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为何没能毁灭儒家文化?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为何没能毁灭儒家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12 更新时间:2024/1/15 13:09:30

说起焚书坑儒,相信小伙伴们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学过这方面的历史。焚书坑儒是当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一次事件,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世人更加愚昧,于是便出现了这次事件。这次事件无疑是对儒家的一次种种打击,使得很多儒家珍贵文化被毁。然而即便如此,儒家的文化依然延续了千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不再像周朝一样分封诸侯国,而是将中国划分为36个郡。秦始皇一次在咸阳宫大宴群臣。大臣周青臣赞颂秦始皇道:“陛下平定四海,天下归心,而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更是亘古未有!”

秦始皇十分高兴。这时博士淳于越发言:“但据我所知,商朝、周朝能延续千年,正因为它们实行分封制,使得诸侯王能够保卫中央。如果陛下不搞分封制,假如出现了叛臣或者权臣,陛下又能依靠谁来相救呢?”秦始皇非常生气。

大臣李斯猜透了秦始皇的意愿,便向秦始皇主张:淳于越以古书为据否认当今,必然会造成皇上的威权受到质疑。所以应该实行焚书:史书无关秦朝历史的烧掉。

秦博士之外,民间敢私自窝藏儒家《诗》《书》及诸子百家书的,地方官一律没收焚毁;讨论儒家经典的一律斩首,以古书否定当朝的灭九族,官员知情不报的同罪。

始皇同意。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焚书”。焚书后一年,有姓侯、卢的两个书生,本来受命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认为秦始皇贪于权势,求药也是白求,于是请求辞职。

秦始皇大怒,又想到以往屡屡求仙药不得,都是被这些书生坑害的,于是下令将国内四百六十多个方术之士和书生统统活埋。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坑儒”。

焚书坑儒后没多久,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带动了全国的反秦浪潮,不久秦朝灭亡。陈胜起义时,齐鲁大地的读书人都归附陈胜,甚至孔子的后人孔甲还做了陈胜的博士。

汉朝建立后,民间不少学者也纷纷做了汉朝的博士,或者他们的传人被立于官学,比如治《诗经》的申培公辕固生、韩婴,治《仪礼》的高堂生、治《周易》的田何等。这些学者在秦朝焚书后被普遍边缘化,汉朝建立后,因为文化重建的需要,又渐渐回到了政治的中心。

汉武帝时,在汉文帝时期的《诗经》博士及各种传记博士的基础上设立了五经博士,除了文帝时的《诗经》博士以外,还有《尚书》的欧阳生、《仪礼》的后苍、《周易》的杨何、《春秋》公羊家。

汉武帝还为博士设立弟子,弟子中成绩优异的,便授以郎中或文学掌故的职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汉宣帝时又增至十二博士,同一部经典,不同的家法可以同时设立不同的博士。

直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完全确立了正统地位,所谓“罢黜”,并不是禁绝其学术,董仲舒自己的学说就使用了不少阴阳家的思想。

“罢黜”仅仅是不为其立博士,其目的也不是实行文化专制,而是确立五经的尊严。《孟子》虽为儒家,但因其不属于五经,所以原来的《孟子》博士也同样被废除。

钱穆、徐复观先生皆有专文,论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文化专制,此不细谈。至于《诗经》《尚书》等经典文本在“焚书”后的重定,一方面由于秦朝不可能搜遍世间所有图书,所以偶有漏网也必不可免。

特别是如《诗经》一类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经典,更是容易流传,而《周易》因为是占卜之书,反而不在焚书之列;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学者的冒死保护,才守住了这些典籍。

比如治《尚书》的伏胜,本来是秦朝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后,伏胜害怕受牵连,便将《尚书》藏在家中墙壁。汉朝建立后,汉文帝想要请伏胜出来做官,伏胜已经九十岁了,不愿出行,汉文帝于是派晁错向他学习《尚书》。

伏胜于是回家找到了墙壁中的《尚书》,但由于离家太久,壁中书损毁不少,只剩下二十九篇,于是这二十九篇便作为可信的“今文尚书”传了下来。

伏胜的故事到了《尚书序》中有了一个更为曲折的版本:晁错来找到伏胜,伏胜年老,而壁中书已完全损毁,伏胜只能凭着一个老头九十岁的记忆,把《尚书》的内容一句一句地背了下来,因为伏胜已经口齿不清,晁错听不清他说什么,伏胜只能通过自己的女儿转述给晁错。

