后,秦国基本上也就气数尽了,赵高联手丞相李斯,害死了长公子扶苏,扶立胡亥,可是胡亥本身就不是个什么适合当皇帝的,还不是赵高一手掌控朝局。但在此之前,秦始皇刚死的时候,原本按照一般规矩,自然就是昭告天下,下葬,然后新皇登基,这才是一个王朝延续的正确做法,但是为什么他们要秘不发丧?李斯为何不按照

  • 诸葛亮为什么要废廖立?廖立和诸葛亮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廖立是蜀汉后期的谋臣之一,刘备死后,立诸葛亮和李严为托孤大臣。廖立认为自己的地位应该不低于诸葛亮和李严,因此内心感到十分的不平衡。其实廖立并不算蜀汉的一位大人才,但他始终自恃其才,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后来廖立还公然批评刘备先前的一系列策略,荆州、夷陵之战的失败都是因为刘备在决策上的失误。不过这些策略

  • 秦昭王为何一定要杀了白起,白起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一代名家白起,可谓是一生不曾有过败绩,只要有白起在的地方,秦国都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拥有这样一员大将,在战国那个时代,那就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人才,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然而白起最终还是被秦昭襄王所杀,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君王杀大将,很多都是因为大将功高震主,威胁到了君主的地位,白起难

  • 朱元璋觉得朱标不像他,为什么还会立他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想要在众多儿子当中选择一个很像自己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相信,既然自己能够坐拥天下江山,那就只有像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继续坐稳江山。所以,如果自己的嫡长子和自己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面不能保持一致,就很容易让自己感到不满。不过,朱元璋其实也觉得朱标不像自己,然而却还是

  • 汉和帝刘肇开创永元之隆,为何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汉和帝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废太子刘庆后,立刘肇为新任皇太子。但刘肇上位时只有10岁,所以由窦皇后垂帘听政。刘肇在位一共17年,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并不长,但刘肇亲自处理朝政后,将窦氏戚族一举消灭,还将东汉国力提升到了最巅峰的时刻,史称“永元之隆”。汉和帝刘肇有如此之高

  • 清朝皇帝大婚有哪些礼仪?民间六礼变两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古人结婚嫁人讲究六礼,那皇帝结婚又有哪些礼仪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皇帝结婚的流程会更加复杂,其实很多皇帝在登基以前就取了老婆,等上位后也就和皇后一起参加登基仪式就可以了。而其他的妃子后宫是没资格单独为他们举办婚礼的,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好像很少看到皇帝大婚时的场景,就是因为皇帝娶妻太早。那下面就以清朝

  •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为何没能毁灭儒家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焚书坑儒,相信小伙伴们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学过这方面的历史。焚书坑儒是当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一次事件,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世人更加愚昧,于是便出现了这次事件。这次事件无疑是对儒家的一次种种打击,使得很多儒家珍贵文化被毁。然而即便如此,儒家的文化依然延续了千年。秦始皇统一天下

  • 秦王为什么那么疼爱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好像非常的喜欢赵高这个人,但是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最好大家也看到了,秦国灭亡了,这个赵高难道没关系吗?其实还是多多少有的,所以有的人就问了,那就是这个赵高为啥那么疼爱赵国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子婴在被立为秦王之前一直名不见经传。史记也没有记录出他

  • 魏廷荣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魏廷荣和黄金荣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他挺厉害的,他竟然敢和黄金荣一起争夺吕美玉,那么有的网友也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最后这个魏廷荣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黄金荣,一生经历女人无数,但与其命运有过不同程度的碰撞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