文化是一个民族恒定的心理结构,并不能被政治的力量所抹杀。相反,在中国的崇文厚德的国度里,政治常常需要从文化中获得自身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因为自身的统治经不起文化的质疑,而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是因为自身的统治需要文化的支撑。牟宗三先生认为儒家应该“三统并建”:即道统、政统、学统。

文化制约政治,也指引政治,政治实现文化,也扩充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其实也是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史。而这种良性互动,也应该成为文化和政治的常态。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王为什么那么疼爱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好像非常的喜欢赵高这个人,但是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最好大家也看到了,秦国灭亡了,这个赵高难道没关系吗?其实还是多多少有的,所以有的人就问了,那就是这个赵高为啥那么疼爱赵国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子婴在被立为秦王之前一直名不见经传。史记也没有记录出他

  • 魏廷荣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魏廷荣和黄金荣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他挺厉害的,他竟然敢和黄金荣一起争夺吕美玉,那么有的网友也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最后这个魏廷荣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黄金荣,一生经历女人无数,但与其命运有过不同程度的碰撞的,只有

  • 周武王给纣王列的几条罪状都靠谱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武王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他给纣王列了很多的罪状,当然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些罪状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也就是说周武王给纣王列的几条罪状都靠谱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首先我们看看周武王给纣王列的罪名:第一条:不用贵戚,重用奴隶。第二条:不敬鬼神,

  • 宋朝文艺青年都有哪些爱好?焚香成了大热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在这样一种“惟有读书高”的氛围中,文人的数量和地位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很好奇,宋朝的读书人,他们平日里都有哪些爱好呢?文人的爱好肯定和普通人有一定区别,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在宋朝文艺青年中十分受欢迎的东西,它就是焚香。古人焚香可是有一定境界

  • 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文成公主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她被嫁到吐蕃去联姻这件事情了,其实现在来看还是挺有点悲惨的,但是在唐朝这就是她们的宿命了,有的网友也说了,历史就是历史,我们看看就好了,不要太过于纠结,今天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再说说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问题,话说真的是好曲折的,感兴趣的你可别错过了!文

  • 为什么关羽都死了两年了,刘备才去攻打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才向东吴孙权开战,毕竟关羽是被东吴所杀,而他又是刘备手下大将,《三国演义》里更是成了拜把子兄弟,感情深厚也是自然。但是刘备出兵的时候,关羽都已经死了有两年的时间了,如果真的是要报仇,刘备为什么还要等上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刘备都在做些什么?他真的是为了给

  • 慈禧年轻时照片复原,竟然是个大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慈禧是晚晴的大罪人,她对权利的迷恋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晚晴政府又腐败不堪,导致被动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清朝同西方拉开距离,导致最后走向衰落并不是慈禧的错,慈禧顶多算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慈禧能够一路高升,还独得咸丰帝的宠爱,也是因为慈禧年轻时长相的确十分出众。虽然我们没见过慈溪年轻时长什么样

  • 《水浒传》中有哪些美食?好汉也抵挡不住“吃”的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看《水浒传》中这些梁山好汉吃饭似乎也是一种享受,一口酒加上一口肉,想想就十分诱人。那在北宋时期,民间百姓都有哪些家常菜呢?说不定我们就可以从《水浒传》中得知一二。其实古代民间和皇室贵族吃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皇帝吃的饭一定要精致,到了民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怎么能吃的爽就怎么吃。下面就为大家讲几道在《水

  • 荆轲刺秦王会失败,只因荆轲不想杀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杀秦王时,创造出的条件已经属于千载难逢了,但荆轲最后还是失手,让秦王完成了反杀。史书记载,荆轲是因为剑太长,卡在剑鞘之内,所以荆轲第一时间没能顺利拔出剑,让秦王获得了逃跑的机会。不过像刺杀秦王这种重要的事情,荆轲肯定会在事先演练上百遍,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为剑长度的问题刺杀失败呢?所以会不会是

  •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王的信任,秦武王为什么赶走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张仪,帮助秦国进行“连横”策略,最终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得秦国的胜算大了许多。张仪可以说劳苦功高,他既然有才,又如此为秦国奔波,必然还是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的,秦惠文王对张仪也的确如此。然而,他的儿子秦武王却并非如此,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在此期间